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市商务局关于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88号建议意见答复的函 |
|
单国取、周以松等2位代表: 你们在临海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提振彩灯产业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088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针对聚力产业升级,构建彩灯产业集群的建议 一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临海市灯饰行业协会成立于1999年,吸纳从事节日灯饰行业及相关管理配套等企业,会员超160家企业。协会坚持“合作、创新、发展、团结、务实、共赢”理念,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促进行业诚信自律,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助力灯饰行业高质量发展。协会负责临海节日灯对外贸易预警点日常工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多次获评省级“优秀外贸预警点”。后续将加强与灯饰行业协会的联系,支持协会进一步完善行业自律公约,更有效发挥协会的作用。 二是加快彩灯产业园建设。目前东塍镇建设有临海彩灯创业园和临海灯城创业园两个彩灯产业园区。彩灯创业园位于川津路中街村,总投资2.5亿元,占地58.7亩,总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项目建设8栋生产厂房和3栋综合服务楼,目前入驻企业有44家。园区在2021年度被评为“台州市三星级小微企业园”,“台州市小微企业工业园示范园”,2022年度被评为“浙江省四星级小微企业园”。灯城创业园位于东塍镇灯城村,规划总用地面积676亩,其中一期用地面积70.37亩,总投资2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05717平方米,主要建设一幢综合楼和十一幢生产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智能照明灯具制造厂房,一期工程已正式交付使用。二期项目用地面积约48亩,建筑面积约70000多平方米,2022年园区入驻企业59家,员工人数为627人,企业营业收入3.35亿元,入驻企业彩灯产业集聚度93%。彩灯检测中心由灯饰协会运营,虽然几年前计划推动检测中心入园,但是一直未成功。目前两个小微园区属于私人企业(临亚集团)开发,市经信局会建议企业不断推动完善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助力彩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组织行业企业抱团拓市。广交会是中国外贸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也是节日灯企业拓展市场的重要渠道。为破解节日灯企业广交会展位供不应求的难题,市商务局专程赴广州对接争取广交会A区北平台展区。经多轮沟通争取,“中国节日灯产业基地——浙江·临海”展示区自133届起连续四届亮相广交会A区北平台,进一步塑造区域品牌力,擦亮“节日灯,临海造”产业名片。市政府也对北平台展示活动的宣传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支持。今年广交会取消了北平台展区,为解决企业参展问题,市商务局积极对接广州(锦汉)家居用品及礼品展览会主办方,目前已有7家灯饰企业有意向参加10月份的展会。后续,市商务局将继续支持企业抱团参展,对重点展会的展位费等予以支持,进一步提升临海彩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针对强化创新引领,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议 一是创新研发赋能。开展针对性研发指导。持续开展规上企业“R&D清零”行动,强化多部门联合督导,攻克研发零报企业“痛点”,编制工作指导手册和研发费辅助账样本,并根据彩灯行业传统行业的特点,分别列出项目名称参考清单,定向发放给企业,使企业“有本可依”。此外,构建交流反馈机制,分行业组建研发线上交流群、召开线下交流会,鼓励龙头企业就项目名称确定、设备入账等关键步骤进行经验分享。全覆盖校企合作。以规上企业校企合作“全覆盖”为目标,与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27家高校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借力航天环保工程技术研究院、省级现代医药化工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创新服务平台,推动高校人才和成果在临海企业落地转化,为彩灯行业向新发展激活科技人才的“源头活水”。全流程优化服务。以科技企业“双倍增”为目标,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和储备库,并建立科税联动机制,对高企逐户指定“科管家”和“税管家”,推行“线上答疑+线下培训”一体化服务模式,持续培育彩灯领域创新型企业。并开展科技研发扩面行动,发挥科技财政投入政策的激励效能,通过对企业研发投入按比例奖补、对新认定科技型企业给予奖励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针对当前存在公共创新平台能级不高、引才留才较为困难、政策不够有针对性的问题,一是加快优化创新环境。加快构建“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生态更优”的本地创新环境,进一步发挥彩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服务效能,加快其在研发设计、设备共享等方面推出新服务、新举措。二是加快人才流动共享。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依托高层次人才互聘共享行动,加快推动彩灯行业选聘“科技副总”“产业教授”,实现人才“既为所有也为所用。”三是保障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坚定不移推进规上企业“R&D清零”提升行动,完善多部门联动、全流程指导、高标准统计的研发投入归集制度。发挥财政支出对科技创新的牵引作用,以财政科技投入引导激励企业研发创新,明确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15%以上的“双达标”要求,并持续与市财政局加强工作协同,优化资金投向投量投效,加强财政科技支出效果的动态监管,激发企业提高研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开展标准宣贯。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全国标准化委员会灯具分标委、相关检测机构和行业专家,面向临海灯饰企业开展2026年即将实施的灯具、灯串类强制性标准宣贯培训,内容涵盖GB/T39943-2021《LED 灯串性能要求》增加景观照明部分要求等内容,详细解读标准中的关键指标、技术要求和安全规范。根据企业规模和需求,分批次、分类别组织培训,确保不同类型企业都能准确理解标准,对于大型企业,侧重于标准对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力提升的指导作用;对于中小企业,重点讲解标准的实施成本和应对策略。支持标准修订。一方面加强沟通协调,与全国标准化委员会灯具分标委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标准修订申请的进展情况;另一方面指导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讨论的企业,按照全国标准化委员会的要求,完善《国家标准立项建议书》,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帮助企业梳理标准修订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技术路线。协助企业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技术数据、实验报告和案例分析,为标准修订提供充分的依据。监督标准实施。建立标准实施监督机制,加强对企业执行标准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对企业执行标准的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对于违反标准的企业,依法进行处置,以推动临海灯饰产业与国家标准接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 三是发展智能制造模式。为鼓励企业发展智能制造模式,我市于2022年出台《关于推进制造强市建设的若干意见》(临政发〔2022〕24号),对生产性设备投资不低于50万元的普通技改项目,按其生产性设备投资额的10%给予补助,单家企业最高补助300万元;对认定为临海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智能化项目的,再按其生产性设备投资额(包含信息化软硬件投资)的5%给予补助,单个项目年度最高补助150万元。但是目前彩灯行业还没有符合要求的智能化项目,后续市经信局将进一步指导彩灯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发展智能制造模式,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三、针对深化融合发展,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的建议 一是积极打造“彩灯+文旅”新模式。打造“灯映紫阳”IP,焕发彩灯产业新生机。加强与本土文创设计研发团队沟通,以彩灯为载体,结合戚继光、黄沙狮子等临海本土文化元素,开发传统玩偶、复古夜灯等文化衍生品,通过彩灯讲述临海故事。等时机成熟后,争取打造彩灯文创园区。利用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精美彩灯图文视频,用好文旅市集、文旅推介等平台宣传推介临海彩灯。 二是跨境电商赋能彩灯“走出去”。临海市电子商务(跨境)产业园已组建6人的项目服务团队,入园企业62家,其中新注册企业40家,自园区投入运营以来,累计实现跨境电商出口额超10亿元,已形成完善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生态。依托园区打造跨境电商孵化培训体系,引导传统企业向跨境电商转型,已服务企业完成新开跨境电商店铺25家,为我市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目前已整合阿里巴巴、TEMU、SHEIN等跨境电商平台资源,为企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推出半托管、专属营销等服务,全力支持企业在亚马逊、速卖通等平台开设店铺,拓展新兴市场。 三是建设网红打卡地标。加快“彩灯小屋”落地,结合观光打卡、流光天幕,完善彩灯布局。结合今年“大宋不夜城 夏季美食节”的活动,可以联合在紫阳街夜间消费集聚区、人民路海鲜美食街、条太街特色美食街等三大核心街区营造“不夜城”氛围,构建沉浸式宋韵彩灯景观场景,利用灯光、音效、烟雾等特效,让游客有身临其境之感,延长景区夜游时长。 四、针对保障措施的建议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方面。对于代表们提出的“出台彩灯产业专项扶持政策”建议,由于自2024年8月1日起,《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施行。其中第十条明确规定:起草单位起草的政策措施,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或者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含有下列影响生产经营成本的内容:(一)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优惠;(二)给予特定经营者选择性、差异化的财政奖励或者补贴;(三)给予特定经营者要素获取、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社会保险费等方面的优惠;(四)其他影响生产经营成本的内容。因此,出台特定行业专项政策确有难度。但接下来在修订《关于推进制造强市建设的若干意见》过程中,市经信局会充分考虑彩灯产业的特殊性,对政策进行进一步优化,在确保政策合规且有效的前提下,扩大彩灯企业的受益面。同时也将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措施,间接支持其高质量发展。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打造便利化登记窗口。市市场监管局聚焦注册登记便利化,在全省率先推出“证照服务一类事”改革,通过全量归集服务事项、全面优化服务流程、全域拓宽服务网络,企业可在一个窗口同步办理、同步变更、同步注销营业执照、许可证,实现营业执照、许可证“一设同设、一变同变、一销同销”。目前,已归纳梳理76类、170项证照服务办理事项,首批37类75项事项已实现“一类事一次办”,累计为经营主体减少办事时间5000余小时。打造数质化成长体系。基于彩灯行业需求及产业集群优势匹配,市市场监管局开发上线“彩联灯”工业互联网平台,该平台覆盖生产、销售、财务、采购和仓储5大应用场景模块,目前,已接入12家龙头企业,辐射近80家彩灯企业。通过实时分析原材料周转和订单数据,平台可实现企业库存积压率降低10%,按期交货率提升50%。此外,该平台还通过组建数据池、数据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等形式,进一步释放彩灯产业数据价值。目前,平台已登记3件数据知识产权并许可2件给联盟企业。后期,预计可实现为联盟内企业节约成本300余万元。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东塍镇高度重视彩灯产业发展,镇党委牵头,统筹盘活闲置房屋、厂房建设集工坊服务区、共富学堂、零工市场三大功能区块为一体的综合性共富工坊服务中心。横向联动经信、人社等职能部门,纵向调动辖区村社、企业党组织力量,整合关联企业生产订单需求,深化村企合作、坊企合作,构建起接单派单、技能培训、零工就业、人才招引、创业创新、困难帮扶等一站式服务平台。 感谢你们对商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临海市商务局 联系人:李婵娟 联系电话:0576-89053315 邮 编:317004
2025年7月3日 |
打印 关闭 |
分享到: |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