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市博物馆2023年度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 |||
| |||
临海市博物馆2023年度工作总结 及2024年工作思路
2023年,是浙江省“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文广旅体局的统一部署安排下,我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旅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年初工作部署,抓实各项工作任务,加强工作效能,以弘扬文化为重点,深挖馆藏资源、创新活动形式,深化文旅融合,全年主要工作数据有: 临海市博物馆各展区(博物馆、卢乐群艺术馆、东湖石刻碑林)及输出临展共接待观众88.9万人次,其中博物馆47.93万人次,东湖石刻碑林18.43万人次,卢乐群艺术馆4.13万人次,馆外临展18.41万人次。接待了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王晨,中国文联、《中国遗产》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师阿拉尔市党委宣传部、浙江省文物局、浙江卫视“青春环游记”节目组等单位领导嘉宾;免费讲解400场次,举办临时展览12个;开展对外宣教活动98场、讲座2场、研讨会1场;宣传报道50余次,包括《人民日报》、学习强国、台州日报、望潮新闻客户端、潮新闻客户端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微信公众号发布推文301篇。 现将具体工作成果与2024年工作思路报告如下: 一、着眼“铸魂赋能”,党建引领不断深化 以党建工作、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教育为抓手,推进党的政治建设,认真抓好理论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把理论学习与业务工作相结合,重点解决作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自查自纠,以“一改两为”提升办事效率、服务能力。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制,创新工作氛围和工作方法,形成党风正、人心齐、事业旺的良好氛围。全年共开展11次主题党日活动,7次党员大会,1次组织生活会以及3次主题党课。 二、梳理“文博资源”,传承守护文化根脉 明其所在,方能传承守护。一是厘清家底,修复文物。全年启动文物修复项目3个,修复包括拓片、金银器、铜器等100余件,为文物续命;接收梅浦窑瓷片标本、钱氏宗谱、卢乐群书法、《宁海丛书》等文物及文献资料的捐赠;整理完善馆藏文物信息,积极申报“百大镇馆之宝”,5月,经馆内甄选、社会评选、专家审选等程序,馆藏北宋夔龙钮云雷纹铜大晟应钟和汲古阁明抄六十卷本《说郛》获首届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称号。二是藏品交流,助力亚运。唱好全省文博大合唱。大晟应钟等7件(套)馆藏文物赴浙江省博物馆之江新馆,助力省博物馆的开馆特展;钱氏大铜瓶等8件(套)馆藏文物赴杭州博物馆,并联合主办“与古为新:从中原到江南”—中国礼制与尚古文化的源与流特展。另有两批次馆藏文物赴温州博物馆、中国港口博物馆展出,助力各地博物馆博物馆举办临展。 三、深耕“惠民理念”,提升群众满意指数 (一)营造安全参观环境 全年开放307天,其中,端午节、劳动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期间,临海市博物馆、卢乐群艺术馆实行全面开放,东湖石刻碑林参照景区开放条件进行开放,满足观众参观需求。为营造安全和谐的参观环境,致力于确保博物馆的安全运营和保护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全年开展消防自动化设施检测12次,消防培训及演习2次,大型设备检验工作30次,基础设施维护维修30余次,并按时进行周检和月检,累计排除消防、安防安全隐患40余次,此外,针对博物馆自身特点,增加博物馆安保设施,依据公安部门要求,增加一键报警装置,增设反恐器材,提高博物馆应对恐怖袭击事件的能力。 (二)唱好展览小组唱与双重唱 全年举办临时展览12个,对外交流文物百余件。一是激发原创活力。策划举办“这五年——临海市博物馆开馆五周年特展”“何其大哉——临海市博物馆馆藏精品书画展”“自然与我们——临海市生物多样性暑期研学活动成果展”等优质临展。二是助推景区优化。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打造宋韵文化高地,在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举办“湖山宋韵”“香光庄严”等宋韵主题展览。三是活化利用,加强馆际交流。馆藏精品书画赴江苏盐城市,合作举办“大风泱泱——精品书画特展”;引进精品书画,与平湖市博物馆联合举办“平湖@临海——博物馆藏历代精品书画展”,展出作品60余件;支持台州市博物馆,精选馆藏文物52件套,撑起并共同主办“丹丘墨痕——台州市历代书画大展”;向杭州博物馆借入清黄慎渔翁得鳌图轴等12件/套在临博历史厅展出,以惠群众。四是文化润疆促进民族团结。“何其大哉——临海市博物馆馆藏及台州历代书画仿制精品捐赠特展”远赴新疆第一师阿拉尔市,展出书画60余件,并将展出的仿制精品全部捐献给阿拉尔市,为“文化润疆”贡献力量。 (三)发挥宣教阵地作用 全年举办宣教活动98场次,讲解接待400场次。始终秉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理念,坚持面向全社会,服务社会公众的方向,结合实际,谋划落实。一是服务为民打响品牌,围绕非遗手工、传统文化、临展、研学游、讲解大赛等主题策划举办各类宣教活动,为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提供社会实践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空间。其中,“翰墨千秋·学思践悟——卢乐群艺术馆开馆五周年暨‘中国历代书法小故事’演讲比赛”线上线下参与3万余人次,受到师生广泛好评;“九月九 秋月白”重阳雅集活动,采取线下活动与线上直播同时进行的方式,以文会友,展现中华传统书画艺术的魅力,参与人数达1.9万人次。二是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亮相临海市社科联文创集市、“5·18国际博物馆日”浙江主会场活动文创市集以及2023年全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大赛成果展示活动等,交流学习宣教服务优秀经验。 (四)奏好文旅融合和弦 配合全市,推动朱自清文学奖落户临海,并成功举办首届朱自清文学奖颁奖典礼;配合做好陈克杯填词大赛、首届“临海·江南长城杯”宋韵填词大赛征稿相关事宜;助力梅浦窑生活艺术馆落户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并配合开馆,征集相关文物标本近200件,梅浦窑真品首次成体系亮相紫阳街;启动临海市博物馆景区化工程建设;指导帮扶乡村博物馆建设,合力推动博物馆工作质量提升。 四、深耕“学术研究”,以力彰显文化自信 今年以来,组织“一江望尽千峰翠”——临海青瓷考察活动及研讨会,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等对临海梅浦窑瓷器的历史价值提出了新的见解;由临海市博物馆参与编写的《浙江文史记忆·台州卷》《临海卷》等于上半年正式出版;配合《文物里的浙江故事》编撰工作,牵头相关试点并完成《台州卷》的编撰工作;启动临海乡贤、著名水利科学家胡步川的专题展览及学术研讨会工作;出版《临海洪氏〈倦舫法帖〉释读与研究》,此项研究成果为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哈佛美术图书馆,广东省博物馆、上海市图书馆等单位收藏;完成《临海市博物馆藏品大系·宋代卷》《崇道观碑文》《重修巾山翠微阁记》的出版;举办卢乐群艺术馆开馆五周年暨卢乐群书法学术研讨活动,完成《卢乐群书法文献集录 纪念特刊》编撰工作,拟于2024年出版《卢乐群书法文献集录》,该项目获2023年度临海市文化精品扶持项目。此外,《项士元日记》已纳入明年出版计划。 五、谋划“开拓创新”,提高文博队伍素质 一是探索展览实践新模式。以研学+展览+宣教的“全过程展览”形式,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策划并成功举办了“自然与我们——临海市生物多样性暑期研学活动成果展”。二是激发文博服务创新力。在全省最先开展博物馆集章打卡活动,开发原创印章20余款;原创文创“常胜将军”戚继光钥匙扣获评2023年浙江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大赛银奖;围绕“宋韵”,开发宋代茶器套装、缠枝纹胸针等,激发宋韵文化传承活力。三是内部提升优化促进步。以赛促能,不断提升职业素养。我馆讲解员在全市社科系统讲解员大赛获优秀奖;2023年浙江省‘诗画江南·活力浙江’首届文化和旅游讲解员大赛台州选拔赛获三等奖及优胜奖;入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第四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浙江选拔赛。 六、2024年工作思路 1. 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配合中心工作,发挥文博力量,从地方文化挖掘研究、宣传展览等方面入手,助力临海全域旅游与景区城建设。 加快推进博物馆景区化创建,争取“4A”级景区创建工作顺利完成。 配合做好第二届朱自清文学奖相关工作。 2. 加强文物修复保护 完成馆藏宋代古琴、康熙十二扇大屏风等文物的修缮保护工作; 进一步推进建立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库,推动文物数字化项目落地; 启动馆藏宋代金银器保护修复工程,计划修复拓片、金银器、铜器等100余件; 进一步厘清家底,推动文物古籍的定级保护工作。 3. 提升文物活化利用 联系相关高校与研究机构,启动并有计划逐步整理推动《临海市博物馆藏品大系》《临海市博物馆馆藏稿本丛刊》的编撰出版。正式刊行《临海市博物馆藏品大系·宋代卷》,整理出版宋代碑刻《重修翠微阁记》、清雍正御制《崇道观碑文》等。 3、促进文化惠民交流 配合做好全国与全省的“大合唱”,配合或牵头组织起各文博兄弟单位间的“小组唱”与“双重唱”,加强在展览、社会教育、文创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不断推进文化走亲与文化惠民。 展览选题突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内核,以新颖的展陈形式将文物串联起来,通俗易懂地向广大市民讲述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促进文化惠民、提升艺术涵养,计划举办“一日千载”“喜上眉梢”“当代海派名家作品邀请展”等主题临时展览5个。 提升博物馆联盟作用,牵头临海非国有博物馆,推出原创展览“一日千载——追忆府城江南诗意栖居”“宋韵台州——馆藏宋代文物特展”。 持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紧扣重大节日、重要节点和事实扩大宣传,举办宣传教育活动70场以上。 4、深耕文史文博研究 联合北京大学等相关高校,启动组织“最澄入台求法1220周年暨台州与浙东唐诗之路文化研究(暂名)”相关研究与学术活动。 启动并研究出版对浙江和台州文化具有一定影响意义《项士元日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