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共“富”,政协委员助发展,携手共赴江南溪望谷 |
|
2022年5月23日下午2:30,临海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袁国清前来江南街道民生议事堂与街道政协委员一道开展“委员联村助发展、携手同行共富路”座谈活动。江南街道党工委书记郭剑锋、办事处主任戴健陪同调研座谈活动。 委员联村助发展,对临海市委高度重视的“三新”共富“江南溪望谷”精品示范带建设展开调研。委员们冒着大雨实地走访了垟路村、香年村上马自然村、康平村岙底罗自然村进行现场了解情况,为打造共富“江南溪望谷”出谋划策。 回到办事处,委员们听取了街道党工委委员尹文静介绍了“江南溪望谷”的设计方案,委员们各抒其见,专门针对“江南溪望谷”设计方案提出设想和建议。 临海作为台州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又是台州副中心城市,地缘优势十分明显。其中江南街道是工业经济“主战场”,商贸业特色明显,已形成汽车、建材、金属、家居、物流五大市场。香年溪辖属江南街道,距离临海市区仅 7公里,沿线村落汇集垟路村、汇丰村、上马村、岙底罗村、宿仙村等村落,有古村落房屋空间,外部环境幽静、空间相对聚焦。从台州市层面看,“乡村空心化”非常普遍,即使古村复原和改造很完善,依然缺产业、缺人、缺共富,缺“空心古村乡村振兴的典型”,而江南街道香年溪片区离城市很近,“一小时高铁圈”可辐射到杭州、上海等地,有基础发展文旅及创客空间。十多个村落“沿溪”而居,是典型的江南乡村特点。因此,我市将打造以“沿溪”为主题的共富示范带——江南街道香年溪片区,通过做足“沿溪”乡村文章,用“沿溪”突显乡村风貌、链接乡村文化、做深乡村体验、做透乡村产业、讲好共富故事,以一条溪带动周边村落发展,树立沿溪乡村共富的典型,打造成为“浙江沿溪乡村共富示范带”。 以“品牌引领、创新工作方法论”为核心驱动,突破传统方法,先找“魂”——塑定位、立品牌、创模式,后塑“形”——围绕“魂”做规划设计、场景设计、业态设计。做到运营前置、合理布局、创新模式、系统性打造,并将此区域以品牌化方式命名为“江南溪望谷”。 项目以“有为政府+有效市场”为架构,即政府引领,“政府、企业、社会”三合一,通过“三新”共富乡村综合改革实施一系列的“溪望计划”,将涉及的几个村抱团,创造守护乡村振兴、乡村共富的希望,包括乡村引力“溪望计划”、孩童回乡“溪望计划”、文化新生“溪望计划”、拯救老屋“溪望计划”、复兴茶业“溪望计划”、乡贤归乡“溪望计划”、村企共建“溪望计划”等。落地思路为“一溪五片”:香年溪,一条集生态观光、游玩体验、饮食文化为一体的特色主题溪;五个功能各有侧重、不同主题的配套片区,包括垟路村“旅游集散-慢生活休闲中心片区”,汇丰村“亲子体验中心片区”,上马村“民宿餐饮的渔产业集群片区”,岙底罗村“中高端民宿、康养、茶创中心片区”,宿仙村“茶文化中心片区”。项目以多点抱团发展和互促互补的方式打破传统村庄的概念,将几个村庄合理布局,加强各村合力抱团,避免产生村与村之间的资源抢夺和过度竞争,还将整合当地众多的农创客,汇聚更多的当地人参与进来,通过一系列刺激乡村振兴业态发展的路径,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形成农村农民自我循环造血,促使城乡融合发展和共同富裕。 到2023年底,建成临海市“三新”共富“江南溪望谷”精品示范带;进一步盘活利用闲置农房、加快土地流转,带动民宿、餐饮、农副产品、休闲娱乐等服务产业发展,创造近万个就业机会,沿线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农民人均可增收上万元,累计经济效益达到4亿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5%以上,农村卫生厕所实现100%普及,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吸引社会投资1.85亿元,吸引上千名青年、乡贤回乡创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打造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共同富裕示范带的临海样板。 “江南溪望谷”整体区域范围在七公里内,是临海的“后花园”,承载城市人群进行农文旅消费的需求,如周末游、亲子游、康养游等。为推动区域内农户向中心区集聚,结合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工程,以农户自愿为原则,以政府引导为措施,2020年以来已完成岙底罗村、上马村农户搬迁400多户,统一异地安置在香年小区,计划在2023年前基本完成岙底罗村、上马村整村搬迁安置。“江南溪望谷”将通过构建“1+X+Y”的乡村规划布局,按照江南街道“一盘棋”思路打造(即1个中心镇),盘活各村农特产资源、空间资源(即5个中心村辐射形成片区,10个保留村成为特色招牌),加快临海城乡一体化发展。具体落地思路即通过一条溪,将沿溪的垟路村、汇丰村、上马村、岙底罗村、宿仙村等村庄串点成线,打造“一溪五片”。(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江南街道办事处)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