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LH331082-044/2024-13091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4-01-15 | |
发布单位: | 市农业农村局 |
市农业农村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
|
2023年,市农业农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稳产保供、产业提质、农业“双强”、乡村建设、综合改革、强村富民“六大项目”,加快推进农业农村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先行打下了坚实基础。“现代化农事服务改革富农”入选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三批试点(全省农业“双强”行动赛道唯一),入选省级畜牧业和种植业重点县、省第四届“河姆渡杯”粮食生产先进县,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速一季度排名台州第1、二三季度均排名台州第2,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6.3%,台州市排名第3。我局获省农业“双强”行动先进集体、省农业“双强”行动成绩突出集体、省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稳产保供实现新提升。一是抓实粮食安全。优化出台粮油生产扶持政策,推广高产种植模式,鼓励规模种粮,发展早稻、水稻-西兰花和旱粮生产,台州市内首创小微农业经营主体种植业保险,完成高标田建设4000亩、“非粮化”调整优化5.7万亩、粮功区验收认定14.28万亩,春夏粮播种面积12.75万亩,同比增加8.1%,举办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11个,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487.23万元。二是抓稳畜牧供给。落实生猪养殖政策,开展生猪产能调控,狠抓重大养殖项目场建设,牧原1场、3场被列入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合丰湖羊牧场项目进入试养阶段,引进浙江诚峰农业建设规模养殖基地,浙江临海牧原农牧有限公司创建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已高分通过省级验收并完成推荐公示。截至10月,全市生猪总存栏14.12万头、累计出栏16.39万头,家禽总存栏292.77万羽、累计出栏979.55万羽,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8161吨、2445吨和790吨,畜产品市场供应平稳。三是抓牢安全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农机、农家乐等领域安全生产管理,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快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全年未发生重大动植物疫情。扎实开展“绿剑”“亮剑”系列执法行动,查办农业行政处罚案件32件,处理农业生产事故纠纷23起。深化肥药两制改革,推进“配方肥替代平衡肥”,推广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5.8万亩,覆盖率90%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9.2%,秸秆综合利用率95%以上。 (二)农业“双强”迸发新活力。一是深化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建成粮油产业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2个、西兰花产业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1个,市农业农村局在全省农业“双强”推进暨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现场会上作交流发言。推进省双强“一县一策”重点突破试点项目(计划年底完成项目验收),发放农机购置补贴2038万元,以“一县三基地”示范创建为抓手创建省级农机服务中心3个、省级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4个,实施省级水稻机插秧作业试点,机械化插秧情况被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栏目单条报道。二是提质特色主导产业。围绕特色产业总体布局,加快促进特色产业集聚,柑桔、杨梅、茶叶、西兰花农业四大主导产业继续稳步发展,成功举办羊岩茶文化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启动建设“好食来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选定台州府城赤城路开设区域公用品牌门店,“临海蜜桔”和“临海西兰花”“临海杨梅”分别入选浙江首批、第二批名优“土特产”百品榜,全市杨梅产量迎来20年来最大丰收,羊岩勾青茶和绿壳红茶获浙江(兰州)绿茶博览会金奖,“临海杨梅”在长三角精品杨梅评比推介活动中获最大杨梅奖,“临海葡萄”在长三角精品葡萄评比推介活动获金、银奖各一个。三是建设农业发展平台。临海市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完成投资5.7523亿元,建成重点项目25个,于6月份顺利通过省级验收。上盘镇西兰花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涉及7个子项目,计划投资4100万元,目前已完成6个子项目,西兰花交易一条街基础设施改造项目中路面改造、照明设施、排水排污设施有序建设中。立足现代农业发展实际,更新修改《临海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扶持办法》(即农业三十条政策),目前已完成征求意见稿并按要求走发文程序。 (三)共同富裕迈出新步伐。一是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提升。探索农民持股创富新路径,依托项目组建,指导镇街以“国资+村集体”模式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发展强村公司,建成较大影响力的市、镇两级强村公司5家。打造沿江、西部4镇两个“飞地抱团”项目,其中沿江共同富裕创业创新园项目通过设计方案评审,西部共富小微企业创业园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推进“共富工坊”提质扩面行动,累计挂牌运营工坊177家。截至11月,全市集体经济年总收入3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的行政村463个,占比73.73%,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263个,占比41.88%。二是推动农业经营主体量质齐升。成功申报全省第三批家庭农场整体提升县创建,工商新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42个,累计达到2450个,新登记注册家庭农场244个,累计达到2260个,临海市春树水果专业合作社入选农业农村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被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临海市冯桔家庭农场入选全省首批省级共富家庭农场典型。深化农民大培训行动,联动人社、民政等部门组织农民培训85000人次,新培育农创客280名,建立教学基地8个、入库培训师资50名。三是推动农村指导员全心为民服务。强化党建引领,采用重心下移、人力物力财力下移的方法,重点派往农指员前往集体经济薄弱村、矛盾复杂村、美丽乡村精品村(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创建村、重点项目推进村等需求村,着力打造组团攻坚共富裕的“金名片”。派驻市县镇农村指导员1082人(市派12人、县派84人、镇街派986人),累计走访农民84142户,落实经济项目119个,化解矛盾纠纷和疑难问题1515万件。临海连续11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农村指导员工作先进单位的县级市。 (四)美丽乡村开启新篇章。一是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走深走实“千万工程”,以“三清三整三提升”和农村垃圾、厕所、污水“三大革命”为抓手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今年根据国省道沿线、主要道路沿线、主要风景区周边等情况,以120个重点村为主、兼顾一般村推进行动,采用第三方季度检查等方式考评督查,扎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取得实效。目前已完成3-10月的重点村第三方普查和一般村抽查,全市发现问题点位超20万个并全面及时整改销号,累计推出《农村人居环境红黑榜》专栏30期,尤溪、汇溪和小芝等乡镇分别跻身一、二季度台州市农村人居环境“赛马比拼”红榜。二是全力打造美丽乡村精品。通盘统筹、因地制宜,片区化、条带式推进和美乡村建设,重点在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配套上下功夫,突出建设“一老一少”等场景,全面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目前,3个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未来乡村)、3个台州市美丽乡村精品村、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孔丘村均已完成项目建设,124个台州市星级美丽乡村完成“一村一清单”建立,“诗画江南”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共同富裕示范带已进入项目建设阶段。3月份临海“山水古城 浪漫花旅”路线代表全省参加2023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春季)推介活动,张家渡村和岭根村分别入选省十大文化艺术村中的剪纸村和编制村。 (五)乡村改革取得新成效。一是深入推进综合改革试点。按照“1+X+Y”乡村布局规划和乡村综合改革“七要素”,启动实施“乐活小芝”综合改革试点,持续推进“江南·溪望谷”精品示范带、“三江·稻梦”共富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目前“江南·溪望谷”于国庆假期成功开业运营,被列入全省首批共同富裕实践观察点,“乐活小芝”年度投资率达70.09%,“三江·稻梦”共富田园综合体建成顺丰快递水果分拨中心基地、胡步川纪念馆、农耕故事馆3个项目。二是有效盘活乡村沉睡资源。在全市范围内高效盘活闲置农房1300幢,打造了东塍镇岭根村前四庄自然村、括苍镇华和村下外山自然村3个农房盘活年度示范村。以“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土地流转模式,依托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统一流转土地流转资源,完成了10993亩一类和二类农业标准地建设。三是促进乡村数字应用集成跃升。承接推广“浙江乡村大脑2.0”,贯通应推广浙农”系列重大应用,大力推动“浙农码”应用,做好台州“亲农在线”临海应用推广,目前“浙江乡村大脑2.0”全线贯通,“亲农在线”在柑桔、杨梅等产业线上开票800余次,金额达700余万元。推动乡村数字产业转型提升,以“数字化基地-数字农业工厂-未来农场”为路径,推动智慧农业“百千”工程,构建“数字+设施”的智慧农业发展体系,争取年底前至少认定省级数字农业工厂1家。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以提升生产能力为抓手,在稳产保供上夯实基础。一是守牢粮食生产底线。落实规模种粮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粮食贷款贴息和订单良种奖励等种粮产前、产中、产后政策配套体系,实施粮食绿色高产示范10个以上,推广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面积5000亩,完成高标准农田6000亩、粮食功能区改造提升1500亩。二是强化农产品供给保障。持续推进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启动实施浙江诚峰年出栏万头猪场、台州盛豪年出栏4000头湖羊湖羊等重要项目,支持养殖场改造提升,引导“低、小、散”养殖向标准化、绿色化、循环化、规模化、数字化、基地化“六化”转变,加快培育地方特色畜禽产品品牌,挖掘仙居花猪地方遗传资源价值,确保畜牧产业结构优化、市场供给保稳。三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稳步推进农作物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深化“肥药两制”改革,启动健康土壤培育工作,继续推行“配方肥替代平衡肥”推广应用,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力度,建成健康土壤培育基地1个以上,新建(续建)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2个,实施农药减量增效工程面积34万亩以上,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主要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超过45%。 (二)以实施农业“双强”为抓手,在现代农业上提质增效。一是聚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围绕柑桔、杨梅、西兰花、茶叶四大“金名片”科技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深化“好食来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创新改革品牌使用与宣传,更新编制主导产业生产技术模式图,实现重点特色产业强链、增链、延链。二是深化农业“双强”行动。以农事服务改革列入全省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试点为契机,谋划建设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1个、区域性农事服务中心4个,农艺农机融合示范试验基地2个,实施浙江省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项目。三是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加快推进家庭农场整体提升县建设,深化农民素质提升行动,强化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创客孵化培育,深入推进“空壳社”清理整顿,支持经营主体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经营能力,着力培育提升一批示范性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新增市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合作社共10家以上。 (三)以深化“千万工程”为抓手,在和美乡村建设上迭代升维。一是迭代升级和美乡村建设。突出“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品”,摒弃“撒胡椒粉”式的建设模式,集中财力、物力重点谋划推进小溪村等10个县级美丽乡村以及3个台州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项目,打造临海特色的省级“诗画江南”共同富裕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带,集成“美丽乡村+数字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建设,因地制宜、数字赋能打造3个未来乡村,遵循“微改造、精提升”原则建设美丽庭院重点村30个,每个村新建庭院不低于30户,加快打造“五美”庭院,形成“村村向未来、全城创和美”的和美乡村格局。二是全域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开展以“三清三整三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强化要素投入、考评督查、氛围营造,紧盯120个重点村工作推进情况,坚持整治和提升,加强房前屋后乱堆放情况整治,解决堆积面积大、侵占村内道路等严重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乱堆乱放现象,指导村民把杂物美观堆放、艺术堆放、创意堆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环卫设施新建及农村公厕新改建,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常态化运行体系,提升农村生活垃圾三化处理中心运维水平,力求人居环境整治有“新突破”。三是推进乡村治理效能提升。推动清廉村居“四化五清六场景”建设迭代升级,积极组织开展清廉村居示范达标创建活动,确保60%以上行政村达到清廉村居建设标准,力争建成省、台州市级清廉村居示范县(市)。以“浙农经管”系统为抓手,推进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与“浙农经管”应用业务协同贯通,积极开展村级债务化解工作,到2024年底全市债务风险村降到8个以内,重点村降至3个以内。 (四)以激活乡村资源为抓手,在强村富民上整体起势。一是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提升。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积极挖掘资源优势,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引导组建强村公司,推进村庄经营,以西部共富小微企业创业园项目和沿江共同富裕创业创新园项目建设为重点,推进“飞地抱团”、“片区组团”等多村联建、单村独建物业经济项目,推动强村强企带弱村,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到2024年底,年总收入3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到90%,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44%以上。二是打造乡村改革综合体。深化推进乡村综合集成改革,集中资源打造一批乡村改革标志性项目,聚焦“找魂、找人、找钱”三个关键词,高标高质推进“江南·溪望谷”“临海蜜谷”“三江·稻梦”“乐活·小芝”等乡村综合体项目建设,通过产业规划、产品设计、运营管理、市场培育,进一步把“田园”变成为“产业”、“美丽”转化成“经济”,实现村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民增收,进一步打造“三新”农村共富台州模式临海样板。三是全面开展新一轮帮扶行动。将16个临海市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联合台州市级6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开展组团式帮扶结对,由81家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等组成帮扶组,全面启动新一轮的帮扶政策并实施“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加强农村金融支持”四大保障措施,为农户尤其是低收入农户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和机遇,做到“一个不漏”,实现帮扶全覆盖。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