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市2023年度四季度乡村振兴工作进展情况 |
|
(一)稳产保供实现新提升。一是抓实粮食安全。优化出台粮油生产扶持政策,推广高产种植模式,鼓励规模种粮,发展早稻、水稻-西兰花和旱粮生产,台州市内首创小微农业经营主体种植业保险,完成“非粮化”调整优化5.7万亩、粮功区验收认定14.28万亩,举办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11个,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487.23万元,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8.37万亩、总产量12.08万吨。二是抓稳畜牧供给。落实生猪养殖政策,开展生猪产能调控,狠抓重大养殖项目场建设,牧原1场、3场被列入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合丰湖羊牧场项目进入试养阶段,引进浙江诚峰农业建设规模养殖基地,牧原3场扩建项目已完工。全市生猪总存栏14.58万头、累计出栏20.59万头,能繁母猪存栏达1.5036万头,家禽总存栏287万羽、累计出栏1179.41万羽,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9359吨、3363吨和1072吨,畜产品市场供应平稳。三是抓牢安全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农机、农家乐等领域安全生产管理,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快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全年未发生重大动植物疫情。扎实开展“绿剑”“亮剑”系列执法行动,查办农业行政处罚案件32件,处理农业生产事故纠纷23起,完成各类农产品抽检1017批次,合格率98.92%。深化肥药两制改革,开展“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项目县创建,总体完成率达86%,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9.2%。 (二)农业“双强”迸发新活力。一是深化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发放农机购置补贴2038万元,省农业双强“一县一策”重点突破试点项目成功通过省级验收,建成粮油产业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2个、西兰花产业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1个,以“一县三基地”示范创建为抓手创建省级农机服务中心3个、省级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4个,实施省级水稻机插秧作业试点,机械化插秧情况被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栏目单条报道,我局在全省农业“双强”推进暨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现场会上作交流发言。二是提质特色主导产业。围绕特色产业总体布局,加快促进特色产业集聚,柑桔、杨梅、茶叶、西兰花农业四大主导产业继续稳步发展,成功举办羊岩茶文化节等特色节庆活动,盛大发布“好食来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成运营“帮农客”线上线下一体化交易平台,“临海蜜桔”和“临海西兰花”“临海杨梅”分别入选浙江首批、第二批名优“土特产”百品榜,全市杨梅产量迎来20年来最大丰收,羊岩勾青茶和绿壳红茶获浙江(兰州)绿茶博览会金奖,临海蜜桔等4个产品获浙江省农博会金奖。三是建设农业发展平台。临海市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完成投资5.7523亿元,建成重点项目25个,于6月份顺利通过省级验收。上盘镇西兰花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涉及7个子项目,计划投资4100万元,目前已完成6个子项目,西兰花交易一条街基础设施改造项目中路面改造、照明设施、排水排污设施有序建设中。立足现代农业发展实际,更新修改《临海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扶持办法》(即农业三十条政策),已完成征求意见稿并按要求走发文程序。 (三)共同富裕迈出新步伐。一是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提升。探索农民持股创富新路径,依托项目组建,指导镇街以“国资+村集体”模式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发展强村公司,建成较大影响力的市、镇两级强村公司5家。打造沿江、西部4镇两个“飞地抱团”项目,其中沿江共同富裕创业创新园项目通过设计方案评审,西部共富小微企业创业园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推进“共富工坊”提质扩面行动,建成品牌带动式、产业赋能式共富工坊共48家。全市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达82.32%,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达42.68%,全年集体经济总收入增幅达6%,均完成年度目标。二是推动农业经营主体量质齐升。成功列入全省第三批家庭农场整体提升县创建名单,现有临海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58家、示范性合作社286家,其中临海市春树水果专业合作社入选农业农村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被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临海市冯桔家庭农场入选全省首批省级共富家庭农场典型。深化农民大培训行动,联动人社、民政等13个部门组织农民培训94017人次,取证5573人次,就业6873人,新培育农创客280名,超额完成任务。三是推动农村指导员全心为民服务。强化党建引领,采用重心下移、人力物力财力下移的方法,重点派往农指员前往集体经济薄弱村、矛盾复杂村、美丽乡村精品村(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创建村、重点项目推进村等需求村,着力打造组团攻坚共富裕的“金名片”。派驻市县镇农村指导员1082人(市派12人、县派84人、镇街派986人),累计走访农民84142户,落实经济项目119个,化解矛盾纠纷和疑难问题1515万件,连续11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农村指导员工作先进单位。 (四)美丽乡村开启新篇章。一是全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走深走实“千万工程”,以“三清三整三提升”和农村垃圾、厕所、污水“三大革命”为抓手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今年根据国省道沿线、主要道路沿线、主要风景区周边等情况,以120个重点村为主、兼顾一般村推进行动,采用第三方季度检查等方式考评督查,扎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取得实效,全市发现问题点位超20万个并全面及时整改销号,尤溪、汇溪和小芝等乡镇分别跻身一、二季度台州市农村人居环境“赛马比拼”红榜。二是全力打造美丽乡村精品。通盘统筹、因地制宜,片区化、条带式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创成省级未来乡村3个(邵家渡街道牛头山村、杜桥镇南溪村、永丰镇留贤村)、省和美乡村示范乡镇2个(江南街道、白水洋镇)、省和美乡村特色精品村5个(古城街道许墅村、白水洋镇丁公园村、尤溪镇坎头村、沿江镇桩头村、永丰镇方家岙村),台州市美丽乡村精品村、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孔丘村均已完成项目建设,124个台州市星级美丽乡村完成创建,“诗画江南”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共同富裕示范带已进入项目建设阶段。张家渡村、岭根村分别入选省十大文化艺术村中的剪纸村和编制村。三是全力提质乡村旅游业态。3月份我市“山水古城浪漫花旅”路线代表全省参加农业农村部举办的2023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春季)推介活动。组织符合条件申报认定四星级以上农家乐,新认定四星级农家乐1家,全市累计培育五星级农家乐2家、四星级农家乐1家。 (五)乡村改革取得新成效。一是深入推进综合改革试点。按照“1+X+Y”乡村布局规划和乡村综合改革“七要素”,启动实施“乐活小芝”综合改革试点,持续推进“江南·溪望谷”精品示范带、“三江·稻梦”共富田园综合体等综合体项目建设。“江南·溪望谷”成功于9月28日开业运营,被列入全省首批共同富裕实践观察点,“乐活小芝”完工共富项目18个,“三江·稻梦”共富田园综合体完成核心区“千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的65%。二是有效盘活乡村沉睡资源。在全市范围内高效盘活闲置农房1300幢,打造东塍镇岭根村前四庄自然村、括苍镇华和村下外山自然村等3个农房盘活年度示范村。以“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土地流转模式,依托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统一流转土地流转资源,完成了10993亩一类和二类农业标准地建设。三是促进乡村数字应用集成跃升。承接推广“浙江乡村大脑2.0”,贯通推广“浙农”系列重大应用,推动“浙农码”应用,做好台州“亲农在线”临海应用推广,目前“浙江乡村大脑2.0”全线贯通,“亲农在线”在柑桔、杨梅等产业线上开票800余次,金额达700余万元。推动乡村数字产业转型提升,以“数字化基地-数字农业工厂-未来农场”为路径,推动智慧农业“百千”工程,构建“数字+设施”的智慧农业发展体系,成功打造省级数字农业工厂1个(翼龙蔬菜数字农业工厂)。 |
打印 关闭 |
分享到: |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