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LH331082-020/2025-13929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5-07-03 | |
发布单位: | 市应急管理局 |
2025上半年重点工作总结 |
|
今年以来,在台州市局的精心指导下,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入开展“一件事”全链条安全治理,全面落实防汛各项举措,着力提升风险防控能力。1-6月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起、死亡3人,同比分别下降40%、25%。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未发生自然灾害灾情和森林火灾事故,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现将重点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化改革创新,完善“治”的格局。全面落实风险防范,定期召开重点领域风险研判会议,梳理分析各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隐患及当月工作重点,强化监测预警、隐患排查,组织专班对重点领域开展深入细致的摸排行动,顺利完成2025年度中央安全生产考核第一季度巡查。健全监测预警、风险防控、应急响应、救援救助等全链条工作机制,着力优化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体系。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组织全覆盖检查标准体系和视频案例库宣贯。推动企业建立健全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出台《临海市新业态、新领域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分工协商协调审定办法》,促进安全生产职责调整动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激发改革活力,以改革增量有效应对风险变量。 (二)深化治本攻坚,筑牢“防”的底线。2025年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任务数共79项,已完成26项,推进情况良好。 一是聚焦“百项攻坚”提升行动。严格落实“五防”措施,全市开展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提升行动宣贯33次,宣贯培训4000人次;开展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90次,培训1.5万人次;开展应急逃生演练42次,参加演练8011人次;“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安全宣传13.9万人次。 二是切实推进重点领域“一件事”改革。完成小微园区(厂中厂)规范化建设45家,组织专职安全员专题培训356人次,开展宣讲12场次,覆盖4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6500余份。燃气安全“一件事”改革,已办理案件44起,处罚63万余元。电梯安全“一件事”改革,督促电梯使用单位建立“安装告知-维保监管-注销登记”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体系。危化品“一件事”全链条专项整治,全市24家重大危险源企业有效运行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系统。 三是有效推进重点领域专项整治。道路交通领域,完成15家危货企业2轮全覆盖检查,发现隐患并整改60余项。消防领域,开展集中夜查24次,累计检查10.17万家次,发现隐患3.67万处,整改率78.25%。涉海涉渔领域,检查渔船629艘,发现隐患数8519项,已整改4510项,查获“三无”船舶43艘,完成船东船长轮训1688人次。工矿领域,18家高温熔融企业负责人完成取证。发放动火作业安全管理通告3500余份。危化品领域,全市63家医药化工企业已报告并整改隐患11272条,奖励25.67万元。城市运行领域,推进燃气金属软管更换纳入以旧换新政策,累计更换7万余根。旅游领域,完成A级景区、旅行社、酒店民宿共155家文旅安全码应用。建设领域,检查在建项目431个,起重机械127台,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1071处。特种设备领域,完成25家单位37台锅炉综合治理,消除安全隐患4个。 (三)深化灾害防治,提升“统”的效能。坚决树牢底线思维,坚持防抗救相结合,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确保防灾减灾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一是压紧压实责任。公布镇、村两级667名防汛行政责任人,组织3426人次防汛防台业务培训,督促4682名防汛网格责任人履职尽责。制定《大田平原洪涝“1618”救援指挥工作方案》,落实14条主路、23个点位的管控。 二是强化风险管控。以“八张风险清单”为核心,确保视线内风险安全可控。全市共出动检查3992人次,排查点位4814处,发现并整改隐患365个。落实海上风电1号、上岛铁路等4个海上项目、782艘渔船、149处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81个小流域山洪重点村落的监管。加快推进大田平原排涝二期(外排工程)、尤汛分洪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提升主城区、江南片区的防洪排涝能力。通过东大河综合整治工程,减轻东方大道沿线、星悦广场等地内涝压力。台州府城、中津浮桥等落实人员转移、城门封堵和浮桥拆除等措施。 三是高效防范应对。梅雨期间,短临强降雨天气多发,临海累计面雨量315.6毫米。市防指坚持以预报预警为令,发布强降雨提示函2次;气象、水利、自规等部门发布暴雨、地质灾害、山洪灾害预警34次、发布各类预警短信83.6万条次,叫应基层防汛责任人682人次,累计转移105人,解救群众11名,无人员伤亡。 (四)深化应急备战,淬炼“救”的实力。 一是全面贯通“1618”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厘清三级指挥权责,明确救援指挥体系由应急指挥部、专项指挥部、现场指挥部组成,建立22个专项救援指挥工作方案。明确“1618”救援指挥体系架构,由应急指挥部“1+6”工作模式和现场指挥部“1+8”工作模式组成,涵盖信息接报、会商研判、响应启动、现场处置等11个环节的标准化流程,实现平战一体、统分结合、防救协同的指挥救援新格局。 二是全面做好应急救援准备。组建58支1130人市级专业抢险队和19支1368人镇级综合救援队。投入908万元,新增1247件(套)国债项目救援物资。全市累计储备5大类40余种应急物资,其中救援舟艇170艘、卫星电话793台、照明等设备2.16万件。建成283处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满足1.07万人员避灾需求。圆满完成“应急使命·2025”浙江省暨台州市防汛防台应急演练,得到省防指领导的充分认可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反响。各地各相关部门开展大田平原洪涝拉练、城门封堵演练等42场次,确保演练全覆盖。 三是全面推进基层应消体系建设。依托“141”平台持续开展企业(场所)排查整治,安排专人实时跟进隐患整改进度,确保实现巡查全覆盖、隐患全闭环。巡查覆盖率、隐患发现率两项数据全市19个镇街均达到100%,整体数据居台州第1。督促各镇街将应消站提质升级装备配备到位,全面推进基层应急管理责任清单化、治理网格化、防控精细化、救援科学化、保障制度化,专职消防队警情初战处置率提高至80%,小微警情处置率100%。今年企业类火灾同比下降55%,生产经营类同比下降30%。 (五)深化固本强基,积蓄“进”的动能。 一是加大“安全生产月”宣传力度。市安委会统一部署、部门分工协作、属地镇街分级落实、各方共同参与,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家谈”“消除隐患演练行动”“敲门入户送安全”、安全隐患自查自纠“五进”活动。开展各类安全生产应急演练,组织市级应急演练11场,镇街级演练35场,企业级演练286场,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宣传格局,全面提升群众安全素养。 二是加快民生实事项目建设进度。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举措,建立“一个项目、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8个镇街应消站提质升级、9家应消体验馆升级改造、10个防汛体系标准化镇街提能升级等项目快速推进,确保提前完成。 三是加强精准帮扶指导企业深度。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推行“普法宣传、教育引导、告诫说理、监督整改”四位一体渐进式执法。将严格执法与帮扶指导相结合,通过集中授课、上门指导、同行观摩、标准化推广,引导企业自查自纠风险隐患,既确保安全监管“不缺位”,也做到涉企检查“不越位”,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企业自主动能。 二、存在问题 一是考核体系调整导致安全传导机制减弱。对镇街的安全生产考核发生重大变化,从原来的整体考核变为以事故结果为导向,安全生产工作的过程举措没有很好体现,基层工作资源向“易量化的事故指标”倾斜,日常监管重视程度有所弱化。 二是企业对安全投入减少导致基础松动。当前企业经济效益面临的阶段性困难,对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形成现实约束,出现设备设施维护保养推迟、安全提升的技术改造项目进度滞后、安全培训资源投入压缩等现象。 三是个别领域基础薄弱导致风险隐患突出。如涉海涉渔领域在隐患排查整治、船舶管理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消防领域,工业厂房火灾高发态势没有得到根本性遏制,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需进一步加强。 三、下半年重点工作计划 继续紧扣“六干争先奋力打造高水平安全,四重建功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主题,全面围绕“坚持改革创新、系统集成、固本强基”,坚决筑牢安全底板、守牢安全底线,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坚强的应急管理服务保障。 一是突出统筹协调,更大力度推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全面实施“百项攻坚提升行动”,进一步健全责任体系、严密风险防控、强化重点领域整治攻坚。定期组织研判新兴行业领域安全态势,积极梳理特殊设备、商业综合体、光伏设备使用等领域安全监管责任分工。聚焦会商研判,紧抓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加大相关工作落实力度,提升安全防控精度。常态化实施全覆盖隐患排查,深化全民安全教育,提升公众风险防范意识。 二是突出防范在先,更高标准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坚持“汛期不过、检查不停、整改不止”,紧盯水库堤坝、河道险段、排水管网、地下空间、地质灾害隐患等重点部位,确保主汛期前再排查一遍,真正做到全覆盖无盲区。坚持以预报预警为令,高效运行“1833”联合指挥体系和“1618”救援指挥体系,强化联合值班会商,及时启动响应,坚决果断叫醒关键人、激活全体系。全面做好台风及强降雨防御,紧盯人员转移避险,强化应急处置准备,统筹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常态化备勤备战。 三是突出实战要求,更实举措提升应急救援战斗力。深入实施“智慧应急”战略,着力打造数据治理、视频共享、通信融合的应急指挥网。探索无人机、航空应急救援应用场景,加强通信保障队伍建设,组织重点预案桌面推演与实战检验。实施专业救援队能力提升工程,配足高精尖装备。优化应急物资储备布局,推进应急装备模块化、轻量化。规范社会应急力量管理,完善调用补偿机制。 四是突出安全共治,更优氛围推进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强化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深化保险服务,以巨灾险、安责险为纽带,完善“应急+保险+服务”工作清单,提升保险针对性和适用性。深化中介培育,持续推进中介机构安全监管服务整治。持续推广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加大成功避险表彰奖励力度,打造“全民安全公开课”,持续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常态化开展科普宣传和技能培训,加强安全文化培育,持续构筑安全生产社会共治体系。 |
打印 关闭 |
分享到: |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