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 无障碍浏览

    无障碍浏览
  • 繁体版

    繁体版
  • 简体版

    简体版
  • 英文版

    英文版
  • 浙江政务服

    务网

    浙江政务服务网
  • 浙里办

  • 临海发布

  • 临海发布微博

  • 进入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目录>计划总结
    索引号: LH331082-025/2024-13361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4-02-29
    发布单位: 审管办
    临海市审管办(公管办)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 日期:2024-02-29 14:15
    • 来源:市审管办
    • 浏览次数:416

    2023年,临海市审管办按照省、市的要求,强化党建引领,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积极探索创新审批服务便民化措施,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一、2023年工作情况

    (一)服务网点做“加法”,就近办事更便捷

    一是打造多功能综合性服务平台。在5A景区党群服务中心总部打造集党群、政务、旅游、便民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服务平台,按需设置政务服务事项,为游客、周边商户、老年群体、外来人员提供身份证明临时打印、跨省通办业务对接、工商事务浙里办代办等服务。

    二是提升基层政务服务便利度。制定《临海市推进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向基层延伸实施方案》,梳理企业和公民两个全生命周期高频“一件事一次办”事项15项,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开展政银一体多场景政务服务,部署289台综合性自助终端,实现19个镇(街道)、68个农商行网点全覆盖,24小时政务服务“不打烊”,其中大田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于11月获评省示范便民服务中心。

    三是推动事项下放和站所进驻。以成建制进驻、人员轮岗、事项授权等方式,分类推进镇街便民服务中心事项可办。公安窗口全省率先试点实现证件照“一窗通拍、全域共享”,完成户籍、出入境、交管、流管融合改革,实现110项公安政务服务事项“一窗通办”且全进驻镇街便民服务中心,相关经验做法得到省公安厅高度肯定。

    (二)审批流程做“减法”,项目报批更高效

    一是开展投资促产“一类事”改革。与改革办等6部门联合印发《临海市企业投资项目促产“一类事”改革实施办法(试行)》,通过提前介入、前期指导、提前预审、并联审批、分栋验收等方式优化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效率。同时将行政审批与开工、投产、融资、中介等项目环节进行紧密衔接和有机融合,以企业视角的“一类事”集成服务改革,驱动“增值型”项目审批服务,帮助项目早开工、促投产、快融资。

    二是深化流程再造促进项目提速。项目报批由原来各部门“单打独斗”的串联式审批,整合为多部门“合成作战”的并联式审批,将项目“等地期”变为“预审期”,切实解决项目落地慢、时限长、环节多等问题,应用“拿地即开工”实现临时不动产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1天内“多证联发”,缩短项目建设周期3个月以上。

    三是开辟“绿色通道”助企上门办。强化部门协同,实行数据共享,推动业务集成,采取“肩并肩协同”和“商家会客室”两种模式,依托政务流动车等形式,推出涉企审批“审批送上门,服务零距离”活动,对审批流程联动性强、涉审企业集聚的项目,组织发改、住建、自规、环保等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和中介专家深入企业一线,把“绿色通道”延伸至企业终端。

    (三)增值服务做“乘法”,精准办事更直达

    一是提供“一镇一品”个性化服务。以需求为导向,积极响应企业和群众服务诉求,依托党员、志愿者、部门、基层站所等资源,精准提供“一镇一品”个性化服务,如桃渚镇海洋渔业窗口、古城街道红色代办、汇溪镇驻甬便民中心、沿江镇劳动保障服务、括苍镇旅游服务等。其中,《我市推进涉渔服务下乡进港上船,构建多元化渔政服务体系》和《打造“银龄无忧”政务服务实现老年人办事省心省力》等两篇优秀经验被省委改革办官微《竞跑者》录用刊发。

    二是涉企服务办事“不出园”。做好涉企服务事项向经济开发区、小微园区、大型商贸中心下沉,充分整合基层政务资源,共设立台州湾经开区、两水园区、浙东休闲城等3家企业服务中心,推动工商登记、人劳、社保、公积金、税务等企业和员工事项474项入驻中心,实现办事“不出园”。

    三是政校合作培养办事员队伍。联合市人社局制定综合受理员一体化职业化建设方案,推进行政办事员队伍职业化建设,与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政校合作,按照行政办事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订单式”培养政务人才。经考核认定,首批行政办事员取得中级资格证50人、初级资格证27人,持证人员比例在台州市居前列,有力保障政务服务开展的实效性。

    (四)办事堵点做“除法”,兜底办事有保障

    一是完善政务服务投诉处理机制。开设“办不成事”专窗,组建 “啄木鸟”专员队伍,协助解决企业和群众在政务办事过程中遇到的疑难事项和复杂问题,按照“受理登记—流转督办—追踪回访—监督评价”的服务机制,进行全程跟踪督办,并建立分类处置机制,解决难办事项。今年以来,“办不成事”专窗相关工作经验得到新华社每日电讯录用刊登。

    二是创新搭建公共资源区域平台。创新交易服务和监管体制,在台州市先试先行率先探索限额以下公共资源交易区域平台运行模式,由临海市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承担临海市限额以下公共资源交易区域平台建设工作,助推小额工程建设项目交易规范高效、阳光透明。6月1日,台州首个限额以下公共资源交易区域平台在我市正式运行,并在大田街道、江南街道、杜桥镇和永丰镇建立4个交易平台。

    三是开展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工作。强化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重点领域监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召开全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部署会议,出台《临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管理的通知》、《临海市招投标代理机构及其从业人员重点监督名单管理制度(试行)》,加强重点领域监管。7月19日,我办在台州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动员部署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

    二、2024年工作打算

    2024年,我们将围绕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深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以“涉企一件事”为抓手,升级中心服务功能,拓宽政务服务渠道,优化公共资源交易工作,不断提升企业、群众办事获得感。

    (一)聚焦改革发展路径,推进大厅智能转型

    一提升改造政务服务大厅。围绕“智能导服、收办分离、线上线下融合”建设目标,对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内部区域进行升级改造,并建设一体化多端引导平台、智能管理平台、VR线上大厅导引、窗口监控系统集成、数据驾驶舱、内部人员智能管理平台等应用系统,提升政务服务管理水平推进政务服务大厅向智慧化“政务服务综合体”转型。二是巩固政务大厅星级成果。在原有五星级政务大厅基础上抓好常态化运行,推进大厅现场标准化建设,开展星级大厅建设“回头看”,通过实地走访、暗访、检查等形式查找问题、补齐短板,通过业务指导、双向交流、技能竞赛等方式,持续提升窗口人员综合素质。三是积极打造数字化政务服务。持续推广浙里办“省心办事”应用,落实在线咨询人工客服和线上帮办功能,明确人工帮办领域及事项清单,提供涉及民生和企业的高频领域帮办服务。完善“教你办”系列微视频,指导企业线上办理,足不出户完成事项办理。

    (二)聚焦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增强涉企服务功能。

    一是打造综合服务中心。积极拓展增值服务职责,以职能转变为核心推进组织变革重塑,打造一站集成的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专区),实现企业需求“一个口子”受理,进一步丰富服务场景,推动涉企综合服务线上线下协同管理。二是健全企业服务运行机制。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联办、限时办结反馈”运行模式,完善前后台业务衔接、跨部门业务协同、服务跟踪评价等常态化运行机制。三是提升中介服务管理水平。以精简中介服务事项、规范中介服务行为、提升中介服务水平为重点,推进中介服务运行标准化、服务供给规范化、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化,坚持审批与监管并重,加强协同管理与服务,着力破解中介服务环节多、耗时长、市场垄断等突出问题。

    (三)聚焦督查监管机制,强化窗口平台建设

    一是构建问题闭环解决机制。建立健全快速响应、限时整改、监督反馈的管理模式,实现问题受理、转办、办理、督办、反馈、办结等全流程闭环管理,实现企业诉求兜底服务。二是健全公共资源交易机制。进一步健全产权评估和监管机制,加强对交易方的监管,规范交易行为,加强信息披露,完善产权交易相关法规条款,保障市场的公平、公开和公正,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工作高质量发展。三是优化完善区域平台功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继续规范、优化、提升限额以下公共资源交易工作,严格遵守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公开制度,完善公开信息的内容,强对交易信息发布的管理,提高公开信息的质量和效果,加做到公开、及时、真实、客观。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