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信息 > “十二五”及以前(已归档) > 专项规划
索引号: LH331082-014/2021-11716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1-11-30
发布单位: 市政府办公室(市外办、市金融办、市大数据局)
临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海市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的通知
  • 日期:2021-11-30 09:50
  • 来源:市政府
  • 浏览次数: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临海市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已经第十六届政府第1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临海市人民政府

2019年2月1日

临海市城市防洪排涝规划

1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1.1上一轮规划编制主要内容

临海城防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完成了江北灵江干堤、平原路堤等防 洪工程,由于2003年临海市进行了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城市范围和布 局有了很大的变化,城区扩展至整个大田平原,2003年浙江省水利水电 勘测设计院修订编制《临海市城市防洪规划修编报告》,已由临海市人民 政府常务会议纪要(2004) 14号文批复。主要内容如下:

1.1.1灵江干流段防洪工程

临海江北已建成灵江大桥〜小两山长4.9km的江北防洪堤,规划要求 对兼做防洪墙的老城墙实施保护改造工程。灵江右岸防洪堤自灵江一桥〜 红旗闸,长5.5km,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实施封闭。

两水山阻水河段最窄处200m,规划要求劈山200m,达到河宽400m; 灵江干流城区段的江厦滩、伏龙滩实施清障和切角工程;庙龙港峡谷要求 搬迁庙头村,切除局部山嘴和拓浚,确保峡谷行洪滩地不低于400m。

 1.1.2江北城区治涝工程

① 江北隔堤由小两山至双桥,长5.56km,按照20年一遇标准设 计,堤顶6.2〜6.4m,与环线道路相结合。隔堤的目的是阻止大田港涝水 入侵老城区。

② 沿山截洪沟。水磨坑截洪沟长2.5km,截洪3.4km²;山峰〜双桥 截洪沟2.8km,截洪10.1km²

③ 拓浚城市河道,东大河、大庆河至河宽33m,洋头河、大寨河 拓宽至28m。

④ 大庆河新建泵站1座,设计流量33m³/s。

⑤ 改造老城区通向灵江的管道和沟渠,防止外江倒灌。

1.1.3大田平原排涝工程

大田平原原有山区河流穿越城区的,主要包括大田港和逆溪,全部改 为内河,不承担上游山区洪水的排泄。山区洪水的排泄在城区上游新开挖 河道,经钓鱼亭排涝闸排至庙龙港以下灵江干流。

① 新开河道河长11km,底宽46〜70m,边坡1:2.5,底高程0.0〜-3.0m; 钓鱼亭排涝闸净宽45m,闸底高程-3.0m。按照新开河道方案,需沿新开 河道建设堤防,堤防平均高度在1.5m左右,规划城区可达到50年一遇防 洪标准。

② 为保护规划城区,原逆溪河道和新开河道处设逆溪控制闸,闸底 高程-2.0m,闸门尺寸3孔x8m。

③ 为了调节洛河洪水和城区降水,结合城区景观建设,在大田港闸上 游新建灵湖,面积1200亩。

1.1.4义城港平原排涝工程

① 江南隔堤自峙山村〜上吞村,总长3km,结合城南104国道国境 公路外环线建设,堤顶高程7.55m。

② 七一河闸外移改建,闸净宽2X4m,闸上设泵站1座,设计流量 6m³/s;红旗闸拆除重建,闸净宽24m,闸上设泵站1座,设计流量 10m³/s。

1.2规划实施情况

2003年由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的《临海市城市防洪规划 修编报告》对临海市城区的防洪排涝问题提出一系列工程措施,这些规划 工程部分投入实施,但更多规划工程由于城市发展、土地利用和交通布局 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致原规划工程实施难度很大或已失去实施的可行性,具体表现如下:

(1) 《规划》提出的两水山劈山由于涉及灵江二桥的重建,实施难度 很大,庙龙港峡谷整体搬迁庙头村政策处理难度大,劈山和滩地切滩工程 仍存在效益和工程投资的争议。

(2) 临海东城区扩大至整个大田平原,江南城区扩大到整个义城港 平原,故原《规划》提出的隔堤已失去建设的意义。原《规划》的水磨坑 截洪沟、山峰〜双桥截洪沟以及城区河道拓浚工程,由于建设用地的扩大, 交通路网的布设,实施条件己发生重大变化。

(3) 原《规划》对大田平原提出新开高排渠的方案。高排渠方案堤 防高度达1.5m,对于城市发展极为不利,且明渠方案占地大,在穿越山 体时开挖工程也较大,与公路有交叉等诸多问题,因此,已实施的大田平 原排涝一期工程己改为明渠+隧洞方案,大田平原二期排涝工程必须与一 期工程相衔接。

(4) 原《规划》提出新建峙山村〜上舂村的隔堤,实际江南城区已经 扩展到整个义城港平原,隔堤建设的意义不复存在。《规划》提出的在七 一闸、红旗闸设置总规模16m³/s的泵站工程已远远满足不了排涝标准的 要求。

1.3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综上,临海市城区仍旧存在防洪保护圈不闭合的问题,且未实施防 洪工程的岸线存在拆迁、征地、交通、文保等诸多复杂问题而难以实施; 大田平原、义城港平原由于规划城区范围进一步扩大,排涝标准进一步提 高,原《规划》提出的防洪排涝措施存在难以实施,或难以达标的实质性 问题。因此,编制《临海市城市防洪规划修编报告》,确定新的防洪排涝 解决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2规划任务、范围和标准

2.1规划任务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城市总体规划,分析临海市防洪、排涝现状,查找问题,利用已有防洪规划成果,进一步复核地区、城市防洪排 涝工程布局的基础上,提出满足区域防洪排涝安全的工程及非工程措施 等,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2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临海城区,规划防洪和排涝任务包括江北和江南两部分。

江北防洪排涝范围为大田平原,流域面积522km²,其中牛头山水库 控制流域面积254km²本规划解决排涝范围为大田平原的古城、大洋、大田、邵家渡街道。

江南防洪排涝范围为义城港平原,流域面积228km²本规划解决排 涝范围江南街道和尤溪镇。

灵江干流规划范围为七里道头至钓鱼亭附近。

2.3规划水平年

规划基准年:2016年;

近期水平年:2025年;

远期水平年:2035年。

2.4规划标准

2.4.1防洪标准

根据《临海市市域总体规划(2007-2020)》,临海市2020年市域人口 6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51万人。根据《防洪标准》(GB 50201-2014), 临海城区防护登记为III等,防洪标准宜取50年一遇。考虑到临海城区人口的实际分布情况和重要程度,临海江北城区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 江南片区(城防二期)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望江片城区尽管也是临海 城区的一部分,但由于人口较少,防洪标准取20年一遇。

2.4.2排涝标准

根据《治涝标准》(SL723-2016),城镇人口大于20万人,小于150 万人,设计暴雨重现期取10〜20年一遇。临海市主城区、大田平原、义城港平原,排涝工程保护对象为城市,故推荐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最大 24小时暴雨一日排岀不受灾。

3干流防洪规划

3.1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临海城区尚未形成封闭的保护圈

临海己建成江北防洪堤,但二期防洪堤尚未封闭。江北防洪堤工程西 起灵江一桥,东至小两山,全长4900m,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江北防 洪堤与临海古城墙共同构成了临海江北主城区的防洪闭合圈。

二期防洪工程位于江南开发区,主要工程包括灵江南岸防洪堤(全长 5499m)、两水山扩排工程、义城港改道工程和配套的红旗闸、七一闸改 造工程。目前灵江大桥〜两水山防洪堤基本建成,两水山扩排工程及两水 山以东防洪堤仍未建成,且两水山由于连接灵江二桥的原因,劈山工程实 施难度很大,江南城区段防洪标准不足5年一遇。

2) 规划望江片城区防洪未有防洪堤封闭

临海老城区对岸的望江片一直未设堤防保护,目前防洪标准不足5 年一遇。由于城市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区域内的城市空间逐渐拓展,防 洪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亟需加快沿岸堤防建设进程。但是由于该区域堤防 建设涉及城建道路、征地拆迁、文物保护等诸多因素,矛盾多、问题复杂, 因此部分堤线方案迟迟未能确定,客观上影响了该处工程建设的步伐。

3.2干流防洪规划工程小结

本次规划针对临海望江片区一直未设堤防保护、防洪标准较低以及干 流多处阻水、行洪能力不足等上轮规划中的遗留问题,经科学计算和合理 分析,提出城区段堤防建设和灵江扩排工程方案,从而进一步完善临海城 市防洪体系,保障灵江两岸防洪安全。主要成果如下:

(1)临海城区对岸望江片堤防全长3.4km,其中烧碱厂〜水岩头段

2.5km,水岩头〜灵江大桥段0.9km,堤防目前尚未实施,规划该段堤防防 洪标准20年一遇,控制堤距不小于400m。

(2) 实施两水山扩排工程,劈山宽度200m,劈山后控制河宽400m, 将水中余脉开挖至-7.0m高程,两水山上游的治水公园也予以切滩。同时 考虑到工程实施难度,在劈山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进一步研究分洪河道、 隧洞、切滩等工程的排洪效果,确保临海城区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3) 实施伏龙滩切滩工程,切除江中尖角,切滩面积0.4km²,控制 滩地底高程不高于2m,控制河宽450〜600m;实施庙龙港切滩工程,清 除左岸滩地高杆作物,劈除右岸局部山体,控制河宽不小于400m;实施 晒盜岩切滩工程,对晒蓄岩南侧局部山体及滩地进行挖深,控制底高程不 高于-2m,保留晒蓄岩作为景观山体,控制该处河宽不小于400m。

(4) 临海城区江北灵江二桥至小两山段堤防加高工程全长3.0km, 规划在现有堤防基础上加高0〜0.7m,使该段堤防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 江南灵江二桥至红旗闸段规划新建堤防全长3.3km,规划防洪标准5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9.50〜9.08m。

(5) 考虑到目前临海市已规划于庙龙港附近建设灵江大闸,并己开展相关前期设计工作,因此建议将两水山劈山、伏龙滩切滩、庙龙港劈山 及晒盜岩切滩工程与灵江大闸工程一起统筹规划,共同发挥扩排挡潮和水 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

图3-1临海城市防洪工程堤防建设示意图

图3-2灵江干流城区段扩排工程示意图

4大田平原排涝规划

4.1基本情况

大田平原位于灵江以北,包括临海主城区在内的三面环山区域,大 田平原流域面积522km²,其中牛头山水库集水面积254km²,平原面积只 有84km²大田平原包括临海主城区的大洋街道、邵家渡街道、大田街道、古城街道和东媵镇。







大田平原区域内有多条省道、甬台温高速公路及铁路通过,104国道 穿越市区,南面尚有灵江通至台州湾,区域对外陆路、水路交通均十分便捷。大田平原基本可分为老城区和规划新城区两部分,二者基本以洛河〜大田港为界。洛河以西地面高程基本在5〜7m左右,其中古城部分地 势较高,大部分在7m以上;洛河以东除已开发的建设用地高程在6.0m 以上之外,一般未开发的田面高程在4.0~5.0m之间。

4.2排涝现状和存在问题

大田平原可以洛河〜大田港为界,分为东西两片。

西片为洛河以西,流域面积35km²;主要排水河道为大庆河、东大河、 洋头河和大寨河,除大庆河河宽大部为24〜30m河宽外,其余河道河宽大 致只有18m,大庆闸是主城区的主要排水出口,大庆闸净宽16m,闸上 设泵,设计流量33m³/s主城区涝水通过通过主城区唯-有效出口大庆闸、泵排除。

东片为洛河以东,也是大田平原的主要腹地,流域面积233km2o本 区域山洪面积过大,是其内涝的主要原因。其中白石溪(26.5101)、两头门溪(43.75)、东溪(31.15)、琅坑溪(53.5km²)是平原上游的主要山洪来源。本区域主要排水河道为大田河〜大田港及邵家渡港。大田河承接上游山区洪水(面积达100km²),而河宽只有40〜60m;邵家渡港河 宽40〜80m,主要承接牛头山水库区间涝水和浪坑溪洪水;大田河与邵家渡港汇合后,称为大田港,河宽120m,是大田平原目前唯-的出口通道。 大田港闸净宽40m,原大田港闸自1991年建成启用至今巳有21年,工 程经过长期的运行,水闸的土建工程、金结、电气设备、机械设施等都 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目前正实施改造工程。大田港闸位于灵江庙龙 港峡谷上游,在灵江同期发生洪水时,会对平原排涝造成顶托影响。

4.3规划排涝思路

规划实施分片排涝方案。实施东大河节制工程和灵湖柳堤封闭工程, 将洛河以西和洛河以东排水系统隔开,形成两个独立的排水体系,针对每个独立的排水体系规划相应的排涝工程。对洛河以西,充分利用灵湖的调蓄能力,规划灵湖隧洞及泵站工程;对于大田平原腹地洛河以东, 继续完善以新开大安河、许安村-钓鱼亭的2号隧洞为中心工程的“东排”分洪线路工程。

4.4规划排涝工程小结

(1) 规划东城区排涝工程

① 新开河及隧洞工程

规划新开下沙屠至邵家渡明渠,承担上游山区洪水洪峰流量600m³/s 左右,通过新增许安村至钓鱼亭隧洞排出。下沙屠至邵家渡明渠全长 4.72km,明渠断面规模为底宽40m,面宽约90m左右,边坡1: 3;许安村至钓鱼亭隧洞长2.2km,净宽14m;在隧洞(2x14m)出口布置钓鱼亭 挡潮排涝闸,净宽为2x8m。另外在下汇头附近对白石溪裁弯取直,形成 0.11km²的调蓄湖。

② 节制闸工程:白石溪与大田河汇合口设节制闸,规模为5x10m; 新开河与邵家渡港之间设节制闸,规模为5x10m。

③ 大田西河工程:新开大田西河全长4.3km,大田西河河宽15m左右, 承担排涝面积5.11km²

④ 东媵截洪沟工程:东滕截洪沟长3.57km,河宽8m,截洪面积1.8km²

(2) 临海主城区排涝工程

① 东大河节制闸及柳堤封闭工程。

东大河与洛河之间设节制闸,规模为18m;灵湖柳堤4座拱桥设置节制闸。

② 灵湖排涝隧洞工程

泵站位于临海市大洋街道小两山背面灵湖侧,设计流量60m3/s,出水 池接灵湖排涝隧洞工程。隧洞进口布置于灵湖东南角附近,上游布置引水 箱涵,全长约240m与灵湖连通,两孔净宽共14m,净高5m,底高程-2.50m; 下游新开挖隧洞穿越小两山至灵江侧,隧洞长600m,城门洞型断面,釆用无压隧洞,衬后净宽6m;隧洞尾部接出口穿路箱涵,箱涵全长43m, 与灵江连通。

临海市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简本 第4章

③ 城区河道整治工程

大寨河整治河段为东大河至灵湖全河段,整治河长2.36km,拓宽至 25m,疏浚至0.5m;大庆河整治河段为柏叶西路至大庆闸,整治河长 1.38km,河道拓宽至25m,疏浚至1.3m。

④ 山溪河道整治工程

河道治理总长5.24km,包括双桥溪整治0.68km,河宽10m;三峰溪 整治0.76km,河宽8m;张吞河道整治整治0.71km,河宽4m;新开下沈 村河道1.61km,河宽4m;后山截洪沟1.48km,河宽2〜5m。

(3) 牛头山水库泄洪隧洞工程

推荐牛头山水库增设泄洪隧洞,设计过流100m²/s,泄洪隧洞从牛头山水库库区新开挖隧洞向南6.8km至灵江侧岩下周,隧洞为城门洞型断 面,衬后净宽6m;隧洞出口接1km箱涵排至灵江。

5义城港平原排涝规划

5.1基本情况

义城港平原位于临海市灵江南岸,与临海主城区隔江相望。东西长 85km,南北宽44km流域面积228.8km²,其中山地丘陵面积200.9km², 占总面积的97.8%;平原面积27.2km²,占总面积的11.9%;水域面积 0.7km²,占总面积的0.3%。

义城港平原交通便捷,台金高速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将义城港平原分为南北两个区块,G104国道横贯东西,靖江南路、七一河路、汇丰路等 沟通南北,灵江大桥、灵江二桥、临海大桥连接灵江南北两岸,将义城港 平原和主城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建台金高铁位于台金高速以北约30m 处,且在义城港平原内设临海南站,建成后义城港平原交通枢纽地位将更 加凸显。

义城港平原包括江南街道大部和尤溪镇部分,土地利用以城建和农业 为主,其中台金高速以南以城建用地为主,高程约5.0〜6.5m,高速以北以 农业用地为主,尤溪镇高程较高,约9.0〜11.0m,其余约4.5〜5.5m。

5.2排涝现状和存在问题

义城港平原主要排涝河道为义城港。义城港是灵江的第二大支流,发 源于尤溪镇双坑牛岗。从白岩至羊尾段称双坑,先后会梓树坑水和长加坑 水,至尤溪镇,此段称柴坦溪;于尤溪镇汇温家舂溪、大左溪后称尤溪, 至塘里汇香年溪后称义城港,至后周、增棚埠入灵江,全长40.2km,流域 面积228.8km,义城港上游段(尤溪镇)为山溪性河道,长27.2km,上 游无控制性水库工程,且河短坡陡,集流快、洪水猛,洪水出山谷后即泛 滥于江南区块平原,造成江南区块为浙江省有名的洪涝重灾区;下游(江南街道)为平原性河道,长13km,河宽40〜80m,河底高程在-3.68~0.16 之间。通过长石岭排涝闸、红旗闸、七一闸入灵江、组成“两纵一横”排涝 水系。

红旗闸位于义城港出口处,闸底高程-2.0m,共8孔,每孔宽3m,净 宽24m,该出口闸位于江南区北端,排水距离长,且出口处于庙龙港峡谷 上游,当灵江干流发洪水时,受峡谷顶托,排涝困难。长石岭排涝闸位于 长石岭隧洞出口处,闸底高程-3.0m,共5孔,每孔宽7m,净宽35m,《临 海二期城市防洪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确定长石岭设置2条单宽11m的排洪 隧洞,当前已建成一支隧洞,另一支隧洞在建。七一闸位于七一河出口处, 闸底高程1.0m,共2孑L,每孔宽4m,净宽8m,该出口闸位于江南区北 端,排水距离长,且闸前河道与七一河主流交叉,交叉角度大,无形中增 加排水距离;且出口处于两水山卡口上游,排水条件更不利;目前七一闸 闸下淤积严重。

5.3规划排涝思路

义城港平原流域面积达228km²,其中山区面积达到80%,其中尤溪 镇以上的白岩舂、左乔溪流域面积达135km²,中游的香年溪、白岩呑等 支流,集雨面积共55km²,因此解决义城港平原内涝的关键在于解决山区 洪水的岀路。

总体排涝思路为:由于山区面积大,上游必须新建蓄洪水库工程,且 在尽可能少占耕地的前提下,新开排洪通道。排涝总体布局可概括为“上 蓄、中分、下排”,即上游新建蓄洪水库、中游新开排涝通道,下游新增排水出口。

5.4规划排涝工程小结

(1) 水库工程

规划在柴坦水电站下游2.4km位置新建指岩水库,集雨面积69km²水库功能定位为防洪、供水和灌溉等综合功能利用。水库总库容5700万 ,水库坝高约110m水库初定正常蓄水位130m,兴利库容约4000万m³,汛限水位125m,防洪库容1500万m³

(2) 尤汛分洪隧洞

尤汛排涝隧洞从里坎头村附近新开隧洞至江海船厂出口,全长8.5km, 洞径14m,设计排洪流量700m3/so

(3) 香年溪截洪隧洞

香年溪新开分洪隧洞5.6km至尤汛隧洞入口,洞径8m,设计分洪流 量 300m³/s。

(4) 调蓄湖工程

拟在香年溪汇入义城港处设置调蓄湖泊,面积为0.3km²;香年溪堰前湖,面积0.1km²;在尤溪隧洞进洞前设置尤溪湖,面积0.2km²。

(5) 红旗闸泵站

拟在红旗闸上设计泵站一座,设计流量50m³/s。

6规划实施意见

(1) 大田平原和义城港平原是临海市当前洪涝灾害最为突出的区域, 且在临海城区“东扩、南扩”的发展定位上,作为基础设施的防洪排涝工程必须首先实施。建议在当前我省“大干水利、快上项目”的战略指导下,响应“百项千亿”工程项目推进,近期首先实施平原排涝工程。

(2) 灵江城区段扩排工程是保证城区防洪安全的重要措施,建议同灵江大闸工程同步实施,发挥扩排挡潮和水资源利用等综合功能。

(3) 城区望江段堤防工程由于涉及拆迁征地和文保等政策处理问题, 当前实施难度较大,建议由市政府层面统一协调各部门利益,推进城区形 成完整的防洪闭合圈,本工程建议分期实施。

(4) 指岩水库工程由于项目单独立项,审批程序较为复杂,但水库 工程也是解决义城港平原内涝的关键工程,建议在近期尽快开展前期论 证,工程在远期予以实施。

附件:临海市防洪规划.pdf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