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统计信息 > 统计分析
索引号: LH331082-019/2025-13856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5-04-17
发布单位: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年临海市个体工商户全年发展报告
  • 日期:2025-04-17 14:50
  • 来源: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
  • 浏览次数:

个体工商户是参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以量大面广的特性撑起了经济发展的“千斤担”,在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临海市瞄定个体工商户帮扶重点,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证照并销、企业开办一窗通、证照分离等多项改革便民举措,同时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权益保护,培育特色品牌,致力于促进市场经济全面健康发展。为进一步提高个体工商户的活跃度,提亮市场发展成色,临海市局关注个体工商户全生命周期发展,结合抽样调查、数据监测、信息分析等手段,对个体工商户的生存现状、发展趋势、存在困境等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在帮助个体户纾困解难的同时,为2025年助力个体工商户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向。

一、临海市个体工商户发展现状分析

(一)个体工商户总体发展状况

1、个体工商户在册数量及资金数额稳步上升。

截止2024年12月底,临海市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共104253户,同比增长7.61%。注册资金数额183.64亿元,同比增长16.48%。总体来看,临海市个体工商户注册总量趋于稳步增长态势,在台州市排名第二,同比增速超过台州市全年平均增速,展现出较大的发展潜力。


图1  2024年四季度在册个体工商户增长情况

从产业分布看,第三产业仍在个体工商户中占据主要地位,共计90697户,占比高达87.00%,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分别为5949、7554户,占比为5.71%和7.25%。


图2  2024年个体工商户产业分布情况

从行业分布上看,临海市81.02%的个体工商户分布于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中。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在册个体工商户66270户,占在册总数的63.57%。同比增速最快的行业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为29.45%,反映出当前得益于经济的发展,群众的需求逐渐从物质生活向精神文化生活方面转变。其次是住宿和餐饮业,同比增速21.36%,体现出了临海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行业发展潜力。

表1  2024年临海市在册个体工商户八大行业分布情况

单位:%

行业分类

户数

占比

同比增速

批发和零售业

66270

63.57%

17.06%

住宿和餐饮业

10758

10.32%

21.36%

制造业

7437

7.13%

8.00%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7356

7.06%

16.32%

农、林、牧、渔业

5952

5.71%

19.28%

租赁和商业服务业

2393

2.30%

18.0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504

1.44%

12.24%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033

0.99%

29.45%


从地域分布看,杜桥镇和古城街道的个体工商户分布数量最多。杜桥镇个体工商户共计22631户,占临海个体工商户总数的21.71%;古城街道个体工商户共计20040户,占总数的19.22%。杜桥镇和古城街道繁荣的个体经济不仅在当地形成了良好的营商氛围,同时辐射带动了周围街道和乡镇的个体发展。


表2 2024年个体工商户地区分布情况统计

单位:户

地区

个体工商户数量

占比

杜桥镇

22631

21.71%

古城街道

20040

19.22%

大洋街道

9994

9.59%

桃渚镇

6942

6.66%

大田街道

5545

5.32%

白水洋镇

5045

4.84%

涌泉镇

4324

4.15%

江南街道

6844

6.56%

东塍镇

4036

3.87%

上盘镇

4249

4.08%

括苍镇

3003

2.88%

沿江镇

3000

2.88%

永丰镇

2934

2.81%

邵家渡街道

2531

2.43%

河头镇

1748

1.68%

汛桥镇

1521

1.46%

小芝镇

1507

1.44%

尤溪镇

1404

1.35%

汇溪镇

536

0.51%


2、全年个体工商户新设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截止12月底,临海市共新设个体工商户在册数16265户,同比下降19.48%。从各个季度新设情况来看,一季度新设个体工商户在册数4028户,同比下降15.52%;二季度新设个体工商户在册数4180户,同比下降20.61%;三季度新设个体工商户在册数4098户,同比增长9.54;四季度新设个体工商户在册数4010户,同比下降2.08%。


图 3  2024四季度新设个体工商户情况

从全年新设个体户的行业分布看,新设最多的三个行业分别为: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和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速最快,为70.27%,个体工商户经营者对进入该行业的热情显著提高;制造业以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也保持较快增长率,分别为49.52%、21.24%。农、林、牧、渔业虽然行业规模仍在扩大,但同比降幅较大,为24.76%,体现出该行业一定程度上的发展疲态。

表3 2024年临海市新设个体工商户八大行业分布情况

单位:户,%

行业类别

新设个体工商户户数

同比增速

批发和零售业

2158

-20.69

住宿和餐饮业

531

16.19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274

21.24

农、林、牧、渔业

240

-24.76

制造业

157

49.52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84

-21.50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51

15.0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3

70.27


从全年新设个体户的三产占比来看,第三产业仍在我市新设个体工商户中占据主导地位,户数为3602,占比达89.83%;此外,第一产业新设个体工商户241户,占比6.01%;第二产业新设个体工商户167户,占比4.16%。第三产业仍展现出蓬勃的经济活力。


图 4  2024年新设个体户三产占比情况

3、注销个体工商户数量同比增长

截至12月底,临海市共注销个体工商户8735户,同比上升21.4%。其中,一季度共注销个体工商户1933户,同比下降6.93%;二季度共注销个体工商户2484户,同比增长33.69%;三季度季度共注销个体工商户2035户,同比增长34.41%;四季度季度共注销个体工商户2067户,同比增长17.24%。横向对比来说,个体工商户注销量相对稳定,但是受到当前经济环境的影响,个体工商户竞争愈加激烈,市场淘汰率较高。


图 5  2024年四季度注销个体工商户情况

从全年注销个体户的三产占比来看,注销个体工商户主要集中分布于第三产业,注销总量7223户,占比82.69%;第一产业个体工商户注销207户,占比2.37%;第二产业个体工商户注销1305户,占比14.93%。


图 6  2024年我市注销个体工商户产业分布情况

从19个镇街净增量情况看,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市个体工商户累计净增量为6679户。净增量前三名分别为杜桥镇、古城街道与桃渚镇,分别为1779户、755户与545户,表明了这三个镇街经济活力相对较好。其中,桃渚镇今年个体工商户净增量有所提高,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此外,第一季度个体工商户净增量为2095户,二季度为1656户,三季度为1387户,四季度为1864户,总体来看,个体户净增量呈下降趋势。由此可见,近年来,受市场消费环境及消费习惯改变等因素的影响,个体户持续发展生命力不足,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帮扶个体工商户焕发新机或成为当前的难点和重点。


图 7  2024年各镇街个体工商户新设、注销、净增量情况

4、个体工商户正常经营率超七成,环比有所下降

今年来,我局持续开展个体工商户经济监测分析,分季度对全市个体工商户进行抽样调查。第四季度共回收有效问卷800份,包含除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教育及金融业外的14个行业。其中正常经营的个体工商户有629户,占样本总量比重为78.63%,与上季度基本持平;经营异常中,暂未经营109户,停止经营42户,歇业备案3户,已注销17户,占比分别为13.62%、5.25%、0.38%、2.13%。


图 8  四季度样本个体工商户生存经营情况

从行业分布上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正常经营率均达到了100%,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因样本总数仅为一家,正常经营率为0.00%。房地产业、建筑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因样本总数较少,其结论也具有局限性。此外,其他行业正常经营率均超过75%,反映出各行业仍存在广阔的个体户生存空间。

表4  四季度样本个体工商户经营状态情况

行业类型

样本总数

正常经营样本户数

正常经营率

房地产业

6

3

50.00%

建筑业

3

2

66.6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

5

100.00%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55

43

78.18%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

1

100.00%

农、林、牧、渔业

32

26

81.25%

批发和零售业

396

314

79.29%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

0

0%

卫生和社会工作

12

10

83.33%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0

8

80.00%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2

8

66.67%

制造业

72

57

79.17%

住宿和餐饮业

160

124

77.50%

租赁和商业服务业

35

28

80.00%

总计

800

629

78.63%


二、个体工商户经营与社会贡献分析

(一)个体工商户盈利情况

1、个体工商户户均营收总体呈下降趋势

正常经营的629户样本中,营业额为8635.73万元,户均营业收入为13.73万元,同比下降60.20%。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户均营业额最高,为33.50万元。其次制造业户均营业额为21.52与20.00万元。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由于样本量较小,不具备代表性,无法充分反映行业的经营状况。


图 9  四季度样本工商户户均营业收入统计

2、盈利能力总体与去年持平

监测样本中,盈利个体工商户580户,占正常经营样本总量的92.21%,同比下降3.02个百分点,与2023年基本持平。从行业看,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无未盈利个体工商户;在出现未盈利个体工商户的行业中,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经营情况较好,盈利店铺占比达90%以上。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未盈利个体工商户数量占本行业正常经营个体工商户样本总量的比例最大,为100%,原因在于样本总数偏低,若想充分反映该行业的经营情况需要更多样本数据。

表5 样本个体工商户四季度未盈利比重

单位:户

行业

未盈利数

总数

未盈利比重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

8

25.00%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2

43

4.65%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

28

3.57%

住宿和餐饮业

3

124

2.42%

批发和零售业

21

314

6.69%

农、林、牧、渔业

2

26

7.69%

制造业

6

57

10.53%

建筑业

0

2

0.0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0

5

0.00%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0

8

0.00%

房地产行业

1

3

33.33%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0

1

0.00%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

1

100.00%

卫生和社会工作

0

10

0.00%

总计

49

629

7.79%


(二)样本个体工商户吸纳就业情况

截至2024年12月末,监测样本中正常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吸纳就业人数1362人,户均吸纳就业人数2.17人,同比下降6.06个百分点,与2023年度基本持平。从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前八大行业情况来看,样本个体工商户中,户均吸纳就业人数前两名分别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均吸纳3人;正常经营户数最多的是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吸纳1.89人和2.49人。

表6 样本个体工商户四季度户均吸纳就业人数统计

单位:人

行业类型

吸纳就业人数

正常经营

户数

户均吸纳就业人数

建筑业

4

2

2.0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0

5

2.00

批发和零售业

594

314

1.89

农、林、牧、渔业

49

26

1.88

卫生和社会工作

18

10

1.80

租赁和商业服务业

51

28

1.82

房地产业

4

3

1.33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0

0

0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4

8

3.00

住宿和餐饮业

309

124

2.49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4

8

1.75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29

43

3.00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3

3.00

制造业

153

57

2.68

从解决重点群体就业情况来看,个体工商户为高校毕业生和失业再就业群体(含经营者和雇工,下同)创造就业岗位发挥积极作用。高校毕业生306人,占总就业人数的22.47%,环比上升13.04个百分点,失业再就业经营者或受雇人数共计172人,占比达12.63%,环比上升2.91个百分点;退役士兵、残疾人的就业人数分别为4人、0人,表明了当前退役士官和残疾人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在从事个体工商户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和阻力,亟需对该就业群体投入更多关注并采取系列有效解决措施。

表7 样本个体工商户四季度就业群体人数统计 

单位:人

群体

吸纳就业人数

占比

高校毕业生

306

22.47%

失业再就业

172

12.63%

退役士兵

4

0.29%

残疾人

0

0.00%


(三)个体工商户纳税及社保缴纳情况

1、个体工商户纳税率有待提升

2024年四个季度,缴纳税费的个体工商户分别为2783、2051、4102、4497户,缴纳税费个体工商户数量较去年均有所下降;全年纳税总金额5038.11万元,同比下降48.73%。表明2024年经济形势不佳,个体户经营情况不善,存在较大发展压力,亟需采取措施提振消费市场的活力和信心。

2、个体工商户社会保障平均水平有待提升

2024年末,缴纳社保的个体工商户数量达2221户,同比上升7.04%;缴纳社保总额1828.00万元,同比增长75.85%,户均缴纳8230.53元。总的来看,临海市个体工商户参保积极性高,表明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普及和认可度的提高,有利于优化就业结构,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个体工商户发展状态深度分析

(一)个体工商户发展状态

1、以个体工商户名义申请知识产权专利工作有待推进

截至2024年底,临海市拥有知识产权的个体工商户共240户,仅占知识产权人的9%。截至2024年底,临海市自然人拥有个人有效专利3998,占16.77%,其中有效发明专利471,实用新型专利873,外观设计专利2654。个体工商户从法律角度来看属于自然人,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故大多数个体工商户往往采用个人名义申请专利。

2、“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稳步发展

截至2024年末,临海市共有250户“名优特新”个体工商户。县级“名优特新”个体工商户149家,其中“知名类”个体工商户58家,占比最高,达38.93%;市级“名优特新”个体工商户65家,“知名类”个体工商户22家,占比最高,达33.85%;省级“名优特新”个体工商户36家。省市县三类呈金字塔型分布,布局合理。近年来,临海市不断推进个体工商户“名优特新”申报、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培育等工作,以提高个体工商户总体生存周期、活跃度和发展质量,带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3、线上经营已成个体户经营模式的大热选择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临海市在册个体工商户中,互联网行业的个体户数量为14071户,占总量的13.49%。按地区分布情况分析,杜桥镇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个体户数量最多,为4773户,占临海市互联网行业个体工商户总量的33.92%。四季度新增互联网行业个体户772户,同比下降16.54%,环比下降7.99%。四季度互联网行业注册个体数量出现下降的趋势,但仍处于一个较高的增长阶段。

四、个体工商户服务与监管情况

(一)个体工商户服务赋能情况

1、个体工商户贷款发放额有所减少

截至2024年12月末,临海市个体工商户贷款发放额为9.46亿元,第四季度新增贷款1.15亿元,环比下降85.53%,新增贷款个体工商户252户。表明了当前个体工商户对贷款仍持谨慎态度,反映了其对未来发展情况的担忧和不确定性,需相关部门进一步采取系列措施促进经济复苏,以带动市场主体投资热情。

2、个体工商户组织技能培训人次位居全台州市前列

为全面提升个体工商户的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临海市持续增加投入资金,积极组织和鼓励个体工商户参加职业技能培训。2024年,临海市组织个体工商户技能培训累计3942人次,同比增长162.80%,共支出培训资金209.56万元,位居台州市前列。

五、个体工商户规制规范情况

(一)个体工商户经营异常情况

1、行政处罚情况

2024年,临海市个体工商户行政处罚案件数430件,罚没款315.3万元,其中罚款金额212.0万元,没收金额12.0万元。食品类行政处罚案件数量最多,共259件,占案件总数的60.23%,同比下降9.94个百分点。可见,临海市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监管初见成效,但仍需进一步采取系列措施来加强监管和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2. 个体工商户列异情况

2024年,临海市个体工商户共新增列异数46232家,同比增长21.82%。其中第四季度新增个体工商户列异数76家,列入未移出71家,正常移出5家,更正移出0家。列异原因主要为未按照《个体工商户年度报告办法》规定报送年度报告的(2023年度未按照规定报送年度报告的),其次为查无下落,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

六、个体工商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四季度调查数据显示,629户正常经营的个体工商户中573反映存在经营困难情况,占总数的91.10%,说明个体工商户经营困难问题普遍存在。其中,排名前三名的分别是订单少、成本上涨过快、市场预期不稳定。


图 10  四季度个体工商户反映经营困难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市场竞争激烈,行情差订单少

在有经营难题的573个体工商户中,207户反映订单少,占总数的36.13%。从消费需求来看,由于经济下行,消费者本身购买力下降,同时消费观念更加理性,不愿过度消费,导致订单量的减少。从市场因素来看,许多商品本身存在质量下降、定价不合理、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市场上替代商品多,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导致客户满意度降低。从消费习惯来看,当前由于互联网销售平台爆发式发展,加之配送、售后等服务链条的完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线上购买,导致线下市场主体的市场份额减少,订单随之减少。

(二)成本上涨过快,利润空间收窄

在反映经营困难的573户个体工商户中,有206户反映成本上涨过快,占总数的35.95%。个体工商户运营成本包括原料成本、房租成本、雇工成本、水电气费、物流等,是影响收益的重要因素。四季度,反映经营困难的573户个体工商户户均成本支出达10.64万元。其中,户均原料成本支出最高,达6.93万元,占户均总支出成本的65.13%;其次为当季雇工成本,户均工资支出为1.20万元,占户均总支出成本的11.28%。近年来,原料成本不断上涨,进一步加重了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负担,挤压其利润空间。

(三)市场预期不稳,有效需求不足

在反映有经营困难问题的573户个体工商户中,有202户反映市场预期不稳,占比35.25%。一方面,当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消费者逐渐偏向于保守型消费,导致经营者对经济市场信心减弱,对未来发展方向和方式感到迷茫;另一方面,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个体工商户之间比拼的是产品、价格以及服务,大部分个体工商户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固化成了传统的发展模式,缺乏创新动力,难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下的竞争要求,可替代性高,发展受到限制。

七、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建议

(一)落实改革措施,优化个体工商户发展环境。

一是推动“快入准营”。一方面持续优化市场主体资格的取得方式,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开办一网通办服务模式,持续推进市场主体登记承诺制改革,全面提升登记注册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推动服务手段数字化、服务举措智能化。另一方面持续优化市场主体经营资格的取得方式,通过“证照分离”改革,在更大范围和更多行业推动简化审批,降低准营门槛。同时,推出更多一件事场景化办理,扩大电子证照的广泛应用场景,提供更加简约集成的定制化服务。二、是加强包容审慎监管。落实“大综合执法一体化”行政执法的改革要求,对案情简单、事实清楚的案件实行“简案快办”新模式,通过“掌上执法”现场采集证据并将相关信息直接录入执法系统,通过审批程序,即可生成处罚文书,在保证办案质量的同时大大提高案件的处置效率。此外,持续加强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提升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工作能力,巩固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工作成果,切实维护市场主体和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二)加大政策支持,焕发个体工商户发展活力。

一是强化金融帮扶。督促银行落实融资服务绿色通道,构建贷款快速响应机制,并加快优化信贷流程和信用评价模型,合理设定授信审批条件,提高贷款审批及发放效率。提高国有房屋的利用率,将其通过合法有效的渠道出租给有需要的个体户;对承租非国有房屋的个体工商户给予适当帮扶,鼓励有条件的房东为其减免租金,并给予减免房租的房东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二是增加宣传形式。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数字化应用,充分动员个体户协会等民间力量,协同网格员对专业市场、商圈等个体户密集区域开展线下设点官宣,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播放宣传视频等形式,扩大政策宣传面。

(三)增强服务供给,提升个体工商户发展水平。

一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了解各行业个体工商户在经营技能和水平方面存在的困难与需求,构建多行业市场主体参与、多种方式融合的个体经营技能培养路径,切实提高个体工商户的经营和管理能力。同时,努力加强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将个体劳动者培训、培育、培养与地方产业充分融合,如“白水洋豆腐”、“东塍彩灯”“涌泉蜜橘”等行业,都将其列入重点培育名录。二是实施分型分类培育和精准帮扶。明确选拔标准,将个体工商户划分为生存型、成长型、发展型,建立分类培育“名录库”,并实施梯次化培育、差异化帮扶。对“生存型”个体工商户,提供创业指导服务,充分盘活利用现有市场、园区、商业综合体等闲置场地,为其提供便利经营场所;对“成长型”个体工商户推广政府参与合作开发的接待平台,推行随借随还、无还本续贷等金融服务,鼓励并支持其参与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与竞赛;对“发展型”个体工商户,支持并引导其转型为企业,贴心为其提供变更登记的咨询、优先办理等服务。

八、专题分析——重塑户外用品业发展格局,助推行业创新发展

户外休闲产业是临海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消费结构升级,户外旅游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临海因其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受到大家的欢迎,户外休闲用品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临海市户外用品业现状

目前临海市共有户外用品相关市场主体3696家,同比增长18.01%,其中个体工商户966家,同比增长26.44%,占总数的26.14%。个体工商户增幅明显,高于行业平均增速。个体工商户是推动临海市户外用品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未来市场发展前景良好。截至2024年12月底,户外用品业新增市场主体564家,注销13家,净增量551家,净增新增比为97.70%。其中个体工商户新增202家,注销7家,净增195家,净增新增比为96.53%。从净增比来看,目前户外用品业热度较高,大批创业者涌入市场,个体户增长势头强劲,具有较大生存和发展空间。

(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层次不高。多数创业者在进入市场初期存在盲目性,对行业本身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调研,其经营的主体规模大多偏小,产品本身的种类、材质、外形等方面缺乏创新性,产品与季节、产品与活动类型的适配度不高。虽然前期可能创造了利润,但是从长远来看,当同类型的市场主体增多,行业间竞争加剧,缺乏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的市场主体必定是难以持久维系的。从当前大批创业者涌入户外用品业的趋势来看,该行业市场主体将面临巨大的转型升级压力。

2、销售季节受限。户外休闲业对季节的依赖性比较高。在春秋季节,温度适宜,户外景色优美,人们渴望外出去亲近、贴近自然;而在夏季和冬季,天气情况相对来说较为恶劣,人们出行意愿较低,也抑制了相关产品的消费购买意愿。而对于经营者来说,受到资金周转压力和产品迭代周期快等因素的影响,淡季不愿囤积过多货物,而旺季则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户外用品行业的发展。

3、销售模式单一。互联网已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电商的崛起,使得如今消费方式已然发生改变。线上支付逐渐成为消费的主要形式之一。但是据调查结果显示,户外用品业中涉及线上销售的市场主体只有1790户,占总数的48.43%,普遍程度并不算高。因此,该行业迫切需要调整发展模式和方向,逐渐打开和适应线上市场。

(三)对策和建议

1、完善产业链。将2023年临海市局发布的《临海市户外休闲用品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作为支持户外休闲用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严格落实《指南》,对标通用要求领域、产品规范领域、方法测定领域的体系标准,督促产业链上下游产品加快进行转型升级工作,以体系标准带动提升行业标准。同时,成立临海市的研译团队,有针对性的开展技术性贸易壁垒分析和评议预警工作,帮助户外用品业市场主体紧盯国际市场,及时为其提供国外发布的相关行业的技术法规、指令、标准、通报和预警信息的翻译件,引导企业发展高附加值、智能化户外休闲用品,提升企业品牌核心竞争力,促进整个户外休闲用品产业由“临海制造”向“临海智造”的转型升级。

2、提升价值链。顺应户外用品市场从产量竞争、价格竞争逐渐向渠道竞争、品牌竞争阶段的演变趋势,鼓励临海户外用品业共建“品牌俱乐部”,创建品牌联盟,让航母企业、旗舰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中小企业及个体户共同发展,逐步形成一个极具成长性的产业集聚群。同时,通过差异化塑造特色文化品牌,融入“台州府城”“江南长城”等地域特色,打响品牌知名度,寻找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当前户外用品市场形成各品牌相互渗透、相互竞争的格局。

3、拓展营销链。完善线上线下销售模式。一方面,多部门协同发力,不断探索完善“基地+展会”模式,将展览与展示相结合,形成体验式场景化销售模式,深度挖掘消费需求,打造权威专业、接地气的户外休闲用品招商采购平台,吸引优质市场主体参展,提高展会影响力。另一方面,积极帮扶户外产品业发展线上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完善配套帮扶措施:设立小微企业服务站,为市场主体注册登记网络相关经营范围提供咨询优先办理等服务;成立法律服务队伍,提供网络职业索赔和商标登记使用等咨询服务;开设网络销售培训会,就网络销售技巧、操作方式、直播形式等展开内容,提供更专业、更前瞻、更全面的服务。

临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4月17日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