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LH331082-011/2024-13756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4-12-18
发布单位: 市气象局
临海市气象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 日期:2024-12-18 10:08
  • 来源:市气象局
  • 浏览次数:

2024年,临海市气象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及省市气象工作会议部署,坚守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深化“气象+”赋能行动,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临海市气象局获2023年度临海市综合考核先进单位。

一、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

1.强化政治担当,落实“两个责任”。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党组会开展“第一议题”学习9次,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指示批示和重要讲话精神,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制定《中共临海市气象局党组班子和班子成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2024年任务安排清单》,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党组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年内共召开党组会9次,班子会9次,组织生活会1次,民主生活会1次。认真做好巡察、审计整改工作,制定完善相关制度5个,并成立往来款清理专项小组,推动重点难点问题整改,目前巡察、审计反馈的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落实同题共答浙江省气象局党组巡视反馈意见整改。

2.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制定《临海市气象局党纪学习教育工作方案》,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习近平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论述摘编》及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纪律建设方面的重要论述,做到领导干部领先学、党组带头学、党支部跟进学,实现党纪学习教育全覆盖。党组书记、支部书记上专题党课各1次。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及时通报气象部门典型案例,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及时调整局纪检工作小组,持续推进作风效能建设、严明工作纪律,组织重大项目建设廉政约谈1次,谈心谈话5次,工作作风、纪律检查14次。开展违规吃喝、酒驾醉驾问题专项整治,领导干部参加咨询评审活动领取费用专项治理,未发现任何违规情况。

3.加强机关党建,厚植气象文化。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题实践活动、“守正创新 奉献气象”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报送主题实践征文2篇、服务案例1个、新时代气象行业优良作风表述语1条。深挖括苍山气象历史根源,凝练和传承“忠诚守正”的括苍山气象精神,1人获临海市争先快进、实干破局攻坚先进个人,1人获临海市劳动模范,1人获浙江省气象行业技术能手,1人获平安建设突出贡献个人。加快“临海市气象灾害风险展示”项目建设,丰富气象文化阵地。配合市局完成全省清廉文化现场会展板设计。开展党建“三联促三动”,联合省市离退休党支部赴括苍山气象站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完成《赓续前辈精神、凝聚奋斗力量》视频拍摄,相关报道被中国气象局老干办“气象晚情”采用。完成局党支部换届选举,确定入党积极分子1名。

二、聚焦主责主业,扎实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监测预警,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度融入防汛防台“1833”联合指挥体系,强化对台风、暴雨、强对流等极端天气监测预报预警,突出致灾风险研判,全力做好“递进式”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在防御秋台风“康妮”过程中,联合自规、行政执法、水利等部门提前发布地质灾害、城市内涝、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通过市县一体化平台、“和合风云”气象预警机器人及时开展分级叫应,为水库河网预排预泄、台州医院东院抢排作业、重大文旅活动等提供精准决策服务。年内共启动应急响应14轮次,开展联合会商12次,呈送服务材料463期,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334次,联合发布灾害风险预警32次,发送预警短信890万余条,电话叫应553人次。

(二)优化气象服务,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1.服务乡村振兴。常态化开展农业调研10余次,联合农业部门制作农气服务材料30余期。深耕地方特色农业,提炼柑橘梯次化观测指标,创新开展日灼风险提示预报,推动省柑橘气象服务示范中心基地落地涌泉柑橘科技园,助力“临海蜜桔”入选立“中国天气”《立冬节气名特优产品名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联合供销社、农业等部门开展农事服务领域的改革,农气服务入驻“三位一体”为农服务中心。联合保险部门优化杨梅、茶叶等气象指数保险指标。依托天气罗盘本地化应用,为尤溪、江南溪望谷开展“溪”氧指数预报。启动《天气旅行家》拍摄宣传,助力括苍等地文旅开发。为白水洋镇村BA篮球联赛、尤溪极限铁人三项挑战赛等乡村户外运动赛事做好气象保障。超额完成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建设任务,新建72个,提档升级37个。

2.服务重点领域。打造全行业气象服务数字化平台,完成天气罗盘本地化应用二期开发,新增和优化农业、旅游、海洋、交通、行业等五大特色服务版块。深化文旅气象服务,应用省局“百米级、分钟级”无缝隙网格预报技术,为央视“欢欢喜喜过大年”春节特别节目、浙江省第四届女子健身大赛、全国海岸赛艇沙滩冲刺公开赛、“括苍·柴古唐斯”越野赛等重大活动提供精细化预报。尤其是“柴古唐斯”赛前台风“康妮”来袭,气象服务在赛道调整、延时不延期等决策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制定《重大活动气象服务流程规范》,已申报地方技术性规范待评审。深化港口气象服务,积极对接台州湾雀儿岙作业码头工程气象服务保障项目,助力临海羲和新能源有限公司签订气候可行性论证服务合同。年内走访调研雀儿岙风电、大唐海上风电、水利水库、电力、交通部门等潜在专业气象服务需求的单位12次。联合市数据局召开“发挥气象数据价值,赋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邀请省市级气象、数字领域专家以及临海市有关单位共商“气象数据要素×”合作。12月5日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临海支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3.服务生态建设。实施人工影响天气“耕云”行动,年内共开展人工增雨作业8轮次,其中火箭作业5次,烟炉作业3次,累计增加面雨量14.1毫米,共计增水效果564万吨。参与支援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开幕式气象专项保障。开展人影地面作业安全隐患大排查,配合省级安全检查员完成作业点安全督查。推进专业化队伍建设,郑洋洋同志获浙江省人工影响天气职业技能竞赛团体第一,个人全能三等奖、操作单项第三名。完善人影社会化队伍体制机制,组建6人社会化作业队伍并开展培训考核,制定临海市专业化、社会化队伍建设管理方案。

(三)加强科普宣传,提升气象社会影响力。

组织开展各类气象科普实践活动,临海市气象台获评台州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应急局、科技局、社科联、科协等单位开展“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社科普及周”等大型科普宣传活动,推动构建“大科普”格局。首次联合市教育局举办校园气象节,牵头组织科协、青少年宫等单位开展科普进校园,通过“望潮”新闻客户端现场直播全市小学生气象科普演讲比赛,相关报道被新华社客户端录用,有效提升气象科普的参与度和影响力。加大气象宣传力度,联合市新闻传媒集团录制《我与祖共成长》、《祖国,听我说》国庆系列节目,中国气象局媒体录用信息19篇,省局内网及微信公众号44篇,政务信息1篇,新华社及地方主流媒体16篇。

(四)强化安全监管,推进气象法治能力建设。

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制定行政执法年度工作计划,线上线下结合强化监管。联合市应急局等部门,对全市主要防雷重点单位开展双随机检查83次,整改70家,现已全部整改完成。加强防雷数字化平台应用,依托“防雷码”检测溯源功能发现疑似违法线索3条,采取约谈和承诺整改方式处理2家,联合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查办防雷装置检测弄虚作假案1起。8月8日,临海市气象局作为全省三家单位之一参加长三角地区气象行政执法交流研讨会并作典型案例发言交流。

(五)加快项目建设,推进气象现代化水平。

临海市气象科普基地项目完成了子项九支山X波段雷达的建设和验收,科普基地主体建筑工程于11月29日开标,观测场设备项目已开展招标需求编制。括苍山气象站迁建工程完成了前期的政策处理和协调工作,老站房屋产权登记办理完毕,目前已完成腾退工作,新站已完成建筑设计招标和合同签订。浙江省气象监测预报能力提升工程县域项目因财政资金紧张暂缓建设,年内新建自动站3个,升级5个。《临海市气象观测站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六)强化人才保障,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年内台州市气象局科技项目立项1个,地方科技项目2个,登记科技成果2个,5篇论文参加四省联防、长三角、省气候专业学术等论坛交流,获优秀论文2篇。

三、2025年工作思路

1、继续抓好防灾减灾气象服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强化“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紧抓实气象服务各项工作。加强卫星、雷达等新资料以及上级指导产品应用,充分发挥项目建设效益,不断提升预报准确率和预警颗粒度。用好“和合风云”气象预警叫应机器人、手机“闪信”,提升“叫应”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深化“网格+气象”,推进预警信息“到村到户到人”。实施人影高质量发展行动,围绕地方生态保护、农业抗旱、森林防火等需求开展常态化作业。

2、加快推进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加快两个气象观测站建设,临海市气象科普基地项目2025年6月前主体建筑工程结顶,9月前完成观测站设备采购、安装调试,9月底前完成项目竣工验收,10月前办结相关产权证,10月底前完成业务验收,争取2026年1月1日按期启用新站;括苍山气象站明年上半年完成设计和预算的编制审核,5月底前完成项目前期的土地征收和划拨工作,下半年进入公开招标流程,年底开工建设。启动“十五五”气象发展规划编制,凝练重点建设任务、重大工程项目,做好与省市气象发展规划与地方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衔接,全面推动《纲要》任务落地见效。

3、持续提升行业气象服务能力。继续挖掘农业、海洋、交通、能源等服务需求,跟进临海1号海上风电项目、水利水电专业气象服务项目等项目,落实“气象+保险”战略合作协议,发挥气象数据价值,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依托柑橘等特色农产品气象联盟,持续优化基于智能网格的精细化服务,深化气象指数保险和优质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积极融入“括苍云径”等重大文旅项目,研发云海、雾凇等生态旅游气象服务产品,开展“乡村氧吧”“康养乡村”等气候品牌创建,推动“气象+旅游”新业态发展。优化“天气罗盘本地化”平台,促进气象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依托气象科普基地项目,创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4、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国之大者”找准气象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深化“双建争先”工程和廉洁机关建设,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题实践活动和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持续擦亮“党建+业务”特色品牌。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做好巡察整改“同题共答”,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营造风清气正、实干争先的政治生态。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