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 > 建议提案
临海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关于政协临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141号提案答复的函
  • 日期: 2021- 12- 07 15: 20
  • 来源: 市港航口岸渔业局
  • 浏览次数:
  • 字体:[ ]

农工党团体

你们在政协临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海洋捕捞业转型发展的提案》(提案141号)收悉。经会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现答复如下:

临海市属沿海渔业捕捞重点县市,海洋捕捞作为全市水产品产量的主要来源,对全市渔业经济增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渔业捕捞产业发展工程,积极推进渔场修复振兴、渔船安全管控、海洋捕捞渔民减船转产、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及渔民素质提升工程,在财政补助及扶持政策给予扶持,推进我市海洋捕捞渔业的转型发展。然而,由于临海拥有海洋捕捞渔船基数大,渔船捕捞功率大、捕捞船只大,捕捞渔场作业范围遍布整个沿海,捕捞强度居高不下,海洋捕捞业转型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如何进一步推进海洋捕捞业转型也日益受到各方面关注。

一、目前全市海洋捕捞业状况

据2020年统计,全市共有在册海洋捕捞渔船678艘,渔民以本市(县)渔民为主共约5000人,外县(市、区)渔民占30%左右;总功率为12.8万千瓦,总吨位9.56万;其中捕捞渔船643艘,渔业辅助船40艘,养殖船10艘。我市渔船主要作业方式有拖网、流刺网、定刺网、定置张网、耙刺等。大中型渔船汛期作业主要集中在浙北、浙中渔场,渔需补给港口、驻泊销售港口主要为嵊泗中心渔港、岱山高停渔港、普陀沈家门渔港、象山石浦港、椒江中心渔港等。全市海洋捕捞产量7.79万吨,十二五末降低近10%,仍占总产量的68.8%,而渔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9035元,达到全市人均收入要求,海洋捕捞业维持稳定发展水平。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海洋捕捞后续产能不足。近海渔业资源捕捞处于渔业发展的重要地位,我市自80年代开始,机动渔船逐步发展,渔船功率总数也越增越大,从90年代开始,渔船总数和渔船功率总数呈井喷式上涨,国内海洋捕捞年产量一直维持在8万吨以上,2015年末全海洋捕捞船总数709艘,总功率12.64万千瓦,渔业资源的捕捞数量巨大,导致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出现不足的问题。当前,东海海洋渔业资源衰退严重,四大渔场名存实亡,舟山渔场的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鱼汛已一个个消失了,如何进一步控制海洋捕捞强度,加快推进海洋捕捞业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二是海洋捕捞相关基础设施薄弱。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以红脚岩一级渔港、东矶二级渔港为骨干,头门、田岙、雀儿岙等三级以下渔港为补充的标准渔港体系,渔业码头数量6座,岸线长度8300米,水域面积为102万平方米,陆域面积53万平方米,可停泊渔船数量达1000余艘。然而,现有渔港的功能单一,渔港功能以停靠与防台为主。当前,红脚岩国家一级渔港供冰、供油、维修等配套设施都相对缺乏,辖区内未形成规模水产加工企业,水产品仍以鲜活形式销售,本地渔船基本不在红脚岩渔港卸港,导致本地县域内的海产品需求不能得到满足,造成渔业捕捞产业链延伸不足,渔业一产产出占渔业经济总产出70.35%居高不下,二产中的水产品加工未形成规模,三产增长速度缓慢,渔业产业结构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

三是海洋捕捞渔民转产存在困难。当前,我市海洋捕捞产能过剩,供给侧改革问题突出,自2016年起实施海洋捕捞渔减船转产,至2020年底,该市已压减渔船82艘,涉及渔民117余户,达到预期省定目标。然而,渔民转产存在问题依然不少,当前临海市的渔船功率指标市场价在8000元/千瓦以上,而国家补助标准仅为5000元/千瓦,大大高于国家收购渔船指标价格,造成2019年-2020年期间渔民减船积极性不高,大部分淘汰渔船为老旧渔船和双船底拖网渔船等即将淘汰报废和不再享受油补渔船,除此之外,由于退捕渔民年龄偏大、就业技能单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难以有效被其他行业吸收,目前除了少数因岁数大停产外仍有大部分渔民在从事捕捞行业,并未有效转产转业。

三、目前已开展的相关工作

“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82艘,压减渔船功率13796.7千瓦,压减海洋捕捞产量至77875吨,较十二五期末降低30.9%,增加36.32%,基本实现海洋捕捞业“减量增收”目标。

(一)持续推进渔场修复振兴,引导渔民捕大鱼、捕好鱼。

自2015年以来,我市持续深入实施“一打三整治”专项行动,以幼鱼资源保护和伏季休渔管理为抓手,继续营造高压严打、严管严治、部门联动、责任追究氛围,着力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同时严格执法监管、创新资源管理、强化基层基础、构建长效机制,解决长远问题,有效提升管控能力,重构渔业资源管控新秩序临海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优化海洋资源管理,加快渔业转型升级,强化平安渔业建设通过营造良好渔业生产秩序稳定渔业捕捞资源状况,提高海洋捕捞的经济效益,引导鼓励渔民少捕鱼、捕大鱼、捕好鱼相关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先后被列为养殖用海管理试点县、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县,东海区发展海洋经济先进单位、成功创建“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一打三整治”第一阶段考核获全省前列。

(二)按期完成海洋捕捞渔民减船任务,推进渔民养老保障工作。对我市纳入全国海洋渔船动态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的海洋捕捞渔船,由政府给予减船转产补助方式引导捕捞渔民转产转业,逐年压减全市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调整优化渔业产业结构,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和渔民增收。为解决渔船功率指标收购的市场价差问题,进一步推进减船转产工作,由临海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和临海市财政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海洋捕捞渔民减船工作的通知》文件,增加市级补助资金950元/千瓦,进一步加大补助力度,及时兑现补助资金,提高渔民减船转产积极性,从而加快我市减船转产工作进度全市五年共压减海洋捕捞渔船数量82艘,压减渔船功率13796.7千瓦。同时,坚决贯彻落实《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3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海洋捕捞渔民养老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浙人社发〔2016〕65号)精神,出台了《临海市还有捕捞渔民养老保障工作实施意见》(临政办发【2017】31号),做好海洋捕捞渔民养老保障工作,是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行动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是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在要求,对补齐民生短板、改善渔民生活、维护渔区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分类推进传统海洋捕捞渔民和非传统海洋捕捞渔民的养老保障工作,着力加大对困难渔民的帮扶力度,积极拓宽渔民养老保障的资金渠道,参照被征地农民参保方式以政府担保贷款形式予以解决参保资金,参保后可自愿衔接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我市共有传统专业渔业人口1945人,其中集体户口1501人,农村户口441人,现参保率已达98%以上。

(三)加大渔船更新改造补助力度,推进海洋捕捞设施改造升级。十三五期间,我市逐步淘汰对海洋渔业资源破坏性较大的底拖网、帆张网、三角虎网等作业方式的渔船更新改造以流刺网为主海洋捕捞渔船,主要作业品种为梭子蟹。从2017年以来,更新改造渔船数量230余艘,95%以上作业类型为流刺网。同时,我市以提高海洋捕捞渔获物保鲜、冷冻、烘干能力及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引导海洋捕捞渔船加快配套设施改造,实施海洋捕捞渔船设施改造升级工程,着力改善渔船生产和卫生等设施条件,提升捕捞产品质量和鲜度,保障产品质量安全。2015年以来,共完成538艘总长≥12m国内海洋渔船垃圾公告牌张贴,478艘船长≥12m国内海洋渔船垃圾贮集器配备,船长≥35m国内海洋渔船222艘理油污水分离器安装,400总吨及以上国内海洋渔船9艘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安装,大力推进海洋捕捞渔船标准船型改造,对2016年-2019年更新改造的153艘标准化海洋捕近期渔船进行补助,兑现补助资金达2870万元。

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是加大近海渔业资源保护开展“海上安全攻坚战”“伏休成果保卫战”“幼鱼资源保护战”,全面推行港长制,强化渔船安全综合整治,持续推进海洋生态修复,深入推进“打非治违”,围绕“一打三整治”专项工作任务清单,坚持力度不减、重拳出击,上下联动、海陆联动,持续保持高压态势。针对已经衰退的渔业资源品种和生态荒漠化严重的水域,大力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坚持质量和数量并重,进一步扩大规模,确保年放流规模在2000万尾以上,同时加强资源放流评估工作,推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科学、规范、有序进行。加大东矶列岛海洋牧场建设力度,积极申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推动以海洋牧场为主要形式的区域性渔业资源养护。科学推进海洋捕捞减船转产,严格执行伏季休渔、渔船“双控”制度,从严控制捕捞作业方式,杜绝新增双船底拖网渔船、帆涨网渔船、三角虎网渔船,支持渔船降本增效设施改造,推广选择性好、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标准化渔船渔机渔具,提升渔船装备和现代化水平。

二是强临海市渔港经济区建设。加快临海渔港水域、陆域、岸线的联合滚动开发,加快推动形成以红脚岩一级渔港和东矶二级渔港为龙头,临海市渔业经济体系为基础的,以城镇及海岛为依托的,集冷链加工物流、渔业配套、海洋生物、海洋装备与渔业休闲产业等为特色的临海渔港经济区。为进一步提升红脚岩一级渔港的整体渔港功能,促进临海市渔业发展,计划在红脚岩渔港重点打造渔业装备修造厂、水产品交易市场、打造水产品加工区域、建设休闲渔船基地副中心、对渔港船闸进行升级改造、同时实施渔获物定点上岸推进。项目拟投资14.3亿元。通过完善渔港基础设施,为今后远洋渔业的发展创建条件。

三是加快沿海休闲渔业发展。目前,我市休闲渔业发展潜力重点在东矶列岛区域。依托东矶二级渔港扩建工程、田岙岛交通码头等重点工程,进一步健全渔区交通基础设施,可供休闲渔业码头使用,完善陆岛交通基础设施;依托“中国休闲海钓之都”品牌突出我市休闲渔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将发展钓业作为今后海洋捕捞作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方向根据休闲渔业船舶审批要求积极争取休闲渔船指标,完善休闲渔船设计建造、使用和管理制度,促进休闲海钓产业发展;加快东矶海岛公园、海洋牧场等建设,挖掘渔港观光及岛礁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和传统渔业文化,建成东矶海洋生态养殖区,加快建设定点渔港的休闲渔船专用码头码头渔港,形成一批特色渔村和渔业休闲基地,形成东矶旅游观光休闲区推进渔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

特此专函!

 

临海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

2021625

 

(联系人:孙敏;联系电话:0576-85389925)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