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部门)
索引号: LH331082-020/2023-13025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临安办〔2023〕16号 成文日期: 2023-06-12
发布单位: 市应急管理局
临海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23年临海市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的通知
  • 日期:2023-06-12 15:36
  • 来源:市应急管理局
  • 浏览次数: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各专业安委办,市安委会各成员单位:

现将《2023年临海市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临海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023年6月12日      

2023年临海市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2023年市安委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体系,聚焦“遏重大、防较大、降总量”工作目标,全面落实国家“15条”、省“25条”和市“30条”硬措施,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持续深化安全生产“四化”建设,强化重点领域攻坚整治,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确保全年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双下降”,不发生较大社会影响事故,安全生产工作继续走在台州市前列,为加快建设历史名城、制造强市、共富高地,平安护航杭州亚运会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一、树牢安全发展理念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安全生产重要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纳入各级党委宣传工作重点,纳入各级各部门单位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培训的重要内容,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市安委会各成员单位配合)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服务保障和严格执法两件事

2.开展安全生产“四重”服务保障行动。一是摸清底数建立“四重”服务清单。市安委会、各专委会梳理建立“四重”(重大项目、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点时段)服务清单,明确问题隐患、事故防控措施、闭环整改落实等“三张清单”。二是加强重大项目服务保障。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强化与发改、经信、商务等部门对接联动,及时建立重大项目安全服务保障“一本账”,强化风险源头管控,建立监管溯源机制,确保项目安全规范落地。三是加强重点区域服务保障。综合事故历史数据和日常监管情况,市级明确一批重点区域或重点企业(场所),指导督促开展专项整治和组团式帮扶。四是加强重点单位服务保障。强化安全主体意识,指导企业紧盯容易涉及群死群伤关键部位,聚焦有限空间、高空作业、动火作业等事故多发易发重点环节,加大投入完善硬件、规范管理。五是加强重点时段服务保障。聚焦节假日及重大活动等重点时段,集中开展风险研判和安全生产大检查。开展“迎亚运、保安全”专项服务保障行动。(市安委办牵头,市各专业安委办、市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

3.严格安全监管执法。一是推进执法改革。严格落实“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要求,坚持严格执法与指导服务相结合,清晰执法事项和权限,发挥综合执法最大效应。二是提升执法效能。健全落实跨部门联合执法、组团协同执法、“互联网+执法”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科学设置执法效能指标,规范执法程序,探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模式,完善执法季度通报机制,强化执法社会监督,有力提升执法效能。三是强化执法震慑。重拳出击开展“打非治违”,集中整治严重违法行为,全面落实“两高”有关安全生产行刑衔接司法解释,强化行刑衔接,加大危险作业罪查办力度,落实典型执法案例公开发布机制,做好执法处罚“后半篇文章”,有效发挥“处罚一家、教育一片”作用,形成执法震慑力。(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

三、健全机制、强化落实,推动安全生产三大责任传导

4.推动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持续完善“1+8”组织架构,履行好安委办牵头抓总、统筹协调职责。落实安委会每月会商、季度例会、重点时段每日报告、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巡查督查等制度,确保安委办、各专业安委办工作有效运行。推动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各镇(街道)主要领导每季度至少组织研究1次安全生产突出问题,定期研判重大安全风险。完善镇街安全生产责任制季度考核,推动安全责任在基层有效落实。纵深推进全覆盖责任体系建设,不断梳理责任清单、履职清单,加强履职评价,传递尽职免责、失职追责的鲜明导向,推动责任人照单履职、每月履职更新100%。(市安委办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5.严格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强化市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市各专委会充分发挥专业统筹作用,推进专委会年度工作清单、季度例会、工作报告、专项督查等制度落实,及时明确职能交叉事项和新业态新领域的行业安全监管职责,强化对镇街专委会工作指导。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成员单位将安全生产有关要求纳入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各成员单位每半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市各专业安委办、市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

6.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实际负责人严格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全面推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企业抓业主、业主抓员工、员工抓岗位“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督促指导企业深化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日志、重大隐患报告和事故“举一反三”三项制度,推行企业风险报告和承诺机制,推动高危企业主要负责人每月至少带队检查1次、每半年至少组织1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持续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继续实施企业员工安全大培训和应急演练,有效提升一线员工岗位应急能力。(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

四、聚焦重点、系统治理,四维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7.迭代升级安全生产“四化”建设。聚焦八大领域全面深化安全生产风险防控“标准化、网格化、集成化、数字化”建设。一是标准检查实战化。针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分门别类定制个性化检查标准,形成一整套检查手册、图例、指南,解决基层人员重大隐患“不会查、不敢查”问题,达到实用、实操、实战效果。二是网格责任制度化。在已确定的五类安全生产网格管理人员基础上,纵向推动主体责任向网格进一步拓深,把责任传导到每个网格和网格的每个人;横向推动建立八大领域专属网格,确保每家企业、每个场所、每处重大风险都落实到有专人监管负责。三是集成指挥智能化。加快推进全市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系统数据集成迭代升级,充分运用集成指挥系统,对重点领域、高风险点位进行全天候动态智能巡查,实时推送管控指令和预警信息,同步督促执行整改,形成一体贯通的智能化工作体系。四是数字晾晒常态化。对19个镇(街道)和台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月考评、季晾晒”。完善量化指标,优化评价细则,对事故多发、工作不力和排名靠后的单位进行约谈,督促限期整改突出问题。(市各专业安委办负责)

8.深化安全生产除险保安1030机制。一是建立提示告知机制。市安委办根据省安委办制定的《2023年除险保安“1030”督导检查计划表》,每月及时向相关专业安委办发送提示函,推动部署行业领域全覆盖自查;市安委办每月将省除险保安发现的问题隐患和各行业除险保安指数全省排名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专业安委办,推动行业风险大起底。二是建立督办督导机制。牢牢盯住重大风险隐患治理,针对除险保安暗查暗访发现重大隐患、隐患逾期未整改或企业隐患自查不到位的,市安委办、专业安委办开展联合督办;对反复出现并长期存在的重大隐患,列入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清单“被动发现”,强化重点管控、深度治理。三是建立行政处罚衔接机制。对省级、台州市级暗查暗访发现重大隐患的企业或省、台州市“回头看”发现逾期未整改企业,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并公开曝光,对拒不配合整改企业,依法给予责令停产停业。(市安委办会同各有关部门负责)

9.推进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攻坚。一是做大问题清单“蓄水池”。把主动发现问题作为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清单量化评价核心指标,建立清单问题常态化报送制度,制订年度问题清单报送计划,拓展清单报送范围,并列入对市级部门考核,推动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晾晒问题。二是做优示范案例“储备库”。做好省、台州市两级示范案例梯度挖掘培育,对示范案例重点谋划推进,尤其要把本领域本年度拟在全省、台州市争先创优工作优先列入省级、台州市级问题清单报送,以党建统领推动工作落实,以业务争先推动省委、台州市委示范榜录取。三是用足用好工作机制。持续落实问题清单会商研判、告知提示、督查督导及考核晾晒工作,发挥党建统领作用,强化高位牵引,切实推动将“问题清单”转变为“成效清单”。(市安委办会同市安委会各成员单位负责)

10.推进重点整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

一是道路交通领域。落实道路交通专委办实体化办公,持续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除险强基”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深化“人、车、路、企”全要素治理、抓好“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管控。开展交通强市建设,加快公路沿线防护、农村公路道口等路网基础建设,推进事故多发点段、公路隧道、长下坡、临水临崖路段整治改造。加大“两客一危”等重点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和车辆安全监管力度,深化非标电动车整治,严厉打击“三超一疲劳”、违法载人、超限、“大吨小标”等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高频曝光交通违法行为。强化教育管理,精准实施老年人“一对一”教育帮扶,提升群众文明出行意识。(市道路交通专委办牵头,市道路交通专委会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

二是涉海涉渔领域。深入推进“春雷行动”、“伏休整治攻坚”、“海上渔船平安”、“商渔共治”四大行动,强化责任压实、隐患整治、执法打击、培训教育、基础提升、动态管控,有效防范化解涉海涉渔重大安全风险。淘汰整治“病老”渔船25艘;高质量推进海上“千万工程”,高质量培育建设示范引领船22艘,整治提升安全设施渔船174艘;持续开展商渔共治,确保全年商渔船碰撞事故同比前两年平均数下降30%以上。加快“浙渔安”系统和“海上智控”平台建设应用。(市涉海涉渔专委办牵头,市涉海涉渔专委会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

三是消防领域。聚焦“六个重点”,全面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摸排,落实“单位、隐患、责任”三张清单制度,确保“底数清、隐患明、管控到位”。深入开展消防重点领域整治攻坚行动,挂牌督办一批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和区域,突出抓好红色居住出租房和群租房、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等场所的消防安全隐患整改工作;开展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创优行动,推进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动态掌握“九小”场所全域底数,严格落实“两条禁令;持续开展“规上企业标准化、多业态厂房统一化、小微企业制度化”管理,确保重点时段、重大活动期间消防安全。落实基层消防社会共治体系建设,推进镇街消防委托执法和赋权执法工作。(市消防专委办牵头,市消防专委会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

四是危化品领域。推进化工园区安全风险等级提升,深化“十有”提升和“两禁”整治,力争年底前化工园区安全风险等级达到D级。开展17家重大危险源企业全覆盖检查督导,全面压实重大危险源安全包保责任制。深化大型油气储存基地、高危细分领域企业自查、属地督查抽查常态化风险防控机制。聚焦动火、受限空间作业,全面推进危化品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行动。深化指导服务,常态化开展危化品企业专家指导服务。规范安全监管,推进非许可化工医药企业、液化烃罐区、精细化工“四个清零”、危化品经营仓库、烟花爆竹等专项整治。创新监管模式,探索医化企业CDMO项目审批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小化工”、违法经营等非法违法行为。(市工矿和危化品专委办牵头,市工矿和危化品专委会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

五是工矿领域。持续深化钢铁、铝加工(深井铸造)、粉尘涉爆等重点行业安全整治,组织有限空间和“钢8条”“铝7条”“粉6条”整治回头看,推进涉粉作业30人以上企业风险监测预警联网运行,开展“一厂多租”,工矿领域电气焊作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推进重点环保设施安全专项整治。加大标准化创建,年底前规上企业开展标准化建设达90%以上。持续开展百万员工安全大培训,确保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重点岗位人员培训全覆盖,2023年度培训不少于1.45万人次。开展工业企业使用氨裂解、甲醇裂解等装置安全专项整治,督促相关企业落实危化品使用安全评价备案制度。深刻吸取内蒙古煤矿坍塌等事故教训,组织开展矿山安全生产综合整治,大力推广矿山安全生产数字化建设工作,坚决防范遏制各类矿山事故。(市工矿和危化品专委办牵头,市工矿和危化品专委会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

六是建设施工领域。开展全市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治理“巩固提升年”行动,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建设施工安全治理。全面应用“浙里建”,完善项目库、企业库、人员库、信用库、设备库等大数据资源。深入推进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三年行动,提升建设施工本质安全水平。深入推进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全面完成自建房及其他房屋排查及数据录入,根据省级房屋安全鉴定标准规范,落实“应拆尽拆”“应修尽修”。(市建设施工专委办牵头,市建设施工专委会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

七是城市运行领域。深化推进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提升城市安全风险辨识、防范、化解水平。实施城镇燃气改革三年行动,常态化推进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持续开展城市道路路面塌陷、起伏不平、桥头跳车、窨井跳车等问题排查整治。(市城市运行专委办牵头,市城市运行专委会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 

八是旅游领域。强化旅游休闲运动新业态监管责任落实,形成新业态安全监管合力,有序推进3A级以上景区旅游新入驻浙江省旅游安全监管在线平台。推广使用台州市旅游车辆采购管理系统加强对旅行社客运包车行为的规范和整治。加强露营业态监管,推广“浙里安营”应用,数字赋能“露营旅游”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推广使用文旅安全码,实现“六张清单”线上流转,落实安全隐患闭环整治。强化重点时段消防安全重点场所整治和风险防控,严防景区森林火灾。(市旅游专委办牵头,市旅游专委会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

九是特种设备领域。深化“浙江特种设备在线”系统应用,特种设备赋码率保持在99.5%以上,高风险隐患闭环处置率100%。组织开展“企业主体责任推进年”活动,压实特种设备生产和使用单位主体责任。聚焦公众聚集场所和涉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重点整治企业“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等安全管理问题以及各类特种设备本质安全问题。(市特种设备专委办牵头,市特安委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

十是电力领域。组织开展电力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推进重大隐患挂牌整治。持续深入“平安电网”建设行动。深化高危企业、新能源储能、电力设施保护等安全检查,助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严格落实《浙江省电力条例》,将核电送出线路电力设施保护纳入地方公共安全管理范畴。(市供电公司牵头,各相关部门、相关镇街分工负责)

11.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和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紧盯8个重点领域和易发生群死群伤环节,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全面深化重点领域重大安全风险防范化解,聚焦隐患闭环整改,坚持严管、严防、重罚相结合,做到真查真治“全覆盖”、严查严治“零容忍”,重拳整治一批重大事故隐患。(市安委办会同市安委会各成员单位负责)

五、群防群治、共治共享,夯实安全生产五大基础

12.加强安全生产源头把关。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组织专家开展以落实双重预防机制等为重点的专项安全指导服务。前移审批服务关口,加强审批服务事项申报事前辅导,在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等重点项目设立筹备阶段提前介入,指导企业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推进项目及时办理。推动科技兴安,指导企业推进机械换人、自动化减人。(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应急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分工负责)

13.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加强基层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加快推动安全生产工作体系、执法监管体系与“141”基层治理体系衔接贯通。深化社区应急体系改革,年底前实现街道(乡镇)应急管理站与消防工作站一体化率100%,社区应急管理履职尽责“一本账”执行率100%,健全平时“吹哨”、协调联动、战时响应机制,提升基层问题发现能力、隐患排查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大队等有关部门分工负责)

14.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以推进应急救援规范化建设为主线,聚焦实战实用,加强预案体系建设,市级专项预案和重要部门预案修编率达到90%以上,镇街综合应急预案修编率达到80%以上。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队率达到100%,镇街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覆盖率达到100%;市级负有应急管理职能的部门基本建成本行业、本领域相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按要求开展社会应急力量救援队伍测评。完善协同应急救援机制,进一步规范应急救援队伍参与抢险救援行动现场管理。开展多灾种、多场景应急演练,切实提高群众避险逃生能力。(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

15.深化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持续提升安责险覆盖面,督促保险机构建立落实生产安全事故预防服务制度,协助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建设和隐患排查。加强社会化服务机构分级分类管理,进一步规范整顿安全评价、安全咨询、社会化服务、安全生产培训等中介组织,切实提升安全服务能力,有效解决乱收费乱服务、只收费不服务、没能力难服务问题。(市安委办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16.普及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深入宣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组织好安全生产月等主题宣传活动,用足用好各类安全体验馆,有效推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五进”活动,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生产社会监督,落实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和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调动公众参与安全管理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市安委办会同各有关部门负责)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