2025年临海市防汛防台抗旱工作新闻发布会 | |||
| |||
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越来越多,请问今年汛期我市的天气气候趋势如何,有哪些气象灾害需要特别关注?(市气象局回答)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随着全球变暖,天气气候呈现极端化趋势。根据目前气象资料分析,今年汛期我市气象灾害偏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台风影响较重,预计影响台风有4~5个,较常年偏多(常年3.4个),其中有1~2个台风将对我市及责任海区造成严重影响。夏季气温偏高,高温热浪偏强,易出现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一是台风灾害的影响。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台风可能会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预计今年台风影响比去年重,影响台风数量较常年偏多;二是预计今年夏季影响台风比去年多。需高度警惕台风引发的极端降水对城市内涝和小流域山洪、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的风险。 二是高温热浪的影响。预计今年盛夏可能发生大范围持续性高温热浪,夏季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过去三年中我市有两年出现极端高温热浪,今年夏季继续出现严重高温热浪的风险较大,需注意防范极端高温热浪对能源保供、人体健康和交通安全的不利影响。 三是夏季高温影响期间带来的气象干旱风险。预计今年夏季我市平均气温偏高,降水略偏少,夏季高温热浪强度较大,可能导致部分地区气象干旱发展,对农业灌溉、水库蓄水、森林防火有不利影响,需要加强这方面的防范。 四是强对流灾害风险。汛期强对流多发,短时暴雨、雷暴大风、冰雹、雷电等强对流天气具有局地性、突发性、致灾性强的特点,且预警时效短、防御难度大,需注意防范强对流对城市安全运行、建筑施工、电力供应等的潜在威胁。 由于大气环流处于不断地调整和演变过程中,市气象局将继续加强监测,及时滚动更新预测信息,不断加强和相关部门的联动,完善“递进式”预报预警服务,加强预警信息发布,切实为大家守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谢谢。 二、每年夏秋两季,沿海地区经常遭受台风袭击,如果超强台风正面来袭,请问临海市防御的重点是什么,广大市民该如何防范?(市应急局回答)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市地处浙东沿海,境内背山面水,台风、洪涝是我市的主要自然灾害。1949年至2024年,有186个台风影响我市,年均2.5次,多的年份可达5~8次,每年6~10月都可受其影响,其中又以7~9月最为频繁。我市东部沿海抵御“台风、暴雨、大潮” 的侵袭,渔船避风管理、危化企业防洪、一线海塘防潮等任务重。中部城区上承天台、仙居洪水下泄,下受潮水顶托,“天仙配、大田汇”;城区低洼积水点多,城市防洪排涝压力大。西北部山区括苍山脉、桐峙山脉均为暴雨区,水库、山塘、地质灾害、小流域山洪灾害点多面广,局部强降雨防范难度高。总体上,我市的防汛防台压力在台州是最繁重的,也是全省的防御重点之一。 如果遭遇超强台风来袭,我市需要做好八个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分别是:地质灾害、小流域山洪、山塘水库河网、城市内涝和城市安全运行、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海域安全和人员转移等。这八类风险在台风期间容易造成人员伤亡,所以要特别关注。 同时,广大市民在台风来临时,我在这里有几点重要提示:第一,关注权威信息。 请大家通过官方媒体发布的渠道,实时掌握台风路径、风力等级、降雨范围等动态,不信谣、不传谣,根据预警信息提前调整出行和生产生活安排。第二,提前备足物资。 建议家家户户储备3至5天的饮用水、方便食品,以及手电筒、备用电池、常用药品、手机充电宝等物品。第三,排查消除隐患。 请立即对阳台、窗台的花盆、杂物、晾衣杆等易坠落物品进行清理,防止高空坠物造成意外伤害,门窗要及时加固。台风影响期间,请大家务必减少外出,尤其不要前往低洼地带、山区、沿海区域,远离广告牌、大树、塔吊等危险设施,避免遭遇风雨袭击或次生灾害。第四,服从统一转移。 居住在危房、低洼地段、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危险区域的群众,要时刻关注社区、村镇的转移通知,不犹豫、不拖延,有序转移到应急避难场所。第五,掌握自救技能。 若遇紧急情况,保持冷静至关重要。需求救时,及时拨打110、119、120等电话。 谢谢。 我们知道,水利工程在防汛防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问,近年来临海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情况以及成效如何?请介绍一下,谢谢。(市水利局回答)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临海地理位置特殊,防洪压力很大。面对当前极端天气频发的严峻形势,我市加大了水利工程建设投入,夯实水灾害防御基石,进一步完善“上蓄、中疏、下排、外挡”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主要在以下四个区域发挥防洪减灾效益。 1、灵江干流:方溪水库于2022年开始蓄水运行,有效提升了我市水资源保障和水库下游防洪能力。灵江城区河段实施切滩工程,拓宽河道,并改造望江门大桥,有效提高了灵江城区段的行洪能力,减轻了城区防洪压力。灵江治理二期工程省发改已经完成批复,包括两水山劈山和伏龙滩防洪堤,工程建成后,伏龙区块防洪能力提升到50年一遇。 2、大田港平原:完成水磨坑、北固山等防洪工程,切实解决了老城区内涝易发的问题,洪池区块排涝能力达20年一遇;完成大田平原排涝一期、二期外排工程,邵家渡片区排涝能力达到20年一遇。特别是钓鱼亭排涝闸投入使用后,在去年格美、康妮台风中,极大地提高了排涝能力,降低了洪水位,减少了淹没面积,缩短了淹没时间。规划新开大安河、大田西河工程,拦截大田平原上游洪水,直接排到灵江,该工程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建成后大田平原整体排涝能力将达到20年一遇。 3、义城港平原:已经完成的长石岭隧洞和排涝水闸工程,极大地减轻了义城港下游的洪涝压力。目前在建的尤汛分洪工程,可以拦截义城港上游洪水,直接排到灵江,义城港平原排涝能力达到10年一遇。 4、东部平原:基本完成东部平原排涝一期工程,杜桥镇、上盘镇区片排涝能力达到20年一遇。海塘安澜已如期完工,涌泉海塘挡潮能力达到20年一遇,南洋、桃渚、玉岘xiàn海塘挡潮能力达到50年一遇。 下一步,水利局将坚决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把水利项目建设作为保安全、稳增长、促发展的关键举措,并谋深谋实“十五五”重大水利项目,进一步加快防洪排涝工程建设,为我市防洪减灾提供强力支撑。 谢谢! 四、地质灾害易造成群死群伤,也是我市防范的一个重点内容,今年我市地质灾害防御总体形势如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回答) 对此,我们将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坚决筑牢防灾减灾防线。一是持续加强汛前隐患排查整治。进一步组织专业技术力量联合镇街开展动态巡查,紧盯山区切坡建房、临崖道路、旅游景区等高风险区域,建立隐患清单并限期整改,确保底数清、情况明。二是深入落实防灾宣传培训教育。推进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进村社、学校、企业等科普宣传系列活动,增强群众识灾、避灾、报灾能力。特别针对偏远山区、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开展针对性宣教,确保预警信息传达到户、到人。三是严密强化汛期监测预警巡查。强化气象、应急、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合会商机制,实时跟踪台风、暴雨动态,通过预警一体化平台精准发布预警信息。组织各镇(街道)、自然资源所工作人员和162名村级群测群防员对全市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和隐患点开展日常巡查,降雨期间提高巡查频次。依托“地灾智防App”实现隐患点动态监测,确保风险早发现、早处置。 谢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