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LH331082-043/2022-12415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2-07-14 | |
发布单位: | 市人力社保局 |
临海市人力社保局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及2022年工作思路 |
|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厅、台州市局的直接指导下,我们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高标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高质量开展就业创业,扎实推进人才队伍开发培养,多方位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各项工作都取得一定的成效,现将2021年工作情况及明年的初步思路汇报如下: 一、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围绕考核指标抓落实 考核是衡量工作开展情况的一把重要尺子,近年来,我们紧盯省厅的绩效考核,市局的综合评价,临海市委,市政府的目标责任考核涉及指标不折不扣抓落实,截至11月底,省厅的绩效考核和市局分解的量化指标大部分已超额完成,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我们的目标数是1.3万人,目前实际完成2.6万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人次,目标数是2.2万人次,目前实际完成2.6万人次;新增电子社保卡签发任务数,目标是16.7万人,目前实际完成32.7万人等等。但是目前还有3个指标,完成较有难度,如引进青年大学生数、技工院校招生任务数等,离考核指标还有差距。还有临海市委市政府的目标考核因为有多个没有量化标准,比如部门之间以及市领导的综合评议打分等,目前无法预测,但是在最后一个月,我们依然不放弃不放松,在短板项目上继续加力。 (二)围绕共同富裕抓基础 人社在推进共同富裕工作中承担着重要任务。我们根据自身职能,重点从三方面抓基础工作。一是促进高质量就业。我们通过开展“驻点招工”、帮扶重点群体就业,助力乡村振兴等举措充分保障就业。截至11月底,累计组织赴驻点现场招聘会12场,新招引务工人员1415人,引导老员工返临949人;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15家,累计认定50家见习基地,组织在临就业大学生见习722人。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创业培训定点机构1家,开展各类创业培训592人,帮扶创业企业702家,直接带动就业2169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91人6060万元。二是注重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引领。我们成功举办了“梦享古城 智创未来”三届国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初步建成临海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开展技工“星级评定”,顺利开展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吉利技师学院第三方认定。截至目前,共申报“500精英计划”30人,新增入选直接认定台州市“500精英计划”人才8人,认定社会事业领域高层次紧缺人才5人,新增创业企业落地9家,培养技能人才9475人,新增高技能人才2975人,入选技工星级评定1347人,新推荐入选浙江工匠8人;备案企业达到92家。三是在待遇上充分保障。我们全面推进扩面征缴,不断完善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规范办理流程,截至10月底全市在临参加养老保险总人数已达4.59万人。我们全面掌握用人单位用工基本信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共检查企业1800余家次;受理各类投诉684件,110联动731件,为 1625名职工追回工资2437.42万元,有效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围绕数字赋能抓服务 今年来,我们将数字赋能贯穿人社服务主线,积极开展数字化改革工作,抓好人社业务整体智治。一是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减窗行动,截至11月底,共迭代升级27个“一件事” 项目,实现人工窗口减少50%以上,目前全局窗口仅剩余13个。二是发挥数字共享功能,引入智能服务,比如社保中心的工伤“畅e办”集成服务,实现了工伤医疗费结算等业务线上办理,目前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已正式上线工伤联网结算功能,并于10月底正式结付第一笔联网结算医疗费用共计4.82万元;比如人才新政、就业政策的兑现以及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到龄通知等工作,我们利用大数据,收集相关人员基本信息,并购买移动智能AI服务,通过AI机器人方式电话通知(附短信)相关人员,提升人社服务的覆盖面和精准度。三是进一步完善社银联通下沉服务项目,今年,我们把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登记与中断业务下沉至各基层网点,同时制定发布了《银行办理社保经办业务“六统一”服务指南》规范社银合作,多次组织网点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目前下沉项目已达到85项。 (四)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抓队伍 我们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一是严肃平时工作纪律。今年来,为了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局机关党委牵头,不定期、检查工作人员上下班、到岗情况以及工作纪律和服务质量情况。我自己也基本上每星期都要抽出至少一天,在上午上班的时间段到各科室转一转。定期将检查情况在全局进行通报,并纳入个人的年度考核。二是注重提高干部风险能力。今年上半年,我们杜桥的泰澄公司,拖欠工资没有做好防范,被工人钻了漏洞,爬到了我们市场楼顶扬言跳楼,给我们造成了不良影响。还有蚕种场改制期间特殊工种人员提前退休问题,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此,我们每次机关学习夜都要反复强调风险防范教育。要求全局工作人员在政策调整兑现、信访案件处理、人事考试以及网络安全的管控上都要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敏感性。三是强化廉洁自律意识。今年,临海人社经历了临海市委审计,台州市提级交叉巡察。审计指出了50个问题,巡察提出了24个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花了大力气进行了整改。通过整改,我们的财务制度进一步得到完善,各项基金以及人事管理进一步规范,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和底线思维也进一步增强,今年来,没有一例干部出现违纪违规情况。 二、特色亮点工作 1.“智能匹配、智慧兑现”服务助推高质量就业。今年,我市出台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意见》、人才新政等稳就业、促就业、保就业系列政策。为了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实,我们推出了“智能匹配、智慧兑现”服务,收集全市所有就业人员基本信息,主动联系对接,将扶持政策精准推送至符合条件人员,实现“政策找人”。同时,在审批兑现过程中,打破传统,采取“即时受理、快速拨付”的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各项政策兑现金额达5300多万元,总额及受惠人数都排在台州市首位。 2.500万以上在建工程项目领域数字化“防欠”全覆盖。今年,我们通过欠薪预警指挥平台、企业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劳动纠纷治理一体化平台等“数字化”监管手段治理“欠薪”,同时规范管理工程建筑企业用工,规范工资性工程款拨付,做到按月足额支付工程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目前我市195个500万以上在建工程领域项目已全部纳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在线发薪超17.55亿,实现500万以上在建工程项目领域全覆盖。 三、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今年来,我们临海人社全体工作人员都很努力,工作成绩是明显的,但也还存在一些凭我们主观努力难以解决的短板。 1.大学生引进任务压力较大。从目前看,今年完成1.7万的总量没有问题,但是其中8500名青年大学生数,(参保,35周岁以下,大专以上,目前仅完成2100名)这个指标,压力很大。而且,如果的考核任务继续这么重的话,连总量都不可能完成。从临海的客观情况来看,这个考核任务不是很科学。 2.“500精英”计划任务完成难。主要是入选率不够高,今年审报总量虽然不错,但是通过率很低,比如人才比较集中的华海药业,我们报了4个,结果只通过1个。低通过率严重挫伤企业的申报积极性,明年的压力会更大。 3.社保部分政策待明确。被征地专项整改工作以来,城乡增设档待遇领取人员和新征地城乡高档次人员死亡丧抚费和个人账户退还政策目前尚未明确。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遗属待遇标准调整后,机关事业退休人员死亡政策仍按老政策由单位发放,部分差额或自收自支单位资金无法得到保障从而无法发放丧抚费,家属安抚解释工作难度大。 四、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紧紧围绕人社职定位,能为临海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共同富裕县级示范样板贡献力量。根据今年工作情况,拟出2022年度工作初步思路,待省厅、台州市局明确后,我们将进行修订。 (一)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一是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扩大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的范围,举办专场招聘会,保证充分就业。二是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加强与贵州、安徽等劳务输出地的联系,打通劳动力来临“绿色通道”;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落实好社保补贴、就业补贴、技能提升补贴等各项补贴政策。三是加快数字就业服务平台推广。开展“浙就业”公共服务、就业治理等模块的应用,推动全市镇街、村社区基层平台的就业驾驶舱应用工作,完善全市劳动力基本数据;充分利用即将建成的浙江省人力资源网台州站,实现就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二)加大各类人才招引培育力度 一是做好高层次人才招引工作。推动人才工程申报工作,依托臻城产业园建设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做大做强“500精英计划”的入选和落地;计划再建1-2家博士后工作站,并帮助建站企业及时招收博士进站。二是注重“个性化”人才招引。谋划开发“AI智享•融易聘”基础软件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开展信息双向筛选、精准推送,提高招聘精准度;促进校企合作,实现赴高校精准引才,做好台州市“智汇台州•百校引才”相关工作及省内专场校园招聘会等重点赴外引才工作。三是建设高水平的技能人才队伍。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技工教育提质增量,利用吉利技师学院搬迁到头门港区的契机,推动校企合作,打造校企一体化技能培训平台;全面实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实施“台州技工”星级评价,鼓励引导企业提高技能人才工作待遇。 (三)健全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继续深入推进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工作。二是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政策调整工作。三是做好原被征地农民参保后续工作。开展我市2020年12月15日前已产生的且已在基本生活保障中的被征地农民选择职工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清退工作,预计5000余人。四是做好工伤预防工作。牵头组成临海市工伤预防联席会议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工伤预防各项工作。 (四)全力构建更和谐劳动关系 一是深化劳动人事争议处理体制机制改革。做实劳动纠纷基层精治,推动劳动纠纷治理与基层矛调中心深度融合,形成部门合力,培育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实现劳动纠纷“一窗式”即接即办、“一站式”矛盾纠纷解决。二是推进欠薪问题云端智治。建立健全平台用工监管机制,加快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全行业应用步伐,完善欠薪隐患预警预防监控系统,构建劳动用工全过程监控、全链条可溯的数字化监管体系。三是落实欠薪治理全面法治。持续擦亮“浙江无欠薪”品牌,全面实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加大对严重欠薪问题的处理处罚力度,全力推动工程项目全面落实长效机制。 (五)深化人社数字化改革 一是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政务2.0系统’等进一步扩大“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覆盖面,实现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提升“一件事”网办率。二是稳步推进创新项目试点工作。包括办公室“建设智慧督查功能模块试点” 项目、监察大队(安薪监管平台)、考试中心“建设人事考试指挥平台” 项目。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