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LH331082-038/2024-13124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4-01-31 | |
发布单位: | 市司法局(市行政复议局) |
临海市2023年度第四季度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分析 |
|
一、案件调处的基本情况 第四季度本市共排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5964件,同比增加240.97%,环比增加330.18%,调解协议涉及金额13926.01万元,同比增长19.46%,环比增长13.02%,其中市级824件,镇(街道)1971件,村(社区)13163件,共成功调处矛盾纠纷15958件,成功调处率99.96%。 二、主要特点及原因分析 从排查和调解的矛盾纠纷与不安定因素来看,主要还是以传统纠纷类为主,呈以下特点: 1、邻里纠纷共受理6250件,占矛盾纠纷总数的39.15%。邻里纠纷,主要是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因细微小事或个人利益而引发邻里之间摩擦,进而产生矛盾纠纷。常见类型一是因房屋、宅基地之间日常管理琐事发生一些小争小吵而引发纠纷;二是邻里之间因上下排水、制造噪音等琐事处理不当发生纠纷;三是部分群众缺乏基本法律知识,遇小事不能冷静处置,出现过激行为,从而使矛盾纠纷产生。这些邻里纠纷,有的是长期性的,有的是突发性的,需及时处理,避免激化。 2、本季度婚姻家庭纠纷3425件,占矛盾纠纷总数的21.45%。该类矛盾纠纷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婚前感情基础薄弱。缺乏了解,草率结婚,婚后夫妻之间未建立夫妻感情,无共同语言,常因家庭琐事发生争吵,相处不和谐,从而使一方对婚姻失去信心,产生离婚念头;二是夫妻长期分居造成感情破裂;三是对婚后生活的不满意,长期积累的婚后生活压力导致一些老夫妻之间产生矛盾纠纷。 3、损害赔偿纠纷(治安纠纷)与上一季度有增长并且所占比重仍较大。2023年第四季度全市共调解受理损害赔偿纠纷1206件,占了矛盾纠纷总数的7.55%。损害赔偿纠纷的大量存在,主要原因是社会高速发展,群众生活节奏快,承受各种压力较大,缺乏有效的缓解方式,难以克制自己情绪,极容易因小纠纷、小矛盾引发口角,进而发生肢体冲突,导致纠纷不断发生。同时,因维权意识觉醒,受害方会积极通过调解或者诉讼等途径来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导致该类型案件数居高不下。 4、交通损害赔偿纠纷较上一季度有所增加。本季度共受理此类纠纷566件,占了矛盾纠纷总量的3.55%。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保有量趋于饱和,加上不少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差,拒绝相互礼让,意图凭靠加速通过、加塞等对双方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方式逼停对方为自己让道,在对方反应不过来的情况下容易造成道路事故,更甚至有些电动车主在斑马线上闯红灯、急速变道等,这也是导致交通事故增多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因全市大调解体系不断建设完善,部门之间协调加强,人民调解工作不断深入交通部门,积极主动化解纠纷。 5、合同纠纷较上一季度有小幅度增加。本季度共受理此类纠纷561件,约占总比重的3.51%。主要原因是群众法治意识提高,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更高注重签订合同,故在履行过程中极易发生纠纷,总体还是可控的。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合同类纠纷将会保持一定增量,这就需要政府加以关注和引导,减少企业经营者履行合同的风险。 6、本季度未发生涉及人数50人以上的群体性矛盾纠纷。 三、本季度工作特色亮点 1、组织开展“以案释案调解业务培训”活动,由市调解中心常务副主任蔡军辉带队,调解讲师团成员邵宝火、陈崇明、郭小红“以案释调”对镇、街道调解员开展调解技能培训,提高调解员整体水平。 2、开展对浙江省临海监狱的调解业务培训,由调解员邵宝火主持“矛盾调解方法与技巧培训会”,旨在强化调解业务水平,提升队伍整体素质,课后调解员、律师一起与民警进行深入探讨和座谈,同时建立民警轮流到调解中心跟班学习交流制度,监狱民警反响热烈。 3、市调解中心对2022年度镇级调解案卷开展评查活动,案卷评查结果统一反馈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按照评查反馈要求落实整改,促进调解案卷质量提升。 4、首次开展对专职调解员和等级调解员的年度考核工作。 四、下季度工作重点 1、重点加强社会面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围绕各领域各部门可能涉及的风险点提出法律风险应对建议,确保风险事件的动态预警、分析研判、信息报送、稳控处置 等环节对接有效。 2、持续推进“联村调解工作站”“调解示范船”等品牌建设,努力实现“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3、加强人民调解业务指导,开办调解大讲堂、调解员“定向联系”等工作平台,组建调解业务骨干讲师团,开展“以案释调”巡回业务培训,全面提升人民调解员队伍专业水平。 临海市司法局 2024年1月31日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