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LH331082-019/2021-10850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1-01-14 | |
发布单位: | 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 |
2020年临海市市场主体分析报告 |
|
2020年,临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抗击疫情守护民生的同时,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坚持高效便民的服务原则,以实现稳经济促发展为目标,创新推行全市通办、企业开办一窗通、证照分离改革措施,探索推广小微企业帮扶、个体户注册数量限制放开等为民服务新模式,进一步激活“放管服”改革红利,开拓创新,服务升级,主动承担起“重要窗口”的使命担当,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准入环境,助力实现市场发展逆势突围。截至12月31日,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0万户,企业总量突破3万大关,市场发展取得新的突破碑,有力助推临海市市场复苏和经济发展。 一、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及特点 (一)主体增量逆势增长,突破十万里程碑。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临海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00621户,同比2019年增长12.38%,注册资金连跃两级突破1500亿元。市场主体新设18921户,其中个体户增量达到13391户,同比2019年增长11.89%,增速提升33.60%,成为今年市场发展中的中坚力量,同时,企业新设立5467户,首次突破5000大关,同比2019年增长6.65%,增速逐步放缓,农专社新设立63户,同比2019年减少11.27%,连续四年增幅降低,逐渐淡出市场舞台。在疫情影响下,市场主体总量及增幅相比较于2019年提升幅度明显表现出了十足的逆势增长的动力,实现市场主体发展十万大关的里程碑。
(二)注销数量再创新高,市场活力循环加速。截至2020年12月31日,市场主体注销总量达到12138户,同比2019年增长39.41%。其中企业注销1879户,同比2019年减少9.66%,企业主体发展趋向于稳定。而个体户注销总量达10201户,首次突破一万大关,同比2019年增长53.68%;其中2020年新设立的个体户占4786户,个体户简易的准入与退出机制及低门槛的特性助力市场活力高效循环利用,实现了市场主体高注销量下的最高年增幅,并且为今年的众多“失业者”提供低门槛、低成本的创业机会,提升自主“再就业”能力,为高压经济形势下的市场增添了逆势发展的强效动力。
(三)新型经济后来居上,模式创新成为潮流。截至2020年12月31日,第一产业市场主体新增1136户,其中以家庭农场、农业观光等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市场主体达到440户,占比38.73%,同比2019年增长45.21%,成为传统行业发展的趋势;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新设数量连续四年下降,已同比2017年下降74.29%,逐渐淡出市场环境。而在新增的10409户批发零售业市场主体中,电商主体达到3183户,占整个行业的30.58%,同比2019年增长49.30%。“传统行业+新经营模式”成为市场发展的新兴力量,为传统行业的发展注入活力,拓展市场发展的潜藏空间。
二、推进市场主体发展的建议 (一)串联“新型经济+落后地区”,挖掘自然资源潜力。一是以新型经济模式为载体实现高效发展。借助日渐成为发展助力的新型农业经济体、电商经济体等创新市场主体,坚持因地制宜、靠山吃山的原则,深度挖掘落后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农家乐式餐饮、农耕体验嘉年华等新型农业经济模式,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双赢发展。二是以品牌建设为抓手实现辐射发展。加大推进“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力度,打造农产品品牌集群,吃透品牌效应红利,借助电商跨越空间、时间的优点,扩大品牌知名度,以品牌知名度反哺农业观光旅游业,实现农村经济高效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融合“金融辅助+抱团经济”,强化市场发展活力。一是用活“金融辅助”提升企业存活率。开展“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银企合作”、“小微企业扶持讲座”等活动,并结合小微企业运行分析点、创业园区等载体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分析指导,并针对具备出色创新能力、优秀发展潜力的企业提供金融融资利好政策,提升企业起步发展阶段生命力,助力企业腾飞第一步。二是创新“抱团经济”提升企业硬实力。以行业为核心,联动当地商会等民间经济组织,做好宣传,引导“散乱差”的小微企业抱团取暖,创业者合作创业互惠共赢,避免市场主体量盲目暴增,造成市场空间拥挤竞争恶性加剧。 (三)联动“政策引导+行业协会”,优化电商经济结构。一是以政策为引导提升创业质量。针对“少数派”产业制定分级奖励制度,以政策的红利引导经营者将目光投向新产业,并辅以宣讲会、宣传书册、宣传公众号等方式传播先进的经营理念及丰富的经营知识,经营者对于创业的认知及自身经营素质。二是以行业协会提升创业助力。以传统的地方商会为基础,组建行业及电商协会等民间组织,吸纳成员,同时向外辐射传播营商理念与经营知识。及时引导跟风抱团型创业者及时认清市场行情,适时转行优化,优化市场产业结构,降低市场恶性竞争度,放缓市场更新淘汰速率,避免透支市场创业活力,增强市场抗击打力。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