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部门、街道信息公开 > 镇(街道)信息公开 > 台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 > 政务工作
索引号: LH331082-018/2021-11616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成文日期: 2021-10-27
发布单位: 临海发布
向着海洋,进发!头门港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回眸与展望 (上)
  • 日期:2021-10-27 14:32
  • 来源:临海发布
  • 浏览次数:

一片海,能带来怎样的惊喜?

一个梦,又跨越了多少距离?

一代人,将见证着哪些奇迹?


所有的答案,都藏在这里。这里,就是头门港经济开发区,20多年的时间里,它有过许多的名字。从台州港临海(头门)港区到浙江头门港经济开发区再到台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每一次的更迭,都为“海上共富梦”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湾区“南翼”上的核心


【热词搜索岸线优势 核心港区


“如果把浙江经济大湾区比作一只展翅的大鹏,那台州湾经济开发区就在南翼的关节上。而头门港经济开发区又是台州湾经济开发区的核心,区位优势不言而喻。”为了让大家更加直观地理解头门港经济开发区的重要性,浙江头门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铁峰指着浙江经济大湾区的地图上的一点,作了一个比喻。这一区位优势,也让头门港成为了目前浙江沿海仅存的具有一定大陆型深水岸线特点的可成片开发建设5-7万吨级深水码头的潜在岸线资源集聚区域。“但是手握一手好资源并不等于最终的胜利,只有将它合理利用起来,才能为长远的发展核裂变能。”张铁峰说。


“深水良港+广阔腹地”,这是稀缺资源,也是头门港将优势转化为后劲的具体体现。通俗来说,就是头门港近岸水深条件比较适合于成片开发建设5-7万吨级深水泊位,港区后方便捷完善的公铁集疏运网络进一步拓展了港区的服务能力。腹地则是指一个港口所能辐射的范围,腹地越大,港口竞争力越强。而这些也成为了头门港经济开发区未来跻身“国家队”不可或缺的入场券。


翻开开发区发展的编年史,我们可以看见向海洋要红利的战略举措始终蹄疾步稳。


——2014年12月,临海头门港区正式开港,首座2万吨级兼靠3万吨级通用散杂货泊位(水工结构按5万吨级设计)正式投入运营。头门港成为台州迈向“东海时代”桥头堡,翻开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新篇章。


——2018年10月,台州港头门港区一期码头滚装改造工程完工。原有的2万吨兼靠3万吨级通用泊位,提升为5万吨级通用泊位兼顾汽车滚装功能,设计年吞吐能力为50万吨货物及10万辆汽车。


——2020年9月,“台州湾核心港区”二期码头交工验收,新建2个5万吨级通用泊位(水工结构按靠泊7万吨级船舶设计),码头泊位长度676米,宽度35米,年设计吞吐量为530万吨,年设计通过能力为554万吨。


以区域性大港为支点,撬动浙江大湾区发展的杠杆,头门港接下来可分“三步走”:今年港区吞吐量力争突破700万吨;“十四五”期间,港区年吞吐量力争实现2000万吨,10万标箱,成为台州港核心区;进一步巩固台州湾核心区地位,谋划未来区域性大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都将从梦想照进现实。


东西互济的开放格局

【热词搜索】七纵三横 陆海联动


“‘七纵三横’的大交通格局是头门港多年蓄力而来的发展‘王牌’。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形势,头门港的定位就是‘积极承接宁波港产能溢出,主动接受上海港辐射’。这一项目‘落子’头门,将有力推动湾区成为重要的物流集散基地。”头门港经济开发区二级调研员杨礼平告诉记者。头门港的开发建设,是我市迈入海洋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交通,就是所有事业开展的前提项。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安家”头门港,得益于不断丰满的交通体系,也从侧面说明了这里是值得信赖的造梦热土。


让我们将镜头调转,重新聚焦在3个月前的夏天。8月10日9时06分,蓝白相间的“s2623和合号”动车组从台州市郊铁路临海南站出发,沿着铁轨一路向东疾驰。57.4公里线路长度,37分钟运行时间,“头门港站”在期待的目光中逐渐被放大。


“从前这条路线没开通,我只有周末才回家,其他时间都住在厂里,生活上很不方便。现在不一样了,我每天早上去港区,下午下班住市区,可方便了。”家住市区的小李是吉利汽车临海产业园的一名工人,也是台州市郊铁路(临海南站至头门港站)运营后的第一批乘客。他说,起初亲戚好友都不看好他这份工作,因为它位于头门港经济开发区。但随着开发区的配套功能逐渐完善,尤其是交通的选择性多了以后,大家的态度开始转变了。现在再说起他的这份工作,大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有前途”,还是因为它在头门港经济开发区。


纵横交汇的道路走向,搭建起滨海新城的强健骨架,东西互汇的新格局再次被定义。纵观开发区的每一次蜕变,背后都不存在偶然。


“湾区经济是全球经济的增长极。交通强,也就奠定了经济强的基础。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到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陆海联动、港铁联运的集疏运体系是贯穿全线的主题。”站在高处眺望金台铁路,笔直的铁轨勾勒出东西互济的大蓝图。杨礼平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金台铁路将头门港和浙中国际物流枢纽金华、义乌连接起来,为浙江沿海港口群新增一条港口物流的后方疏运通道。今后,这里还将争取建设上岛铁路,让来自各方的强有力合作伙伴能“走进来”。


改革开放新高地

【热词搜索】口岸开放 新材料产业园


头门港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开区,这份荣誉意味着什么?又释放出了哪些信息?比起大而泛的术语,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才是许多人最想知道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了开发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的办公室。


“头门港的升级,实现了台州国家级对外开放平台零的突破,为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台州联动创新区进一步充实了后备力量,也为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奠定了基础。当前,改革开放进入了‘深水区’,头门港的升级正是国家对我们的鼓励,鼓励我们奋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李卫星对此作了一番解释。他说,作为民营经济先发地、股份合作经济发源地,临海这片土地上从来不缺创新求变的勇气。头门港作为拉动临海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将以激发对外经济活力为突破口,着力推进湾区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升级成国开区,换个角度看就是国家在头门港新开了一块‘改革开放试验田’。那我们就要让大家感受到,这块‘试验田’里是有很多东西可以‘搞’的。”李卫星说。


位于红脚岩区块的台州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就是开发区敢闯“深水区”迈出的其中一步。产业园一期规划面积约1.05万亩,临近头门港和台金铁路头门港货运站,集疏运条件优越。站在产业园选址内,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李春富向记者介绍起了当前的现状与未来的盛景。他说:“目前,产业园的土地平整工作顺利完工,正在进入桩基施工阶段。”此外,道路、污水处理厂等配套项目也按下了启动键。


以新材料产业园这个支点,撬动湾区能级提升的杠杆;以高科技项目为发展新引擎,起舞湾区经济大发展。虽然眼前的产业园只初具轮廓,但是迸发出的希望让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忍不住开始畅想它未来发展景象。


“已经有不少的企业向我们表示了合作意向。这段时间带着项目来考察的人很多,我们也在不断摸排,确保好项目、大项目入驻来实现双赢互惠。”李春富说,来考察的企业有涉及各个领域,但是“在头门港大有可为”的信心,是他们身上的共同之处。

向着海洋进发头门港经济开发区又迈开了一大步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