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LH331082-029/2020-10717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0-04-14
发布单位: 市财政局(市国资办)
2019年度临海市财政局工作总结
  • 日期:2020-04-14 15:36
  • 来源:市财政局(市国资办)
  •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临海市财政局在临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财为政服务”的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扎实推进稳企业增动能各项工作,较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上半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63.67亿元,为上年同期的88.2%;地方财政收入36.59亿元,为上年同期的91.4%;其中税收收入54.60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82.74%。

一、2019年工作总结

(一)稳增长、强实体,厚植经济发展新动能

坚持把稳企业、稳产业、稳投资作为以稳应变的关键抓手,认真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执行各项清费减负政策,2019年,共减免税费27.67亿元,出口退税17.8亿元,兑现各类奖补资金19.8亿元重点支持企业创业创新、转型升级;联合税务、农业、公安等部门举办了“乡村振兴·财税讲坛”、党建引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论坛,赴基层一线讲解政策,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助推乡村振兴和企业高质量发展。针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超强台风利奇马等的影响,提出财税+”工作举措,召开了5场财税联席会议,举办了乡村振兴·财税讲坛、党建引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论坛,共同解决难题,推进发展。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理念,大力推进百大项目,百团攻坚活动,对新建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来源审批实行一事一议,把有限的财力用到刀刃同时争取债券资金23亿元,有效缓解了地方财政压力。携手深圳华强集团共建总投资100亿元,首期占地270亩的熊出没小镇省经信委、省财政厅对18个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财政专项激励县(市、区)2018年度工作落实及成效年度考评中获得为优秀,并获得了1000万元的奖励资金,全省仅二个县(市)获得优秀。

(二)收支促发展,财政运行平稳有序

在财政支出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科学统筹,首先确保“保工资、保稳定、保运行”各项费用支付,大力推进民生事业发展,2019年民生支出88.0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1.3%其次是“保改革、促发展”的资金稳步支付。不断强化预算硬约束,做到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跟踪,项目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能运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2019年共争取债券资金23亿元。同时,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绩效。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基金放大效应,设立了总规模20亿元,首期规模8亿元的产业科技发展基金,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支持上市企业的发展,参与华海药业定增项目,以1.76亿元认购华海药业的定增份额,并实现资金增值;做好政府性资金竞争性工作,共组织竞争性招标4期,征地保存款招标1期,竞争性存放资金量76.05亿元,实现资金增值1.15亿元;做好项目建设工作,携手深圳华强集团共建总投资100亿元,首期占地270亩的“熊出没”小镇,实施棚户区改造,400多户整村搬迁,2021年建成后,将极大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带动周边开发200亿元,实现税收15亿元以上。我市财政预算执行、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存量资金盘活、国库库款管理等工作成绩突出,2019年5月,临海市财政管理工作受到浙江省人民政府督查激励。

(三)重创新、改革,激发体制机制新活力

一是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结合“三服务”活动,全力开展五问入企、五心服务”“走企业、强信心、促发展等活动,提供妈妈式服务截至目前,共走访全市19个镇(街道)、相关部门2次以上,共走访纳税人8650户,解决各类问题4250;联合财政、税务、经信、发改等部门组成惠企政策宣讲团队,赶赴杜桥镇、白水洋镇、头门港新区、大田街道、江南街道等10个乡镇(街道)开展政策宣讲,为企业送上政策红包,共覆盖1800多家企业与吉利豪情、华海药业等企业组建了24个有关财政税收事宜专题小组,帮助解决企业跨国发展、转型发展相关政策等82个难题,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家投资发展信心。积极推广政采云平台,2019年度全市采购预算9.26亿元,实际采购金额7.97亿元,节约资金1.29亿元,节资率达13.89%,采购额位列台州各县市第一;加快统一公共支付平台运用,全市共有204家执收单位上线执收金额76.48亿元。

二是积极做好机构改革工作。

根据《浙江省关于深化实现机构改革的总体意见》和省委、省政府批复的《临海市机构改革方案》,积极稳妥做好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工作。1月7日,市财政局组织召开机构改革动员大会,随后,组织了全市各平台公司,举办了国有企业对接会、发债业务培训会、融资业务培训会、银企对接会等,帮助解决项目瓶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组成调研组对各国有企业进行走访,讲解融资工作。经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信用评级委员会评审,临海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临海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主体信用等级为AA+级,融资规模新增12.2亿元,实现了国有实体企业信用等级AA+级零的突破。建立起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首次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10月,临海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国资分会正式成立。

(四)防风险、提绩效,积极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被列为我省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试点市以来,我市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项工作团队并了统一部署,围绕“增加收入,盘活资产,提高绩效,消旧控新,规范运作,保障有力”的总体思路,在充分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分析偿债能力和风险点,制订了3年消化计划及两套政策、八方面20条措施,将我市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专项行动时间5年计划缩短为3年完成,决定通过加强源头管理,清理政府投资项目,切实遏制债务增量,降低债务风险;通过加强产业扶持,狠抓产业项目,大抓实体经济,涵养财源,增加可用财力,切实化解债务存量。化债工作被省委、省政府多次点名表扬,并得到了省政府督查激励,作为全国唯一一家把化债和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的典型县市上报至中财办,得到了中组部、中财办和财政部的充分肯定入选全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案例,被《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一书收录,清华大学副教授、省委党校副教授和浙江日报资深记者组成调研组专程赴临海调研

(五)强服务、抓保障,坚决打好灾后重建攻坚战

810日,临海市遭遇有气象记录以来登陆台州最强9号台风利奇马袭击,成为全省受灾最严重的地区。灾情发生后,财政税务稽查成立了以三局临时党支部组建了党员干部突击队、青年突击队和灾后重建突击队三大突击队,发动了517名机关干部,对环东湖区块、白云社区、东湖村、江南街道、望江门等地进行清扫、喷洒消毒药水,开展灾情调查,宣传卫生防疫知识,上门入户对灾区群众用水、用电、食物、物资、医疗卫生等情况询问调查,帮助企业和群众恢复生产;配合市委市政府出台《灾后产业扶持若干政策》,对受灾的农业渔业企业、工业企业、服务业和外贸业企业等,根据企业的受灾情况、灾后修复进度等进行扶持,帮助企业尽快完成灾后重建,恢复生产联合中国人民银行临海市支行国库部门迅速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开辟救灾资金“绿色通道”,优化拨款审批流程明确岗位职责,确保防台救灾资金的拨付工作安全、及时。

(六)守初心、担使命,全力打造财政铁军队伍

加快推进主题教育工作。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主线,扎实推进全局党建工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始终做到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成立了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工作推进会,并结合财政工作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真正做到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财政工作始终,推动主题教育走心走深走实。联合税务局、稽查局成立了三局主题教育期间临时联合党支部,形成三局干部共同学习、共同调研,共同整改的良好局面。同应山塘村 打成了“契约化”党建共建协议,并多次组织党员干部赴应山塘村开展志愿活动,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载体推进乡村振兴。

强化廉政底线思维。组织开展全体干部大会,传达学习徐宇宁厅长在全体干部警示大会上的讲话,针对当前财政工作存在的公款存放领域存在的廉政风险、财政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环节的廉政风险、扶贫专项资金监管不力带来的问责风险9大廉政风险要求财政干部坚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干部算好经济账、法纪账和良心账,恪守9道防线,做到“贪欲不可有、法纪不可无、根本不可丢”。

做好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以被列为全市党建工作示范点为契机,全面对照梳理,找问题、找不足,根据要求积极做好补短板工作,强化党建带队伍、优服务、促发展的作用。组织党员干部赴天台县瓦窑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老区开展党日活动,干部积极参加临海市微党课大赛并获得一等奖。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凡干部选拔、重要岗位调整都实行公开推荐、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公开推荐选拔的人选均采用班子扩大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同时坚持让干部到基层、重要岗位去经受锻炼,使得干部担当、创业的积极性高涨。4月,临海市财政局被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模范集体”称号,为全省财政系统唯一以全局名义荣膺该项荣誉的单位。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