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LH331082-053/2025-14072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5-11-07 | |
| 发布单位: | 市经济开发区 |
| 浙江临海经济开发区2025年工作总结和2026年工作思路 |
|
|
2025年,开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对标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凝聚共识抓推进、靶向攻坚强落实,各项工作实现有序运转,经济发展态势稳健向好。截至目前,全区共有规上企业232家,1-9月累计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51.17亿元,同比增长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5.66亿元,同比增长25%;完成税收29.94亿元,同比增长2%;实际利用外资1168万美元,同比增长63%。 一、2025年工作总结 (一)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深化“管委会+事业单位+公司”改革,整合重组下属国有企业,于2025年1月新成立临海市经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专职服务开发区建设发展,承担基础设施投资、开发、建设及运营的核心职责。通过《关于加强浙江临海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的方案》实施,进一步厘清与市级相关部门及各镇(街道)的职责界限,推动开发区实施统一规划建设、统一产业布局、统一招商引资、统一资源调配,重点推进“一心六园”40.94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体制机制活力持续释放。 (二)产业平台能级跃升 聚焦传统主导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建强产业集聚平台,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一方面,做优做强优势产业,深化传统产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和数智化改造,推动现代医药、时尚休闲等传统主导产业内生裂变、提质焕新。重点项目华海制剂科技产业园一期,1-10月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4亿元,已提前完成年度计划,部分生产线已投入使用;二期工程车间及配套建设项目建设中,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永强高端家居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中,1-10月累计完成投资额约1亿元。另一方面,前瞻布局战兴产业。紧盯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抢抓发展赛道,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激活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项目浙东数字经济产业园北区块项目(一期)所有楼栋主体结构已封顶,累计完成投资额1.43亿元;临海中部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中,累计完成投资额1.75亿元,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加快。 (三)城市建设有序推进 以高规格标准推进佩弦湖-洛河商务区建设,布局多元业态集群,重点培育“文、商、旅”融合发展新标杆,全面焕新城市形象面貌。熊出没欢乐港湾持续优化运营,1-9月实现年营业收入2783万元,接待游客162.51万人次,下一步拟对园区业态进一步提升和丰富;熊出没酒店总投资3亿元,目前精装修工程已完成40%,预计2026年五一开始运营;佩弦湖高新科技研发基地及基础设施配套先行工程总投资约10.5亿,项目一期于2025年6月开工建设,目前一期土方开挖完成40%,累计完成投资0.8亿元;佩弦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总投资约2.6亿,目前朱自清幕墙工程完成,室外配套工程完成60%,累计完成投资850万元;黄金轴商务区总投资约25亿元,计划引进一批金融服务机构和区域总部企业,目前已通过举办建筑概念方案国际设计邀请赛、方案评审会,并经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比选投票,最终确定建筑概念方案设计,为后续项目推进奠定坚实基础;总部经济商务区(三期)总投资约9亿元,目前航运大楼、电商大楼、工投大楼(洛河科创园)开工建设中;临海新天地总投资约22.86亿元,旨在打造临海市独具文化艺术魅力的水岸商业新地标,已完成招商运营管理服务招标,目前开展施工图设计;灵湖之星府总投资约18.4亿元,住宅区块全面结顶,文化中心楼面浇筑完成65%,超高层主体结构施工中。 (四)招商引资量质齐升 开发区聚力营商环境、项目落地、园区发展,统筹服务优化、招商攻坚与精准准入,全面提升招商引资实效。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进园区企业服务与市级、街道政务平台高效对接,构建“一站式”服务体系;聚焦现代医药首位产业,深度排摸上下游关联企业,精准绘制产业链图谱;积极推动项目谋划,临海未来城智能居家中心建设项目获评临海市“十五五”重大项目谋划擂台赛二等奖。二是全力提速项目落地。按照“落地项目抓开工、签约项目抓落地、在谈项目抓签约”的工作思路,动态完善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库,建立项目跟踪机制,专人负责、全程跟踪,确保项目从签约到落地、开工、投产各环节无缝衔接,目前已入库项目75个。截至10月底,全年落地亿元上项目13个,其中3亿上项目1个、10亿上项目4个,实际利用外资1168万美元,产业平台外资年度目标完成率197%。三是提升园区准入效能。优化园区规划布局,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与研发机构,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园区。联东U谷智能制造产业园全年累计完成2批次招商,过审拟入园企业共3家,截至目前共签约企业66家,入园投产企业62家;临海市中部智能制造产业园累计完成1批次招商,过审拟入园企业共2家;科创中心六度空间目前在孵企业12家。 (五)党建引领筑牢根基 以更高标准推动基层党建向深向实发展,系统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检视整改、实干争先等工作。一是强化思想引领。始终将党的政治建设置于首位,以党的创新理论定向领航,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第一议题”制度,通过常态化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守宗旨意识,夯实思想根基。截至目前,共组织理论中心组学习10次,全体机关干部学习夜10次,领导班子上党课6次。二是深化清廉建设。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纵深推进勤廉并重的新时代清廉开发区建设,持续擦亮“亲清营商地 活力开发区”品牌,召开警示教育会3次,年轻干部、新提拔干部和关键岗位干部开展警示教育1次,签订承诺书21份。三是抓实整改提升。强化争先意识,敢于对标对表,结合年度审计问题和学习教学中查摆的问题,将整改要求全面融入业务流程,以整改促落实,保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2026年工作思路 (一)实施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质 重构空间、功能、生态、人文等城市发展要素,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人居环境改善,实现从资源禀赋向产业优势转化。一方面,强化要素保障支撑,根据市级统筹安排,大力推进低效工业用地改造提升、城中村改造等行动,全力攻坚佩弦湖区块、黄金轴片区、伟星科技城等重点区块,同时完善园区路网、供水供电、配套服务等基础设施,缓解要素保障压力。另一方面,推进城市提质焕新,坚持“项目论英雄”,强统筹,抓推进,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快建设、早投用。制定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将工作目标细化分解到各部门和责任人。确保临海新天地、黄金轴商务区、伟星智能建材基地等项目按期开工;持续推进总部经济商务区(三期)大楼、华海制药科技产业园二期、佩弦湖未来科技城等项目建设;推动熊出没酒店开业运营,完成临海市气象科普基地建设,实现忠信混凝土新建建筑新材料项目投产投用。 (二)聚焦产业发展,塑造产业优势 依托“一心六园”40.94平方公里的优质产业空间,持续推动产业链优链强链补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心”引领产城融合新标杆,灵湖—佩弦湖—洛河商圈核心区锚定“创智新高地、城市新中心、文旅新坐标”发展定位,着力打造“产、城、人、文”等要素的深度融合的城市发展新范式。“六园”打造特色产业新高地,江南医谷区块以江南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等项目为抓手,重点发展创新药研发、高端制剂、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钓鱼亭智能制造产业园推进永强集团年产300万套高端户外家具等项目,打造“国内一流职能制造产业集聚区”;铜盘山智谷重点发展以半导体制造、半导体器件为核心的集成电路产业和以车载AI、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人工智能产业;浙东数字经济产业园聚焦计算机、通信、芯片制造、AI人工智能、软件等,打造“临海数字经济活力未来城”;伟星科技城依托伟星服装辅料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项目,打造集研发、生产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基地;未来大学科技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学院等项目建设,打造“产学研城”融合发展区。 (三)强化招大引强,积蓄发展动能 深入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关于招大引强的战略部署,紧扣产业升级主线,聚焦精准招商与服务保障,全面优环境解难题促落地。一是聚焦精准招商。深化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主动对接行业头部企业与优质项目,重点突破高端医药、先进装备、智能制造等领域,力争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的链主企业与关键配套项目。二是做优服务保障。坚持“企业第一、服务至上”,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帮助企业用足用活政策,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扶持政策等,帮助其解决融资、土地等问题,为企业发展增添后劲,促进企业增产增收增效。三是深化招商实效。督促企业按照合同落实投资、生产、经营、税收、就业等计划和指标,确保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切实将招商成果转化为发展实效。 |
| 打印 关闭 |
| 分享到: |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