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LH331082-020/2020-10238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0-08-25
发布单位: 市应急管理局
临海市2020年半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 日期:2020-08-25 15:29
  • 来源:市应急管理局
  •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和要求,以安全生产攻坚战和三年行动为抓手,狠抓责任落实、坚守红线底线、聚焦重点难点、实现精准发力,有力促使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起,死亡1人,受伤4人,其中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71.4%、87.5%,2起事故均为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工矿商贸、渔业船舶、水上交通等其他行业领域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全市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一、今年以来主要工作

(一)理顺机制,全面压实安全生产责任。

3月份召开全市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今年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并与各镇街及有关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压实安全责任。全面梳理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在台州市率先修订《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规定》,扫除安全监管盲区。继续实行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制度,常务副市长每月定期听取各镇街主要负责人关于安全生产和消防大检查工作情况汇报,分析安全生产形势,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突出问题,督促各专业安委办正常履职。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警示通报和诫勉约谈等制度,对发生事故的2家单位进行安全生产警示。对9个镇街及头门港经济开发区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巡查工作,推动安全生产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实现安全生产巡查全覆盖。

(二)聚焦重点,全力推进八大领域攻坚战。

危险化学品领域:持续推进49家危化企业设备及自动化提升,完成精细化工工艺反应风险评估835项,完成热稳定性分析1493项。目前共有37家企业建成总控室并投入实际运行,涉及改造车间248个,其中已完成改造59个,处于改造中139个,改造率为79.8%;涉及整改提升项目2142项,已完成提升1003项,提升率为46.8%,累计投资金额10.7亿。开展医化企业生产车间分类整治,出台医化企业生产车间提升核查评估细则,根据评价结果,限期对生产车间实施推倒重建、整治提升,所有需核查评估的45家医药化工企业均已完成评价打分工作业。积极推进危化企业搬迁改造工作,已依照计划新完成松谷造漆关闭退出。消防领域:扎实开展企业复工复产、学校复学、高层建筑、小微企业、居住出租房等专项整治,全市共排查各类生产企业1338家,排查居住出租房36588家,排查高层建筑405幢,发现整治各类火灾隐患4.2万余处,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319份,行政处罚决定书32份,责令停产停业和临时查封20家,行政拘留5人。由市消安委办成立消防工作督导组,扎实有效地督促各项整治工作进一步落地、落实。大力推进专职消防队伍建设,投入1326万元购置进口MAN泡沫水罐车6辆、五十铃水罐车9辆,并对全市15支政府专职消防队开展不定期督导和定期检查,完成144名专职消防队员业务轮训和跟班作业。道路交通领域:进一步加大交通隐患治理力度,拨款1600万元治理资金,对2处省级事故黑点和3处台州市级事故黑点挂牌治理,继续实施路口渠化升级改造、降速、增设电子警察、路口信号灯优化提升改造、增加夜间照明、完善诱导标志等措施,治理事故黑点。科学安排勤务机制,提升路面见警率和管事率, 深化工程车、电动车、摩托车等整治专项行动,加强对大型货车特别是外籍货车落实逢车必查,对超载、超限、超速等交通违法开展集中整治并强化安全教育。上半年,全市共处罚交通违法413104例,其中非现场处罚373212例;查处酒驾539例,醉驾151例;吊销驾驶证240例,行政拘留119人,刑拘121人。渔业船舶领域:扎实开展渔船安全管理十大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有序推进“平安渔业示范县”创建工作。实行每月一督查每季一例会制度,督促指导涉渔镇、合作社(村)等基层渔船安全管理组织有效开展渔船隐患排查治理。积极开展渔船北斗终端离线管控工作,每日抽查点验渔船动态编组情况,强化动态监管。继续深化“一打三整治”行动,全面强化安全执法,上半年共组织执法检查154次,检查渔船1030艘次,查获涉渔“三无”船舶43艘,立案64起,移送司法案件4起。建设施工领域:狠抓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责任落实,强化执法检查,上半年先后开展季度大检查、房地产项目综合大检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建筑施工消防专项检查等行动,共检查工程项目37个,责令限期整改33个,停工整改5个,对54人次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违规行为记分。加工制造领域:扎实开展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工作,严格落实危化品使用单位“十个一律”和小微企业“三项防范”要求,探索建立企业风险当日报告和主要负责人管控承诺机制,强化督查,实施每周一通报,全市共检查企业11694家次,发现隐患12509条,已整改12202条,立案查处101家次,行政处罚154.9万元,责令暂时停产停业84家,依法关闭5家,拆除违章搭建9.03万平方米,移送公安机关16人。城镇燃气领域:落实钢瓶信息化工作,全市自有产权近64万只燃气钢瓶全部实行二维码标识,全面实现钢瓶实名制销售、钢瓶流转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与追踪。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和打非治违工作,检查燃气企业100余家次,餐饮场所用气场所1000余家,查扣燃气钢瓶100余个,立案查处10余起,行政处罚4万余元。特种设备领域:以短信通知、电话催检、现场监察等形式督促企业申报检验、注册登记,实现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率、注册登记率“两个100%”。积极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专项行动、电梯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危化品企业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专项整治、土制简易升降机和叉车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聚焦重点单位、重点区域、重点设备,涉危化品特种设备、锅炉、高层建筑电梯、场内专用机动车等各类特种设备,目前共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16家次,排查设备360台,整治不合格隐患147台次,立案9件。

(三)管控风险,扎实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整治。

一是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制定出台《临海市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和监督检查制度》,进一步规范隐患排查、治理、监督、销号全过程和闭环管理。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细化各部门职责分工,在全市所有行业领域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对生产经营建设全过程及每个部位、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全面排查安全风险和隐患,并建立风险隐患项目库,实现风险精准防控、隐患有效治理。截至6月底,全市共检查企业单位9491家,排查隐患数6807项,责令限期整改845家,停产停业整顿44家,立案查处153人。二是严格落实事故举一反三制度。建立安全生产预警工作制度,严格按照“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要求,全面梳理各地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对辖区内所有企业开展事故警示和隐患排查。上半年先后组织开展村域内企业安全生产、危险化学品、村级标准厂房大排查大整治以及打击特种作业非法违法行为专项执法行动,特别是温岭大溪“6.13”槽罐车爆炸事故发生后,我市立即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对全市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处置等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面彻底的大排查大整治。截至6月底,全市共组织检查组104个,检查企业单位843家次,排查隐患数851项,责令限期整改194家,立案罚款14家,停业整顿4家。三是认真抓好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工作。率先建立重大事故隐患滚动挂牌督办制度,分季度对督查检查发现的各类重大事故隐患进行动态滚动挂牌和整改。根据年初排摸,确定了16家工矿企业(台州市级重点事故隐患整改单位2家、临海市级14家)、7处道路交通黑点黑段(省级事故黑点2处、台州市级3处、临海市级2处)、6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台州市级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区域3处、临海市级3处),通过责任分工、挂牌督查,目前共有9家工矿企业(台州市级1家、临海市级8家)、1处黑点黑段(省级)、3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台州市级2处、临海市级1处)完成整改,其余正在抓紧整改中。四是持续开展常态化暗访暗查工作。结合“双随机”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关于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暗访暗查工作的通知》,组成5个暗访暗查组分区块进行常态化的暗访暗查。同时,将暗访结果进行发文通报,督促指导企业按照“即查即改、一时无法整改必须落实防范措施”的原则落实整改,对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滚动挂牌督办,确保整改责任、措施、时限、资金、预案“五到位”,按时保质完成重大风险隐患整改。截至6月底,共检查企业295家,排查隐患913项,整改821项,挂牌督办17家,立案查处90家,罚款178万元。

 

(四)固本强基,持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一是大力推广“智慧安监”使用,在全市19个镇街和头门港安监队伍及2598家重点企业中运行“智慧安监”手机APP,检查录入企业10576家次,中介协查14079家次,实现隐患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二是全面推进安全生产社会共治。继续开展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全市共有2738家企业参与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三是深化企业员工安全技能提升大培训。制定下发《临海市企业员工安全技能提升大培训实施方案》,将培训指标按高危企业、危险性较高企业、生产加工型小微企业三类分解至镇街,并要求镇街摸清辖区内企业员工安全技能提升大培训人员底数,制定年度培训工作计划。目前全市线上培训通过人数3021人,线下培训通过人数1939人,线上线下同时合格人数702人。四是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以基层安监队伍执法规范化创建为载体,落实队伍保障、制度保障、监督保障、科技装备保障等“四大保障”,以安盾系列执法行动为抓手,继续实行一线工作法,执法人员全部下沉一线,每天有2组人员在外巡查执法,上半年共立案查处78起,处罚160.1万。

(五)强化宣传,切实增强全民安全生产意识。一是深入开展各类安全宣传活动。以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和“5.12”防灾减灾日为载体,通过广泛开展咨询日、安全文化宣讲、应急救援运动会,并积极组织参与各级安全短视频创意比赛、危化品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积极推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五进”活动,发放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读本、典型事故案例等宣传资料20000多份(册)。二是开展安全发展主题宣讲。6月30日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重要训词和重要指示精神,同时要求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也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纳入党委(党组)6月份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增强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存在问题

一是安全生产基础仍然薄弱。我市“低、小、散”企业大量存在,生产方式粗放,生产工艺落后,特别是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设备设施档次偏低,化工自动化水平不高,安全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消防、道路交通、职业健康等行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区域性、系统性安全隐患不同程度存在。

二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到位。部分企业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安全投入不足,隐患排查不及时、不彻底,责任不落实,整改不到位,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三违”现象仍时有发生。

三、下阶段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强化安全责任落实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1+X”责任体系,督促各专业安委会正常履职。继续完善安全生产督查和考核制度,开展安全生产巡查,实行过程和结果双重考核,强化对责任制落实过程的监督。继续执行安全生产警示制度和一票否决制度,确保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

(二)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

一是继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扎实推动安全生产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深化八大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攻坚战,构建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现企业建立“隐患自查自改、风险自查自控”的持续改进内生机制。二是认真抓好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工作。督促挂牌督办的事故隐患重点单位按照“五落实”要求抓紧整改,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整改,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三)进一步强化安全基层基础

严格安全准入,继续推进安全生产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依法从严审批,强化源头把控,把好安全准入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三同时”要求,切实提升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条件。积极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拓面提质工作,严格考评验收,真正实现安全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标准化。继续推行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加强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制度,鼓励中小微企业购买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难题。

(四)进一步坚持科技兴安战略

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全面推进“两重点一重大”危化企业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升级改造,推进高危行业领域“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提升化工装置本质安全水平。全面推广应用“智慧安监”隐患排查移动终端,提升基层安全监管的覆盖面和实效。继续推进“智慧用电”工作,通过现场观摩、座谈交流、企业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广大生产经营单位使用“智慧用电”,重点在电气火灾易发多发的人员密集场所推广使用,切实减少电气火灾事故。

(五)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监察执法

一是加强安全生产执法队伍业务培训,切实提高业务水平。继续推进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监察规范化,保障监管执法所需的经费、装备和车辆等,强化行政执法职能。继续完善基层执法权委托工作,加强对基层执法的指导,提高基层执法效能。二是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继续实行“一线工作法”,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增加执法频次,加大执法力度,保持对非法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加大联合执法和交叉执法力度,加强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形成奖优惩劣的舆论导向。三是严肃查处各类安全事故,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第493号令,严肃查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对发生人员死亡责任事故的企业一律实行暂时停产停业整顿,重新组织全员安全培训,落实事故“四不放过”制度,严格追究事故责任。

(六)进一步强化安全教育培训

加强安全生产宣传队伍和安全科普宣传教育馆、基地等设施建设,强化警示教育,深化安全宣传“七进”活动,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继续加大安全培训力度,继续深化全员培训工作,加强各级安全监管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加强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上岗培训,帮助、指导企业全面开展“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和整体素质,防范各类事故发生。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