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重点工作
索引号: LH331082-044/2025-13759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成文日期: 2025-01-13
发布单位: 市农业农村局
临海市农业农村局2024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 日期:2025-01-13 10:04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浏览次数:

2024年以来,临海市农业农村局贯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相关决策部署,锐意进取、突破攻坚,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全市“三农”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

一、聚焦“党建引领”,锻造坚强战斗堡垒

一是把好思想“方向盘”。深化党纪学习教育,创新方式方法、丰富学习载体,开展“找标杆、转作风、提效能”大讨论活动,开展“六项纪律”专题研讨交流、岗位廉政风险点排查,局党委书记带头深入永丰、河头等镇街及行政村开展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宣讲,组织开展“青春心向党 奋进共富路”青年理论宣讲暨微型党课比赛、“书香话廉洁 清风润初心”活动等10余次,推进“以讲促学、以学促廉、以学促干”。二是组建帮农“服务团”。培育打造“红动三农”机关党建品牌,以“三联三送三落实”服务活动为载体,组建粮油、特产、畜牧等10个党员技术专家服务组,深入村社田间,开展政策宣传、监督指导、技术服务等,如2月组建青年党员志愿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助力春耕备耕,送技术送服务下乡”活动,被台州望潮等媒体平台录用。今年来累计出动服务力量5870人次,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种子法》等资料2000余份。三是筑牢清廉“压舱石”。推进机关清廉文化建设,开展警示学习教育、知行读书会等活动,组织干部参观“西渡清风·干部锻造营”、临海监狱等廉洁教育基地。聚焦影响乡村全面振兴的突出问题,抓好群众身边具体实事问题,实施“三清一促”专项行动,党委班子成员实行包联工作制度,开展跟踪问效和过程监督,打造清廉村居建设“临海范本”。全市减少债务总额16924.87万元,村级合同规范清理1533个,追回村集体租金487.16万元。

二、聚焦“国之大者”,全力保障农业基本盘

一是守牢粮食安全根基。强化政策扶持和目标考核,鼓励规模种粮、挖掘扩面潜力,以大面积提升单产水平为导向,大力开展水稻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优质稻米产加销一体化技术集成与示范等项目,建设省、市级粮油绿色高产高效示范方13个,发布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178项,引进水稻、玉米等新品种50余个,粮油单产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显著,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8.6万亩、总产量11.9万吨,油料播种面积1.86万亩、总产量2595吨。二是强化重要农产品供给。突出抓好生猪、家禽、蔬菜等重要农产品兜底保障,临海市盛豪湖羊养殖有限公司省级农艺农机融合示范试验基地项目基本完工,浙江临海牧原农牧有限公司创建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已高分通过省级验收,截至三季度,全市生猪存栏16.427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516万头,分别同比增17%、12.55%,家禽存栏324.38万羽,同比增8.04%,生猪累计出栏15.43万头,同比增5.02%,家禽累计出栏905.39万羽,同比增2.9%。实施西兰花水肥一体化示范、轻简化栽培以及草莓新品系中试熟化、草莓新品种“建德红”等技术试验示范,引进秋冬西兰花、草莓、萝卜、茄子等蔬菜新品种74个。三是提升耕地质量水平。遵循“夯实基础、规范运作、稳中求快、务求实效”要求,全面统筹推进高标田、粮功区建设和改造提升项目,做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储备区工作,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目前,2022年项目(新建高标田4000亩)已通过台州市级竣工验收;2023年项目基本通过竣工验收;2024年项目开工率100%;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储备区上图入库6210亩。

三、聚焦“农业双强”,写好“土特产”文章

一是进一步打造富民产业。聚焦柑桔、杨梅、茶叶、西兰花等优质“土特产”,开展品质立农、品牌强农工程,今年我市春茶产量583吨、产值1.54亿元,杨梅促早大棚面积大幅提升(新建钢架大棚近百亩),柑桔产地收购价格平均涨幅超50%仍供不应求。组织参加中茶会、省农博会等活动,“临海蜜桔”入选立冬节气全国名优特产品名录、农业农村部2024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连续第23次获省农博会金奖,临海蜜桔科技小院获中国农技协会批准成立,蜜桔、杨梅列入省农业品牌目录,羊岩勾青茶入选省土特产百品榜,台州市地方标准《临海蓝莓》成功发布,3家合作社成为浙江省在俄罗斯重启柑橘进口后首批获准出口的合作社。出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行动方案、“好食来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办法等政策,开展“帮农客杯”临海市农产品包装设计大赛,累计授权49家单位使用“好食来临”品牌。二是进一步提能产业平台。加快建设重大农业产业平台、有效扩大农业投资规模,今年我市11个项目列入省项目库,其中省重大项目1个、千万工程项目9个。始建于2021年的上盘镇西兰花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完成投资4297.868万元、建成子项目6个,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验收评估。三是进一步提高农机水平。深化农业“双强”行动、农业领域设施设备报废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重点抓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农机装备结构优化、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农机化水平不断攀升。今年建成设施大棚660亩、更新报废老旧农机110台(套),基本完成嘉达、邵丰、开丰3个年度区域性农事服务中心新建项目,目前累计建成省级现代农事服务中心3个、区域农事服务中心4个、示范性农事服务站35个。

四、聚焦“生态高效”,实现绿色安全发展

一是严格产品质量监管。持续巩固提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成果,扎实开展农产品抽检、“一标一品”认证主体规范化建设及证后监管等工作,在5-7月开展杨梅专项整治、6-10月开展禽蛋专项整治以及全年度开展豇豆、芹菜专项整治,各项农产品质量安全考核指标均达到上级考核要求。截至目前,共完成定性抽检963批次(合格率99.58%),开展“农安临海”智慧监管巡查并录入平台239家次,完成绿色食品年检37家。二是严格规范农业执法。积极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扎实开展“绿剑”系列执法行动,抓实农业投入品、畜牧、屠宰、农机等领域的专项整治,加强源头监管,加大违法行为打击力度,进一步保障农业“两项”安全。截至目前,出动执法人员2561人次,检查各类经营主体829家次,开展部门、镇街联合检查17次,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督抽检样品106个,调处农业生产事故纠纷26起,查办农业行政处罚案件28件,罚没款66.3425万元。三是严格做好疫病防控。总体上,全年尚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情。动物疫病方面,有序开展强制免疫补针、“两病”监测和免疫抗体检测、狂犬病强制免疫、非洲猪瘟监测检测等工作,规模养殖场重大动物疫病的防疫密度达100%,农村散养户防疫密度达95%以上。植物疫病上,“监测系统+田间调查”相结合,发布病虫情报10期、预报准确率96%,农作物防治面积累计超220万亩次,预计挽回经济损失2600多万元,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11.9万亩,覆盖率超过46%。

四、聚焦“宜居宜业”,共创共享和美乡村

一是全域提升乡村整体风貌。以村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为导向,坚持指导、整治并行的方法,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实行村内道路全面硬化、沿线彩化、节点亮化、配套优化“四化提标”,共推进63个农村村内道路提升项目,完成道路硬化78.3公里、沿线彩化25.1万平方米、节点亮化新增路灯560个、配套优化新增停车位20个、新改建公厕30个。二是以点带面塑造和美乡村格局。出台《临海市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采取以奖代补形式,保证工程建管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紧盯年度各类美丽乡村名单(省级未来乡村3个、台州市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3个、临海市级美丽乡村10个),挂图作战、统筹推进。培育乡土规划师7名,并与我市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完成“一一结对”,为乡村建设注入新活力。加强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2021年度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孔丘村完成省级验收,2023年度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殿前村已完成设计方案、技术交底。动态管理农家乐经营户,累计培育农家乐114家,其中五星2家、四星1家、三星4家。三是加速推进乡村综合体建设。按照“1+X+Y”的乡村布局规划,以“片区化组团共富”为导向,匠心打造“江南·溪望谷”“乐活小芝”等乡村综合体项目。“江南·溪望谷”的树林营地、溪望牧场、无动力乐园、盲盒田园、配套营地、茶创中心、今有光乡村创意空间、水上“人气”游玩项目等业态已对外运营,自试营业以来累计吸引游客55余万人次,沿溪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00万元,平均增长超300%。乐活小芝片区主要项目16个,年度投资达成率91%,其中子项目小芝镇细米面产业园已竣工验收,投用后预计惠及农户5085户、增产20%。

六、聚焦“深化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一是有效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指导村集体以“4+X”的方式对村内闲置农房进行统一收储,探索出租、入股、合作的路子进行盘活利用,重点引导农家乐特色村、历史文化村、及闲置农房较多连片的自然村集中规模流转,对有规模、有特色、有意愿的集中连片区域先行先试。今年,我市共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1530幢,打造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重点村1个。二是纵深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促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承接推广“浙江乡村大脑2.0”,贯通推广浙农”系列重大应用,大力推动“浙农码”应用,做好“亲农在线”应用推广,以“数字化基地-数字农业工厂-未来农场”为路径,推动智慧农业“百千”工程,提升乡村数字服务效能,推动乡村数字产业转型提升。目前,“浙江乡村大脑2.0”、“浙农”系列各业务线实现全线贯通,新增“浙农码”赋码5828次,用码166.7万次,“亲农在线”线上开票1826余票,临海市春树水果专业合作社《临海蜜桔数字化标准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入选省智慧农业“百千”工程成果案例。三是全面培育现代“新农人”。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全面培育壮大“十路”人才队伍,与市农商银行开展“心系府城 泉润新农”党建联建暨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在台州府城景区举行以四季为载体的“农创客市集”活动。截至目前,累计培育现代“新农人”5134人,其中乡村产业振兴“头雁”52人、农创客1038人;建成乡村工匠工作室1家、青创基地4家、农创客共富基地3家、国家认定科技小院1家;开展各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新增台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正在申报“浙农智富”品牌1个、现代化农创园1家、“浙农英才”4人、台州市特支人才(现代农业类)1人。

七、聚焦“扩中提低”,推动农民富裕富足

一是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出台《临海市关于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积极谋划单村独建、多村联建的物业经济项目,重点推进西部“四镇”共富小微企业创业园、沿江镇共同富裕创业创新园等“飞地抱团”“片区组团”项目建设,深入实施“三清一促”专项行动,增强造血功能、确保健康发展。截至10月底,全市集体经济年总收入3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的行政村628个,占比100%,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274个,占比43.63%,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154个,占比78.57%。西部“四镇”共富小微企业创业园项目已开工建设,沿江镇亭山村标准厂房建设、永丰镇方家岙村蚕场改建等2个项目已建设完成待验收。二是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强化低收入农户增收兜底保障,通过主动发现、精准核定收入、协助申请,及时将符合认定条件的家庭纳入兜底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目前全市共有低收入农户7012户10365人。不断健全防返贫监测体系,实行“红黄绿”三色风险预警管理,实施全覆盖、动态化防返贫监测,深化“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机制,实行月度走访机制,及时处理农户诉求与风险预警,风险消除率100%,发挥扶贫救助基金帮扶济困作用,加强节日走访,走访慰问低收入农户5000余人次。三季度全市纳入低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报数为2.08万元,同比增长16.8%。三是推进“共富工坊”迭代升级。在市委组织部统一领导下,构建基层党建服务平台对接农业“双强”和“点亮乡村”等行动,推进“产业赋能”“品牌带动”2类共富工坊建设,构建“科技+品牌+数字”“农机+农技+农资”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破解“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划算”的局面,实现了以品牌带动深入挖掘乡村特色资源,以产业赋能重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以优化调整农业产业内部生产关系来推动乡村振兴,打造强村富民新场景。目前,我市已建成品牌带动式共富工坊24家、产业赋能式共富工坊26家。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