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LH331082-026/2022-12745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2-12-13 | |
发布单位: | 市交通运输局 |
临海市交通运输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
|
今年是“十四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全面实践的关键一年,市交通运输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临海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局干部职工统一思想、统一目标、统一步调,以综合交通建设、交通便民服务、行业安全生产为主要抓手,全力推进各项目标任务,着力打造人民满意交通。 一、2022年交通系统工作回顾 (一)统筹全域交通资源,稳步发展综合交通 一是聚焦基础建设,构建便捷交通网络。1-11月,临海市综合交通累计完成投资23.48亿元(其中公路工程14.97亿元,水运工程0.75亿元,铁路及站场工程7.76亿元)。在建类项目完工验收,永丰镇C004彭山至上山、邵家渡街道大箬下至年坑道路、汛桥镇程家桥至山舟道路改造提升工程等3个项目竣工验收。实施类项目扎实推进,组建团队,主动服务,联动镇街道、部门和企业一起齐心协力破难攻坚,104国道临海江南至尤溪段改建工程已提前4个月建成通车;351国道临海邵家渡至白水洋段改建工程(大田至永丰段)已全面开工建设;余姚至温岭公路临海汇溪至沿江段改建工程加快推进,现已完成形象进度的70%。前期类项目积极谋划,组织力量推进项目前期工作16个,目前,甬台温高速改扩建工程(临海段)已通过工可评审,完成初步设计编制;351国道临海白沙至头门岛疏港公路二期已完成工可编制,争取2022年底开工建设;75省道大汾至下畔连接线工程已完成工可编制。 二是聚焦提质增效,推进智慧养护工程。在全省率先利用“临海智慧公路”APP,实时监管项目进度和项目管理人员到位情况,2021年以来,平台先后纳入项目19个,项目人员考勤率均达到100%。2022年共安排国省道公路养护工程17个,累计投资约1.37亿元,完成G104京岚线、G351台小线、G228丹东线3条国道及S225省道的路面大中修,总实施里程约22.3公里;G351台小线50公里作为全省7个、台州唯一一个全寿命周期养护试点路段,在全省率先完成本年度路面养护大中修工程;省、市级民生实事项目国省道“桥头跳车”整治项目中,累计完成治理35座(其中省级民生实事计划6座,实际完成18座,完成率达300%);完成全市县道以上1200多个平交道口警示柱、减速杠、让行标志等交通安全设施的增设。 三是聚焦高效联运,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台州湾区公铁水项目是当年我省入选全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的唯一项目,金台铁路头门新区站货站(物流仓储中心)和临海东站货站(物流仓储中心)作为该工程的关键组成项目,均已进入开工建设阶段;我市入选首批浙江交通强国试点县(市、区)“四港”联动方向,为台州唯一入选的县市区,下阶段将力争打造“软硬联动、开放互通、一体高效、产业支撑、效益显著”的“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联动县域示范标杆;逐步推进网络货运工作,积极调研,经与相关部门多次协调会商,发布了《临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行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临政办发〔2022〕27号)文件(系台州市首发),并建立工作专班,目前正在研究讨论网络货运平台企业扶持政策实施细则。 (二)夯实安全生产根基,着力打造安全交通 一是抓好行业管理,规范行业经营秩序。采取深入企业检查、召开安全生产例会、签订责任状等形式压实压紧安全监管主体责任,认真贯彻落实“扫尘除患”、“除险保安”等专项行动,严格稳控安全生产。在客货运企业管理方面,今年共计检查企业945家次,其中危货企业28家次,客运企业35家次,普货物流企业882家次,累计处置异常线索987条,发现隐患问题579条,均要求企业限期整改,形成闭环。在维修驾培行业管理方面,以查阅台账、现场检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和专项整治等形式进行管理,保障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在2022年台州市机动车维修职业技能竞赛中,通过我局工作人员对参赛人员的培训指导,临海代表队最终获得个人新能源维修第一名、团体奖第三名的好成绩。在在建工程质量监督方面,组织开展“安全质量利剑专项整治”、“百日除百患”等多个专项监督检查,并委托第三方试验检测机构对余姚至温岭公路临海汇溪至沿江段改建工程、上盘镇田岙岛陆岛码头工程等在建项目进行了监督抽检,确保工程质量。 二是抓好交通执法,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今年以来,共办理交通违法案件964起,处罚金额289万元,案件数在台州市位于前列。在超限运输管理方面,通过摸底排查,锁定重点路段、重点卡口、重点桥梁等超限超载重点区域,认真研判车辆违法规律,共查处超限超载车辆813辆,其中移交交警处理484辆,“百吨王”15辆,排名台州市第2。在站外组客管理方面,在我市市区、临海北、临海西、临海南、杜桥、白水洋六个高速道口和三个服务区安排人员执勤,结合路面巡查,严厉打击客车“站外组客”违法违规行为,截至目前,共检查客运车辆827辆次,立案7起。在非法营运打击方面,运用非法营运靶向打击系统,研判疑似车辆行车轨迹,一旦发现疑似车辆行经我市辖区,及时指派辖区执法人员提前设卡,实施拦截检查。如今年1月,在G351永丰镇石鼓村路段成功拦截到目标车辆,该车辆载有22名乘客,但无法提供合法有效的道路运输证。 三是抓好疫情防控,守好临海健康大门。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相关决策部署,扛起交通行业防疫责任。在源头防控方面,自今年3月20日以来,联合公安、卫健、属地镇街集中力量严防疫情输入,在全市13个高速道口共设置14处疫情防控服务点,数量居台州市首位,截止10月底,全市高速道口防疫服务点累计查验总人数2950691人,现场核酸采样837807人,移交管控396人。未发生因防疫疏忽造成的疫情输入情况。在防疫创新方面,在全省率先上线并应用快编转运管理系统,高危人员转运接单时间由原先平均10分钟,降到3分钟以内,截止10月底,已转运重点人员19668人,其中转运密接者1094人,次密接者1020人。在助企纾困方面,在要求企业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主动倾听企业诉求,研究制定我市助企纾困政策,提出“动态完善防疫措施,持续优化货车司机管控”的举措,并已于6月21日正式发布,以高效推进人畅其行、物畅其流,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打造畅洁交通环境,积极创建美丽交通 一是凝心聚力,“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成功创建。首创浙江省内“公益项目+收益项目”打包融资模式,通过废弃矿山修复和农村公路相结合,科学利用废弃矿山整治过程中产生的资金收益,开创公益项目市场化运行新模式;实行“政府主导、部门指导、镇街负责、村居配合”的“共管共养共享”机制,提升治理能力;将“四好农村路”纳入镇街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探索试行“分级管养”模式,逐步实现公路资源按需分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坚持按“七公开”制度,实现施工质量安全零事故,一次性交工验收合格率百分百,全市农村公路路况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出行环境进一步优化,于今年6月成功获评浙江省“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二是多方合力,路域环境整治取得成效。贯彻落实省交通运输厅“三化一平”工作实施方案,联合各镇街统筹协调,按照“全面排查、依法整治、严防反弹”的要求,重点针对国省道干线公路沿线两侧的绿化、洁化、美化和路面平整度进行排查整治,实现路域环境、路况水平和路面质量全面提升的目标。今年以来,共出动作业人数3096人,补植绿化8580平方米,路面灌缝6.7万米,拆除非公路标志标牌145块,清理广告横幅269处,清理堆积物424吨,管理公路边流动摊点152处,清理桥下空间环境15处,拆除违章建筑60平方,查处损坏公路及公路附属设施赔偿案件118起。 三是管养分离,公路养护成绩蝉联第一。在全省率先推行“特桥特养”养护新模式,实行“一桥一策、一桥一档”管理,综合分析桥梁的结构特点、服役时长、交通量特点等因素,将桥梁巡查、检测、保养、维护进行一体化管理,定制长周期专属养护“套餐”,目前,已对灵江三桥、大竹山跨海特大桥、头门岛跨海特大桥等7座特殊结构桥梁开展全方位定制服务;在台州市内率先启用隧道运维市场化管理,目前我市32座隧道已接入智能管控平台;以“管养分离”改革为方向,按照公路巡查密度、应急处置时限、公路养护质量等考核指标,对全市县道以上公路养护进行市场化运作,目前,全市6条国省道、40条县道共700公里已采取3年期市场化养护。继去年连续四个季度获台州市公路养护考核第一后,今年半年度考核再次蝉联榜首,并在省公运中心对台州市的半年度考核中斩获第一,实现了“双连冠”。 (四)探索科学高效应用,努力构建数字交通 一是时空感知监控体系成形。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和资金投入,初步解决了交通数字化改革中最关键、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的环节,重塑了交通设施建管养运和载运装备营运安全监管的工作机制,实现了全域公路动态监管闭环和营业性载运装备实时监控全覆盖。截至目前,我局共有五个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被列入省第一版交通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清单,其中三个改革应用场景被列为实施单位,两个被列为试点单位,场景入选数量为浙江省县市区第一。 二是“智慧执法”指挥中心成形。统筹运用大数据资源,聚焦交通执法队伍建设和行业管理,建设信息化、智能化的执法指挥中心,实现执法现场可视化和远程执法指挥。接入各行业的监控和执法记录仪、无人机、采集站等执法设备,统筹运用大数据资源,辅助打击黑车、超限运输等不法行为,助推交通执法队伍建设和行业管理。 三是营运证年审秒批初步成形。通过对运政系统的数字化改造,对接共享公安交管等部门的数据,采取无人自动审批客货车辆(不包括危货)年审业务模式,符合条件自动出具年审电子凭证,推动交通审批流程再造。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完成建设,计划2023年年初投入使用,即时将实现交通行政审批事项秒批秒办、刚性无差别办理。 (五)补齐交通运输短板,建设人民满意交通 一是高效履职,议提案办理认真落实。2022年,我局主办人大建议28件、政协提案18件、党代表提案3件,办理结果得到了代表和委员们的百分百满意。首先是受理常态化,议案办理与交通规划相结合。一方面提高思想认识,形成由“要我办”到“我要办”的态度转变,另一方面提前谋划部署,强化沟通协调,对代表、委员、群众呼吁强烈的民生工程项目,结合实际情况将其纳入年度交通工作计划和“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统筹考虑。其次是办理程序化,议案办理和中心工作相结合。始终将议案办理工作与综合交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等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创新工作机制,实现办件程序化。通过严把交办关、办理关和审核关,提高办理工作的理解度和满意度。最后是办结长效化,议案办理和内部考核相结合。实施议案办理工作责任制,将该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范围,优化人大建议办理绩效考核体系指标和细则等要素,并探索办理情况“回头看”,分阶段开展办理结果动态研究,及时掌握代表、群众的反馈意见,提升办理结果的长效化,真正做到办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加大投入,城乡客货运提档升级。引入新科技,联合临海市市民卡公司成功研发刷市民卡即可查验核酸阴性证明的新功能,将刷卡乘车时间由最长2分钟缩短为1秒,系台州市首创,真正满足了乘客刷卡即乘的需求。此外,今年以来,累计优化2条公交线路,打造2条准点公交,建成1条特色旅游公交服务线路(游1),新设一个公交首末站(涌泉站);完成全市公交车智能视频监控装置安装451辆;联合市城发集团,历时16个月打造临海火车站公交首末站,投资约3500万元,建筑面积6936平方米,设有换乘大厅、候车廊、商业、司机休息室等功能,共有城市公交发车位5 个,城乡公交发车位8 个,下车位2个,切实提升了公共交通服务品质。 三是百分服务,窗口满意度节节攀升。根据“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结合交通窗口业务实际,维修、驾培等行业的备案、证照审批事项实现了线上办理,截止11月底,市行政服务中心交通窗口共办理6865件,其中网办5558件,网办率90.3%;全面实施电子证照和“跨省通办”服务事项,极大方便了群众和企业的事项办理。同时,窗口实施无休日值班办理制度,结合窗口工作人员业务知识、服务意识的定期培训,实现了事项按期办结率100%,服务满意率100%。 (六)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清廉交通 一是实施政治领航工程,坚决践行两个维护。将清廉交通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切实将主体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以良好的的政治生态护航交通强市建设。在管党治党责任上落实落细,汇编百余个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建立防控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在政治理论学习上走深走实,今年共开展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周一学习夜、“主题党日”等各类学习30次、专题党课3次。在作风建设整改上见行见效,深入排查工作过程中存在不担当、不作为的消极式“躺平”问题,落实党内监督责任,深入开展程序严格、剖析深刻、批评严肃的谈心谈话,进一步强化干部职工大局意识、担当意识、权责意识,将“作风建设年”活动抓出成效。 二是实施整治提升工程,切实解决突出问题。局党委联合市纪委印发《2022年全市交通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逐步拓宽整治范围,深挖细查存在问题,目前已查处问题13项,并已全部完成整改。在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整治方面,实行清单化起底、常态化查处、制度化管理,坚决打击工程建设领域权力寻租、以权谋私、利益输送等行为,并开展“利剑”行动,强化全市交通工程建设领域质量安全和行业监管。在公路养护领域专项整治方面,创新优化养护管理模式,实行公路设施专业化托管的同时,健全完善临海市数智公路平台,实现对养护工程的全过程管控,促进工程质量和清廉养护双提升。在交通执法领域专项整治方面,聚焦人情执法、选择性执法、业务不强等突出问题,依托省数智执法平台,实时研判案件超期办理、案件撤销、工单转而未办等情况,形成预警推送和处置情况反馈。 三是实施“廉润人心”工程,强化推进源头防腐。以清廉文化建设为抓手,落实“一案四说”学习机制,创新方式方法,丰富活动载体,常态化开展廉政教育,大力营造崇廉尚廉的浓厚氛围。在特色化打造廉政品牌方面,持续擦亮“一路清风一路行”的临海交通廉政品牌,加快推进“龙角公路服务站”廉政教育示范点建设。在动态化防控廉政风险方面,深入查摆和全面分析岗位中的廉政风险,逐项制定防范风险的具体措施,并跟踪督查防控机制运行情况,着力防范廉政风险。在制度化规范权力运行方面,全力跟踪督办临海市委巡察“回头看”、局长经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深入查找制度漏洞,逐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共完善和新增工程建设领域、交通执法领域、资金管理领域等方面制度23项60余条。 二、面临的形势与困难 (一)项目建设受限多 一是省道占用永农政策尚未明确,对交通进展制约明显,部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涉及永农较多,导致诸多规划项目进展受阻,部分项目由于前期土地问题不能解决而难以推进,如根据国省道路网规划,目前仍有14个新改建国省道项目共约153公里待建,共需建设用地共8709亩,其中约2358亩涉及永久性基本农田(国道约1235亩,省道约1123亩),根据目前土地政策,省道项目无法占用永久性基本农田,国道项目可以占用但因地方永农指标无法满足,需向上争取指标,项目落地建设难。 二是建设资金短缺,根据浙江省普通国省道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补助办法的标准,路基路面每公里补助800万元,而由于项目体量大、涉地多,项目资金压力只增不减,目前仍有351国道临海白沙至头门港疏港公路二期、75省道大汾至下畔连接线工程、杜桥至红脚岩公路改建工程等9个重要基建项目开工建设难,总资金缺口超131.52亿元。 (二)安全管理待加强 从开展的“百日除百患”、“扫尘除患”、“除险保安”等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来看,行业安全隐患仍然存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执行较薄弱,安全意识有待提升,行业监管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三)队伍结构待优化 因机构改革影响,局属各事业单位开展公招公选工作不够及时,导致局属各事业单位人员缺编较多,如综合执法大队核定编制139人,现在编110人,实有75人。同时,全系统干部队伍呈现老龄化趋势,中层干部平均年龄偏高,基层干部培养选拔上出现“断层”现象。 三、2023年工作计划 (一)在项目建设上再聚焦 一是精心谋划储备项目。强化包装运作,聚焦351国道头门港疏港公路二期工程、104国道临海河头至江南改建工程等一批落地可能性大的项目,主动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衔接汇报,争取一批关键项目挤进国省交通项目建设“大盘子”。二是积极促成项目开工。积极探索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要素保障,加快推进规划金台铁路头门港支线二期、台州港头门港区进港航道一期工程、甬台温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临海段)等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启动建设。三是加快推进在建项目。加快351国道临海邵家渡至白水洋段改建工程(邵家渡至永丰段)、余姚至温岭公路临海汇溪至沿江段改建工程、台州湾区公铁水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等在建项目,发挥好交通“稳投资、稳增长”主力军作用。 (二)在服务效能上再提质 一是“四好农村路”再优化。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工作,计划2023年投资1.5亿元,从路面、路基、构造物、附属设施等四方面入手,落实农村公路提质行动三年行动计划,并着力提升精品路线创建水平,结合临海自身优势,干出人无我有的特色,实现我市病桥危隧全面消除,结构物安全水平全省领先,农村公路路域环境、行车舒适性明显提升的建设目标。二是城乡运输服务再提升。为民办实事,依托资源产业、生态旅游、电子商务等资源在发展农村物流方面补短板、强弱项、优结构,争取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评价达到5A级,做到路通民富。三是宜居环境创建再推进。强化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围绕“全域美丽”目标,进一步落实养护精细化管理,推进路域环境整治向盲点延伸,为市民创造路畅景美的城乡路网。 (三)在创新升级上再加快。 一是紧盯数字交通。加快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项目推进,争取已谋划的数字化项目年内落地,以数据衔接市民出行需求与移动服务资源,以“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交通运输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二是稳抓亮点项目。落实好国省道隧道机电养护市场化和351国道50公里路面5年期限全寿命养护两个亮点工作,切实保障公路精细化养护、市场化管养的措施收到成效。三是物流降本增效。加快推进头门港新区站物流园区、临海东站货场物流中心建设,优化运输结构,并围绕“设施联通、信息联网、多式联运、服务创新、主体培育”五大领域,全力争创“四港”联动试点示范县。 (四)在安全治理上再创优。 一是把牢安全生产。着力开展渣土运输整治“联合执法”行动、超限超载货车专项整治、长途班车和包车客运安全整治等跨部门专项执法行动,健全督察督办机制,严厉打击违法运输行为,实现普通公路超限率降至2%以下。二是抓牢风险防控。突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重点排查桥梁、弯道、上下坡等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的危险路段,积极修复,推动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向全年推进,实现全市道路交通事故“减量控大”。三是筑牢疫情防线。常态化采取“五班四倒”模式,切实把好全市13个高速道口共14处疫情防控服务点组成的入临“第一关”,并持续完善快编转运管理系统,做到重点人员定位、转运车辆跟进、转运全程可查“三个更快速”,转运资源调配“一个更合理”,为疫情防控提供强大支持。 (五)在清廉交通上再发力。 一是落实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坚持党建引领,严格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各项制度,纵深推进“清廉机关、模范机关”建设,进一步探索“党建+”管理模式,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互融共进,以高质量机关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二是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继续推进交通运输基层执法“四基四化”建设,明晰干部岗位职责,优化选人用人机制,培养交通领域年轻干部、专业干部、研究型干部,逐步实现交通队伍水平提质、形象提标、基础提档、效能提升,锤炼党建“新铁军”。三是强化干部队伍的廉政意识。聚焦交通工程、资金管理、行政审批、行政执法、选人用人5大领域,深入开展交通运输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定期开展廉政文化学习和警示教育提醒,全力营造交通领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打造“廉洁机关”样板。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