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 > 建议提案
临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第178号提案答复的函
  • 日期: 2025-09-10 09:52
  • 来源: 市人力社保局
  • 浏览次数:
  • 字体:[ ]

卢艳、王海滨等委员:

你们在临海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促进技能型社会建设 破解青年就业难题的提案》(第178号)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落实“就业帮扶”,织密稳岗惠民服务网络

一是强化政策落实。积极落实各项稳就业政策,截至6月底,我市共有55家大学生见习基地,发放高校毕业生见习补贴560.88万元,高校毕业生到非公企业就业享受就业补贴2078.4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00 万元,贷款贴息104.79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13万元,创业社保补贴33.8万元。二是优化就业服务。依托重点群体帮扶平台,由村(社区)公共就业协理员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培训或见习机会的精准援助,截至目前共帮扶重点群体就业5422人,帮扶率100%,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持续推进浙里就业综合服务站建设,全市3个站点和17个服务点运行以来,共收集岗位需求5000多个,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500余人。今年已完成沿江、大田及涌泉等三地招标,累计摸排就业需求1.84万条,服务594人。三是加大岗位开发。持续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春节后组织12家重点企业携1200余个岗位赴南充市嘉陵区开展招聘活动,达成就业意向450余人。开展千企千岗需求排摸行动,深化访企拓岗载体,联动企业、产业园区开发适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和见习岗位,截至目前已通过台州就业招聘网、临海人才网等平台发布岗位2.5万余个。

二、强化“青年引育”,激活产才融合新动能

一是开展巡回招聘精准适配行动。结合临海医疗化工、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人才需求,持续聚焦重点省份、高校联动开展巡回引才活动。上半年共组织92家次企业赴黑龙江、辽宁等开展智汇台州·百校引才系列活动20场次,举办集市日招聘会15场次,公益性综合招聘会2场次,大型综合招聘会3场次。二是开展见习实习扩面提质行动。持续推广来浙实践应用,根据岗位信息及大学生实践意愿,自动匹配并推送信息,变大学生找实践单位大学生与实践单位双向互动,助力企业提前储备人才库,大学生提早选定就业意向。目前已累计为4600余名高校大学生提供实践岗位,其中700余人与实践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三是开展引才聚才平台提能行动。联合市委组织部、团市委和社发集团创新打造青创学院,以精准服务青年创业为核心,汇聚博导、教授、行业领军人物、企业创始人等跨领域资深导师团队,为青年人才提供创业指导、共享办公、孵化陪跑、创业模拟等全周期服务。持续深化人力资源服务增值化改革,推进江南街道公共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建设,一站式打造党群服务、人才服务、企业服务、劳动者服务等集成平台。2025年以来共服务就业群体1686人,组织技能培训4场、招聘活动3场,指导签订200余份劳动合同。

三、深化“产才融合”,构建技能人才培育新生态

一是加大培育力度。围绕产教深度融合,我市通过专项扶持政策,每年安排600万元以上财政资金用于民办职技校专项补助。出台专业调整优化方案,整合一职、二职相同相近专业及师资设备,停办与产业契合度低的专业,新设大数据、智能制造类专业,形成校际错位发展、集群竞争的职业教育发展新局面。二是创新培育模式。探索订单式中高职一体化改革,校企共定培养方案,推动校企人才、设备、技术共享,形成了校企合一、前厂后校的培育模式。近年来我市中职学校与企业合作订单班超20个,7所中职校输送装备制造类人才1502人,全市88个校企实训基地3年来输送技能人才超2.8万人,总数居台州第一。三是提高培育质量。创新设置产业教授”“特岗教师岗位,聘任行业名师名工匠,将企业标准导入日常教学,实现教学课程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如在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聘请国家级工匠大师吕义聪设立吕义聪大师工作室,建成企业高级专家库和百人产业讲师库170人,每年授课超4000课时,学生入职适应期缩短70%以上。2024年,我市校企合一育人模式相关做法得到台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林先华批示肯定,并在台州市技能型社会建设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

四、夯实“技能筑基”,推动共富工坊迭代升级

一是探索创富新路径。围绕彩灯等本土特色产业,组建专业人才指导团队,以结对教学、入企研修等形式,强化对共富工坊工人的一对一帮扶指导,助力共富工坊迭代升级。目前已帮助212家共富工坊培育技能型人才1500余人,累计带动全产业链增收超5亿元。2024年全省共富工坊现场会在我市召开,获省委领导肯定。二是打造创富新平台。打造台州首家零工市场,为技能型人才提供免费政策咨询、岗位供求信息、劳动纠纷维权等就业服务,着力破解求职、招工信息差,实现灵活增收。目前,全市已开办三家零工市场,累计帮助就业7000余人。东塍零工市场获评首批省级示范零工市场。三是激发创富新动能。全面开展公益性技艺学堂,帮助农户等低收入群体增技增收,让富余劳动力转变为富裕新动力。如在汇溪镇开设古建技艺学堂,面向全社会公益招生,已累计培训2000余名古建学员,帮助5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达10万余元。

五、强化“文化引领”,营造尊技重匠社会氛围

一是优化公共服务,让技能人才更有底气。形成技能共富贷精准金融服务清单,充分满足技能型人才、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全面保障技能人才子女公办学位供给。累计为40户技能型企业授信3.95亿元,为926户技能型人才授信4.61亿元,技能人才子女公办学位供给率达100%二是打通上升通道,让技能人才更有奔头。完善以技提薪工资薪酬架构,制定管理序列、专技序列、技能序列贯通的“H技工职业发展通道,在全市规上企业中推广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备案,今年以来累计培训、鉴定技能人才1000余人,发放补贴150余万元三是强化宣传引导,让技能人才更有面子。大力宣传工匠精神,广泛开展技能职业体验活动,豪情汽车工业学校目前已开展工匠课程进校园活动30余场次,年培养高技能人才500名;打造台州市首个技能体验中心、全省首个汽车工业研学基地,开发汽车智造探秘10个研学项目,接待青少年超3万人次。

再次感谢你们对我市青年人才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单位:临海市人力社保局 联系人:程璟琳 张为一

联系电话:0576-85157887/85159969 邮  编:317000


临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711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