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部门、街道信息公开 > 镇(街道)信息公开 > 杜桥镇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LH331082-071/2022-12313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2-06-22
发布单位: 杜桥镇
杜桥镇2021年度工作总结
  • 日期:2022-06-22 09:57
  • 来源:杜桥镇
  • 浏览次数:

2021年是杜桥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开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在严峻复杂的发展形势下,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全镇上下紧紧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小城市培育试点的工作部署要求,台州市完成“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能级城市、促进高水平共富”三大历史任务的目标,临海市建设“历史名城、制造强市、共富高地”的战略目标,精准围绕“中国时尚眼镜之都”和“浙东南宜居宜业活力新城”的目标定位,深化“三区两市”协同发展,全面实施“产业城、宜居城、共富城、善治城四大发展战略

一、产业发展深入推进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一是经济水平稳中向好。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我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以超常规举措推动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21年,我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66亿元,同比增长11.44%。实现工业产值364.28亿元,同比增长15.34%;规上产值272.68亿元,同比增长21.19%。目前,全镇常住人口近30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3%城镇收入水平不断攀升,去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8.88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60亿元。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578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二是重大项目全力推进。2021年,市级重点项目加速推进,完成项目投资2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00万美元。商贸配套加快落地。南工业城眼镜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园、东部物流中心、龙浦湖公园(一期)建成投用,中国·杜桥眼镜城基本建成,城市商贸综合体(宝龙广场)加快建设,半洋、汾东、汾西工业园加速集聚。旧村改造和商住项目加速实施。御景豪庭、彩虹一号、西岸村村民公寓式安置房、金色学府交付使用,杜东岙里区块、杜南小蟾洋等旧改项目即将挂牌,良种、杜前、横楼旧村改造工作取得新进展。

三是产业活力持续迸发大力扶持中小企业,重点做好“小升规”“个转企”培育。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增强,全年实现“个转企”24家、“小升规”13家,新增小微企业481家。积极拓展高新产业,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2家。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创建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家,新建5G基站267个,培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5家。服务业活力不断释放,全年实现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9.83亿元,同比增长34.66%。积极推行普惠金融政策,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纾困力度,全年新增贷款24.83亿元,年末存贷款规模达407.15亿元,同比增长14%。

二、城镇品质晋级提档,人才队伍增量提质。

一是城市功能愈加丰富。深化城市创建活动,先后投入4.8亿元用于小城市项目建设,完成府前街、环城南路、杜前公路立面整治3.7公里,“三线入地”35公里,道路亮化5.8公里,疏导恢复步行街秩序,建成杜东农产品临时疏散点。杜桥火车站投入运营,金台铁路实现通车,完成台金高速、沿海高速、83省道等9个景观绿化提升工程。招引杜桥乡贤会总部经济区项目,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释放城市发展动能

二是人才质量稳步提升。我镇积极引进教育、卫生、专业技术、新乡贤等优秀人才到杜桥就职、创业、投资,目前全镇具有中高级职称资格教师数量占全部教师的68%,同比增长17.2%,吸引新乡贤回乡投资创业9人,投资项目15个,总金额达42亿元;积极表彰先进典型,发挥旗帜效应,今年奖励杜桥优秀师生442名,发放教育奖励基金203.9万元。严格落实台州市人才新政2.0,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撬动多元市场主体协同发力,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的市场化、专业化水平,鼓励企业投资人才项目和人才平台,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三是城市特色日益彰显。我镇坚持为民建城、建管并重,持之以恒补短板、提品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逐渐铺开一条产业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核心项目中国·杜桥眼镜城、眼镜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园均已落地,其中小微园已全面建成投产,杜桥眼镜城正在进行装修,预计今年实现开业。杜桥眼镜城总建筑面积17.6万平方米,其特色涵盖眼镜综合市场、游客接待中心(商务酒店)、会展中心等主要场所,是集展示、交易、文化、旅游、办公、金融、商务、居住等多项复合功能于一体的眼镜主题城市商贸综合体,建成后将打造成全球太阳镜批发中心、全国眼镜贸易中心、全国眼镜电子商务中心、眼镜文化旅游展示中心等“四大中心”,极大地提升杜桥眼镜产业的发展层次,特别明显地提升杜桥镇作为全球眼镜(太阳镜)最大生产基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人文魅力愈发彰显,城市风貌雏形初现。

一是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我镇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持续开展眼镜行业整治行动,退出和转型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企业,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提升至95.1%。持续深化五水共治工作,污水零直排(一期)工程、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工程(二期)、污水一级主管线建成投用。南工业城、汾东、汾西、半洋4个工业园区通过市级“污水零直排区”创建验收。打好“三改一拆”攻坚战,加速创建“无违建镇”,去年共拆违26万平方米,3个村通过“无违建”验收。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三年行动圆满收官,西湖水厂改造提升(二期)工程顺利完工,日供水能力达到80万吨。“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全面推进,新建、改造厕所88座,实行建成区垃圾清运及保洁一体化,全面实现新增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建成省、市垃圾分类示范村5个。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教育基础持续完善,校网布局不断优化。推进13个中小幼学校新建、迁建和改造项目建设,完成知溪小学迁建、杜桥中学扩建等工程。医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汾中医院建成投用,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扩建、临海市章氏骨伤医院迁建项目开工建设。文化阵地不断拓展,新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个,公共自助图书馆2家,村级文化礼堂19家。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建成杜桥敬老院,新增床位421张。“一户一策一干部”精准帮扶全面落实,结对联系帮扶困难家庭1042户,发放低保金1239万元,改造维修危房250户,实现脱贫攻坚“三个清零”。

三是城镇空间布局持续优化。修编城镇总体规划,扩大控规覆盖面,推进“多规融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深入实施,完成土地综合整治1678亩。交通优势不断凸显,3个高速口、1个火车站全部落地,迈入市内1小时,省内2小时交通圈。产业布局更加合理,规划建设多个集聚区,引导调控不同类型企业集群集聚,打造特色“产业林”,眼镜行业“一城四园”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生活、生态空间融合发展,完成百里大河(滨海路—川南办)绿道及景观提升、松山绿道改道等工程,城镇公共空间品质不断提升,向着高品质小城市进发。

四、改革创新活力激发,城镇发展蓄势赋能。

一是数字商贸改革纵深推进。我镇聚焦数字商贸领域,以深化全域电商为总目标,大力推进直播基地建设、共享直播间建设和村级电商产业优化,积极催生电子商务与眼镜产业之间的良性“化学反应”,不断拓宽电商发展路径,为数字商贸扩容2021年,全镇实现网络零售额49亿元,增速1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56亿元,增速17.19%。成功创建浙江省数字生活新服务特色镇和浙江省现代商贸特色镇。

二是农业科技协同攻关创新。我镇积极推动西兰花、柑橘、猕猴桃、杨梅等特色农产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77亿元。我镇作为国家级西兰花展示示范基地,积极创新推广“西兰花+水稻”水旱轮种模式,加快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成功创建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镇。此外,2021年浙江省西兰花新品种大会在我镇举行,大会集中展示了国家西兰花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组最新科研成果,以及我镇西兰花起垄、播种、移栽、收获全程机械化操作,对促进我镇西兰花产业优质发展、带动农民共同富裕再添动能。

三是城镇建设格局科学合理。坚定不移落实市委“创新强市”首位战略,深层次推进城镇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杜桥乡贤会、商会等社会团体积极作用,吸引更多社会人才、社会资本投入杜桥小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基层治理大脑、交通大脑、警务大脑等城市功能场景日趋完善。城市建设“活因子”不断激发,乡贤智慧和力量有效凝聚,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形式和渠道逐步完善,“乡贤智慧+人工智能”“两智融合”加快推进,加快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助推发展行稳致远。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