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统计信息 > 统计分析
索引号: LH331082-038/2024-13586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4-07-29
发布单位: 市司法局(市行政复议局)
临海市2024年度第二季度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分析
  • 日期:2024-07-29 14:49
  • 来源:市司法局(市行政复议局)
  • 浏览次数:

一、案件调处的基本情况

第二季度本市共排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4420件,同比增长30.92%,环比增长29.13%,其中市级1415件,镇(街道)2159件,村(社区)846件,共成功调处矛盾纠纷3731件,成功调处率70.97%。调解协议涉及金额16166.99万元,同比增长2.80%,环比减少38.46%。

二、主要特点及原因分析

(一)通过排查,第二季度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数据整理如下:

1、本季度纠纷总量较上季度同期有所上升,上升29.13%,部分纠纷较上季度同期增幅较大。增幅前4位依次是,征地拆迁纠纷增加2件,增幅200%;劳动争议纠纷增加43件,增幅45.74%;山林土地纠纷增加9件,增幅 34.62%;合同纠纷增加62件,增幅 33.16%。

2、从部分纠纷在纠纷总量中比重来看,主要还是以传统纠纷类为主,损害赔偿纠纷863件,占19.52%;邻里纠纷527件,占11.92%;婚姻家庭纠纷416件,占9.30%;道路交通事故纠纷307件,占6.95%;合同纠纷249件,占5.63%,其他纠纷1746件,占39.5%。

(二)从以上数据和掌握情况来看,主要特点和原因分析如下:

1、征地拆迁类纠纷和山林土地纠纷增幅明显。在新形势下,矛盾纠纷已由传统的婚姻家庭、邻里等民间纠纷扩展到征地拆迁、土地承包、劳动争议等以经济利益诉求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矛盾纠纷。一是重点工程的推进导致相关纠纷需集中解决,特别是因历史遗留问题的拆迁纠纷。二是承包地被征用,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产生的纠纷。

2、合同纠纷总量大、增幅也较大。一是由于有些合同相对人之间的“熟人”关系,商业操作往往口头约定,并不订立合同。二是在合同的订立、履行过程中因用语不规范而引发经济纠纷。三是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各类合同文本唾手可得,有些人下载后直接予以使用,但缺少了针对性,在面临纠纷时会发现无法利用合同条款进行救济措施。

3、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占比仍较高。一是婚前感情基础薄弱;二是夫妻长期分居造成感情破裂;三是对婚后生活的不满意,长期积累的婚后生活压力导致一些老夫妻之间产生矛盾纠纷;三是家庭暴力引发矛盾纠纷。四是邻里双方缺乏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淡薄。五是不文明行为引起邻里纠纷。这些邻里纠纷,有的是长期性的,有的是突发性的,需及时处理,避免激化。

4、损害赔偿纠纷在所有类型纠纷中占比最高。损害赔偿纠纷的大量存在,主要原因是社会高速发展,群众生活节奏快,承受各种压力较大,缺乏有效的缓解方式,难以克制自己情绪,极容易因小纠纷、小矛盾引发口角,进而发生肢体冲突,导致纠纷不断发生。同时,因维权意识觉醒,受害方会积极通过调解或者诉讼等途径来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导致该类型案件数居高不下。

三、本季度工作特色亮点

1、市调解中心对2023年度全市专职(等级)调解员考核结果给予反馈,20名专职调解员被评为优秀等次。

2、联合市检察院、市社会治理中心制定《关于建立轻罪案件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明确适用范围、适用程序,强化协议履行效力,推动刑事案件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3、自5月份以来,已成功举办两期“临海市新质调解法律沙龙”活动,畅通了调解员和律师彼此沟通渠道,共生共建共发展,形成工作合力。

4、市调解中心组织开展了调解协议提质增效培训会,解决了制约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弱项,提升了人民调解员的业务素质和调解能力。

四、下季度工作重点

1、成立“援来有解台州学院临海校区工作室”和“援来有解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室”,及时有效化解校园矛盾纠纷。

2、深化“律调”衔接,持续开展“临海市新质调解法律沙龙”活动。

3、切实发挥市人民调解协会的行业管理职能,继续优化调解员队伍结构。

4、重点加强社会面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围绕各领域各部门可能涉及的风险点提出法律风险应对建议,确保风险事件的动态预警、分析研判、信息报送、稳控处置 等环节对接有效。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