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LH331082-058/2022-12735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成文日期: | 2022-12-08 | ||
发布单位: | 市教育局 |
临海市教育局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
|
一、上半年:深化改革,补短提升,全面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上半年,临海市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十五届一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教育资源扩容提质,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担当,勇挑职责,实现教育事业较快发展。 1.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推进高中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台州中学“一校两区两制”办学模式,整合优质师资队伍,推动各普通高中在教学工作、教师流动、考核激励等机制改革,全面激活我市普高办学活力。实施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出台《临海市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设立镇(街道)学前教育专干,推进公办幼儿园办园体制机制改革,明确公办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提升幼儿园教师待遇,促进学前教育提档升级。 2.积极做好招生考试工作。出台《临海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22年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全面规范招生区域和对象,落实公民同招。推进台州学院附属中学等5所转制学校招生工作,设立义务教育招生咨询办公室、开通招生咨询热线电话,召开全市中小学招生干部工作会议,做好政策解释工作。强化考试管理,做好高考、中考工作,制订并发布2022年中考与高中招生相关政策文件,选聘中考、高考监考工作人员,中考志愿填报工作,加强考试诚信教育。 3.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德育“一校一品”评选机制,不断丰富德育品牌项目建设内涵,优化行动策略与实施途径,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开展全市首批中小学德育活动品牌项目评选活动,评选出哲商现代实验小学“协约式德育”、大洋小学“法自然画童年”等13个德育活动品牌项目。扎实推进中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将戏曲教育列为校内课后托管服务的重点内容,指导各校组建戏曲第二课堂,开发校本课程,普及戏曲教育,创建戏曲特色学校,举办全市“戏曲进校园”线上专场比赛,打造国粹助力“双减”落地增效的临海样板,相关报道入选浙江“双减”工作动态。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新教师招聘力度,提前考试签约引进优秀毕业生49人,计划继续公开招聘新教师153人。加快教师培养,出台《临海市教师培训工作管理办法》,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开设各类培训项目近70个,2名教师参加国家、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评选,9名教师被台州市教育局推荐参加浙江省特级教师评选,4位教师参加台州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活动获一等奖。狠抓队伍整肃,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职工师德师风建设的通知》,规范日常师德师风行为,健全师德师风学习制度,严格师德师风考评机制,完善师德师风奖惩机制,推行临海市中小学(幼儿园)师德师风负面清单管理。 5.加快教育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教育项目投入,持续扩增教育资源总量,2022年共安排中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78个,年度投资5.45亿元。其中大田中学宿舍楼工程、机关幼儿园东方苑工程、杜桥镇中心幼儿园杜前分园等项目完成建设,台州中学(西校区)、大洋三小、临海小学东校区、白水洋中心校东校区、哲商小学扩建工程等31各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浙东职教城、桃渚镇晓村二小迁建二期工程、河头镇区幼儿园工程、杜桥镇中心幼儿园山项分园工程等项目正按计划稳步推进前期工作。此外,教育基建智能化管理系统完成开发,正在开展测试工作,该系统将大大提高基建项目监管力度,便于及时掌握项目审批进度、资金落实情况和建设动态,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6.全面完成“双控”工作。制定出台《临海市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专项工作实施方案》,2022学年起,通过调减招生计划、购买学位、逐步退出、转为公办、扩充学位等系列措施,来控制增量和消化存量,至“十四五”末全面实现供需平衡,压减民办学校在校人数占比达到规定要求。对12所民办学校进行一对一座谈交流,逐校分析评估、逐一查找风险,制定完善“一校一策”,动态跟进各类风险变化,及时掌握应对舆情,截至目前,我市未发生相关突发事件和较大舆情。 7.持续推进“双减”工作。积极探索“基础服务”+“拓展服务”的服务模式,构建阅读、体艺、科技、社会实践等多层级多领域课程,丰富服务内容,优化服务能力。全市121所义务教育学校(其中小学84所、初中37所)全面开展课后托管服务,覆盖率100%,小学参与课后服务人数45107人,初中参与人数32534人。加强团市委、教育、科协、环保等部门联动,建立“流动少年宫”,丰富各义务学校课后托管服务内容,安排科技实践类、乐智体验类、科技大篷车等5大类20多个项目,确保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目前“流动少年宫”已走进50多所中小学,公益服务学生5万余人。 8.切实做好教育督导工作。指导巾山教育集团(巾山实验校区)、回浦实验小学等7所学校通过省现代化学校(幼儿园、小学、社区学校)实地督导评估或者网评。指导涌泉镇中心幼儿园等3所幼儿园接受省专家组二级现场抽检;杜桥镇清华园幼儿园等3所幼儿园接受台州市专家组二级现场复核。 对食堂管理实施“专项体检”,抽取了幼儿园、小学各6所学校食堂实施专项审计,发现问题78个,提出审计整改建议56条。 9.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做好“二次压减”工作,原14家非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已缩减为3家,学科类培训机构办学内容变更为成人教育培训10家,转登记为非学科培训机构1家。指导已合规的51家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平台,进行资金监管培训及现场操作,资金监管率达100%。继续加大“双减”工作明查暗访力度,高密度、高频次开展执法检查,推动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办学。严厉打击学科类“隐形变异”,推动校外培训机构加快转型升级。 二、下半年:突出主题,整体推进,全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围绕创建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市总目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补短提升,深入开展“队伍建设年、质量提升年”活动,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综合竞争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是优化校网布局。修订完善并确定《临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校网布局规划(2020-2035年)》,重点确定《临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校网布局规划(2021-2025年)》。今年9月,我市通过新建、迁建、改扩建方式,将新增大田奋进小学、机关东方苑分园、大洋街道中心幼儿园协成园区等一批中小学(幼儿园),同时,撤并括苍镇大岭小学、永丰镇八叠教学点一批“低、小、散”学校。持续加大教育项目投入,下半年,建成台州中学西校区一期、哲商小学扩建一期、大洋街道中心幼儿园协成分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加速推进大洋三小、临海小学东校区、白水洋中心校东校区、临海市中心幼儿园清华园园区、河头镇区幼儿园等工程建设;启动浙东职教城、大洋规划初中、佩弦湖中小学、金港路规划小学、台州中学(西校区)扩建、哲商小学扩建二期、临海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一期等项目前期工作并力争开工建设。加快项目中期调整,启动学院附中南大门工程、托阳小学扩建工程等建设项目,同时,盘点并补充购置相关设施设备,确保2023年9月台州中学(西校区)、学院附中、哲商现代实验小学东西校区、临海小学东校区顺利调整并有序开学。 二是全面提升队伍师德师能。优化教育人才梯队,重点加强农村学校的骨干教师培训,继续落实好教职工评优评先评职称向农村倾斜政策。深入推进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程,发挥省级以上专家工作站、校长职级制作用,选好配强校长队伍,建好班主任等骨干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先进典型,评选第十届临海市最美教育人,编辑《美在师行》书籍,组织第十一批“兰芝”师德宣讲团到学校巡回宣讲活动;进一步加强教职工劳动纪律管理,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专项检查,深入开展在职教师违规办班带生整治,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有偿带生、违规补课等问题。做好台州市清廉学校子单元建设、清廉学校示范点评选以及市文明单位复评、道德楷模推选,举办全市党务干部培训暨党务素质大赛,塑造风清气正的现代化教师队伍。 三是深入实施立德树人。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活动,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劳动实践教育、禁毒防艾教育、国防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严格落实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法律规定,防范抵制宗教势力利用交流访学、西方节日等渠道向校园渗透。加强生命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推进学生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实践。加快市中小学生素质拓展基地建设,推进学生劳动实践和研学旅行等综合实践活动。推进阳光体育,举行市中小学生艺术节、田径运动会、篮球等体育竞赛,重点推动校园足球普及,有序推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大力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深化“戏曲进校园”活动和中小学艺术教育促进工程,着力构建体艺人才培养新机制,开展“专家送教到校”活动。 四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以思想政治课教学转型为突破,以思政课作业(命题)创新为抓手,设计教研活动、搭建交流平台,推进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工作。 开展高中“双新”培训,学习和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开展新课程实施教师关键能力提升培训,探索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新路径。深化义教课程改革,坚持深化义务教育课改与质量提升相结合,加强对学校课程规划与课程整合,以及拓展性课程、综合性课程开发开设的指导。推进学前课程改革,配合省市学前教育第四轮行动计划的实施,以课程园本化建设和内部评价为抓手,完善学前教育游戏课程资源的建设及推广使用,提升幼儿园教师课程建设及实施能力。深化中职“三教”改革,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 五是持续推进“双减”工作。推进作业改革,设立义务教育阶段作业改革实验学校,重点推进“作业的选择与设计”和“作业的批阅和分析”工作。深化课堂变革,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继续推进基于“数据分析、实证支撑”的精准教学。 深化学法转变,继续推进以“思考+分析”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加强普通高中新课标、新教材的实践研究和指导。推进分层教学,继续做好“公民同招”背景下的分层教学策略研究,引导试点学校更科学、合理、高效地实施分层教学。指导课后服务,加强非学科类课后服务的研究,指导学校做好“双减”背景下中小学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等学科工作。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