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LH331082-011/2022-12739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2-12-12 | |
发布单位: | 市气象局 |
临海市气象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
|
2022年,临海市气象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气象工作会议部署,围绕中国气象局“质量提升年”行动要求,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夯实业务基础质量,统筹抓好气象服务、疫情防控和安全稳定工作,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临海市气象局获2021年度临海市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 一、强化党建引领,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1.加强党的领导,落实“两个责任”。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拥护“两个确立”,落实“两个维护”,印发《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工作机制》,不折不扣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制定《中共临海市气象局党组班子和班子成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2022年任务安排》,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党组成员履行“一岗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年内共召开党组会15次,班子会7次,组织生活会2次,民主生活会2次,对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政治生态等方面专题进行学习、研究和部署。 2.加强政治学习,强化理论武装。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制定《中共临海市气象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办法》,以中心组学习为引领,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机关学习夜等多形式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认真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组织党员干部观看二十大开幕会,参加中国局、省局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会、专题讲座,局主要领导做专题党课辅导,积极开展研讨交流、分享心得体会,同时充分运用学习强国、中国气象远程教育网等线上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以“六学模式”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开展向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学习活动,加强本单位先进人物的宣传报道,弘扬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3.加强支部建设,夯实党建基础。深入推进“双建”机关和“五清”气象建设,实施“党员进社区、幸福进家门”服务行动,积极参与文明劝导、环境治理、疫情防控、反诈骗宣传等志愿服务。深化“风雨同行、冷暖相知”党建品牌,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完成括苍山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建设,打造党建“红色阵地”。年内吸收入党积极分子1名。 4.持续正风肃纪,筑牢廉政底线。及时传达各级纪委监委关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党员领导干部酒驾醉驾问题的案例通报,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班子成员参加全市领导干部警示教育,构筑拒腐防变思想防线。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认真落实杭州、宁波市局党组巡视反馈意见同题共答一体整改工作,做好市局审计、财务检查反馈情况整改,推动建立长效机制。落实纪检体制改革要求,成立纪检监督工作小组,应用台州清廉气象信息平台、省局纪检工作数字化平台,推进执纪监督具体化、常态化。年内组织重大项目建设廉政约谈2次,谈心谈话28次,工作作风、纪律检查13次。 5.加强人才培养,激发创新活力。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严格执行《县级气象局中层干部任免备案工作规定》,按照规定程序选拔气象台台长、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中心主任各1名。年内获批台州市局科技项目1个,入选市应急管理专家库及台州市局“气象青苗”导师助理各2人,1人取得中级职称资格。周邦敏同志获台州市五一劳动奖章,郑洋洋同志获2022年浙江省气象行业监测预警职业技能竞赛监测预警服务单项第一名。 二、聚焦主责主业,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加强监测预警,守好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今年以来我市天气异常,前期低温雨雪、局地暴雨多发,出梅后遭遇罕见高温干旱,多项数据刷新历史纪录,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市气象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做好极端天气和高温干旱气象服务为重点,加强中长期天气形势分析,强化短时临近预报预警,落实分级叫应机制,为地方防汛抗旱决策提供精准气象服务。年内共启动应急响应10轮次,开展联合会商12次,呈送服务材料323期,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243次,联合发布灾害风险预警31次,发送预警短信571.7万余条,电话叫应120次。 (二)补齐短板弱项,促进基础业务质量提升。 1.加快气象监测能力提升。开展“质量提升年”行动,完成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继续推进暴雨精细化监测预报预警工程、县域气象监测预报能力提升工程,结合台州市民生实事项目,不断䃼齐监测能力短板,年内共新建自动气象站18个,升级改造3个,新增全天空仪7个、负氧离子设施3套、激光测风雷达1套,国家站增设北斗通讯设施,全域自动站实现分钟传输。 2.加强气象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开展《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学习研讨,建立《临海市气象局“梯次化”预报预警服务业务实施细则(试行)》,修订《临海市气象局重大气象灾害业务服务应急响应预案》,邀请专家现场指导省突平台本地化部署与渠道对接,全体预报员参加县级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培训,不断提升气象预报预警服务能力。加强重大灾害性天气工作复盘和技术总结,完成技术总结4篇,在市局“轩岚诺”和“梅花”台风预报服务复盘总结视频会上作交流发言。 3.建立健全应急联动机制。积极融入地方防汛防台指挥体系,参与应急管理考核指标制定、全市防汛大检查、综合应急救援演练等工作。临海市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印发《临海市应对极端天气灾害(台风洪涝)“五停”“五断”工作机制(试行)》、《气象、地质灾害、山洪灾害、城市内涝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等,突出气象工作的先导性,厘清预警“叫应”规则,进一步提升部门协调联动和应急处置能力。深化“网格+气象”,气象灾害预警列入2022年度临海市专职网格员网格事务工作清单和考核内容。临海市气象台入驻“掌心临海”APP,有效拓宽气象信息发布渠道。 (三)深化气象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1.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化直通式服务,做好春耕春播、秋收秋种气象服务保障,为“临海蜜桔”“临海杨梅”“临海蟠毫”“临海西兰花”四张农业“金名片”提供精细化服务。在涌泉柑橘基地增设自动气象站4个,农田小气候站2个,结合原有站点共建成14套自动气象站,形成立体化精密智感观测布局。目前柑橘最高已突破300米的种植高度,与2017年相比增加了近7000亩,其中300米以上种植面积增加了约1000亩。依托台州柑橘气象服务联盟、临海农业服务专家联盟,开展业务合作和科技攻关,联合申报2023年度创新农作制度试验示范项目,开展《桔园小气候环境调控技术试验与应用》等课题研究。积极融入临海地理标志保险,深化柑桔、杨梅气象指数保险服务,强化农产品产销环节的全流程保护,进一步提升我市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效应,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深挖生态气候资源潜力,积极参与尤溪镇第十三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在七折潭景区新建负氧离子设施1套,助力尤溪镇做优“生态+产业”特色。宣传二十四节气等农耕文化,制作小满节气美食视频1期,发布临海老话和二十四节气软文。开展人工增雨助力抗旱减灾,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27轮次,累计增加面雨量42.5毫米,共计增水效果1700万吨。完成方溪水库地面火箭作业点建设。 3.保障重大社会活动。“启航2022-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跨年晚会拍摄录制活动”气象服务受到央视导演组和市领导的充分肯定,1人获临海市政府嘉奖奖励。 2022“括苍·柴古唐斯”越野赛期间,逐时发布重点区域气象要素,重点提醒“下半夜高山气温将降至1-2度,体感温度更低”,组委会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对规定时间内未到达指定点位的选手予以拦停,确保人员安全。“轩岚诺”台风影响前,及时叫应相关部门,“括苍山星海音乐节”延期举办,头门港健康驿站全体医护、隔离人员安全转移。 4.落实民生实事。按照台州市民生实事气象项目任务指标,提前谋划方案、落实资金,明确任务节点,压实工作责任,主要领导亲自督办项目进度,民生实事提前超额完成。共建成气象灾害监测站点18个,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55个。 (四)加强安全监管,提升气象法治能力。 1.深化行政执法改革。积极融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新格局,做好新增气象行政处罚事项的统一划转,完成《临海市违规升放气球教科书式执法指引》编写。加强与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的协作,全面应用“省统一行政处罚办案系统”和“行政执法证据共享系统”,提升全流程电子化执法水平。重要节日和特殊时期联合开展升放气球安全巡查,处置违规升放气球行为1起。 2、强化防雷安全监管。市政府发文公布2022年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并将气灾害防御、防雷安全工作继续列入年度镇(街道)工作目标任制考核。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要求,完成152家“易燃易爆场所”防雷安全全覆盖检查,联合市应急局开展“双随机”抽查12次,查出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3家,已全部整改完成。严格落实防雷安全重点单位“一企一档”管理,及时做好动态更新。 (五)加强科普宣传,扩大气象工作影响力。 加强与媒体的交流沟通,加大对气象工作和先进人物的宣传,提升部门形象与影响力,年内共完成中国气象报2篇,中国气象局微博4条,省局综合内网14篇,《今日临海》2篇,政务信息1篇,临海新闻、临海发布4条。7月19日通过“美丽浙江”、“中国蓝新闻”抖音号全程直播人工增雨作业过程,工作人员现场科普解说,近80万观众在线互动,取得良好宣传效果。开展气象科普“六进”,联合临海市青少年宫开展“流动少年宫”志愿服务3次。今年持续高温干旱成为舆论热点,及时办理“民呼我为”平台信访咨询件12个,并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以及电视、报纸等媒体主动回应群众关切,防止舆情发生。 三、存在的问题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精准预报能力有待提升,预警产品的精细化、准确率、提前量与决策服务需求仍有差距,“分类叫应”自动化程度不够;二是快速响应机制有待完善,部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平台需进一步打通,极端天气下“五停”的触发条件需进一步研究细化。 四、2023年工作思路 1、继续抓好防灾减灾气象服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紧抓实气象服务各项工作。对标中国气象局提出“早、准、快、广、实”要求,进一步加强台风、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严格落实梯次化预警叫应机制,加快构建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快速响应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作用。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开展常态化人工增雨作业,助力防灾减灾、保障粮食安全、缓解水资源短缺、促进生态保护与修复。 2、加快推进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启动临海市气象科普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临海国家气象观测站迁建和黄石山雷达站建设工程。新增X波段相控阵雷达、微波辐射计等设施,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进一步提升局地性、突发性天气的快速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推进气象数字化改革,做好临海市“天气罗盘本地化”平台应用推广,促进气象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3、强化共同富裕气象服务保障。贯彻实施《中国气象局关于支持浙江气象高质量发展助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气象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行各业。继续完善渔港、交通、旅游气象监测网,将交通气象服务、海岛服务、旅游气象纳入“天气罗盘”,推进智慧气象融入“城市大脑”,深化重点行业和城市气象服务。开发基于智能网格的精细化气象为农服务产品,健全农业四张“金名片”和水稻等粮食作物的全产业链农业气象灾害智能预报预警服务体系。继续深化气象指数保险和优质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挖掘乡村农业和旅游气候资源,助力打造“好事来临”城市品牌。 4、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对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战略、重大举措,逐条分析研究,谋划落实举措,进一步推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管理办法,深化“四责协同”机制。继续开展“五清”清廉浙江气象和“六个模范”机关创建,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