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LH331082-053/2021-10847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1-01-14 | |
发布单位: | 市经济开发区 |
临海经济开发区2020年工作总结 |
|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临海经济开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深化两抓年 打赢翻身仗”工作部署,全力打好攻坚战,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一)园区经济不断增长 2020年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87.2亿元;完成工业性投资13.9亿元;税收36.7亿元. (二)招商选资稳步推进 一是抓项目盯引。积极开展对接项目,对接佳源集团、时代集团、宝龙集团、新城控股等10多家公司做好新区城市综合体项目招商。同时,考察兰溪百城、温州康宁医院等,做好医养项目招商,对接杭州中恒电气、艾米机器人、工猫科技等多家企业来临投资。 二是抓项目签约。紧盯联东U谷项目,高频率对接洽谈,先后经过十多轮的谈判,双方顺利达成了投资合作协议并完成签约。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做好地块政策处理,做好供地,抓好项目落地。 三是抓招才引智。跟踪对接WISDOM智能诊断分析设备、SENCOM智能诊断云盒、人工智能上消化到肿瘤早期筛查等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做好项目落地服务。 (三)重点项目强力开展 1、华强熊出没文旅小镇项目工作。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带领下,小镇项目顺利推进。9月27日完成施工招标,目前已正式开工建设。 2、总部经济商务区建设。一期6幢大楼及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于2019年度竣工并投入使用;二期实施的5幢总部大楼已于2020年7月完成土地公开出让,目前初步完成建筑方案设计。 3、临海国际医药小镇建设。华海制药科技产业园项目1-10月份累计完成投资2.35亿元,目前7个子项目有序推进,已进入收尾阶段。华海职工宿舍项目土地已摘牌,方案设计工作已启动。 4、临海科创园选址工作。今年以来重点推进项目选址工作,经过前期调研比选,已基本确定3个备选地块,分别是大洋柘溪、大田朝阳和邵家渡原职教城地块。 5、联东U谷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项目已完成签约和确定选址,规划用地面积约132亩,7月8日已与联东方签订投资协议,项目公司已注册完成。 6、新区城市综合体工作。今年以来,开发区重点开展兴业精密铸造有限公司约20.09亩收储工作,目前已完成拆迁安置补偿协议和安置地块土地协议出让合同签订,正在办理安置地块项目开工前期手续,年底前实现综合体地块挂牌出让。 7、伏龙大桥征迁工作。目前已全部完成拟征收房屋价格预评估和房屋调查登记,完成部分补偿安置协议签订,年底前全面完成房屋征迁。 二、2021年工作计划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主动适应新时代开发区创新提升要求,聚焦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理念,聚力产业经济提质增效、城市功能优化升级、体制机制科学高效,努力把临海经济开发区打造成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先进制造业示范区、产城深度融合新城区。 (一)进一步加大招商选资力度 积极调整招商策略和招商重点,力争在引进名、优、强项目及产业链延伸上有新突破。紧盯项目,多方位对接,全程服务,抓好项目落地。一是立足产业优势,拓宽招商选资领域。通过产业链的有机整合,尽快形成比较完善又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加快机械汽摩配、建材、时尚休闲等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努力在高端医药、先进装备、智能制造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拓宽招商选资领域,厚植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二是创新招商方式,增强招商选资实效。招商要创新、关键在于方式方法创新,2021年除继续采用产业链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外,对有意向投资较大的在谈项目,请市领导带队推进,实施高位招商。招引国内外优秀创业创新项目及团队,培育和孵化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初创团队、初创企业。在项目洽谈方面,进一步规范招商合同,加大合同对项目的约束力度,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三是围绕重大项目,形成招商选资合力。结合我市机械汽摩配、建材、时尚休闲等产业优势,策划、包装一批配套项目抓招商,努力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紧盯医药小镇、总部经济商务区、联东U谷智能产业园等重大项目,确保建成本市高端产业集聚区,进一步扩大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全力推动项目建设进程 紧紧抓住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努力使新落地项目早开工,续建项目早竣工投产。一是落实考核机制。每季度定期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考核,建立健全在建项目服务工作的网络管理体系,将工作目标细化分解到各部门和责任人,充分调动服务人员的积极性,推进项目建设的快速发展。二是加强工作协调。定期和不定期地对项目工地进行巡查,整治现场环境,规范工地秩序,及时掌握项目建设的动态,并组织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解决遇到的有关问题和困难。三是督促项目管理。严格制定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加大项目建设,对重大、重点项目建设实行每周分析、每月通报、每季考核等办法,确保项目加快建设。 (三)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全力帮助企业用足用活政策,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扶持政策等,帮助其解决融资、土地等问题,把有效的政府服务与市场配置资源的手段结合起来,为企业发展增添后劲,促进企业增产增收增效。在强化服务的同时,督促帮助企业按照合同落实投资、生产、经营、税收、就业等计划和指标,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四)持续完善现代产业体系 持续推进开发区工业经济扩量提质,培育传统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完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引领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优化升级支柱产业。立足我市机械汽摩配、建材、时尚休闲等传统优势产业,顺应发展新趋势,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用足用活优惠政策,着力解决科技创新驱动、资金土地人才等瓶颈问题。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深入分析开发区现有产业基础和新时代产业发展新方向,合理评估发展前景,重点在高端医药、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支柱产业补链强链等细分领域选择目标产业,以本地创业创新孵化和招商引资相结合,培育开发区产业竞争新优势。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整合提升方案,因地制宜,有侧重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新技术服务业,为工业升级和二三产协调发展提供服务支撑。四是培育创业创新动力。充分发挥创业创新对经济的引领作用,优化建设科创园区、500精英创业园、小微企业创业园等集聚平台。优先鼓励开发区内创新型企业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和检测中心,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引领产业升级。
|
打印 关闭 |
分享到: |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