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LH331082-032/2022-12375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2-07-11
发布单位: 临海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临海市综合行政执法局2022年工作计划
  • 日期:2022-07-11 10:31
  • 来源: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城市管理局)
  • 浏览次数: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临海局在台州市局的指导下,按照临海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聚焦美丽临海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以钉钉子的韧劲、绣花的功夫,盯牢六化六战的发展目标,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增强城市品质内涵、培育城市发展活力,持续提升城市管理精治、善治、共治水平。

一、多线并进,交出城市更新高分答卷

(一)爱心驿站人文化,让城管职业更有温度。挖掘全局资源,建设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配备储藏柜、休息椅、茶水壶、微波炉、药箱等,统一悬挂休息点标识,供一线劳动者取暖纳凉、饮水供给、餐食加热等使用。先后利用公厕、中转站等建成爱心驿站15个,升级改造塘头路、洗菜桥路段2个综合服务站点。

(二)市政管理精细化,让设施运维更有精度。推进智慧照明工程建设,扮亮城市夜景,完成巾山路街心公园、崇和门东广场、云棠阁等12个区域景观亮化改造,更换电气设施3000多套,高耗能灯具淘汰率达到100%。推进市政道桥提升改造,完成检测城区桥梁60座、道路600余公里,完成道路维修12万余平方米,“柏叶西路”等道路改造3万余平方米;建立道桥健康码,在临海大桥、双林大桥上安装200余套传感器,将设施运行状态接入平台系统,实现对桥梁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提高桥梁安全运行效率。推进排水信息化系统建设,建立排水行业数据库,建设排水地理信息系统,建立排水系统监测图,推进排水管网信息可视化、动态维护与行业共享,疏通清理管道240余公里,清理窨井1万余个。推进二次供水改造,组织召开高层住宅二次供水改造工作推进会,会同发改、财政、水务集团等单位明确项目的立项及资金支付问题,完成12个小区改造,惠及2000户。

(三)城市绿地公园化,让园林绿化更有靓度。积极拓展绿化空间,坚持新区与老城区统筹、建设与改造结合,用好现有绿地,优化绿地布局,实施园林景观大道更新工程,打造一路一景一街一品,改造台州府路、崇和路、龙顾门等道路路绿化,注重植物造景、连点成片,采用花境、色叶树等达到增亮提色、三季有花的效果,种植欧月、大花月季等灌木5万余株,德国鸢尾、金叶菖蒲等地被11万芽,三色堇、石竹、紫罗兰等草花46万余株。加快公园绿地建设,增植造型树、多年生花卉,增设城市小品、游园设施,提升市民休憩游玩舒适度。增添城市色彩丰富四季林相,升级提质城防公园、靖江山公园、江南市民林等地低层次景观,增强艺术性、观赏性,营造美观效果。推进园林式系列创建,完成省级园林式单位(居住区)6个、园林城镇1个、优质综合公园1个、绿化美化示范路1条创建的既定任务。

二、协同共进,实现城市管理高质量

(一)执法管理智慧化,让街面巡查更有精度。深化阳光执法系统运行,共采集案件16908条,结案率为100%,按期结案率为99.92%。事、部件覆盖162类,覆盖率达100%,高效运行违停处理系统,处理违法数据51479条。升级城市管理执法触角,新增高清摄像头、执法单兵设备、无人机、车载云台等智能设备73套,持续提升物联网精准感知能力,通过视频监控、物联网传感等信息技术智能发现问题占比20.12%,涵盖违法停车、店外经营、流动摊贩等12类;杜桥镇、沿江镇、涌泉镇、头门港开发区等4个违法高发地带增设建筑垃圾车辆智能抓拍设备17套,不断挤压执法管理真空地带。推进执法鹰眼工程建设,着眼提升执法取证和城市乱象捕捉能力,搭建无人机管理平台,组建无人机飞手中队,探索推行无人机、地面监控、队员巡逻三位一体智能巡视管理模式,采购3架无人机,配备8名队员,完成驾驶员资格培训。

(二)人行道停车文明化,让服务市民更有温度。优化人行道停放条件,改造人行道1万余平,增加临时停车位1500余个。大力整治人行道违法停车,实施城市畅通工程,推行责任路段管理模式,确保车辆停放规范整齐,人行道畅通有序,实现差时执法、全路段监管,落实“5分钟高效管理工作法,即崇和门区域开展12小时全路段、全覆盖、定点定岗管控,核心区块“5分钟内发现问题、5分钟内到场、5分钟内处置,共上报违停52743辆次。试点推进文明停车精细化管理,靖江中路与东方大道(崇和路)推行首违不罚柔性执法模式,张贴违章停车提醒单,发送挪车短信,通过优质执法服务倒逼市民规范停车,已发送移车通知22318条,发展志愿者自治联盟,成立文明示范街非机动车长效管理专职队伍,向市民发放《人行道违停教育劝导告知书》,采用现场劝导、违停锁车等加强教育,提高市民规范停车的文明意识。

(三)精准把控安全底线,让城市运行更有严度。开展燃气安全风险综合治理,组织燃气隐患地毯式排查治理,累计出动检查人员9000余人次,检查燃气企业及配送点150余次,居民用户39971户,餐饮、企业等用气场所4741家,发现问题隐患3923处,整改3220处,与浙江城建煤气热电设计院2名专家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常态化对燃气企业和瓶装燃气配送点进行检查指导,消除燃气领域隐患。筑牢高层消防第一道防线,坚持零隐患、零容忍暗访督查,坚决打赢高层住宅小区三查三清生命通道攻坚战明确整治标准,制定一幢一案,集中力量攻坚销号。加强一线作业安全,加强对市政、园林和环卫在建工程安全管理,全面排查施工中安全隐患,组织全市生活垃圾清运企业培训会,联合市交警大队召开交通安全座谈会,做好环卫企业、市政设施的生产经营安全。

三、改革奋进,增强综合执法硬实力

(一)队伍建设规范化,夯实“大综合一体化”改革基石。纵深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强本固基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完善基层中队办公场所、执法设备、规章制度等软硬件建设,集中整改邵家渡中队、东塍中队规范化建设的短板。多样化开展干部培训,强化队伍分级培训,深化岗位练兵,组织系统骨干赴浙江工商大学、上海杨浦区、台州市党校等培训10余次,开展内部业务培训会、交流会等20余次,培养和提升干部的领导、创新、学习和执行能力。持续深化建设红针穿百线党建品牌,培育新时代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模范人物、示范标兵,打造浙江省最美公务员、台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临海市优秀共产党员等一批先进典型,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对标找差、担当作为、砥砺前行。

(二)打好执法改革突破战,搭建“大综合一体化”改革体系。执法事项有序划转,对照执法事项统一目录,有序划转15个领域20个方面488项执法事项,与水利、自规、生态环境等部门开展信访、案件对接常态化,已处置相关领域信访案件10余件,执法协助20起。双向梳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两端事项清单,科学界定监管边界,厘清源头监管、后续监管、末端执法各环节职责,已调整确认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目录194项、浙江省地方性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6项,实行告知承诺制行政许可事项48项。形成多部门协作配合机制,与12家部门单位签订行政执法协作配合机制备忘录,明确履职协作配合机制、信访首接首办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协作配合机制,进一步推进事前事中监管与事后处罚衔接,有效化解多头执法”“无人执法等老大难问题。

(三)打造优质执法工程,创新“大综合一体化”监管模式。坚持一体化联动,健全行政执法统筹协调指挥机制,集成监管一件事,推行综合查一次,在基层试点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监管执法体系,全面提升执法质效。健全行政执法裁量基准制度,进一步细化、量化裁量范围、种类和幅度,建立裁量基准运用法制审核制度和裁量依据适用及说明理由制度,严格限定裁量权的行使,确保行政执法公正公平公开。建立市域综合行政执法一张图,建立市域综合行政执法“一张图”,优化配置全市执法资源,整合界定跨部门检查执法主体,筛定84条跨部门执法计划,整合73条执法任务。优化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合并职能相近任务19个,整合率达20%,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晾晒指标情况表现突出,双随机抽查5005户次,事项覆盖率54.89%,跨部门监管率21.51%,均排名全省前列。

四、克难而进,筑牢民生事业幸福线

(一)打好疫情防控持久战。上下一体共筑小区防疫城墙,构建完善执法局-街区-小区三级联动体系,实现业务上下联动和数据横向融通,以街区为协调单元,对辖区内小区采取半封闭式管控措施,与全市109家物业小区签订《物业防疫管理责任书》,月均出动工作人员1800余人次。内外联动构建小区免疫系统,根据物业企业防疫工作中难点、堵点,制定物业小区疫情防控措施、来临返临人员防疫措施、居民自我防护措施三张明白清单。建立健全物业小区防疫考评量化问责体系,从人防、物防、技防三个维度搭建考核评价体系,对防疫不到位的企业进行黑榜公示,公示物业黑榜”4期,整改问题124处。软硬兼施架起小区连心桥梁,通过数据集成、更新和共享,构建监控网络,全面优化组织保障,落实二码联查制度,严格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落实小区内公共场所进行每天至少2次消杀工作。

(二)打好垃圾分类攻坚战。宣传教育先行,造大舆论声势,通过线上舆论宣传+线下氛围营造,全面普及撤桶并点政策和分类理念;创新多种宣传载体,投入经费80万元打造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垃圾分类展示板块,建成崇和路垃圾分类宣传主题街和治水公园分类主题步道,让定时定投和分类理念入脑入心;全市LED屏、公园、电影院、车站等公共场所,投放分类广告300余处,开展7场大型培训,单位内部培训35场,参训人次达7000人;开展24场大型主题活动,结合社区吹哨党员报到活动,开展45八进活动,参与人次达69100人。健全工作机制,保障工作经费,构建以重点目标抓引领,以检查考核促推动,以公正评比激士气考核督查机制,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各部门和镇街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开展镇街督查3次,行业督查20次,累计发现并整改问题200余处;撤桶并点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点位建设费用、督导员补助费用、运营维保补助费用共计2477万元。组建攻坚团队,推进点位建设,印发《临海市垃圾分类撤桶并点·两定四分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步骤和各部门、镇街的职责分工,全市物业小区分二个批次推进;与台州市新时尚垃圾分类发展研究院合作开展垃圾分类促进中心项目,组建分类工作下沉一线、真抓实干出效果的攻坚团队,指导古城、大洋街道组成街道、社区、物业多方参与的核心团队,对全市33个选址难、点位建设受阻的重点小区进行调查、动员,点对点面对面入户宣传教育,对点位选址进行公示,充分征求意见,确保撤桶并点工作不缺一个小区,不留一个点位,截至目前,临海市已完成全市217个点位的招投标和选址,其中83个小区170个点位建设完成,均配置两提示、三公开、四保障、五标配的环保小屋;主次干道已完成24条道路、25个点位建设,设点率100%。加快设施建设,提升处置能力,伟明焚烧厂二期工程已全面投产,日焚烧能力达1450吨,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建成投入运行,225家餐饮店已签订收运合同;建成大件垃圾处理厂、园林垃圾处置和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头门港德力西公司具备处置日光灯管等有害垃圾的能力,即将投入运行。

(三)打好“污水零直排”长效战。深化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深度融合六小行业整治和污水零直排,安排专人分区块进行排摸、宣传,督促限期整改,加速江南、大田、东塍、涌泉、桃渚、上盘等六镇街其他类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开展对主城区古城、大洋两个街道六小行业清零行动,70%区域已完成清零。加强排水许可批后监管,健全排水管网巡查、清淤、养护等管理机制,加强排水许可批后监管,加大违法排水行为处罚力度,巩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成果;加强对排水户水质水量检测监管,加强排水许可批后监管,落实日常巡查制度,加强管理联动执法,营造良好的排水氛围,完成标改造管网11公里,雨污分流改造管网11公里,增加应急设备300立方米/小时,供水管网改造10公里,新建改造智能水表800余只,改造节水器具1000余套。严格落实长效管控机制,持之以恒开展专项执法,厘清属地、排水户及第三方运维机构三者关系,形成技管+人管污水零直排闭环管理模式;探索执法倒逼机制,制订污水零直排专项执法行动方案,加强对全市建筑工地及餐饮商铺违法行为的查处,杜绝破坏或者私接排污行为。

五、系统推进,画好为民服务同心圆

(一)打好“零次跑”主动战,破解审批难题。城市管理领域开拓性尝试,11个涉企事项审批窗口前移,派专员上门,协助企业进行资料填报,统一送至办理,跑零次入企宣传2000家,发放宣传单2万份,服务企业123家、个人544家,政策答疑2000余件次。提前代跑,零时差备案服务,重新梳理用户报装流程,合并办理事项,施行承诺备案制,通过专办群上传承诺书,将审批环节进一步压减至用户申请、备案反馈两个环节,助力企业实现足不出户当日办结。全程领跑,零距离代跑代办,推广城市管理领域审批事项上门代跑代办服务,专岗专人负责上门协助企业进行申报、发放、勘察、答疑,一人一个责任区域,精准提供相关服务,开放上门服务热线,坚持一企一策原则,建立一对一工作群,为办事群众进行全程在线答疑及线上预验收,实现审批流程前置办理,确保现场勘察一次性合格,设置36名代跑员,累计代办30件。街长助跑,零死角上门服务,落实街道、社区、网格员三级街长与代跑员四级联动,形成网格员+代跑员+街长联动叠加式管理,依托线上审批平台,实现全方位精细化零跑服务,街路长通过上门宣传、商户微信群进行精准服务,与审批窗口对接现场踏勘情况,并通过浙里办”APP实现掌上申报。自今年3月在紫阳街及花街街长驿站试点以来,已通过街路长上门办理113件。

(二)打好城市品质提升战。整合街区资源,精心提炼街区文化元素为招牌,打造府城、花城、朗城、云水、云棠5和合街区,围绕靖江商圈开展“T”字型市容秩序示范街提升改造工程,将和合文化融入综合行政执法和城市管理实践。一是心贴心交流,捅破交流一层纸,建立三级民主恳谈机制,进行圆桌对话,邀请属地街道、社区、群众代表等参与恳谈会,通过与群众坐一张方凳,听取各方意见,现场解释与答复问题,秉承街区事、商量办原则,提前沟通、达成共识,通过组建的街区商户微信群收集意见和建议,拓宽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渠道,组建街区商户微信群5个,入群人数360人,开展恳谈会6次。送执法上门,消除互动一厘米,深化内部管理,形成网格员+和合街长联动叠加式管控,以街长驿站为主体,建立一线根据地,通过用脚步丈量城市,用服务解决难题,积极探索以街区为基本单位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模式;落实轻微问题街长处置,一般问题中队处置,严重问题会商处置。用人员的下沉,推动执法重心向街区下沉、向网格延伸,街面各类问题按期处置率达99.80%。急群众所难,解决问题一分钟,针对群众反馈问题靶向发力,建立疑难复杂信访协调工作例会制度,积极对接临海市信访局,由投诉中心牵头梳理疑难复杂信访件,落实“5+X”问题处置机制,执法大队牵头机动中队、街区属地中队、督查科、法制科及相关事权单位召开例会研判问题,用好和合调解室,动员多方力量,推动矛盾化解。

二、2022年度工作思路

2022年,临海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将围绕省、台州市、临海市的决策部署,积极补短板、迈大步、求突破,开展城市管理提质年、执法改革深化年、队伍建设优化年、行业管理巩固年、基层服务增效年等“五个年”行动,着力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重难点问题,为全力护航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提供综合行政执法力量。

(一)城市管理提质年。一是打造智慧城市。革新域控治理新视角,推进城市管理执法鹰眼工程,深化多方场景新应用,更新完善垃圾分类、智慧公厕、桥梁智慧监管等信息化平台,并推进实现与智慧域管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探索实施场尘、餐饮油烟、秸杆焚烧等智能化检测系统等智慧系列模块建设。树立案件全生命周期意识意识,建立快速发现、快速处置、快速反应、快速协调闭环机制。二是打造宜居城市。实现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改造,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开展桥头跳”“窨井跳专项整治工作,完善市政行业标准,加强市政行业管理,继续深化城市道桥健康码场景应用,按照一桥一档、一路一档原则细化公用事业管理,确保道路完好率95%以上。打造城市夜景工程。在城市主干道的框架基础上,以公园、广场、绿道等公共建筑和桥梁、高楼等地标性建筑亮化为重点,以沿街楼宇立面和住宅楼为延伸,对城市中心路段亮化设施进行改造。以线汇点,以点带面,覆盖城区主要区域,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智慧化照明工程。三是打造美丽城市。加强城区环卫日常保洁,消除保洁盲区和卫生死角,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水平。对主次干道、公园广场、公厕、垃圾中转站等环境卫生进行全面督查,及时收运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持续跟进印象台州五更新项目,对标先进,着眼全域美丽,形成高规格、兵团式高效管理体系。提高绿化养护水平。精细化管养公共绿地,积极开展街头造景和立体绿化改造。精细化管养公共绿地,加快公园绿地建设。加快各类公园绿地建设,不断提高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

(二)执法改革深化年。建立行政执法工作机制,构建协同高效、机制健全、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全面高效推进临海市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在基层试点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监管执法体系。一是以双叠加为基础,实现执法质数提升。对照《浙江省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统一目录》,将全领域执法叠加专项执法、单项执法叠加联合执法的工作模式,覆盖15个领域20个方面488项执法事项,通过制定相关工作机制和考核要求,进一步提升执法队伍水平,激发全员办案能力,2022年计划实现执法数量比2021年多10%二是以三关为抓手,实现执法质量提升。严守执法办案关,执法人员定点培训和执法考试力度,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储备及程序意识。严把案件审核关。落实兼职法制员初审制度,首选具有法律职业资格证的人员进入法制机构从事案卷审核工作,充分吸取各方意见,谨慎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严握督查通报关。加大案卷交叉检查力度及时进行督查通报,倒逼执法人员、承办中队规范办案。三是以四一为要求,实现执法双优化。健全四员合一法制员制度。发挥法制员法制监督员” “执法小教员”“普法宣传员” “法制信息员作用,实现执法过程有监管、执法办案有审查、执法内容有宣传、执法事项有汇报。

(三)队伍建设优化年。坚持重心下移、执法力量下沉至基层一线。全面保障基层执法队伍硬件基础、能力素质、队伍作风建设,全面推进枫桥式执法中队创建。一是加强队伍基础建设。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擦亮一支部一品牌继续加强落实枫桥式综合行政执法队建设,推进基层中队执法体化、队伍专业化、行为规范化、办案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基层中队硬指标、软实力。二是加强队伍素质提升。大力开展岗位锻炼和能力培养,结合改革的方向和内容,打造领导干部讲党课、执法论坛、系统授课比武、网络学习等多形式平台。加快建立全链条素质培养体系,把能征善战、新录用干部选派到一线历练重抓文化建设,举办一些有深度、有意义的文体竞赛或文艺活动,着力打造学习型、实干型、服务型、创新型团队。三是加强队伍考核监管。倡导"以实绩论英雄的价值导向,强化队伍纠察工作,灵活运用多种手段,推进作风纪律、队容风貌建设,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系统开展城市管理考核以及系统内部工作督查,推动城市管理提质增效。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持续开展廉洁风险排查防控,严格落实分类星化考核和公务员平时考核机制。充分发挥考核作用,形成全体干部职工担当作为、奋勇争先的良好态势。

(四)行业管理巩固年。一是燃气管理进一步夯实。推进城镇燃气改革,启动城镇燃气市级规划布局,推进老旧燃气设施改造,探索瓶装燃气供应新体系,提升城镇燃气供气保和应急处置能力。继续与省煤电院公司签订年度服务合同,开展燃气技术专家指导服务,为我市13家燃气企业和20家配送场站进行全面的问诊把脉二是物业管理进一步规范。打造法治物业,组织多层级工作培训会,常态化执行考核,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推进属地责任落实,推动《台州市物业管理条例》贯彻落实。打造红色物业,配合组织部以及各镇街道,融合社区、业委会(业主)、物业多形式,推动构建红色小区,实现红色物业全覆盖。打造阳光物业,推动两金信息公开,建立并完善物业服务企业信息公开制度,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及时在物业管理区域内的显著位置公示。打造安全物业。结合疫情防控安全工作,通过表扬与约谈相结合的形式,持续督促物业行业做好小门管控以及亮码测温工作、做好防汛防台工作以及高层消防安全等相关工作。三是渣土管理进一步加强。严抓建筑垃圾运输车队的日常监管,常态化做好工地出入口冲洗、车辆密闭覆盖、规范处置等工作。严格开展建筑垃圾消纳企业生产情况检查,要求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隐患自查自纠,强化建筑垃圾、渣土等乱倾倒行为的监督和查处力度,联合交警部门,以未按工程车整治登记、无营运证运输、无渣土准运证运输、未按核准要求运输等行为为重点持续开展渣土车日夜整治,并每日对易倾倒区域进行排点巡查。同时,配合做好还路于民,铁拳护航交通安全,通过加大路面巡查,联合查处各类违法交通行为。

(五)基层服务增效年。深化服务+监管+执法基层治理理念,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度,通过深入街区基层,切实管理好城市的最基本单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是和合街区建设加码推进,主动推广和合街区金名片,将临海三城两云和合街区创建中做法、措施总结提炼、放大效果,打造街区治理样板。通过市内复制、市内扩大、市内借鉴三种类型加大推广力度、加深创建维度。建设和合调解室,聘请街区志愿者、法律人士、物业、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等担任老娘舅,帮助纠纷当事人化解纠纷、平息矛盾、畅通诉求。实施城市管理合伙人计划。发展和壮大志愿者队伍,全面动员工青妇、义工、慈善组织、离退休老干部等各界人士,参与街区综合行政执法和城市管理工作。构建柔性执法大格局,将和合文化融入综合行政执法和城市管理实践中去,打造和合共生的临海街区文化。二是零次跑相关工作加压运行建立三方民主恳谈机制,邀请企业代表、属地街道及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参与恳谈会,进行圆桌对话。通过与商户坐一张方凳,听取各方意见,现场解释与答复问题,秉承企业事、商量办原则,提前沟通、达成共识,减少工作推进中的矛盾纠纷,让企业充分参与优化行政许可审批流程。落实街道、社区、网格员三级街长与代跑员四级联动,形成网格员+代跑员+街长联动叠加式管理。依托线上审批平台,实现全方位精细化零跑服务。三是联勤治理加速改革。线上构建全时联勤信息网,对机动车违停、流动摊贩占道、路面破损、绿化破坏、垃圾散乱等情况实时对接。线下组建联勤执法队伍,以联勤工作站为节点,整合综合执法、公安、司法、市场监管等部门力量。加速新建立的府城联动工作站运行常态化管理模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