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LH331082-049/2022-12442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2-07-26
发布单位: 市机关事务中心
临海市机关事务中心2022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 日期:2022-07-26 11:12
  • 来源:市机关事务中心
  •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临海市机关事务中心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台州市局的领导下,提高政治站位,守好初心使命,围绕“一品四化”(“法治后勤、精诚服务”机关服务品牌,管理规范化、服务精细化、保障标准化、运行智慧化)总要求,践行 “忠诚、守规、奉献、有为”的后勤精神,努力推进机关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临海建设历史名城、制造强市、共富高地,奋力跻身全省县域综合实力第一方阵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保障。

(一)推进机关办公环境大提升。 实施绿化提升改造。今年以来,对市行政中心景观绿化开展提升改造,从土壤、草坪、花木栽种等方面着手,合理配置绿化植物,着力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特色“大院”,改造工程6月底基本完成。实施卫生间改造。对于市行政中心1号楼卫生间已投用20多年,各项设备设施老化破损严重,部分管路出现渗漏水现象,加之卫生间异味较重,4月份正式进行大楼卫生间改造。目前,1、2、3、9楼已完成改造,其余楼层有序推进。实施会议室升级改造。1号楼9楼会议室改造工程于6月开始施工,目前装饰基础部分已基本完工,智能化部分有序跟进,有效提升了硬件设施。统筹谋划缓解停车难充电难。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和城市有机更新持续推进,行政中心内停车资源紧张的矛盾日益凸显。对此,中心统筹谋划、科学规划、精心施划,想方设法增加停车位。近期临时征用机械厂停车位76个,改造西停车场和3号楼停车场、网球场停车位。同时加强动态管理,完善干部职工车辆信息,上传至车辆识别系统,进一步增强车辆管理的精准性,并在市行政中心安装16个电动汽车充电桩,满足干部职工日益增长的充电需求。

(二)推进集中管理规范化。实施集中管理提效行动,不断强化办公用房、公车、经费、安保等管理。加强办公用房管理。开展办公用房年度专项巡检,形成房产权属情况登记表、办公用房使用配置明细表、汇总表等台账;配合好台州市检查调研工作,完善我市办公用房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办公用房统一管理。加强公车管理。推进浙江省公务出行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全市入驻平台车辆达到805辆,涉及执法执勤用车、机要通信用车、应急保障用车等,乡镇(街道)覆盖率100%;规范公务用车使用,在全市开展行政事业用车单位自查自纠活动,推动全面实现公车数字化管理。今年以来,保障公务用车共计4893单次,服务14670多人次,行车里程39万公里。加强经费管理。严格执行年初预算,做好经费核报工作,认真审核各类发票单据,保证经费支出的合法合规。加强安保维稳。结合国家安全日、防灾减灾日、消防安全月、电动车安全整治等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消防管理、防台防灾、网格化责任机制;进一步规范市行政中心停车管理,半年来,共登记来客来访4671人/次,纠正乱停车并温馨提醒3663辆。

(三)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加强出入排查工作。严密排查进入市行政中心车辆和人员,对进入行政中心的工作人员一律进行测温、检查健康码和身份证,落实测量体温、登记统计和情况报告制度,最大限度减少输入性风险,严格控制外来无关人员进入。今年以来,测量体温、核查“健康码”“行程码”超14万人次,发现红黄码17人次,及时汇报疫情防控指挥部妥善处置。加强会务工作管理。对会务工作人员每日定时进行体温检测,工作时间全程佩戴口罩,做到“一会一消毒”,对进入会议室的参会人员认真排查、严格管控。会后做好酒精擦拭座椅、地面拖洗消毒和通风通气工作,避免因会务活动引发交叉感染。落实消杀防护工作。做好公共场所消毒灭菌、办公室内外卫生保洁等疫情防控措施,加强病毒消杀,对办公区、食堂、门卫室每天消毒1次,对电梯每2小时消毒一次,同时,通过张贴疫情防控温馨提示、入口处摆放新型冠状病毒防护须知等方式加强宣传,提升出入人员防控意识。

(四)推进绿色低碳促节能。建设绿色机关。开展绿色办公、绿色出行等行动,组织党政机关垃圾大检查,谋划建设绿色食堂应用场景,控制油烟排放指标,打造绿色健康高效的标准化食堂。目前,市机关幼儿园省级绿色食堂创建已通过初审,下一步做好整改,力争创成二星级绿色食堂。市委党校创建浙江省绿色学校也在进行之中。创建节约型机关。2020年以来,全市分两批创建了42家市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今年将继续创建10家节约型机关,目前已完成招投标,力争10月底创建成功,有望实现全市52家市级公共机构100%创建节约型机关目标。加强用能管理。围绕“双碳”目标,加快推动公共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广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目前,我市219家公共机构屋顶完成空中勘察,形成临海市行政单位及公共区域拟建屋顶分布式光伏统计表。临海市行政中心公共机构节能监管平台(一期)已通过方案立项,将为行政中心今后节能减排工作及后勤运维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五)推进提升素质强学习。大力实施“素质与能力提升工程”。半年多来,中心共组织召开了6次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安排各党支部开展集体学习12次,组织党员干部多次学习党纪党规和法律法规,学习涉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扶贫、疫情防控等领域的党纪法规案例十余个,进一步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浓厚氛围;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复审、临海5A景区创建,走进联系社区开展治安巡逻、卫生整治等活动,走上街头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垃圾分类宣传等;年初制定“四学模式”(领导领学、专家辅学、典型引学、集中研学),不断丰富学习形式,重点把牢学习理念再提升、素质能力再强化、制度规范再完善三个环节,营造善思、实干、巧干的良好氛围。通过多形式多途径的活动实践,不断增强政治素养、法治理念、职业道德“三种素质”,努力提升执行能力、业务能力、协同能力“三个能力”。

下阶段工作思路

下半年将迎接党的二十大,大事喜事盛事叠加,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既是行政机关,也是服务机关,更是政治机关,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做好机关事务工作至关重要。重点抓好6个“着力”。

(一)着力抓好办公环境整体改善。继续推进市行政中心1号楼整体改造,行政大楼投入使用至今近30年,受自然因素和使用、地理、灾害生物等诸多因素影响,楼面内外设施陈旧,近年来相关安全隐患和使用功能集中暴露,影响了干部职工正常办公和人身安全。除正在施工的9楼会议室、卫生间改造外,中心确定了即将实施改造和拟实施改造项目9个,包括行政大楼安全加固、玻璃幕墙改造等项目。继续做好行政中心食堂整体搬迁前期筹备工作、停车场改造和绿化改造扫尾工作,开展围墙、大门、路面等改造工程,实行分管领导挂牌督战、专题会议研究推动、每月报告项目进度、会上相互比拼的工作机制,营造争先恐后、争先创优、争先进位的实干氛围,实现机关办公环境好上加好、越来越好的工作目标。

(二)着力夯实做强主干业务。加强资产管理,进一步完善资产集中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共用机制,开展资产管理平台建设,对接好“全省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信息系统”全省一张网,完善办公用房管理长效机制,为下阶段全省乃至全国办公用房巡检做好准备。加强节能管理,开展节约型机关、零碳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及市委党校绿色学校创建,推进机关幼儿园绿色食堂建设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加强公车管理,深入贯彻《浙江省党政机关公务用管理实施办法》,着力构建分工清晰、系统严密、运行高效的管理机制;及时掌握公务用车辆相关数据及分布分类动态变化情况,强化公务用车平台建设与有效运行,经常性开展公务用车使用管理专项检查。

(三)着力强化标准化数字化协同支撑。一是以标准化助推服务效能提升。结合安保队伍省级标准化试点评审,探索建立服务标准体系,分类分级分层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安全保卫、会务服务、餐饮服务、公务服务、机关服务等标准,基本实现机关事务重点领域全覆盖,分步推进服务标准体系具体事项落实,抓好重点项目的试行,逐步完善标准修订、宣贯实施、评价改进、奖惩考核等机制,建立分工明确、协调有序、高效运作的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体系。二是以数字化赋能运行保障变革。聚焦机关事务管理数字化转型和部门间“最多跑一次”改革,以“互联网+后勤”为突破口,把现有应用扩展到“浙政钉”,进一步扩大网上、掌上办事的范围和服务,实现“一机在手,繁事搞定”。

(四)着力提升机关服务保障品牌知名度。要围绕保障党政机关有序高效运行这个大局,在服务精细化上奋勇争先。一要优质提供餐饮保障。推进五常法管理,提升厨师技能,丰富花色品种,提高菜品质量;抓好食品安全、生产安全和成本核算,完善食材采购和落地验收工作;深入推进制止餐饮浪费工作。二要高效做好会务服务。借鉴台州市会务服务市级标准和省级标准试点创建成果,结合单位实际,建立一套行之有效,易于推广应用的标准规范;探索建立会务管理联动系统,形成一套从会议登记、会场安排、服务跟进到会后整理的管理流程。三要细致开展幼教服务。有序推进东方苑园区开园幼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创新园本课程,打造机关幼教特色品牌。四要精准落实防控措施。要切实加强办公区域和会议室、食堂、幼儿园等场所的常态化防控,确保办公、就餐、会议、用车等机关运行保障始终保持安全、稳定、有序。

(五)着力除险保安守底线。要突出一个“稳”字,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筑牢防线,守住底线。一是全力以赴保安全。要锚定平安护航党的二十大等大事要事,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完善“检测—预警—处置—反馈”风险识别、快速响应与闭环管控大平安机制,开展平安建设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严格落实防事故、保安全的政治责任。二是抓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健全落实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预防机制,推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检查清单制度,闭环整治安全隐患,重点解决历史遗留的安全隐患、本单位本行业领域的安全风险点,以及安全生产、消防、食品、交通、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风险隐患。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