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七优享”工程 > 政策速递
索引号: 公开方式: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单位:
临海市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行动专班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海市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行动“弱有众扶”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
  • 日期:2023-12-06 10:48
  • 来源:市民政局
  • 浏览次数:

为强化基本民生兜底保障,推动“弱有众扶”均衡、可及与持续发展,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根据《浙江省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弱有众扶”专项实施方案(2023-2027年)》《浙江省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工作专班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2023年工作安排的通知》和《台州市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行动弱有众扶专项实施方案(2023-2027年)》,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省委十五届二次全会及市六届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织密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深入推进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全面构建精准、高效、智慧、温暖的“弱有众扶”新格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弱势群体,为助力“两个先行”作出贡献。

二、总体目标

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着力打造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推动社会救助模式转变,创新救助服务制度,健全社会救助长效机制,切实提升救助管理服务能力,凝心聚力绘就“基本生活满足、公共服务优享、急难愁盼有助、社会融入友好”图景,在全市率先建成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市。

——精准拓展“弱”的覆盖面。推动社会救助由困难群众向老、幼、病、残等弱势群体覆盖,由兜底救助向兜住兜准兜好救助转变,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拓展,按照兜底型、支出型、急难型、发展型、关爱型实施动态管理、监测预警和综合帮扶。

——加快畅通“有”的服务链。建立健全社会救助服务载体,畅通救助帮扶资源和困难群众需求链接渠道,推动救助方式从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转变,实现社会救助政策应享尽享,救助帮扶资源精准匹配。

——有效提升“众”的聚合力。加强政府、社会、市场等多方资源力量高效协同,充分发挥慈善救助作用,推进社会救助数据共建共治共享,推动救助服务集成化清单化标准化,形成整体智治、多跨协同的“众扶”合力。

——全面增强“扶”的实效性。注重扶贫与扶智(志)、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激发救助对象内生动力,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建立完善多维度评价体系,促进社会救助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弱有众扶”五年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体系

年度指标

责任

单位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1众扶平台

1.市级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建成率

100%

100%

100%

100%

100%

市民政局

2.救助“一件事”惠民联办事项

16

17

18

>18

>18

8大类社会救助

3.最低生活保障年人均标准(元)

>13200

>13650

>14100

>14550

>15000

市民政局

市财政局

4.市救助站建设标准达到三级及以上

70%

90%

100%

100%

100%

市民政局

5.救助家庭探访关爱率、幸福清单送达率

100%

100%

100%

100%

100%

6.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救助对象就业帮扶率

100%

100%

100%

100%

100%

市人力

社保局

7.困难群众医疗费用综合保障率

80%

86%

88%

90%

90%

市医疗

保障局

8.重点救助对象门诊慢特病和住院费用救助比例

70%

70%

70%

70%

70%

9.全流程网上疾病应急救助申请办理比例

10%

40%

80%

85%

90%

市卫生

健康局

10.学生资助政策落实率

100%

100%

100%

100%

100%

市教育局

11.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依申请住房保障率

100%

100%

100%

100%

100%

市建设局

12.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救助率

100%

100%

100%

100%

100%

13.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市GDP比例

﹤0.9%

﹤0.9%

﹤0.9%

﹤0.9%

﹤0.9%

市应急

管理局

14.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率

74%

82%

90%

95%

100%

15.低收入农户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10%

10%

10%

10%

10%

市农村

农业局

16.困难退役军人生活援助标准(低保金+生活补助)

13750

13970

14300

14850

15400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民政局

X项社会力量参与

17.慈善组织累计数量

9

11

13

15

17

市民政局

18.实施“善居工程”户数

30 

35

35

35

35

19.在档困难职工帮扶资金覆盖率

100%

100%

100%

100%

100%

市总工会

20.在档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完成率

80%

80%

85%

85%

90%

21.残疾人之家覆盖率

100%

100%

100%

100%

100%

市残联

22.有就业意愿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率

100%

100%

100%

100%

100%

23.人道公益项目数量

1

1

1

1

1

市红十字会

24.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优惠电价政策享受率

100%

100%

100%

100%

100%

市供电公司

三、重点任务

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健全完善体系机制,积极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群团组织和社会力量对弱势群体综合帮扶作用,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全面建成城乡统筹、分层分类、精准高效的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

(一)加快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建设。推进县级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规范化建设,依托“浙有众扶”应用实现社会救助线上线下高效联动,促进困难群众需求端和救助资源供给端有效链接。不断完善服务项目和内容,建立社会救助服务清单,为困难群众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社会救助服务。2023年市级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完成建设1家,2027年社会救助“一件事”联办达到18项。

(二)提高基本生活救助保障标准。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挂钩,增长幅度不低于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落实低保边缘家庭人均月收入认定标准放宽至低保标准的2倍(最高不超过最低工资标准)政策。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和照料护理标准全面落实。发挥临时救助“救急难”作用,增强应对突发困难的及时性、有效性。到2027年全市最低生活保障年标准达到15000元。

(三)提升专项社会救助水平。深入实施就业救助“贴心帮扶”、医疗救助“暖心关爱”、教育救助“助学添翼”、住房救助“暖巢更新”、灾害救助“救急送暖”、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冬送温暖”“夏送清凉”等行动,切实提高专项救助的精准性和综合保障水平。到2027年学生资助政策落实率、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救助率100%。

(四)加大弱势群体救助帮扶力度。完善政策,拓展渠道,切实加强对困难残疾人、困难退役军人、困难职工等弱势群体的救助帮扶。促进残疾人创业就业,完善覆盖城乡的残疾人托养照料服务,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县域全覆盖,加强残疾人心理咨询服务站和公益性康复辅具爱心驿站建设,落实困难退役军人生活援助,加强在档困难职工帮扶。到2027年“残疾人之家”覆盖率保持100%,在档困难职工帮扶资金覆盖率保持100%。

(五)构建多元参与救助帮扶格局。加强慈善组织培育,发挥群团组织在弱势群体帮扶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有效扩大社会救助服务供给。探索发布企业参与社会救助、履行社会责任情况报告,培育发展相关社会企业。鼓励开展慈善公益捐赠,大力发展社会救助领域志愿服务,激发“五社”联动活力,营造村(社市)“邻里救”氛围。健全慈善褒奖制度,加快推进慈善奖全覆盖。提升慈善基地服务功能,持续推动慈善信托发展,实现救助需求与慈善资源有效对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善居工程”,积极培育公益品牌项目。到2027年慈善组织数量达到17家以上,累计实施红十字会人道公益项目5个以上,累计实施“善居工程”170户以上,全市慈善信托资金规模达到450万元。

(六)完善社会救助长效机制。依托“浙有众扶”应用平台监测预警功能,实现困难群体主动发现、动态监测。健全救助对象、空巢老人、困境儿童等困难群体的探访关爱机制,实现救助帮扶及时有效。健全诚信评价机制,加强救助对象信用奖惩管理。健全尽职免责机制,明确尽职标准和免责条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到2027年救助家庭探访关爱率、“幸福清单”送达率保持100%。

(七)健全因病致贫返贫防范长效机制。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功能,充分发挥“主动发现、精准识别、梯次减负、保障兜底”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三重保障功能与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慈善救助等协同发展、有效衔接,推进建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共富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巩固困难群众资助参保和医疗救助政策落实两个100%。到2027年困难群众医疗费用综合保障率达到90%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由市民政局牵头,会同相关社会救助管理部门,设立“弱有众扶”工作专班,负责统筹协调、制定工作方案、开展监督指导、组织综合考评等。专班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制定计划、完善指标清单、推动工作落实。

(二)强化数字化支撑。依托省“弱有众扶”智慧场景,与人社、医保、教育、住建等部门数据共享,推动与“七优享”综合集成应用对接,强化业务协同,系统集成救助帮扶资源,为各项目标任务的落细落实提供有力支撑。

(三)强化考评督导。市“弱有众扶”专班根据需要召开工作专题会,按月度调度各项主要指标,对成员单位工作任务推进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加强对各地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激励与考核评估,鼓励创新实践,树立典型示范。加强政策宣传与业务培训,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临海市“弱有众扶”2023年工作安排

序号

类型

名称

工作时序

责任单位

责任人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1

核心指标

1.市级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建成率

50%

100%

100%

100%

市民政局

王光永

2

重点指标

1.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标率

13%

30%

60%

100%

市民政局

王光永

2.困难群众医疗费用综合保障率

76%

78%

79%

80%

市医保局

陈煜博

3.“残疾人之家”覆盖率

100%

100%

100%

100%

市残联

翁益斌

4.慈善组织数量(个)

7

8

9

9

市民政局

芦海燕

3

重点任务

1.健全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机制

系统梳理相关数据共享需求,倾城数据清单。实现监测数据种类增至5类。

对照困难群体动态监测数据清单,对接数源部门逐一推动销号解决。实现监测数据种类增至6类。

探索研究困难群体“六维”预警监测算法模型。实现监测数据种类增至7类。

形成困难群体“六维”预警监测算法模型雏形。实现监测数据种类增至8类。

市民政局

王光永



2.健全因病致贫返贫防范长效机制

做好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

推进病贫共济帮扶数据集成。

落地执行各项举措。

加强系统监测,落实困难群众医疗费用综合保障率。

市医保局

陈煜博



3.落实全学段教育救助

总结2022年资助工作,制定2023年工作要点;,完善学籍信息,督促学校排摸春季学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

完成各学段春季学期学生资助对象认定和资助资金发放;开展资助政策宣传和做好2022学年度“资助先进个人”评比。

组织资助业务人员按时完成上级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完善新学年学籍信息,督促学校及时排摸秋季学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

完成秋季学期学生资助对象认定和资助资金发放。组织学校开展2023年学生资助自查自纠工作。

市教育局

倪建荣



4.推进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

明确建设目标,发文部署年度建设工作。

申报建设任务,有序开展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

按照标准推进规范化建设,建立工作进度通报制度,开展实地督查。

组织开展建设情况验收,完成45个建设目标。

市应急管理局

周洁



5.实施残疾人托养照护机构建设项目

开展残疾人托养机构建设工作。

完成1家残疾人托养机构建设并投入运营。

保持政策运营。

明确残疾人托养兜底配套政策。

市残联

翁益斌



6.为601人次提供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

为150人次提供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

累计为450人次提供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

累计为550人次提供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

累计为601人次提供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

市残联

张娇娇



7.实施“善居工程”项目

完成项目实施对象申报审批工作,制定“一户一策”改造实施方案,完成项目建档立项。

启动并完成项目招标工作,明确项目监理、评估验收机构。

“善居工程”改造施工,季末完成60%施工进度。组织开展项目督导。

完成“善居工程”项目施工,组织验收评估,项目资金拨付,档案整理归集。组织开展项目质量检查审核。

市民政局

王光永



8.在档困难职工帮扶资金覆盖率达到100%

申报职工困难帮扶项目。

拨付中央财政帮扶资金。

覆盖率达到50%。

覆盖率达到100%。

市总工会

吕邢丹



9.实施红十字会人道公益项目

系统联动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疫路参情·护医健康”等公益项目。

1.开展5·8人道公益日众筹活动,扩大“生命关爱”系列项目资金规模。
2.开展人道公益系列采风活动。

落实“生命关爱”系列项目实施。

1.统计汇总“生命关爱”系列项目实施情况。
2.推广“浙里博爱”捐赠救助子场景应用。

市红十字会

童长献



10.加快发展慈善信托

筹备慈善信托备案相关工作。

全市慈善信托备案资金规模达到150万元。

全市慈善信托备案资金规模达到200万元。

全市慈善信托备案资金规模达到250万元。

市民政局

潘晓春

 


临海市“弱有众扶”专项工作专班名单

组  长:詹才勇  市民政局局长

副组长:叶  平  市民政局副局长

成  员:李金全  市教育局副局长

刘子剑  市财政局党委委员

卢娅红  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

李谦贵  市建设局党委委员

李建强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周  敏  市卫健局副局长

尹先兵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

徐玉铭  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

王  宇  市医保局党组成员、医保中心主任

林小勇  市总工会副主席

胡义伟  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

童长献  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

许  丛  临海市供电公司副总经理

联络员:王玲君(市教育局计财科)

曾  伟(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和福利保障科)

何红芸(市财政局行政事业科<社会保障科>)

程璟琳(市人力社保局就业服务中心)

项  瑛(市建设局住房保障科)

冯  军(市建设局村镇建设中心)

金龙喜(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促进中心)

叶启满(市卫健局医政医管科)

翁梓暄(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服务中心)

周  洁(市应急管理局防灾减灾救灾科)

陈煜博(市医保局待遇结算科)

李海杰(市总工会权益保障部)

章又欢(市残联办公室)

王利国(市红十字会办公室)

李小青(临海市供电公司营销部)

 

专班下设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王光永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和福利保障科相关同志负责办公室日常事务。

临优享办【2023】7号关于印发临海市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行动弱有众扶专项实施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pdf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