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统计信息 > 统计分析
索引号: LH331082-019/2022-12744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2-12-13
发布单位: 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
2021年临海食品质量安全抽检分析报告
  • 日期:2022-12-13 08:58
  • 来源: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
  •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落实以风险防控为核心的食品安全监管理念,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今年以来,临海市市场监管局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强化公共食品安全监管,精准实现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闭环管理。目前,我市上半年共组织实施监督抽检任务1751批次,发现48批次不合格样品,问题发现率为2.74%。

一、抽检实施情况

2022年上半年,根据往年不合格产品种类分布,针对合格率较低的类目,在抽检数量上进行一定调整,抽检数量由去年792批次增加到1751批次。在增加抽检批次任务的同时,将抽检范围进行缩小,从2021年27个大类,缩减到26个大类,抽检目标更加明确。

从食品类别来看,2022年上半年抽检普通食品共计抽检922批次,发现不合格食品共计29批次,问题发现率为3.15%;食用农产品共计抽检824批次,发现不合格食品共计19批次,问题发现率为2.31%;保健食品共抽检5批次,合格率为100%。   

经分析比对,2022年普通食品中的餐饮具、糕点等食品类别问题发现率同比下降明显。其中,餐饮具共抽检280批次,问题发现率为7.5%,同比下降10.8个百分点;糕点共抽检56批次,抽检合格率为100%,问题发现率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肉制品共抽检62批次,抽检合格率为100%,问题发现率同比下降0.97个百分点。

二、抽检结果分析

(一)抽检环节抽检情况

2022年,临海食品生产环节抽检共198批次,包含豆制品、粮食加工品、糕点、肉制品、饮料、酒类等15个食品大类。被抽样单位涉及小作坊、食品生产企业共114家,其中小作坊155批次,生产企业43批次。发现不合格食品1批次,为水产制品(藻蓝蛋白),因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项目不符合检验要求未通过检验,未发现非法添加防腐剂及其他食品添加剂的情况,问题发现率为0.05%。

表一:生产加工食品抽检具体情况

食品大类

抽检批次

不合格批次

合格率

不合格项目

豆制品

72

0

100%

/

肉制品

31

0

100%

/

粮食加工品

30

0

100%

/

淀粉及淀粉制品

13

0

100%

/

茶叶及相关制品

11

0

100%

/

糕点

8

0

100%

/

饮料

8

0

100%

/

酒类

7

0

100%

/

速冻食品

4

0

100%

/

糖果制品

4

0

100%

/

水产制品

3

1

75.00%

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

调味品

2

0

100%

/

蔬菜制品

1

0

100%

/

蛋制品

1

0

100%

/

蜂产品

1

0

100%

/

(二)流通环节抽检情况

2022年,临海食品流通环节抽检共1169批次,包含食用农产品、糕点、豆制品、酒类、粮食加工品、淀粉及淀粉制品、肉制品、调味品等19个食品大类。被抽样单位涉及超市、农贸市场、小食杂店等共202家,其中超市384批次,农贸市场488批次,批发市场90批次,小食杂店167批次。发现不合格食品24批次,其中食用农产品19批次,蔬菜制品1批次,肉制品2批次,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2批次,问题发现率2.05%。

表二:流通食品抽检具体情况

食品大类

抽检批次

不合格批次

合格率

不合格项目

食用农产品

824

19

97.69%

吡虫啉、呋喃西林代谢物、噻虫胺、铅(以Pb计)、毒死蜱、倍硫磷,克百威,甲基异柳磷,水胺硫磷,三唑磷、4-氯苯氧乙酸钠(以4-氯苯氧乙酸计),6-苄基腺嘌呤(6-BA)

糕点

44

0

100%

/

豆制品

42

0

100%

/

酒类

36

0

100%

/

粮食加工品

33

0

100%

/

淀粉及淀粉制品

29

0

100%

/

肉制品

29

2

92.59%

过氧化值(以脂肪计)

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

24

2

91.67%

过氧化值(以脂肪计)

调味品

23

0

100%

/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20

0

100%

/

蔬菜制品

19

1

94.74%

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

方便食品

14

0

100%

/

糖果制品

14

0

100%

/

保健食品

5

0

100%

/

冷冻饮品

3

0

100%

/

蛋制品

2

0

100%

/

乳制品

2

0

100%

/

水产制品

1

0

100%

/

速冻食品

1

0

100%

/

(三)餐饮环节抽检情况

2022年,临海餐饮环节抽检共384批次,包含餐饮食品、食用农产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糕点、肉制品等7个食品大类。被抽样单位涉及大中小型餐饮店、学校/托幼食堂共134家,其中大型餐馆54批次,中型餐馆110批次,小型餐馆113批次,学校/托幼食堂82批次。发现不合格食品22批次,其中餐饮食品(餐饮具)21批次,食用农产品1批次,问题发现率5.73%。

表三:餐饮食品抽检具体情况

食品大类

抽检批次

不合格批次

合格率

不合格项目

餐饮食品

346

21

93.93%

大肠菌群

食用农产品

22

1

95.45%

恩诺沙星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5

0

100%

/

糕点

4

0

100%

/

肉制品

4

0

100%

/

粮食加工品

2

0

100%

/

淀粉及淀粉制品

1

0

100%

/

三、风险隐患分析

一是农兽药残留超标产品集中。上半年,食用农产品抽检824批次,发现不合格批次19批次,问题发现率为2.31%。食用农产品不合格项目仍然集中于农、兽药残留。发现兽药残留共4批次,主要集中在牛蛙、淡水鱼等2个品种,不合格项目主要是恩诺沙星和呋喃唑酮代谢物,其中恩诺沙星超标率25%,呋喃唑酮代谢物超标率75%。发现农药残留11批次,主要集中在菠菜、生姜、豇豆、豆芽、韭菜、辣椒和芹菜7个品种,其中噻虫胺项目超标2批次、吡虫啉项目超标2批次、毒死蜱项目超标3批次、4-氯苯氧乙酸钠(以4-氯苯氧乙酸计)项目超标3批次、克百威项目超标2批次。农兽药残留的原因可能为养殖户在用药后没有留足够的休药期,或者商贩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违法添加使用。

二是炒货食品、腌腊肉制品过氧化值超标仍是主要问题。上半年,全市共抽检散装炒货食品16批次,发现不合格食品2批次,问题发现率为12.50%。共抽检腌腊肉制品33批次,发现不合格2批次,问题发现率为6.06%。过氧化值主要反映食品中油脂是否氧化变质。随着油脂氧化,过氧化值会逐步升高,食品中过氧化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产品用油已经变质,或者产品在储运过程中环境条件控制不当,也可能是原料储存不当,未采取有效的抗氧化措施,导致原料中的脂肪氧化,使得终产品油脂氧化。

三是餐饮食品中的复用餐饮具大肠菌群超标问题有所缓解。上半年,临海共抽检餐饮具280批次,发现不合格批次数为21批次,均为大肠杆菌超标,问题发现率为7.5%,引起微生物污染的不合格原因可能为生产过程中灭菌不到位或无法全部杀灭;生产过程污染,如环境、操作人员的卫生情况等;杀菌不完全,如杀菌温度过低、时间太短,杀菌后又受到二次污染等。但就总体来说,问题发现率较2021年下降15.80%,这可能与监管力度加大、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提升等有关。

四、监管建议

一是调整抽检重点,靶向制定计划。梳理2022年半年度数据的情况,分析薄弱环节,及时调整抽检侧重点,确保抽检品类广覆盖的情况下提高问题发现率。结合风险检测情况,密切关注高风险品种、高风险区域的不合格情况,持续完善抽检计划,加大对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农兽药残留超标、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的抽检力度,提高监管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二是突出问题溯源,落实闭环管理。根据抽检结果,对不合格及问题主体开展重点整治,例如对多次不合格的产品进行重点关注,增加抽检频次,检验其整改情况。同时,针对不合格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督促企业加强食品安全自查,定期对自身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帮助其分析不合格原因,追溯问题源头,给出指导意见,并跟踪确保整改到位,实现闭环管理。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实现联动监管。强化基层执法人员的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定期开展业务技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培训,提升抽样人员业务能力及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加大对种植、养殖单位农兽药的使用培训,农兽药监管及使用监测力度,对违法行为严厉查处,切实发挥好食品安全保障作用。

四是加大宣传培训,营造共治氛围。强化抽检结果的公开和运用,依照法定程序,对已完成的抽检任务及结果对外公示;定期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向农贸市场、超市、餐饮、食堂、生产企业等重点食品经营主体及消费者宣传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检查要点、典型案例等,提高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标准知识水平,提升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全力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