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LH331082-027/2020-10741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0-12-18
发布单位: 市经信局(市中小企业局)
临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
  • 日期:2020-12-18 09:43
  • 来源:市经信局(市中小企业局)
  •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和逆全球化形势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市经信局认真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六保”“六稳工作任务,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持续发力,努力实现工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一、2020年主要工作

(一)工业运行情况

今年,我市工业经济在艰难开局中奋起直追,实现一季度稳定复产,二季度持续回升,三季度扭负为正的运行态势,四季度将进一步巩固回升成果。

1.工业总体扭负为正1-9月,全市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661.6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9月当月产值83.1亿元,同比增长10.3%。规上工业增加值150.58亿元,同比增长5.0%,高于台州市平均增速2.9个百分点,总量排名台州市第一,增速第三其中9月当月规上工业增加值18.33亿元,同比增长12.3%。工业用电量25.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比上半年高出7个百分点,其中9月工业用电量2.4亿千瓦时,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2.主导产业两升一降1-9月汽车机械、现代医药和时尚休闲三大主导产业实现规上产值分别为260.58亿元、154.70亿元和129.5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7%12.8%和下降9.7%当月产值分别同比增长3.5%18.1%14.2%三大主导产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9%,比全市规上企业总产值增速高0.7个百分点,占规上企业总产值的82.3%

3.企业效益有所下降,亏损面不断收窄。1-9月份,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4.7亿元,同比下降3.5%,利润总额居台州市第1位。亏损企业92家,亏损面17.9%,呈逐月缩小态势,比上半年缩小了5.3个百分点。

4.创新动能不断积聚1-9月,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上增加值97.8亿元,同比增3.9%,总量居台州首位,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4.9%,居全省前列;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增加值48.3亿元,同比增10.6%。规上新产品产值314.2亿元,占规上总产值达47.5%

5.自营出口稳定增长1-9月自营出口187.92亿元,同比增长8.9%,比台州市高8.7个百分点,占台州市自营出口总额的16.1%(去年同期为14.8%),自营出口总值列台州各县市区第二位(去年同期列第三位),自营出口增幅列台州各县市区第二位(去年同期列第位)。

(二)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1.抓防疫复工,加快恢复生产。一是加大惠企政策落地。出台《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民营企业渡过难关的十八条意见》,编印疫情防控支持政策汇编,开展政策咨询解读专项服务,累计宣传企业1224家。引导大洋小微企业园对疫情期间入驻企业按政策进行房租减免,累计减免89家企业共计260万元。二是加大物资保障供应。建立口罩生产专班,制定出台《关于口罩生产企业申请设备补助实施细则》和《关于进一步明确口罩生产企业申请设备补助政策的通知》,按下口罩转产生产加速键。全市6口罩生产企业,平均日产量660,累计兑现口罩生产企业设备补助奖励51.77万元。三是加大复产保障力度。成立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专班,建立每日返岗复工运行监测机制,及时了解企业复工复产难题,主动帮助破难解困。紧盯产业链复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做到复工一个,带动一批抓小微园区联动,根据园区企业产业相同、行业相近,推动共享原料、物流、员工,帮助解决共性问题,推进集中复工复产。探索推行共享员工模式,帮助解决企业用工荒问题。

2.抓精准服务,稳住市场主体。一是推广应用码上办全面推进企业码申领,全市领码企业达到32578家,领码率170.54%,位居台州市第二。完成企业码临海专区建设上线,形成小微易贷、掌上办贷、融资通、企业开办延伸服务、企业变更码上办理、企业注销一网通、企业档案码上办理七大专区。开展服务企业破难攻坚百日行动“听民声、解难题、促提升”服务月活动,通过台州一码通平台,累计解决1204项企业诉求,解决率100%二是着力破解共性题推进《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贯彻落实工作,制定《临海市贯彻落实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工作方案》,建立民营企业发展促进协调机制,组织开展《条例》专题报告,同时互联网+普法示范活动推动《条例》公开课直播进机关、进省级工业园区、进企事业单位,累计举办专题法治讲座12场次,组织《条例》宣讲进企业253场次,普法覆盖309家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聚焦企业不动产权证登记和抵押困境,出台《关于企业发展过程中有关不动产权事项的若干意见》。三是深化落实降本减负1-10月份共减免企业税费负担16.03亿元,完成率为128.2%(全年目标12.5亿元)。清偿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645.42万元,清偿率100%。累计兑现各类奖补资金超1.3亿元。

3.抓转型发展,提升工业质量。一是以专班为载体,争先创优。召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暨招大引强大会,牵头制定出台《临海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5)》和《工业专班方案》,梳理整合制造业发展配套政策,着力提升政策激励引导效果。以省MEI指数和台州市一优两强竞赛活动为载体,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支持、服务力度,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台州市一优两强竞赛我市排名由6月份的第9位上升到9月份的第5位。二是以增活力为目标,抓大扶小。深入实施“2513”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开展第四批培育企业新增筛选。推荐永强集团申报省第二批雄鹰企业,44家企业申报省优质企业双马塑业申报省隐形冠军企业,3家企业申报隐形冠军培育库企业,66家企业纳入小升规培育库,163家企业纳入专精特新培育。深化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组织企业赴拓卡奔马和豪情公司开展对标学习,完成97家管理创新企业验收,年底前将完成139家企业验收。持续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今年累计举办管理创新、制造制造、数字领域技能提升等各类班次7期,培训近千人。三是以创新为引擎,激活动能。大力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台州中浮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5000立方深海浮力材料产业化项目列入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计划。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东邦药业年产586吨头孢类原料药产业升级和永太手心医药绿色原料药生产基地列入2020年第二批国家技术改造专项项目,全省共9个项目入选。鼓励企业开展研发创新,今年新增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入选数量居台州第一 四是以亩均评价为抓手,提升质效。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开展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2019年度全市亩均税收和亩均增加值分别增长4.9%1.3%,完成82家亩均税收5万元以下企业改造提升。考虑今年疫情影响,暂停对CD类企业倒逼政策执行至2021930日。开展船舶修造行业改造提升,关停11家,整改提升4家,搬迁1家。全面推进全市小土窑大排查、大整治问题整改行动,44支小土窑全部拆除,兑现拆除工作经费补助218万元。完成13家落后产能淘汰和126低散乱企业整治

4.抓增量培育,积累发展后劲。一是深化小微企业园建设。制定2020年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工作要点,强化项目推进、入园审核和安全消防工作。截至10月底,全市新建的8个小微园已结顶5个,交付投运2个,核准入园企业68家。加快数字园区建设,以列入省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重点市为契机,制定出台《小微企业园省级专项资金使用方案》,召开全市小微企业园数字化建设工作推进会,在今年结顶和投运的小微企业园中全面推行数字化建设。截至10月底已建成数字化小微园1家。二是着力推动项目建设。加快推进107项千万元以上项目建设,截至10月底已开工97项,开工率90.7%;已投产或部分投产27项,投产率27.8%;累计投资33.90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67.8%26个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示范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其中华海制药科技产业园项目完成投资2.3亿元,累计投资5.5亿元加快推动2016年以来新增供地项目开工投产,截至10月底,2016-2018年新增供地工业项目竣工投产率达80%2019年新增供地工业项目开工率100%,两项指标均居台州市第一加大土地要素保障,开展全市零星边角地、夹心地用地工作,累计帮助12家企业办理出让手续,盘活土地面积2.29万平方米。1-10全市工业性投资同比下降3.8%,增速排名台州市第四(9月份第五名三是推动产业强链补链优链。根据临海产业特点,重点聚焦汽车机械产业、现代医药产业、时尚休闲产业等重点产业链,全面排摸产业链上龙头企业、配套企业和核心产品,摸清产业链断供风险。通过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排摸,梳理断链断供风险问题17个,摸排重点领域技术产品替代需求清单17家企业38个产品,进口替代可供给清单33个产品,省返回产业链风险问题解决率100%。全力做好供需对接,推动供应链本土化、区域化,带动区域产业链整体升级。

5.抓数字化建设,赋能产业发展。一是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召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现场会,制定《加快推进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实施方案》,加快推进12个数字化重点项目建设。 截至10月底,完成161家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初审,1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74亿元,完成率90.6%(目标任务5.3亿元),新增上云企业513家(目标任务600家),完成率85.5%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为5.18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2%,降幅比1-8月收窄1.2个百分点。二是加快工业互联平台建设和应用。全市层面,税电大数据为基础形成临海市税电监测平台,以此平台为核心,贯通其他经济指标数据,搭建临海市工业经济运行监测服务平台。第一期已完成对全市528家工业企业测点安装,实现6.9万条经济数据的整合,第二期计划年底前实现全市5000家(约7000个测点)工业企业测点安装全覆盖、电力用能数据全采集。区域层面,搭建临海市数字化小微园集成大脑平台,加强对小微企业园及入园企业的运行监测和数据分析。企业层面,华海药业和伟星股份2家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列入2020年度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拟创建名单。三是加快5G网络建设。编制《临海市5G通信基站布局专项规划(2020-2025)》,出台《临海市关于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召开5G基站建设工作推进会,开展5G基站建设百日攻坚行动,有序推进全市5G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一件事改革和5G 应用体验点建设,筑牢数字经济发展基石。截至10月底,新建5G基站710个,完成率88.2%52个基站困难点已破解32个,破解率61.5%

二、2021年工作思路

2021十四五开局之年,市经信局将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三引齐驱、五提并进发展路径,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两促进,立足传统产业优势,嫁接创新基因,全力推进临海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交出临海经济的高分报表。

1.全力发展数字经济。一是深入实施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三年行动计划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计划新增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10个以上,完成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160家以上。二是加快平台建设和应用。完善经济运行大数据监测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时尚休闲行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力争华海药业、伟星股份两个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创建省级示范试点平台。三是加快新基建建设,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一件事改革落地,按照五年任务三年完成要求,计划新建5G基站800个以上,实现所有镇街及重点行政村5G网络覆盖。四是推进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应用,鼓励企业探索更多数字场景和应用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空间。

2.全力谋划重点项目。一是全力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提速提质。强化产业链招商,切实加强谋划,招引实施一批产业链带动性强的引擎性项目。深化项目推进机制,紧盯华海制药科技产业园、联化科技临海产业园等重大制造业项目建设,加强跟踪服务,确保项目顺利开工尽早竣工投产,形成新的增长点。二是狠抓小微企业园高标准建设。加快推进小微企业园项目建设进度,严把企业入园关,着力打造一园一品。积极探索构建小微企业园数字化体系,应用全市数字化小微园集成大脑平台,全力推进园区数字化建设,加强对全市小微园区以及小微企业发展建设情况的高效管理与把控。2021年计划新增投运小微园3家,竣工2家,开工1家,谋划建设伟星江南机械小微园。

3.全力促进转型提升。一是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聚焦汽车、医药、时尚休闲三大主导产业,开展延链补链优链,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努力打造头部企业+中小微企业+服务环境的产业集群生态。二是推动创新能力提升。围绕创新临海建设,力争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装备制造业首台套(产品)2项。加强企业梯队培育。深入实施“2513”龙头企业培育工程,支持中小企业提档升级。2021年计划新增小升规企业45培育省级隐形冠军企业1隐形冠军培育企业4台州市小巨人企业3瞪羚企业4。持续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力争完成企业管理创新验收140家,培育管理创新标杆企业5家。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健全以亩均效益为导向的制造业企业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机制

4.全力优化企业服务。一是完善长效服务机制。深化企业家座谈会、科级以上干部联系企业工作机制,加大企业码推广应用,打造企业码服务综合平台,完善临海应用专区建设,提高平台使用率和诉求办结率,精准服务企业。二是加快政策落地生效。贯彻实施《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切实开展惠企政策解读,优化政策兑现流程,提高政策兑现效率。三是深化企业家培训,计划组织全市数字化研修专班1期,塑料制品行业智能专班1期,管理提升总裁班1期,工匠提升班1期。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