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LH331082-028/2022-11906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成文日期: | 2022-01-13 | ||
发布单位: | 市公安局 |
紧急提醒!寒假已到, 几种针对中小学生的诈骗套路早知道早预防! |
|
临海市一周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通报 (2022.01.03 —— 2022.01.09) 每周诈骗案件分布情况 下周开始,我市各大学校要陆续开启寒假模式。在愉快度过美好假期,体验新年氛围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骗子们可是没有假期的 。 从2021年未成年人被骗发案分析来看,寒暑假是未成年人被诈骗的高发期。而寒假,则是重灾区。 为了保护未成年朋友们的财产安全,临海公安警察蜀黍特意总结了一些未成年人常见被骗的类型和案例,请大家一定要认真阅读,仔细分辨、提高警惕! 发案TOP1 游戏诈骗 占31.2% 典型案例: 2021年7月8日,临海某小学11岁的小严用手机搜索“香肠派对”游戏,其中一个页面显示用微信扫其二维码能领奖品,小严用妈妈的微信扫后,微信绑定的银行卡被分10多次转出不同金额的转账及红包,共计损失30000多元。 防骗提醒: 玩游戏时不明二维码不乱扫,线上游戏不乱下,游戏账户充值、游戏装备购买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平台进行交易。凡是交纳各种保证金、免费赠送、扫描免费领取的,基本都是骗子。 发案TOP2 假冒身份 占15.4% 典型案例: 2021年7月11日,临海某中学18岁小冯在家中收到其同学在QQ上发来的消息,对方称自己往小冯的支付宝转2800元,让小冯代为转为其朋友,还给了一张转账2800元的截图。小冯查看自己支付宝只有余额400多元了,就先将自己余额全部转给对方朋友了。后来等了好久也没见2800元到账,询问同学才发现他QQ被盗了。 防骗提醒: 如果遇到有人通过QQ、微信、微博等聊天工具与你联系,且涉及到转账的,一定要通过电话和本人证实,以免被骗。 发案TOP3 刷视频发红包 占14.0% 典型案例: 2021年8月20日,临海某小学11岁的小金在手机上刷短视频时看到一个主播称扫码入群能获取红包,小金加入群后,群主称想获取红包要按照他的要求操作,结果小金按要求开通了花呗,扫描了对方陆续发来的13个二维码中其中9个码,损失人民币3899元。 防骗提醒: 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有的只是陷阱。发红包、免费赠送、要你扫码的,都要留个心眼。 发案TOP4 兼职刷单 占10.4% 典型案例: 2021年8月16日,临海某中学17岁的小佳在微信群里看到一个商家发的刷单兼职的广告,加了对方微信为好友后,在其指导下购买了3单共计600多元,对方按每单10元的佣金连本带利返还,之后又在对方指导下下单了5单,没有得到返还,微信也被拉黑。共计损失1000多元人民币。 防骗提醒: 网络刷单本就是违法行为,骗子为获取受害者信任,前期会返还小额刷单佣金让受害者尝到甜头,之后加大刷单金额进行诈骗。大家一定要保持清醒,不要被蝇头小利所诱惑。 发案TOP5 卖游戏装备诈骗 占8.1% 典型案例: 2021年7月16日,15岁的小亿在网络某平台上看到有人在出售一款游戏的人物皮肤,就联系对方,两人谈好价格为1000元。对方发来一张收款二维码,让小亿先支付400元再告诉他账号密码。小亿支付后,对方又以其他名义要求小亿先支付其余款项。等1000元全部支付后,也联系不到对方了。共损失了1000元。 防骗提醒: 线上交易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平台,确保商家和商品的真实性。对于异常低价的商品一定要提高警惕。 警方提醒 未成年人判断能力较弱,要多加强对孩子的防诈教育。同时家长也要看好自己的手机,不要把手机支付密码及银行卡密码等信息透露给孩子。如有发觉被骗 立即止损并保留好证据,拨打110或全国反诈劝阻热线96110进行咨询、举报! 骗子手段千千万 七字口诀要牢记 不听、不信、不转账 陌生信息不理会 陌生好友不添加 陌生电话不接听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