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LH331082-022/2020-0061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0-02-03 | |
发布单位: |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
2019年文广旅体局工作总结报告和2020年工作打算 |
|
今年以来,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融合发展为重点,深入推进文体建设和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积极打造中国的文化高地,中国的最佳旅游目的地,浙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样本地。 一、2019年度工作总结 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加快文化临海建设,切实推进省文化产业重点市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和合书院建设,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典范的目标任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全力推动文化和旅游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 (一)立足文旅融合,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动力。文旅融合是时代大势,也是临海作为千年古城的特色优势。2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的重要指示精神,依托临海古城深厚底蕴和山水资源优势,以全域旅游“五联创”为抓手,全面推动文化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一是着力构建全域旅游新体系。完成文化旅游机构改革,实现人融、事融、业融、心融;高规格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全面启动全域旅游“五联创”,即到2020年前,全市成功创建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市,主城区成功创建浙江省4A级景区城,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桃渚镇、尤溪镇等成功创建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到2021年前,东矶列岛成功创建浙江省海岛公园。编制《临海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和《桃渚全域旅游总体规划》、《临海市高等级景区城创建规划》、《浙东唐诗之路策划方案》、《“夜临海”旅游项目策划》、《临海市东矶列岛省级海岛公园创建规划》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完善全域旅游规划体系;修订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政策,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二是着力打造全境景区新格局。按照省委“大花园”建设部署,结合美丽临海建设和乡村振兴,推进“十百千”工程。城区划定24.8平方公里,建设浙江省4A级景区城,已通过省级初评;推进桃渚、河头、尤溪、括苍、小芝等省旅游风情小镇建设,桃渚已通过验收;加强景区村建设,全市已建成3A级景区村11个,1A、2A景区村173个,创建数居台州市前列。狠抓景区提质创优,桃渚风景名胜区升级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灵湖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桃渚城景区、羊岩山景区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资源评估,岭根、黄石坦等4家景区创成国家3A级景区。加快海洋旅游开发,东矶列岛成功列入省十大海岛公园。三是着力重塑台州府城新品牌。台州府城是我市文脉传承的主阵地,也是文旅融合发展的主基地。2年来,全力推进台州府城创5A工作,已完成投资30亿元,实施设施完善、景区提升、拆迁整治、文化建设4大类125个项目,府城古风依旧、面貌一新。全力提升古城业态,引进高端民宿4家,高端餐饮6家,特色书店2家,专业博物馆4家;着力丰富古城内涵,非遗演出实现常态化,柴古唐斯括苍越野赛、台州府城公共艺术节、临海古城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唐诗之路吟诵会、府城悦读会等小而精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加强品质管理,优化游客体验;启动北固山北侧、十伞巷改造,巾山南侧区块改造,完成台州府城研学基地、府城灯光秀等项目,拓展台州府城发展空间。台州府城被列为浙江省首批诗路旅游目的地,紫阳街入选浙江省高品质步行街。四是着力推动产业发展新突破。加强品牌创建,完善旅游服务,抓好质量管理,旅游业发展继续提升,两年来全市旅行社数量由36家增至56家,酒店床位从1596个增至2928个,新增1家四星级饭店和1家四星级旅行社。今年1—11月份,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103.86人次,同比增加3.9%,实现旅游收入231.07亿元,同比增加5.6%,位居台州前列。 (二)聚焦培育提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编制了《文化产业发展三年实施方案(2019-2021)》,修订《临海市文旅体产业扶持政策》和《临海市文旅融合中长期规划方案》,我市被列为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县,成为浙江省文旅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县,每年获得省财政1000万元的扶持资金。两年来,文化经营场所由331家增至813家,大文化产业占GDP比重从4.1%增加到6.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二是优化产业发展平台。以国家级休闲用品产业示范基地为依托,积极引进上游设计企业,培育休闲用品创意设计产业链,提升临海传统户外休闲用品制造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建成科创中心、蜂团青年创客空间、台运学谷等平台,增强创业创新能力水平,推动创意成果转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临海市“临湖邀月”、紫阳街南段历史文化展示区被评为省级文化创意街区。三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突出优质文旅项目建设,与华强集团签约,启动“熊出没”文旅小镇等高端项目建设;与浙旅集团等业内知名企业深度对接,达成“2+2”的项目合作意向,与第三方合作推动牛头山度假区逆溪国家农业公园、东矶岛海岛公园建设;加快尤溪赤潭村“临海山居”精品民宿示范点建设,启动江南香年溪开发和上垟乡村度假酒店建设,推进小芝镇小芝芝露谷生态园项目。 (三)注重文脉传承,在保护中求发展 一是文物保护工作有序推进。出台《临海市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启动《临海市文物保护修缮三年计划(2017-2019年)》,每年投入200万元对市级各类文保单位进行抢修,两年共修缮市级文保单位12家。认真贯彻实施《台州府城墙保护条例》,在人大朱坚国主任的精心指导下,统筹文物保护与城市防洪关系,拟投入8000万元,修缮加固台州府城墙,完善各城门和城墙东端防洪薄弱环节。稳步推进台州府城墙申遗工作。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今年恩泽医局旧址和巾山塔群入选第八批国家文保单位,我市国保数量增至4个,位居台州首位。二是非遗展演实现常态化。着力构建“非遗大舞台”“非遗小剧场”等诸多非遗展演平台,完成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5处博物馆、6处非遗文化馆布展提升和 “游灵湖、看非遗”展演平台打造,实现2个国家级和16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个民俗表演常态化演出,每年提供200场次演出,观众达30万人次以上。依托非遗中心,重点培育以张秀娟剪纸艺术中心、临海漆艺馆等为核心,集非遗传习、艺术创作、学术交流于一体的非遗综合性传承基地。今年来,国遗临海词调新学员开班,省遗大石车灯戏师徒传承拜师,推进了非遗传承年轻化。 三是传承发展文博事业。实施博物馆馆藏文物救护工程,近7000件书画拓片、2万多册古籍,以及部分丝帛文物得到抢救。聘请国内名师进行文物修复,完成书画修复、青铜器、拓片、古籍修复150余件套。启动馆藏古籍数字化工程,拍摄古籍2.4万页,古籍登录4000余种。重视各类文物古籍整理、点校和影印出版,完成《台州府志》、《洪颐煊集》、《中国簿录考》等二十余种,总字数2000余万字。组织历史文化主题展示,《邹鲁遗风》系列、《锦绣堆》、《蒲华和他的台州师友们》等在全省产生较大影响。 (四)坚守文化惠民,满足城乡群众文化需求 一是逐步健全文化基础设施。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十百千”工程,加快新城区文化阵地建设。临海市博物馆新馆、临海市卢乐群艺术馆等先后开馆。临海博物馆开馆2年,到访人数超110万,占台州所有博物馆参访人数一半。积极谋划文化广场综合体项目,拟在灵湖文化地块建设台州一流的文化馆、图书馆和大剧院。全面打造“和合书香城市”,建成和合书吧(自助图书馆)11家。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两年来共建成文化礼堂213家(全市共有农村文化礼堂413家)。二是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体育活动。深化提升“崇和大舞台”活动品牌和“一镇一节、一村一品”农村节庆品牌,桃花节、杨梅节、羊岩茶文化节、涌泉柑橘采摘节等乡村文化节庆活动正渐成知名品牌。以广场文化活动、文化巡(展)演、文化主题讲座方式,组织各类文化演出活动,年演出量、活动量超5000场次,实现了文化惠民全覆盖。支持镇街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全年组织开展百公里毅行、半程马拉松等各类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160余场次。加强基层健身设施建设,新增3条智慧健身步道、4个游泳池、16个便民足球场、180公里市级登山步道。支持各专业体育文化协会开展活动,全年举办迎春杯羽毛球赛、环灵湖跑、健身走等活动600余场,兴起了“全民健身”热潮。三是做精做优节庆赛事。引进世界各地公共空间艺术表演团队,举办2019首届台州府城公共艺术节,吸引观众约10万人次。举办2019古城文化节,着力办好“柴古唐斯·括苍越野赛”、“安基山滑翔伞国际邀请赛”,逐步成为国内一流、有全球吸引力的品牌赛事。举办了第十七届全民运动会,参赛人数创了新高。 (五)依靠名家名师,抓好专业队伍建设 一是重视文化名家培养。全市现有台州市文艺名家工作室4家,各类文艺高级人才12人。实施“百分之一文化计划”,建立文化设施建设以奖代补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文艺佳作获奖颇丰,少儿舞蹈《泳池欢歌》获全国“小荷风采”创作、表演双银奖,舞蹈《竹林话语》获省舞蹈大赛创作金奖、表演银奖,器乐合奏《和凤凰一起飞》获省音乐大赛创作表演双银奖,大田街道排舞队获省群众排舞大赛金奖,小品《醒狮》获省小品大赛创作、表演双银奖。二是强化基层人才培养。强化基层文旅人才培养,每年举办大量的行业知识培训会、行业技能大赛,以提升行业服务水平。着重引进文化创意和旅游经营复合型人才,鼓励文化人才回乡创业,促进文旅行业更新迭代。三是实施体育优苗计划。竞技体育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不断完善体教结合运行机制,探索社会力量办竞技体育,目前少体校共300名在训运动员,重点培育以回浦篮球为核心的11个运动项目,回浦篮球在全国打出了临海精神、临海形象。 (六)守牢平安底线,强化文旅市场监督管理 一是深化执法改革。建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统一行使文化、体育、旅游、新闻出版行政执法职能。多部门联合开展文化旅游市场百日整治行动,打击文化和旅游行业乱象,严打“不合理低价游”,严治网吧吸烟行为,严查违禁曲目。两年来,共出动执法检查3436人次,立案68起,结案率100%。二是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我局涉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总数为162项,所有事项100%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已实现 “五个100%”,网上办100%,掌上办100%,即办件100%,承诺压缩时限100%,“跑零次”事项100%。三是完善便民服务。切实做到政务服务深化最多跑一次,梳理其他营业性演出审批生命周期“一件事”,所有审批材料提交至文化窗口,由文化窗口内部流转至公安部门,完成从“最多跑一次”到“最多跑一窗”的转变,方便群众办事;探索实施文化类极简审批“零上门”服务,该做法得到省厅领导的高度肯定,省文化厅在全省发文推广。 二、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文旅融合缺乏深度。文旅融合尚未深入人心,文化产业发展面广量不大,缺乏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旅游仍处开发阶段,守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山、海、水资源,旅游发展水平不高,核心品牌的吸引力和号召力不强,旅游公共服务品质需要提升。内因上,也存在文化和旅游体制融合不深,产业地位不突出,扶持力度需要加大等问题。 (二)文旅基础设施落后。高端和重大旅游项目不多,高品质景区缺乏,全域旅游基础设施不足。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有待加快,除博物馆外,城区市级图书馆、文化馆、大剧院已经落后。19个镇街仅有3个独立文化站,农村文化礼堂尚未全覆盖,小区、村庄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需要加快。 (三)专业人才队伍薄弱。全市文化旅游高端人才断代现象严重,新生代中知名、高层次人才不多;基层文化队伍缺岗严重,村级文化专业人才稀缺,文化旅游复合型人才匮乏。 二、2020年度工作计划 文化和旅游,是诗和远方,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幸福产业”。2020年,我们将深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牢固树立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理念,以舍我其谁的信念和勇当尖兵的决心,紧紧围绕“活力品质幸福临海建设”战略部署,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主线,突出高质量、竞争力和现代化,找准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突破口和衔接点,改革创新,克难奋进,努力把临海建设成浙江文化发展新高地、旅游最佳目的地、文旅融合样板地,全力推动千年古城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建设浙江省文化高地,实现文化强 文化是城市之魂,发展之基,对标台州第一,全省前列,着力建设文化强市。一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好文化下乡和文化走亲,大力引进高端艺术团体,用好崇和大舞台等文化平台,举办精品文艺演出。引进一批高端文旅人才,培训各类文化人才和乡土文化能人2000人,激发文艺创新创造活力。继续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开展“书香满院”点亮乡村阅读行动,营造全社会浓厚学习氛围。实施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全面提高公共数字文化供给能力,创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机制。实施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建好基层文化阵地。全面梳理市区和镇街体育场地和设施,实施补短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再建一批群众体育活动场所。二是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为新起点,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总用地面积约110亩,涵盖图书馆、文化馆、大剧院、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的市文化广场综合体项目。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十百千”工程,今后两年新建农村文化礼堂150家左右,新增图书馆分馆4个,自助书屋书吧10家,实现镇街全覆盖。推进镇街文化服务设施再提升、再拓展。深入推进“大雅之城·书香临海”建设,实施“书香临海”培育工程,培育和打造一批精品书院。三是深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强文博工作,深化历史文化研究,培育一批专才。继续推进台州府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完成总投资8000万元的台州府城墙修缮工程,提升防洪能力。做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桃渚城城墙、省保明王士性墓等以及市级文保单位12处的后续修缮工程。开展临海浙东唐诗之路调研和建设,会同诗路沿线城市推进诗路申遗前期工作,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塑造文化精品。 (二)建设浙江省最佳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佳 一是深化全域旅游建设。把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区域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围绕“一心两翼多极点”的发展布局,着力构建“全境景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重点发展历史文化旅游、运动休闲旅游、海洋海岛旅游和乡村生态旅游。加速推进全域旅游“五联创”工作,指导提升省A4级景区城和省风情小镇品质,推动省A级景区镇和A级景区村全覆盖,确保2020年前成为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市。启动东矶列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白沙湾开发,确保2020年前建成省级海岛公园。加大项目开发力度,推动乡村旅游、农家乐、民宿提质增效。二是深化旅游景区内涵。以景区要求建设城市,完善城区旅游设施,提升城市风貌,确保在2020年前建成浙江省5A级景区城。以台州府城为核心,加快浙东唐诗之路枢纽地建设,打造“活态”府城。以台州府城和灵湖为两大“秀场”,升级景区亮化功能,丰富“府城灯光秀”、“夜游灵湖”的形式,推进完善夜间旅游产品,丰富游客的夜间旅游体验,充分挖掘夜间旅游的文化内涵。以最大决心最大力度,继续推进台州府城创5A工作,确保2020年底创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三是擦亮旅游品牌形象。围绕打造“千年古城 更忆临海”的城市旅游品牌形象,聚焦我市文旅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创意表达,面向全国招募高端文化企业和旅游策划机构,制定文化旅游整体营销方案。建立健全文旅、宣传、商务等多部门组成的宣传营销机制和旅游促销体系,并鼓励引导非官方宣传,发挥自媒体的活力与创造力,探索“沉浸式”传播。 (三)建设浙江文旅融合发展样板地,实现文旅融 一是狠抓文旅产业发展。加快公共文化场馆的旅游融合,挖掘和开发会展商务、文化和体育等产业的国际化产品,加快推进临海特色的商品开发、挖掘并系统培育一批具有临海特色的美食、美宿、美购和休闲娱乐类产品。鼓励发展中高端民宿,建设一批星级旅游商品购物点。组织好旅游精品线路,开发水上旅游和体验项目。做好“夜临海”文章,形成常态性“夜市、夜游、夜宵和夜戏”。鼓励非遗和产业的进一步融合,力争在台州府城范围内建设“非遗一条街”或者“非遗大院”。 二是打造文旅精品产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传统文化,突出现实题材,重点打造以戚继光为主题的演艺节目,加工提升临海词调等非遗表演形式,办好临海古城文化节、台州府城公共文化艺术节、柴古唐斯括苍越野赛、安基山滑翔伞国际邀请赛等品牌节庆活动,让更多人参与体验文化旅游服务。擦亮“浙东唐诗之路”枢纽地品牌,整合沿线旅游景区、古镇古村等资源,打造文化旅游黄金路线。三是激活文旅市场活力。充分挖掘临海文旅资源的丰富遗存和时代价值,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推动深厚文化底蕴与现代城市文明融合创新,塑造具有鲜明城市特色的文旅品牌。打响中国休闲用品礼品生产基地、中国户外家具及庭院休闲用品出口基地品牌,做强华强熊出没文旅小镇、杜桥时尚眼镜特色小镇、涌泉柑橘文化小镇,创建并打响临海民宿“临海山居”品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完成浙江省文化产业强市创建目标。 (四)建设高素质文旅铁军,实现服务优 一是强化市场监管。以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为契机,促进市场主体融合、市场监管融合,进一步加大文化和旅游市场巡查力度,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进一步落实旅行社旅游安全用车,旅游景区、星级酒店食品安全专项督查,保障游客生命安全、食品安全。加强 “扫黄打非”工作,开展“护苗”、“净网”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打击各类侵权盗版等违法犯罪活动,维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不断优化审批流程,方便群众。二是强化人才工作。落实市委市政府人才政策,引进与培育相结合,壮大文旅体专业人才队伍;实施名家名师工作室计划,物色一批有基础的年轻人才重点培养,重视解决好人才“断层”问题。三是强化队伍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群众组织的监督提醒作用,围绕“实”字抓党建、突出“狠”字抓队伍、紧扣“严”字抓落实,着力解决好责任递减、意识不强和问责不力等问题,打造一支素质高、形象好、有担当、能作为的干部队伍。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