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市博物馆2022年度工作总结 | |||
| |||
临海市博物馆2022年度工作总结
2022年,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正当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强调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刚刚过去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三十次提到文化,为履行新时代文化建设新使命,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指明了方向。今年以来,临海市博物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文广旅体局的统一部署安排下,挖掘自身优势,稳步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在闭馆中谋划文博工作新路径,持续优化藏品管理,深入推进文物保护,展教服务走向馆外,做好宣传教育等,为发展文博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努力和贡献。 主要工作数据有:三大展区(临海市博物馆、卢乐群艺术馆、东湖碑林)共接待观众54万人次;举办临时展览13个,其中线上临展1个;完成3批次修复文物,其中书画30件/套,拓片64件/套,铜镜清洗74件/套;接收文物捐赠5批次;开展对外宣教活动78场;讲座6场;学术论坛1场;讲解接待133场;宣推、报道共计200余次,其中学习强国、网易新闻、台州日报、今日临海等新闻媒体报道30余次,微信公众号发布推文260篇,浏览量超6万人次;新开“宋朝的那些风雅事”栏目,推出系列文章20余篇;成功获评“浙江省华侨文化国际交流基地”。 一、党建引领方向明 在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认真组织开展各类党建活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2次,党员大会7次,党课2次,主题生活会2次。有序开展学习,通过学习强国、微信客户端等媒介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党建各项会议精神。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习近平作重要讲话,临海市博物馆组织全体职工和党员干部收看二十大报告,学习读本,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并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知识竞赛2场,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为发展文博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 二、文物保护久为功 (一)消防安防“双线稳”。安防措施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有效落实,今年以来,组织保安队伍进行防暴演习1次;模拟小型火灾救援1次;组织全体馆员进行消防演习2次,提升微型消防站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全年组织人防、技防方面的安防系统检查12次,组织消防设施检查12次,并形成报告向市消防队备案,确保馆内消防设施运行可靠,馆内无文物盗失风险;物业方面,每季度开展全员安全意识培训,累计开展培训会4次;博物馆监控、客梯、智慧用电设备等各项设施维修、保养200余次,营造安全舒适的工作和参观环境,切实保障人身安全。 (二)预防、抢救“两手抓”。预防性保护和抢救性保护是文物保护的基本手段,临海市博物馆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扎实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今年以来,共完成3批次修复文物,其中书画30件/套,拓片64件/套,铜镜清洗74件/套;完成库房整理工作,包括馆藏革命文物、铜器、瓷片、拓片等文物的整理;拍摄文物照片形成档案,推进文物数字化保护和利用,扫描革命文物8件,扫描书画、拓片共117件;完成馆藏宋代文物资源专项调查工作及馆藏出土金银器的整理;接收5批次捐赠文物,其中临海市古城街道派出所移交的青铜鐎斗经专家鉴定,为三级文物;为推进文化交流,推动临海文化“走出去”,今年以来,甄选馆藏部分已修复宋代文物和馆藏精品赴南京博物院、武义县博物馆、黄岩博物馆、台州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等博物馆展出,在加强馆际交流的同时传播临海乃至台州文化。 三、临时展览出成效 全年共举办临时展览13个。 (一)谋求馆外临展新路径。上半年,因“第28届全国摄影艺术展”布展,临海市博物馆主场馆暂停对外开放,馆内临展服务按下“暂停键”,馆外临展上新不断,1月,“涵泳湖山——侯海蓉书法作品展”在东湖举办,“临海百咏——诗词书法巡回展”在崇和大洋影城开展,是临博展览首次走进电影院,开拓了临展新空间;4月,“宋韵台州 大雅府城——首届台州府城宋韵文化艺术特展”在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开展,让市民深度体验到宋韵文化魅力,让宋韵文化可见、可感、可传承,开展同时,举办“文化惠民 墨润府城”书法名家进府城活动,藉以提升府城文化内涵,体现府城文化底蕴;5月,“何其大哉——临海市博物馆藏精品书画展”在线上开展;6月,临海市博物馆原创展“华光重现”经申报、初选、终评,获评浙江省第十六届(2021年度)全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奖”;6月“喜迎二十大——新疆文旅摄影作品展”在台州府城展出,汇聚边疆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等80余幅作品。 (二)馆内展览亮点频。7月,第二十八届全国摄影艺术展在临海市博物馆开展,为做好展览开放服务,对临海市博物馆、临海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及两馆公共区域进行改造施工,为展览提供了1000余米的展线,展出摄影作品298件。8月,临博原创展“台州式硬气——纪念台州置州1400周年特展”开幕;10月“喜迎二十大·幽香自远——徐三见捐赠作品展”开幕,并接受徐三见先生捐赠书画78件共101幅;11月,创意海报展、油画作品展等展览陆续开展,为临海本地文艺创作搭建展示平台。12月,湖山宋韵 东湖特展、香光庄严——临海宋代淳祐十二年石香炉展在东湖开展。 四、服务功能再深化 今年以来,根据疫情防控形势,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有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一)文化惠民保质量。举办传统节日、翼龙挖掘、非遗技艺、党史宣讲等各类主题宣教活动78场,其中,开展文化活动下乡3场,至东塍镇、尤溪镇、小芝镇开展“我在临海过大年”——壬寅虎年迎新春送福送春联活动,受到广大村民群众好评如潮;开展“馆际联动”6次,与张秀娟剪纸博物馆等非国有博物馆、尤溪人文展示馆等乡村博物馆联合举办社会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社会交往、审美艺术等能力;开展“馆校联动”5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二)响应部署干实事。在市文广旅体局统一部署安排下,临海市博物馆积极参与“朱自清走进临海100周年”系列活动策划,并全面参与“朱自清文学奖”征稿、举办发布会和颁奖,做好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根据上级部门部署要求,今年全市建成乡村博物馆7家。3月,临海市博物馆成立了展陈指导工作小组,对拟建设的乡村博物馆进行分类指导帮扶,截至7月,上盘镇旧城传统产业展示馆、天弘造像艺术博物馆、枧桥鼓非遗展示馆、东塍镇岭根村村史馆、尤溪镇人文展示馆、尤溪镇纽扣展示馆共7家乡村博物馆建设全面完成,并于8月全部通过省级验收;响应市委中心工作,奋力打造宋韵文化高地,策划举办宋韵主题展览2个。深入开展宋代藏品研究,推出系列文章20余篇。 (三)研究合作促进步。以“5.18”国际博物馆日为契机,承办“台州置州1400周年暨台州文博70周年学术论坛”,社会影响广泛,活动在文博圈、文博V视、央视频、微博等平台播放量超10万人次;初步建立临海市博物馆联盟,参与联盟单位20余家,形成以大馆带动小馆、国有馆带动非国有馆的博物馆合作共赢新格局,点燃文博事业发展新引擎。 (四)同步宣传激活力。全年推送展览、活动、研究等各类推文260篇;在学习强国、网易新闻、台州日报、今日临海等新闻媒体发布信息30余次;拍摄红色主题宣讲视频——《红色女谍——台州第一位女共产党员吴先清》1条;新开发文创产品10余种,帆布袋、团扇、香膏等多个品类已经落地。 五、业务能力稳提升 闭馆期间,举办临海市博物馆大练兵活动,在博物馆报告厅先后开展《玉器鉴赏》《浅谈语言的设计与表达》《如何开展论文写作》等业务能力培训6场,本馆及非国有博物馆职工参与培训300人次,进一步提升文博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综合水平;组织馆员参加浙江省文物局、人民文博培训中心等单位组织开展的乡村博物馆建设、展览陈列设计、文物基础概论等文博行业发展各类主题线上培训,并将理论学习成果运用到实践中;以赛促能,组织讲解员参加《2022年台州市讲解员讲解大赛》并荣获三等奖。 临海市博物馆将继续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围绕“宋韵文化”“唐诗之路”等中心话题,以文物保护、展览、宣教为主线,推出更加丰富的文化服务,生动诠释中华文明起源的“满天星斗”,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 六、2023年计划 2023年,博物馆主要围绕文物保护,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等重点模块,提升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繁荣和发展文博事业。工作计划如下: 一、完善文物收藏环境,扎实消防、安防工作。完成库房恒温恒湿系统升级改造,确保文物收藏安全稳定。有序进行常态化安保工作,消防、安防检查及维保定期落实;每季度开展隐患检查,每年开展2次以上全馆性消防培训、防暴演练、电梯困人事件模拟等实战工作。确保馆内各项设备正常运转,确保场馆、库房无安全隐患。持续推进文物抢救性保护。开展古籍、拓片、漆木器等文物的修复工作,以宋代文物和残破但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为主。 二、临展服务保质保量。第一临展厅,举办“何其大哉——临海市博物馆藏精品书画展”(原创线下展)、“丝路遗珍——敦煌历史文物选粹巡回展(交流展)”“一日千载——府城一日生活展”(原创展)等各类特展5场以上,讲好府城故事,加强文化交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在第二临展厅机动性举办联合展览,为本土文艺创作搭建展示平台。在卢乐群艺术馆举办“卢乐群先生文献捐赠展”,弘扬传统文化,彰显书法魅力。 三、编撰馆藏精品图册。计划完成台州置州1400周年《灵秀古城,州府神韵——临海市博物馆》(展陈图册)的编印;完成《临海市博物馆文物藏品大系—铜器·金银器卷》《临海市博物馆文物藏品大系—瓷器卷》的编印,将馆藏藏品精准扫描,然后进行数字化保存、出版,对于文物的抢救性保护和普及性传播具有重大意义。 四、宣教活动以效促能。围绕传统中国节和“五一”“十一”“5·18”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在临海市博物馆举办“菊酒之辰”重阳雅集、“曲水流觞”等主题大型文化艺术活动10场以上;在临海市博物馆、卢乐群艺术馆、东湖、乡村博物馆、学校等地开展手工、宣讲、研学游、馆校合作、非遗传承等各类社会教育活动60场以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 五、推动藏品创意转化。新开发临博文创产品3种以上,丰富馆藏文创品类,让文化创意成果走进大众。 六、配套宣传落实到位。2023年,计划推送微信推文200条以上;馆方视频号启动运行,推送宣传视频12条以上;在临海日报、台州日报、中国新闻网等主流媒体发布信息50条以上。 七、积极参加创评创优工作。参与全省十佳展览、全省国际交流基地等评选,参加全省短视频大赛、文物青年说等行业组织的各项大赛,提高博物馆知名度与影响力。 八、做好博物馆等级评估。配合做好博物馆事业发展水平评估、国家二级博物馆评估等能力评估工作。对标行业相关标准提升服务能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