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LH331082-029/2025-13894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5-05-28
发布单位: 市财政局(市国资办)
临海市财政局2024年度工作总结
  • 日期:2025-05-28 17:15
  • 来源:市财政局(市国资办)
  •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市财政局领导班子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历史名城、制造强市、共富高地”,加力提效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支持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4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03.14亿元,其中: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02亿元,同比增长约1.4%。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坚持以政领财,坚定正确政治方向。一是强化理论武装。落实局党委会议第一议题,充分发挥党委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带头示范作用,指定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4年学习计划,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年共召开党委会议第一议题学习11次,中心组理论学习12次,组织各支部学习17次。二是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专题研究出台党纪学习教育工作方案,积极制定学习计划,召开专题工作会动员部署党纪学习教育工作。以集中学习的形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内容,并开展交流研讨,开展相关学习15次,党委书记、党支部书记开展纪律党课5场。三是巩固廉洁财政。严格落实“三书两报告”制度,召开2024年度全面从严治党暨清廉财政建设工作部署会,制定2024年度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方案,压实党风廉政主体责任。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标尺从严从实检身正己查摆风险,已开展4场次专题研讨会,针对领导班子、科室负责人及下属单位负责人等重点岗位干部开展谈话38人次,引导教育党员干部讲政治、懂规矩、守纪律、顾大局。

相关工作获全省财政系统“清风财韵”廉洁文化优秀案例,被列入第二批台州市清廉建设成绩突出单位推荐名单。

(二)坚持聚财有道,做大做强财政蛋糕。一是做优经济“质量”,全力落实“8+4”经济政策体系。紧盯资金落地,做到应下尽下、快支快用。2024年,争取到省级“8+4”补助资金13.09亿元,已支付12.05亿元,加快拨付超长期特别国债12.2亿元、特别新增国债2.86亿元,补助金额总量和支付额度均为台州第1,有力支持“两新”“两重”等政策及项目落地。二是做大保障“增量”。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新一轮改革,围绕“三增一控”目标,着力发挥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主力军作用。全年新增“AA+”国企2家,总数达到8家,稳居台州第一。三是做精资金“存量”。开发上线“浙里财管”系统,在全市开展存量资金盘活工作,统筹安排用于发展亟需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切实发挥资金效益,截至目前,已在医疗、教育等系统试点运行,共纳入73家单位。

(三)坚持用财有效,精准施策促进发展。一是健全完善习惯过紧日子体制机制。从节支降本增效出发,梳理预算追加、机构编制、数字化项目等30项内容,在明确“不能做”的前提下,给出“怎么办”的途径,形成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负面清单,并提请市府办印发,确保将习惯过紧日子理念落到实处。二是全力提升财政资金效益。科学构建部门整体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与年度部门预算安排挂钩,充分发挥绩效导向作用。2024年,对绩效抽评结果为“中”或“差”的19个项目,取消项目2个,核减项目14个,合并项目1个,从紧安排项目2个。三是助力共富高地建设。以“技术教育促富”为突破口,出台就业技能提升培训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着力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年整合上级及本级资金1157万元,较2023年优化减少投入327万元,荣获2024年浙江省财政厅“浙家共富”财政促共富最佳案例奖。

(四)坚持理财有法,锻造高质量人才队伍。一是深化“真财实学”干部队伍建设品牌。以“财能”“财干”“财风”三大指数分为抓手,打造“1+3”高素质财政干部综合考评体系。二是深入推进年轻干部梯队建设。出台年轻干部成长培育考评办法,创新“双导双带”成长帮带制,由班子一把手和分管作为第一帮带人和直接帮带人,助力干部更好适应岗位。截至目前,全局35岁以下中层干部总占比37.2%,较去年同比增长9%;30岁以下中层干部总占比14%,较去年同比增长6%。三是规范选人用人。严格按《关于规范镇(街道)、市直单位中层(股级)干部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要求,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和调整等工作,2024年共完成普通干部岗位调动5人次,中层职务调整15人次,干部提拔9人次。

二、下一步思路举措

(一)夯实财源基础,提升发展能力。一是着力稳住全年收入。加强重点行业、重点税源企业和重点工程税收监控,合理规划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及市政工程土砂石余渣出让,争取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正增长。二是推进财政资源统筹。进一步盘活资产,全面清查盘点重点资产,分类处置国有资产;加快扩面推广“浙里财管”系统,将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金需求全面纳入管控,为持续开展存量资金“唤醒”行动打好基础。三是积极向上争取。加强现有政策整改、优化政策贡献匹配度,为继续争取省级“8+4”补助资金、专项债券资金、转移支付等打好基础。

(二)优化支出结构,提升保重能力。一方面,完善“三保”清单和应急预案,在守住不发生“三保”风险底线的基础上,聚焦省、台州市主攻方向,重点支持“两新”、“两重”等财政政策。另一方面,管好用好政策资金。科学测算政府债务限额,实时把握债务变动情况,全力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突破橙色等级;建立健全项目分配、资金下达、使用进度等全流程监管,进一步规范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超长期国债资金等管理。

(三)深化财政改革,提升管理能力。一方面,深化零基预算管理改革。继续深化建设“目标、指标、审核、评价”四个体系组成的全过程部门预算管理机制,完善零基预算财政内部编审指引,打造零基预算管理模式升级版。另一方面,助推共富改革。完善公共服务领域要素保障机制,持续助力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推进“财政+金融”改革矩阵,深入实施财金协同共富改革,助力扩中家庭增收奔富。

(四)加强财政监管,提升防范能力。根据上级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反馈结果,及时进行整改与总结,做好对经济冲击的预防以及举一反三工作,做好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后半篇”文章。提升国有企业监管水平,加快国资国企数字化综合监管系统的改造升级,加强对市属国企融资的指导及债务风险监测,严防资金链风险和出现“半拉子”工程情形,督促协调各市属国企抓好改革目标任务的有效落实。


2025年1月7日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