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LH331082-030/2025-13848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5-04-03 | |
发布单位: | 市住建局 |
《临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批后公告 |
|
因原有规划于2020年到期,市政府启动《临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修编工作。《规划》于2025年3月24日获省人民政府批复,现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将规划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临海是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为进一步保护临海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民族与地方优秀的文化传统,处理好城市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名城及其历史文化遗存,在《临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2-2020)》基础上进行修编,作为临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管理的依据。 (二)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临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规划范围与《临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规划范围一致,为临海市域范围,总面积约为3761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约219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570平方公里。重点规划范围为临海历史城区范围,面积约2.67平方公里。此外,中心城区范围面积约425平方公里,纳入研究范围。 (三)临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框架 规划坚持整体保护理念,建立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地段、文物古迹、市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优秀传统文化五个层次。 (四)临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内容 临海历史文化名城各层次的保护内容包括: 1.历史城区层次:保护历史城区的山水格局、文化景观、传统城市格局、城垣形制、历史街巷、河道水系、景观视廊、地名文化。 2.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地段层次:历史城区内,保护西门街、紫阳街府前街、三井巷3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继光街中段1处历史地段;历史城区外,保护柴片巷历史地段1处,保护建议历史地段8处。 3.文物古迹层次:保护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6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市文物保护点、617处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以及2处拟推荐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的台州府城墙;保护15处地下文物埋藏区重点研究区域;保护98处已公布历史建筑、63处建议历史建筑;保护9处已公布不可移动革命文物、9处建议新增革命文物;保护51处建议工业遗产(包括39处市域内粮站类遗存);保护17处特色现当代建筑;保护75处水文化遗产,包括6处浙江省重要水利工程遗产;保护2处农业文化遗产,包括1处浙江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市域内1529株古树名木,保护古井及其他历史环境要素。 4.市域层次:保护三山两原、两江一海的整体自然格局,保护具有文化意义或人文景观丰富的山体、与城镇营建相关的山体、重要自然河湖水系、重要水利工程和农业景观;保护1处风景名胜区桃渚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与3处自然保护地;保护1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桃渚镇、1处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尤溪镇、1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岭根村、1处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张家渡村、18处中国传统村落、15处浙江省传统村落和13处建议历史村镇;保护2条文化线路;保护6片文化遗产聚集区。 5.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优秀传统文化层次:保护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2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85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其他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文化空间。 (五)临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重点 1.历史城区层次:山水形胜、城垣形制、传统格局与历史风貌。 2.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地段层次:西门街历史文化街区、紫阳街府前街历史文化街区及三井巷历史文化街区的格局肌理与传统风貌。 3.文物古迹层次:台州府城墙、桃渚城、恩泽医局、巾山塔群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本体及周边环境;98处已公布历史建筑的外观风貌和典型构件。 4.市域层次:桃渚镇、尤溪镇、岭根村、张家渡村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传统格局风貌及周边自然景观环境;浙东水陆交通系统文化线路片段和明代抗倭防御体系文化线路片段的历史文化内涵及沿线重要历史文化资源。 (六)历史文化名城价值 1.千年府治,江南长城:临海是台州千年府治所在,文脉传承有序,台州府城墙被称为“江南长城",保存完整,是明长城的“师范”和“蓝本”,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中“中国明清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 2.烽火戍卫,海防要地:临海是明代浙江海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海防历史文化遗存,戚继光、谭纶、王士琦等海防名将与临海历史密切相关。 3.水陆枢纽,浙东重镇:临海是水陆辐辏的浙东交通枢纽,也是区位重要、商贸繁盛的浙东重镇。 4.东南邹鲁,人文荟萃:临海传承了崇文重教的传统,具有恩泽世人的医药文化,也是道教南宗祖庭与佛教天台宗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5.近代觉醒,报国图强:临海是浙东地区近现代探索和开化的先行地,大批辛亥志士前赴后继,革命先辈奋勇救国,学术大家钻研创新,参与了近代先进思想的萌发过程,具有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 (七)历史文化名城特色 1.三山拱卫、两水汇聚、山海江交汇的自然格局造就了临海川泽秀丽、雄奇壮美的自然人文景观特色。 2.依山抱江、子罗双环的府城空间营建特色。 3.因地制宜的浙东地区传统聚落特色。 4.古拙自然的浙东传统民居建筑特色。 5.丰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八)规划期限 本规划的规划期限与《临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规划期限一致,为2021-2035年。 其中规划近期为2021-2025年,规划远期为2026-2035年。 二、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一)市域历史文化保护结构 临海市域的整体保护结构为“一核、两线、六片”。 一核,指台州府城历史文化核心区。加强府城相关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形成市域保护核心。 两线,指浙东水陆交通系统文化线路片段和明代抗倭防御体系文化线路片段。以文化线路为支撑,加强相关价值研究及保护要素落位,推动沿线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利用。 六片,指6片文化遗产聚集区,包括白水洋文化遗产聚集区、始丰溪文化遗产聚集区、中部盆地文化遗产聚集区、东部山地文化遗产聚集区、东部沿海文化遗产聚集区、灵江中游文化遗产聚集区。结合文化遗产聚集区的主题特色,加强区域内历史文化遗产的主题性保护利用,突显地方历史文化特质。 (二)市域历史文化遗产总体保护要求 保护全域历史文化遗产本体及环境安全。明确台州府城的核心地位,加强台州府城与市域范围文化线路、文化遗产聚集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地在保护利用上的优势互补。 加强全域历史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利用。通过浙东水陆交通系统文化线路片段和明代抗倭防御体系文化线路片段串联沿线相关历史文化遗产以及临近的历史村镇、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地、文化遗产聚集区等,推进浙东水陆交通系统文化线路片段与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的对接,加强区域统筹,进行整体保护和展示利用。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功能的协同。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宜与历史文化遗产展示利用紧密结合。道路交通配置应考虑历史城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文化线路、文化遗产聚集区等历史文化遗产分布情况。市政公用设施选址应符合历史文化遗存本体及其环境管理要求。 经文物主管部门核定可能存在历史文化遗存的土地,在收储入库、出让(划拨)或项目开工建设前,应根据法律法规及文件要求开展考古前置工作。 三、历史城区保护 (一)历史城区保护范围 临海历史城区保护范围以台州府城为核心,具体边界为北至北固山北侧边界,西至灵江东岸,南至灵江北岸,东至钱暄路、崇和广场西部以及灵江路西侧道路红线,面积为2.67平方公里。 (二)历史城区保护要求 保护历史城区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人文环境及与之相关联的地形地貌、河湖水系等自然景观环境,注重整体保护,保持古城生活氛围的延续性。历史城区内城市更新禁止大拆大建、拆真建假、以假乱真。 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保持历史城区人口与产业的可持续性,保障历史城区配套设施完善和公共服务的便利性,保障土地利用的集约性。 (三)历史城区保护及控制内容 历史城区及周边环境的保护内容包括山水格局、传统城市格局、城垣形制、历史街巷、河道水系、景观视廊、地名文化,控制内容包括建筑高度控制、整体风貌控制、建筑分类保护与整治、用地布局与人口容量控制、地下空间控制等。并对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防灾减灾等提出措施要求。 四、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地段保护 (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1.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 规划划定3处历史文化街区,分别为临海紫阳街府前街历史文化街区、西门街历史文化街区、三井巷历史文化街区,总面积68.35公顷。其中,紫阳街府前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区划面积39公顷,西门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区划面积19.4公顷,三井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区划面积9.95公顷。 2.历史文化街区一般性保护措施 在核心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除外;在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应当征询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心、市文物主管部门与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意见。 建设控制地带内整治更新应有计划、分阶段进行,不得大拆大建,原则上不再增加建设总量。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的高度、体量、色彩、材质等应与核心保护范围内传统风貌相协调。 (二)历史地段保护 临海历史城区内现有已公布历史地段1处,为继光街中段历史地段。市域范围内现有已公布历史地段1处,为柴爿巷历史地段。 继光街中段历史地段保护范围为北至回浦路南侧道路红线,南至巾山西路北侧道路红线,西至上草巷、中草巷与左营巷的院落边界,东至文庆街北段西侧道路红线和南段的部分院落边界,面积为5.98公顷。柴爿巷历史地段保护范围为北至解放街道路红线,西至杜川路道路红线,南至南大路道路红线、杜桥大厦院落边界,冬至杜东路道路红线,面积为6.5公顷。 五、文物古迹保护 (一)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内容 临海现有文物保护单位11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6处。另有市文物保护点19处。本次规划拟推荐文物保护单位2处。 文物保护单位分为六类,古建筑56处,古墓葬12处,古遗址7处,石窟寺及石刻9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6处、其他类型4处。 历史城区范围内现有文物保护单位2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 临海市域范围内有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617处。历史城区范围内有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21处。 (二)世界文化遗产相关遗产保护 保护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中国明清城墙”的“台州府城墙”;建议可加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青瓷窑遗址”的溪口、涌泉窑址群与梅浦窑址;建议可与相关历史文化遗产联合申遗“明代(明清)海防体系”的临海海防相关遗产,主要包括台州府城、桃渚所城、下旧城遗址、城山巡检司城遗址、沿海烽火台、谭纶画像碑及戚继光表功碑。 (三)历史建筑与建议历史建筑的保护内容、保护措施 保护内容:临海已公布历史建筑98处(数据截止至2023年12月);依据本次规划中的历史建筑评定标准,建议历史建筑63处。 保护措施:进一步推进历史建筑普查工作,对于符合历史建筑评定标准的建(构)筑物,应由临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申报,经专家论证并向社会公示,报临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择优分批纳入保护名录。建议历史建筑或符合标准的建(构)筑物在被公布为历史建筑前,应参照历史建筑标准进行保护。 在历史建筑保护范围内拆除、新建、扩建除历史建筑本体之外的建(构)筑物,应经临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批准,新建的建(构)筑物要在高度、体量、风貌及色彩等方面与历史建筑相协调。 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改变历史建筑的结构或者使用性质的,应当报临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批准,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历史建筑修缮后应当达到结构安全、能源清洁、设施基本完善的要求,符合抗震和建筑节能标准。 (四)其他文物古迹保护内容 保护革命文物、工业遗产、特色现当代建筑、水文化遗产、农业文化遗产、历史环境要素及传统风貌建筑,提出保护管理要求。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 临海市已列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省级21项、市级52项、县级185项,涵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六大类别。 临海古城历史悠久,优秀传统文化丰厚独特,主要包括名人煊赫的崇文重儒思想、传承久远的道教与佛教文化、名垂千古的经典著作以及若干传统老字号店铺等。 六、历史文化遗产展示和利用 (一)市域展示与利用 1.市域历史文化遗产展示与利用结构 临海市域历史文化遗产展示利用结构为“一核多线、六片多点”。其中:“一核”为以台州府城为中心的历史文化名城展示核心;“多线”为基于重要历史交通线路,结合现代交通路网形成的市域展示利用轴线;“六片”为白水洋文化遗产聚集区、始丰溪文化遗产聚集区、中部盆地文化遗产聚集区、东部山地文化遗产聚集区、东部沿海文化遗产聚集区、灵江中游文化遗产聚集区;“多点”为市域范围内已公布历史村镇和建议历史村镇、市域范围内历史地段、市域范围内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地等历史文化资源。 2.市域历史文化遗产展示与利用措施 加强全域统筹及周边区域协同。通过重要历史交通线路串联市域内各类历史文化资源,结合各片区文化主题,对临海古驿道古航道文化、历史村镇文化、抗倭文化、商贸文化、释道文化、自然人文景观文化等进行展示利用,打造具有不同文化特色的游线。通过浙东水陆交通系统文化线路片段、明代抗倭防御体系文化线路片段,结合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的保护利用工作,与周边天台、仙居等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进行协作。带动城乡就业、风貌提升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历史城区展示与利用 1.历史城区展示与利用主题 历史城区展示与利用主题包括:府城文化、治学文化、宗教文化、民俗商贸文化、山水园林文化、革命文化。 2.历史城区展示与利用分区、线路和方式 依托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形成四个展示利用片区。其中:西门街历史文化街区重点展示府城营城文化,同时展示商贸文化、医药文化等;紫阳街府前街历史文化街区重点展示民俗商贸文化,同时展示多元宗教文化、府城文化等;三井巷历史文化街区重点展示传统生活居住文化,同时展示多元宗教文化等;继光街中段历史地段展示名人文化、府城营城文化等。 结合六大展示与利用主题,充分利用历史城区内丰富历史文化资源,规划主要展示利用线路与次要展示利用线路。其中,主要展示路线包括紫阳街、西门街、东门后街、继光街南段、望天台路、赤城路南段、天宁路西段、北段台州府城墙、东湖路等线路;次要展示线路包括府前街、文庆街、永安路、右营巷、东城下街、井头街、三大夫巷、米筛巷、赵巷、三井巷等线路。
附件: |
打印 关闭 |
分享到: |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