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LH331082-058/2023-13030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3-06-14 | |
发布单位: | 市教育局 |
临海市教育局2023年度工作计划 |
|
2023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教育工作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临海市教育提质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为牵引,以推进教育“346”行动为重点,全力开展“三大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省教育现代化市);不断提高“四项评估”(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评估、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估、基础教育生态监测评估、年度市县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发展考核评估);全面实施“六项工程”(党建引领工程、普高提质工程、优质均衡工程、创新发展工程、队伍活力工程、设施提升工程),强化措施补足短板,全力推动临海教育整体提质,全面提振临海教育雄风。 一、坚持党建引领,实施培根铸魂工程 一是推进“党建+”工作。全面推进教育系统“书香党建、清风校园”党建品牌创建,持续开展党建+德育、党建+团(队)、党建+文化等工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做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切实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是深化作风建设。立足转变作风、服务基层,结合“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志愿服务活动,在机关党员中打造“三提三强”党建品牌,在学校党员教师中开展“三亮三比”活动。广大党员挂牌上岗,认真践诺,叫响“向我看齐”。三是提升阵地建设。按照“六有”标准加强阵地建设,制定“四个计划”、做好“五个名册”、整理好“六类台账”,做到党建有阵地、有内容、有成效。 二、坚持县中提升,实施普高提质工程 一是调整优化普通高中教育格局。稳步推进台州中学“一校两区两制”办学改革,加快西校区改扩建工程,抓好师资队伍培育和生源质量优化,打造台州中学西校区“引领台州、全省一流”的目标;深入推进回浦中学等大规模学校办学模式改革,深化普通高中招生改革,开展分类办学特色发展,促进多样化升学,激活普通高中办学活力。二是健全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制定实施《临海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质量评价办法》和《临海市普通高中教职工“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施方案》,强力驱动普通高中提质管理,重塑高中教育生态,推进教学管理科学化和教学常规精细化,提升普通高中高考竞争力。三是突出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育。深入推进与杭州学军中学办学合作项目,共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尤其是加强理科教学研究。构建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拔尖人才登峰计划,依托省级教育名家工作站,加强高考政策、高考命题、培养模式、升学通道、复习策略等研究和实践,高度重视“尖子生”的选拔和培养,“双一流”大学人才的输送质量和数量显著提升。 三、坚持共富导向,实施优质均衡工程 一是加快学前教育补短提质。全力推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贯彻落实《临海市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开展“临海市学前教育第四轮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公办园和普惠园建设,扩大优质幼儿园学位供给。加强民办园管理,逐步整合和优化“低小散”民办幼儿园,明年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4%。二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优化义务教育校网,完成古城、大洋、杜桥等地部分学校学区的划分调整,调整杜桥镇中学下属片中学的管理体制。深入推进“公民同招”,严格执行“均衡分班”。持续推进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专项工作。推进教研区和教学共同体建设,推进课程改革、课堂转型和评价改革,优化教学常规。实施精准教学,抓好培优辅差和学科均衡工作,重点抓好后30%率的提升工作。全力提升中考尖子生人数和优秀率。三是推进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加强思政和德育工作,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全面打造德育工作“一校一品”;推动中小学体艺教育促进工程和“戏曲进校园”活动,构建体艺人才培养新机制;落实好劳动教育,开展好社团活动、劳动实践和研学旅行等综合实践活动。持续推进“双减”政策落实落细。 四、坚持产教融合,实施创新发展工程 一是扩大优质职教资源。优化职业院校空间布局,配置与产业高度契合的职业院校,规划新建浙东职教城,总投资约37.8亿元,规划在校生规模1.7万人,计划2027年完成。启动市高级职业中学扩建工程,年招生规模扩至1000人。优化民办职教资源,实现学生就读省等级职业学校比率达100%。提高职业院校办学层次,培育1所国家“双优”中职学校。二是加快推进产教融合。建立专业随产业动态调整机制,实现专业与产业匹配度达90%以上。深入实施产教融合“五个一批”工程,全力推动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融合发展。建成省高水平中职学校2所、省高水平专业8个以上、市高水平专业群10个以上。实行“长学制”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改革,中高职一体化招生数占中职当年招生数比例达35%以上。三是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依托浙江开放大学临海学院,构建“1+3”社区教育体系。加强社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创建职业培训基地和企业职工培训平台,培育并创成省现代化学校(社区学校)5 所以上,争创国家级示范性继续教育基地。实施社会人员学历提升行动计划。 五、坚持人才引领,实施队伍活力工程 一是加强师德行风建设。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制定实施《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干部队伍建设管理办法》,开展“严校风正教风促学风”专项教育活动,严肃整治个别干部和教师身上存在的庸懒散、不思进取等问题,进一步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加强师德养成教育,建成一批师德涵养基地。大力选树师德先进典型,培育推荐一批教书育人楷模。持续开展违规办班带生专项整治,加大违反师德行为的处罚力度。 二是深化人才激励机制。用足用好临海市人才政策,引育一批名优校长、名优教师、金牌教练、学科带头人等,柔性引进市外名家工作站3家以上。建立健全普通高中质量提升激励政策,鼓励在职教师学历提升,举办硕士学位研修班,按市人才政策落实教师学历提升补助工作。调整全市普通高中新教师提前签约政策,每年引进优秀毕业生50名以上,新增硕士研究生25名以上,新招录中小学教师100名以上。三是强化“三名”培育引领。全力实施“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培养工程,启动第三批领航名师高端发展培训,三年培育和引进一批省特级教师、省市名师。制定《临海市名师管理办法》,健全名师考核、激励和退出机制,发挥各级名师及名师工作室示范辐射、帮扶指导、管理引领作用。三年计划培养“领航型”和“精锐型”校长55名。每年培训名优教师、骨干教师1000人以上,提升教师整体专业素养。 六、坚持项目为先,实施设施提升工程 一是全面优化校网布局。制定实施《临海市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2021-2035年)》,开展中小学校网布局优化行动,通过项目建设促进新一轮校网调整,重点优化古城、大洋、杜桥、桃渚等地校网布局,构建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又兼顾点面需要的区域教育布局。全面实施“蓝天教育”行动,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办学位供给率达到100%。二是加速推进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坚持做到“两个确保”:即每年确保学校基本建设投入增长12%以上,每年确保2-3个教育项目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三年计划实施教育重大建设项目62个,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66.7万平方米,新增或提升各类学位33580个,打造一批精品学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确保小区配套幼儿园与首期建设的居民住宅小区做到“五同步”。三是提升配套设施水平。实施教育装备提升工程,加大电脑、图书、多媒体等配置,全面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实施智慧校园促进工程,加大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及视频监控、数字资源等信息化建设,提升教育数字化水平。全面推进省级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成率超过98%,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率达100%。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