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财政信息 > 政府预决算、三公经费
索引号: LH331082-029/2025-13831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5-03-24
发布单位: 市财政局(市国资办)
关于临海市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 日期:2025-03-24 11:19
  • 来源:市财政局(市国资办)
  • 浏览次数: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台州以及临海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顶压拼搏,深入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统筹做好稳增长、促发展、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全市财政运行情况总体平稳。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执行数为69.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以下简称“增长”),为年初预算的96.1%,扣除上年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税收缓缴因素后,同口径增长8.4%。其中:税收收入58.17亿元,略有增长;非税收入10.85亿元,增长9.8%。加上转移性收入87.1亿元后,收入合计156.12亿元。

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数为124.33亿元,增长8.7%,为调整后预算的95.9%,剔除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中央财政补助和特别增发国债等不可比因素后,同口径增长3.2%。加上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4.21亿元,转移性支出27.58亿元后,支出合计156.12亿元。

收支相抵,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最后结果待省与市县年度财政体制结算完成后,再专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1.全市主要收入科目执行情况。

增值税23.7亿元,增长3.8%;企业所得税9.2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以下简称“下降”);个人所得税3.64亿元,增长7.5%;城市维护建设税3.16亿元,下降11.6%;土地增值税1.95亿元,增长68.1%;契税4.68亿元,下降14.9%;其他地方各税11.7亿元,增长28%。

2.全市重点支出执行情况。

科学技术支出5.27亿元,增长14.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77亿元,增长11.8%;教育支出28.79亿元,增长4.5%;卫生健康支出8.83亿元,增长3.4%;农林水支出13.1亿元,增长0.7%;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72亿元,增长0.5%。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4.38亿元,下降42.1%,为调整后预算的96.7%。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6.56亿元,下降45.9%。加上上级补助收入等转移性收入55.2亿元,收入合计99.58亿元;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68.26亿元,下降36.5%,为调整后预算的87.8%。加上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5亿元,调出资金等转移性支出26.32亿元,支出合计99.58亿元。收支相抵,全市政府性基金收支平衡。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3.67亿元,增长17%,为调整后预算的98.4%。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21.37亿元,增长10.1%,为调整后预算的100.1%。收支相抵,当年基金收支结余2.3亿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699.74万元,加上转移性收入15.03万元,收入合计1714.77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899万元,按照国发﹝2015﹞35号等文件规定,调入一般公共预算800.74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5.03万元,支出合计1714.77万元。收支相抵,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五)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24年,经省政府批准,省财政厅核定我市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297.62亿元,相比2023年提高了30.35亿元,增长12%。其中:一般债务102.13亿元,专项债务195.49亿元。截止2024年底,我市政府债务余额为297.62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02.13亿元,专项债务195.49亿元。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小于限额,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

2024年共安排到期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7.71亿元,其中:一般债券本金2.71亿元,专项债券本金5亿元。2024年共安排地方政府债券付息支出8.71亿元,增长16%,其中:一般债券付息3.23亿元,专项债券付息5.48亿元。

(六)2024年预算执行效果。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统筹兼顾、有保有压,咬紧“历史名城、制造强市、共富高地”既定目标,加力提效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全力支持全市经济社会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稳步迈进,为全市全面繁荣与人民的幸福生活筑牢坚实的财政根基,全市预算执行效果良好。

一是围绕中心,助力经济发展稳进向好。聚焦制造强市战略目标,坚持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经济,加大财政政策调节力度。激企业潜力。以“政企通”平台为媒介,实现惠企政策“全面查、精准送、快捷兑”,让惠企政策找得到、看得懂、易申报、可享受。2024年,134个项目通过“政企通”平台完成申报,申报资金总计13.19亿元。释“两新”动力。聚焦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等重要方向,提速兑现大规模设备更新特别国债1.32亿元,大力促进先进设备生产应用。充分做好消费“回补”承接工作,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持续释放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全年兑现财政资金1.09亿元。焕金融活力。灵活运用财政金融政策工具,借助政府投资基金撬动社会和金融资本投入,重点支持信息经济等七大产业及农业农村发展,变“奖补”为“股权”,切实增加有效资金供给。截至目前,政府产业基金认缴投资金额达9.65亿元。

二是靠前服务,竭尽所能强化财力支撑。聚焦关键领域与重点项目,坚持开源节流优化并重,以“聚财、节财、活财”稳固发展底盘。承接实施财政要素保障体系。围绕8个重点领域政策包和4张要素清单,紧盯资金落地,做到应下尽下、快支快用。2024年,争取到省级“8+4”补助资金13.12亿元,支付进度91.3%,补助总额居台州第一,有力支持全市“四大行动”。坚持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从节支降本增效出发,规范报刊杂志、重大活动、数字化项目等30项预算管理内容,严控各项公用经费支出,做到“小钱小气、大钱大方”,在全市营造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氛围。全面有效盘活存量资金。通过开发上线“浙里财管”系统,将医疗、教育等73家单位纳入系统监测。在全市开展存量资金“唤醒”行动,盘活存量闲置资金2.45亿元,统筹安排用于发展亟需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切实发挥资金效益。

三是立足共富,持续厚植人民幸福底色。聚焦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坚持将财力四分之三以上用于民生,以民生温度检验工作深度,2024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2.1%,创历史新高。守牢民生底线。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至107元,进一步实现公共卫生服务提质增效。着力提升本地医疗水平,安排1600万元推动市二医院和市妇保院分别与省邵逸夫医院、省妇保院合作,助力“健康临海”建设。深化“财技融合”扩中机制。持续推进财技共富学院建设,助力扩中家庭可持续增收。2024年,我市扩中家庭户数降低率从全省56位跃升至第5位,相关工作获得财政部社保司在全国各省推广,获省财政厅“浙家共富”财政促共富最佳案例奖。助力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出台《临海市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就业技能提升培训实施方案》、《临海市就业技能提升培训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实现培训资金从“大水漫灌”转为“精准滴灌”,节约资金327万元,入选全省财政系统助力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试点名单。

四是改革创新,加快提升财政治理效能。聚焦财政运行管理中的短板弱项,坚持问题导向,以改革促管理、以创新增质效。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构建了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预算分配机制,创新建立预算分级保障机制,将所有项目支出按照优先顺序来保障。推进预算执行监督常态化。依托预算一体化收支平台,发挥“制度+技术+数据”优势,将预算管理要求嵌入监控规则,实现“日监测、周处理、月报告”的线上系统预警和线下人工核查双结合工作机制。2024年,动态监控违规支付资金1890万元,纠正率达到100%。推进财会监督长效化。健全完善财会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工作机制,联合市纪委市监委,在全市开展内部控制管理检查,实现自查全覆盖,并选取15家单位进行实地重点检查,发现5大类23方面问题,实现整改率100%。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来的预算执行情况,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政经济运行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持续向财政传导,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增长承压,土地出让收入下降较多,叠加债务还本付息增支、政策性增支等因素,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大;二是财政科学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单位紧日子过得还不够紧,个别领域存在浪费现象;三是部分政策资金管理使用绩效不高。对此,我们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5年预算草案

(一)2025年财政收支形势。

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质效提升、积极因素增多的良好态势。财政收入方面,随着一系列稳经济增量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将会带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为财政收入增长提供支撑。但制约因素仍然较多:房地产、金融等重点税源行业增长放缓,外贸外资稳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影响财政收入增长。财政支出方面,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扩投资等重点领域支出需求仍然较大,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刚性增长,财政支出腾挪空间有限。综合研判,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客观上要求财政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提升财政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全力保障上级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

(二)2025年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之年。按照中央、省委、台州市委和临海市委对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以及财税体制改革总体要求,根据2025年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国家宏观调控总体要求和跨年度预算平衡的需要,参考上年度执行情况,结合对2025年财政收支形势的分析和预测,全市2025年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4+1”重要要求,聚焦省委“一三二”、台州市委“三高三新”战略部署,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迭代完善“8+4”经济政策财政要素支持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加强财政科学管理,防范化解风险,严肃财经纪律,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为高水平建设历史名城、制造强市、共富高地贡献财政力量。

(三)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1.收入预算。

根据市党代会精神,拟安排202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1亿元,增长3%。其中:税收收入59.9亿元,增长3%;非税收入11.2亿元,增长3.3%。

按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测算,202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1亿元,加上转移性收入89.28亿元,收入合计160.38亿元。

2.支出预算。

围绕全市战略部署和中心工作,拟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9.3亿元,剔除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资金、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中央财政补助等支出因素,同口径增长1.6%。

按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测算,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9.3亿元加上预备费1.2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9.45亿元,转移性支出30.43亿元,支出合计160.38亿元。收支相抵,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四)2025年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拟安排2025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83.02亿元,增长87.1%,加上转移性收入27.44亿元,收入合计110.46亿元。拟安排2025年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63.11亿元,剔除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出因素,增长34.7%,加上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7.01亿元,转移性支出40.34亿元,支出合计110.46亿元。收支相抵,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五)2025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

拟安排2025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23.79亿元,增长0.5%。拟安排2025年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22.6亿元,增长5.8%。收支相抵,全市社会保险基金当年预期结余1.19亿元。

(六)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拟安排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1535.03万元,加上上年结转收入15.03万元,收入合计1550.06万元。拟安排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879.55万元,调出资金670.51万元,支出合计1550.06万元。收支相抵,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七)2025年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管理。

2025年地方政府债务暂按省财政厅预下达的2025年政府债务限额303.48亿元控制,其中一般债务控制在102.93亿元,专项债务控制在200.55亿元。提前下达的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务限额0.8亿元、专项债务限额5.06亿元已编入年初预算草案。全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待省财政厅正式下达后依法编制调整预算(草案)并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根据我市地方政府债券到期情况,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安排一般债券还本支出9.45亿元,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中安排专项债券还本支出7.01亿元。

三、2025年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

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贯彻财政收支运行可持续、稳健性的要求,加力提效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不断推动财政各项工作向前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强主体兴产业,加速凝聚创新发展合力。全面承接省“8+4”经济政策体系,开展集中财力办大事政策体系迭代行动,聚力推动创新发展,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稳进提质。全面梳理并优化各类扶企惠企政策,压减普惠性政策支出,加大财政政策宣传力度,加大对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的支持,提升财政政策效能,更加注重政策的精准和可持续。统一预算分配权,统筹各类财政资金资产资源,推动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相结合,建立有限财政资源与多元政策目标匹配机制。

(二)聚焦惠民生增福祉,扎实推进共富示范先行。探索财政领域推进共同富裕新路径,围绕缩小区域收入差距、“扩中提低”等目标任务,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巩固百万家庭奔富行动示范县创建成果,持续推进财技共富学院、零工市场等建设,全力构建促富型财政政策体系。围绕教育、医疗、就业等要事实事,聚焦“一老一小”、困难群众等重点群体,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立健全财政长效稳定保障机制。

(三)聚焦夯基础优机制,持续提升财政治理水平。进一步深化零基预算改革,迭代优化项目库管理机制、预算审核机制和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完善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动态分配机制,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严格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健全预算支出标准体系,从严从紧控制非重点、非刚性、非急需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完善过紧日子评估机制。不断增强逆周期调节本领,加强财政政策措施与金融、货币、产业、科技、区域、投资、社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叠加合力,提升财政参与宏观经济治理的能力水平。

(四)聚焦除隐患保安全,坚决守牢财政风险底线。坚决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坚决防止前清后欠。筑牢兜实“三保”底线,建立健全“三保”风险应急机制,优先保障“三保”支出需要,切实提升“三保”预警监测和风险防范能力。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认真落实内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关键岗位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切实防范社保基金风险,多渠道筹措风险防范储备资金,增强统筹保障能力。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严格执行本次会议通过的各项决议和要求,凝心聚力、担当作为,守正创新、先立后破,更好发挥财政政策效能,努力为高水平建设历史名城、制造强市、共富高地交出财政高分报表!

附件一:临海市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及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草案).docx

附件二:临海市2024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及2025年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docx

附件三:2025年社会保险基金草案.doc

附件四:2025年度临海市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预算表.xlsx

附件五:2025年临海市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情况表(预算).xls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