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LH331082-033/2022-12291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2-06-17
发布单位: 市生态环境局
台州市生态环境局临海分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 日期:2022-06-17 08:46
  • 来源:台州市生态环境局临海分局
  • 浏览次数:

2021年,台州市生态环境局临海分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全域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全年,临海市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99.7%,并列排名台州第二,PM2.5均值为22微克/立方米,排名台州第五,三个国控断面水质达到二类考核要求,15个县控以上地表水断面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3.3%,牛头山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统筹兼顾,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一是深化治理工业废气。推进VOCs减排,升级改造VOCs低效治理设施13个;全面推进工业锅炉综合整治,完成燃气锅炉低氮改造50台;列入生物质锅炉烟尘综合整治的39家企业,关停2家,完成整治31家,正在整改6家;列入工业炉窑烟尘综合整治的102家企业,完成整治70家,正在整改32家。

二是加快治理机动车尾气。制定实施《临海市成品油市场突出环保问题集中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开展储油库、汽油加油站、油罐车检查抽测;开展柴油货车路检路查和入户检查,累计道路检查143辆、入户检测44辆,推进15辆重型汽车完成排放诊断系统终端安装并联网。

三是全面治理扬尘灰气。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2021年扬尘和烟尘综合整治提升行动的通知》,召开联席会,共同商讨整治对策;进一步加强扬尘烟尘管控,每周开展扬尘、烟尘巡查抽查,对督战-2021”任务清单进行回头看;完善秸秆禁烧部门联动机制,正在安装高空瞭望视频监控设施8个。

(二)坚持多管齐下,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

一是着力提升断面水质,保障饮用水源安全。编制《临海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制定实施沙段、柏枝岙、金岭桥3个国控断面水体走航分析报告和一点一策治理方案。推进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建立周调度制度,完成上盘湖西工业园、永丰镇蚕种场、小芝龙岙垮工业集聚区、尤溪特色工业园区、浙江头门港经济开发区等10个区域的“污水零直排区”建设验收。编制实施《临海市牛头山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调整方案》、《牛头山水库生态缓冲带划定及生态修复方案》,开展2公里修复试点施工。

二是推进灵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制定实施《临海市灵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及7个子方案,开展系统治理。排查出100个各类排污(水)口,完成登记审批30个;76家涉氮磷企业完成总氮总磷排放整治;19家砂石堆场,关停退出12家,完成整治验收7家;16座码头,关停取缔2座,完成整治提升14座;22家修造船企业,停产8家,关停拆除10家,完成整治提升4家。

三是统筹推进海洋环境保护。梳理核对286个入海污染源排口,完善专项排查报告;加强海洋、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把关和事中事后环境监管,完成海洋海岸工程项目初审2个;贯彻落实湾(滩)长制,做好海滩垃圾污染防治,巡护、保洁岸滩22千米,清理海滩垃圾16吨。

(三)坚持全面防控,扎实推进土壤固废污染防治

一是全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成立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专班,制定实施《临海市全域无废城市建设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无废学校无废工厂7无废细胞创建工作,完成建设指标29项。全年,全市危废产生量约26.94万吨,利用处置量约27.21万吨。

二是全面推进固废污染防治。夯实固废处置设施建设,完成德长环保二期刚性填埋场、京圣药业液体焚烧炉等8个危废利用处置设施项目年度建设任务;完善工业固废收运体系建设,开展小微企业危废集中收运,覆盖企业585家,处置危废1512.15吨;推广使用全国固体废物监管信息系统,全面完成一般固废产生单位申报工作,截至目前系统注册企业3000余家。

三是全速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农用地分类管理,完成受污染耕地及晚稻镉超标区域源解析工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9.8%;加强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完成用途变更地块调查项目28个、疑似污染地块调查项目3个,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强化土壤重点监管单位规范化管理,重点监管单位均与市政府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并按要求落实土壤监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等责任。

(四)坚持突出重点,紧盯重点区域环境整治

医化园区环境问题顺利销号。铁腕整治医化园区环境问题督促59家开展“一厂一策”整治企业,除5家停产企业不进行验收外,其余54家企业全部通过验收,明确的2538条整治措施完成整改2506条,停产、推倒老旧车间39个,新建车间15个。园区地下水水质各项指标明显改善,杜下浦河水质达到V类水质标准,公共区域总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稳定在300微克/立方米左右,较整治前下降50%以上,园区环境问题整治顺利通过台州市级和省级现场验收。我市数次在全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会议上做经验介绍,2021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将我市环保倒闭转型,以转型促进问题解决作为正面典型案例,全面展示了园区整治成效

眼镜行业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开展眼镜喷涂VOCs源头替代技术调研和技术攻关并取得实质性进展,中低档试验品的水性涂料性能已基本达到油性涂料产品水平。建成投运眼镜小微企业创业园,136家企业准备入驻,76家企业入园装修并逐步进行设备调试运行。

(五)坚持立行立改,狠抓环保督察问题整改

按照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原则,从严从速推进生态环境督察交办信访件办理和后续反馈问题及群众信访举报反馈问题整改查处。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10个问题和第一轮省环保督察反馈的24个问题全部整改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的114件信访件,已办结销号108件;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12个问题已完成1.3个问题整改,剩余10.7个问题整改按序时推进;受理第二轮省委生态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27件并全部完成办理。2021年,累计受理群众各类环境信访投诉880件,立案处罚123件,罚款1551.46万元,行政拘留11人,刑事拘留9人。

(六)坚持深化改革,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监测能力提升

制定实施《新时代美丽临海建设规划纲要(2020-2035年)》,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获批并开展环境损害调查与行政执法检查“一案双 查”省级试点、头门港医化园区减污降碳协同试点等省级试点项目。投入800多万新建成7个镇(街)环境空气站,实现全域19个镇(街)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全覆盖。开展临海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省级试点、医化园区土壤污染(地下水)在线监测预测预警和医化园区水质指纹监测溯源工作,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从现状监测向预警溯源监测转变。

二、2022年工作计划

(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推进VOCs源头替代,通过技术服务、政策补助等手段,吸引更多眼镜企业加入研发,优化水性涂料的产品性能,进一步推进眼镜源头替代工作,争取完成眼镜行业30%的替代比例。持续推进移动源污染治理,开展加油站、储油库和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抽检,检测油气回收系统相关指标,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加强部门联动,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柴油货车路检入户执法等工作。充分利用镇街空气自动监测站、重点工业园区自动监测站和道路空气自动监测微站,加强数据分析研判,力促城镇、重点工业园区空气质量稳定向好。

二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持续关注地表水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情况,落实国控断面“一点一策”方案工程项目;开展杜桥镇山项横河流域洪家断面水质提升工程,通过截污控源,龙浦湖人工湿地建设、水生态系统构建等,实现流域生态治理,确保洪家断面水质保持长期稳定;推进涉水重点行业整治,加大排污口整治力度,做好入河排污口登记。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深入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全面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完成牛头山水库生态缓冲带建设。深入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制定实施《临海市城镇排水建设运营一体化管理办法》,建立“污水零直排区”建设问题整改销号闭环管理机制,继续实行“红黑榜”制度,开展“污水零直排区”提质扩面工作,年底前完成7个镇街和16个企业集聚点的全面排查。

三是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全力推进无废城市创建,继续落实“无废城市”例会制度,加强数据收集统计,保障“四张清单”任务落地落实,推进完成“无废细胞”创建任务,力争通过浙江省“无废城市”建设验收。持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对标年度建设任务,抓好在建项目的建设进程和完工项目验收、领证,督促现有处置设施稳定运行,实现固废产处相匹配。切实抓好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建立完善污染地块和疑似污染地块名录,推进疑似污染地块应查尽查,强化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多部门土壤环境协同监管。

(二)巩固头门港医化园区整治成效

深化拓展智慧环保监管平台应用,利用集成“洁净园区”监测监控预警系统、雨水口在线监测系统、地下水自动监测网络等模块的智慧园区监管平台,深化巩固园区环境整治成效。创建“污水零直排”标杆园区、“清新园区”、“无废园区”、“减污降碳”标杆园区,推倒重建21个老旧车间,年底前实现废盐等废物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推进园区内重点用水企业水资源循环利用,提升园区企业清洁生产潜力,实现废物资源化、循环化。推进数字化改革,深化水质指纹监测溯源管理场景、全过程监管、危废千里眼等项目建设,完善污染源在线监控网络,提升环境问题智慧化发现能力。

(三)营造高压执法监管态势

推进包括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12个问题在内的系列督察后续问题整改,并以督察整改为契机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强化眼镜等特色行业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典型案例查处和面上巡查,深入开展执法大练兵活动;推进生态环境监管与网格工作融合,制定临海市生态环境保护监管片区执法人员划分工作方案,推进环境监管网格化;依托数字化改革,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环境监管相结合,推动环境监管能力现代化。

(四)全力提升生态环境满意度

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探索开发手机客户端环保APP,利用公交车、宣传横幅等广告和临海广电等媒体加强生态环保宣传,发动更多群众参与环保活动并发放适当奖励;制定生态环境满意度考核办法,压实镇(街道)生态环境满意度宣传工作责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利用“世界环境日”“浙江生态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开展环保文艺演出进村、社区和环保宣传进文化礼堂等活动,号召全民参与全市环境保护,全力提升群众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率和满意度。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