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发现国有担保机构风险管理存在三方面薄弱环节 |
|
202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体系改革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意见》要求,到2023年底全省融资担保代偿率不高于5%。临海市审计局在临海市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中发现,2015至2023年底,临海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累计融资担保代偿28笔共3979.42万元,累计融资担保代偿率达14.11%,风险管理比较薄弱,亟需引起重视。 一是担保业务管理办法有缺陷。该公司一直沿用2008年拟定的担保业务管理办法,该办法长期未修订,且存在未细化业务准入条件,未明确保前调查、追偿等业务工作流程和操作规则,未制定项目评审标准等问题。 二是银担合作风险防控不严实。自2008年起,该公司与浙江临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协议签订不严谨,未按国家政策要求约定风险分担比例;未严格评估信用风险,无量化指标评定融资对象经济状况;未设置代偿免责条款,无法在银行转嫁风险等不利情形下维护自身权益。 三是保后监管存在不足。该公司业务人员未详细查看财务报表,未深入分析经营风险和财务状况;未及时督促合作银行履行银担合作协议中的风险管控义务,银行发放贷款后未关注借款人经营动态和偿债能力。 对此,审计建议:一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修订担保业务管理办法,建立担保业务培训体系,明确业务人员岗位职责,提高公司运营能力;二是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健全与金融机构的互利合作机制,筑牢风险防控第一道防线,更好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发展。 (企业科) |
打印 关闭 |
分享到: |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