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决策预公开
  • 临海市教育局关于公开征求《临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提升临海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公告
    发布日期:2018-04-25 20:52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教育局 字号:[ 大 中 小 ]

    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7〕95号)、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提升台州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若干意见》(台政办发〔2017〕75号)精神,深入实施学生素质提升工程,进一步推进我市“阳光体育”运动,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全面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加快健康临海建设步伐。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临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提升临海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

    现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4月25日至5月1日。

    联系人:冯利正

    电话/传真:0576-85311775   0576-85311930

    邮箱:27679747@qq.com

                                                                             临海市教育局

                                                                      2018年4月25日

     

     

     

    临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提升临海市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若干意见

    (征求意见稿)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7〕95号)、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提升台州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若干意见》(台政办发〔2017〕75号)精神,深入实施学生素质提升工程,进一步推进我市“阳光体育”运动,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全面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加快健康临海建设步伐,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健康第一”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全面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切实提高我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二、工作目标

    以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目的,以深入实施“阳光体育工程”为抓手,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师资配备,开发精品课程,增强教研质量,强化体质监测,完善评价制度,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各项保障措施,力争到“十三五”期末,我市基本形成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工作长效机制,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三、工作重点

    (一)深化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

    1.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全面落实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的体育课程安排;全面开展每天上午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教育局和各学校建立教学督查机制,定期巡视和检查课堂教学“六认真”检查,督促严格执行体育教学的常规要求,规范教学行为;不得以任何理由减少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坚决杜绝体育教学中的随意性和“放羊式”现象。

    2.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健全学校体育教学科研制度,搭建体育教学科研交流平台,发挥体育教研员和临海市体育教学指导专家组的指导作用,推动体育教学形式和方法创新,提升体育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

    3.加大体育教学改革力度。实施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多样化改革,实现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教学。全面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规范高中体育教学,全面构建以学生体育社团、俱乐部为主要平台的高中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体系。

    4.加强学校体育特色建设。加快推进学校体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积极创建省级学校体育工作示范校和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校,打造临海学校体育工作特色和品牌。制定临海市青少年校园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合理布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立健全市、镇、校三级足球联赛机制。探索建立篮球和排球等集体体育项目的推进机制。

    (二)强化课外体育锻炼

    5.深入实施阳光体育活动。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相对稳定的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定期开展以学校、年级、班级为单位的学生运动会和体育竞赛,完善市、校、班三级阳光体育联赛,突出联赛的普及性和引领性,确保阳光体育运动惠及全体学生。以竞赛为杠杆,开展学校体育活动,形成校校有竞赛、班班有比赛、人人参与的局面。每年定期举办校运会和体育文化节或体育嘉年华活动,并建立多元化的校园体育文化,将体质健康等活动纳入展示、竞赛体系。

    6.建立健全体育活动机制。要进一步完善体育特长生招生实施办法,健全优秀运动员学习与学籍管理、训练与比赛等方面的制度,提高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水平,带动和促进各类体育活动的开展。

    7.积极营造体育活动氛围。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课程改革,创造条件,构建自主选择的体育活动课程“超市”,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建立健全体育教师为主、教师全员参与体育工作的推进机制,营造人人参与学校体育的良好氛围。

    (三)改善学校体育工作条件

    8.改善体育设施设备配置。要按照学校教学仪器配置二类标准的要求,做好学校体育器材的配置与更新工作;要建好体育场地及相关设施,实现塑胶跑道全覆盖,保证学校体育活动正常开展。完小以上学校都要至少建有2个以上篮球场地、5片以上乒乓场地和100米跑道,中心校和初中要建有250米以上的运动场。针对引体向上项目是我市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的薄弱环节,要求所有学校特别是高中学校配足单杠,合理安装在适当区域,方便学生练习。

    9.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按照体育教学课时、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及竞赛活动的需要,建立一支德才兼备、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体育教师队伍。完善多元化体育专业教师成长培养体系,培养一批体育骨干教师和体育名师等领军人才。加强师德建设,增强体育教师的职业荣誉感。

    10.切实保障体育教师待遇。要充分调动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在评聘职称、评优选先等方面要和其他学科教师一视同仁,合理制定体育周工作量及教师课时计酬制度。体育教师组织课间操(早操)、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计入工作量。落实体育教师室外工作的劳保待遇。

    (四)加强学生体质监测和专项督导

    11.加强学生体质监测。市教育局每年要把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纳入监测序列,认真开展学生体质的测试工作,并将监测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建立临海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大数据平台,要求全市中小学生测试数据全部入库,每年11月份对全市普高及职高统一组织测试或抽测。市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要成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估小组,配合做好本地测试结果的数据分析。体育部门要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学生体质测评工作。学校要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健康档案,作为评优、毕业、升学的依据之一,测试结果及时报告家长。建立健全大一新生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跟踪随访制度,高中学校要对升入大一的学生建立档案,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联系,健全跟踪随访制度,随时掌握学生体质监测进展情况。高中学校要与大学建立沟通机制,对体质健康监测成绩不理想的部分学生,动员学生加强锻炼并申请重新测试。

    12.强化专项督导。市教育局要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中小学体育工作作为评价学校教育发展水平和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纳入学校年度工作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市政府组织教育、卫生计生、体育等相关部门根据《临海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工作考核指标》(附件1),每年定期抽查全市各中小学校,考核结果作为对各学校绩效考核内容之一。

    13.加大问责力度。根据全省高校大一新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我市高中学校排名列入全省后10%范围的学校,其校长由市教育局班子集体进行约谈,当年不得评为各类先进。连续两年排名全省后10%的高中学校,其校长由市政府分管领导进行约谈。

    14.建立奖惩机制。市教育局要将体质健康工作纳入学校质量考核体系,建立完善“教育局-学校-任教教师”三级考核体系,并与学校、教师年度绩效考核挂钩。对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作中表现突出、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绩效评估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对工作中消极应付、弄虚作假、推进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将予以通报批评。根据全省高校大一新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我市高中学校排名列入全省后10%范围的学校,该校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降档处理。

    (五)加强学校卫生工作

    15.加大卫生监测力度。市教育局根据《台州市中小学生健康状况综合监测和常见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确保至少设立各3所监测点(高中、初中、小学各1所),积极配合卫生计生部门定期做好学生健康状况综合监测;同时,每年抽取部分学校开展教学环境卫生监测。市卫生计生局负责将年度监测结果及时反馈。

    16.改善教学环境。各级各类学校要在市卫生计生局的指导下,根据监测结果有针对性地改善教学环境。依据《中小学校设计规范》《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和技术要求》等,制定教学环境改善计划,力争用三年时间,使辖区学校的教学环境状况取得明显改善。

    17.努力提高学生餐营养水平。各级各类学校要在市市场监管局的监督指导下,严格执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在此基础上,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和《学生餐营养指南》,努力提高学生餐的营养水平。建立学校或供餐企业配备专(兼)职营养师制度,促进学校供餐从“食物品种全”,经“食物量适宜”,向“营养素均衡”发展。

    18.加强健康教育与干预。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大学生常见病防治等知识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平台的作用,使辖区创建比例达到60%以上。加强对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积极做好学生近视、龋齿、贫血、脊柱弯曲等常见疾病的预防和矫治工作。

    四、保障措施

    19.强化保障。各级各类学校要开源节资,不断改善体育设施设备。市教育局要科学谋划,加大学校体育场馆等建设,改善体育硬件配置。市财政局要在原体育艺术专项经费的基础上,对临海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大数据管理平台开发、体育设施设备、体质健康测试硬件投入、体质健康数据监测等方面给予专项资金保障。

    20.提高体育教师的配备数。各级各类学校要重视体育教学,科学安排各学科教师,挖掘资源,妥善安排兼职体育教师并保障兼职体育教师专用。加大专职体育教师招聘力度,市委编办、市人劳局、市教育局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在新教师招聘时,加大专职体育教师的招聘数,优先保障专职体育教师的师资数量。

    21.积极营造良好氛围。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学生体质健康、齐心协力推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开展专题宣传,召开新闻发布会,并通过各级新闻媒体进行政策解读和宣传报道,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为政策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学校平台宣传栏、微信群、QQ群等,开展深入宣传,努力达成广泛共识,凝聚各方合力,共同推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提升工作。

     

    附件:1.临海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工作考核指标

    2.临海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附件1

    临海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工作考核指标

    序号

    考核目标

    分值

    得分

    1

    学校重视体育工作,成立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将体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定期组织开展督查、考核;每学期至少召开2次体育工作联席会议或专题会议,研究学校体育的发展规划,制定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具体措施。

    10


    2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认真做好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并按国家要求上报测试数据。合格率要达到95%以上,良好率要达到40%以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不得分。

    10


    3

    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开足体育与健康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同时确保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一节体育活动课。

    10


    4

    制订学校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详细方案,认真落实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和每日眼保健操活动,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因地制宜开发学校体育资源,满足学生体育活动需求。

    10


    5

    建立学校体育竞赛活动体系,每年组织召开运动会,经常性地开展小型多样体育竞赛或展示活动,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要求有85% 以上的学生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

    10


    6

    学校形成特色、传统的体育项目,学生体育活动参与率达到90%,每年举办全校性体育特色活动,围绕项目开展的活动有特色、有规模,效果显著。同时开展课余运动训练,学校形成有传统体育项目,成立体育特色项目代表队,积极参加各类体育竞赛。

    10


    7

    学校体育经费纳入年度经费预算,学生健康体检、体育活动器材、体育设施建设等经费得到落实。学校体育场地面积、体育器材设施达到国家规定基本要求。

    10


    8

    规范体育教学,有体育课程评价方案,教育教学方法灵活,注重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教育,发展学生个性、培养运动能力、掌握运动方法,同时建立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的评价体系。

    10


    9

    学校食堂或供餐企业要配备专(兼)职营养师制度,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改善营养,真正做到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10


    10

    学校积极配合疾控机构开展学校卫生监测工作,根据监测结果进行整改,并加强教学环境等相关标准的学习和内部培训。

    10


     

     

     

    附件2

     

    临海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工作

    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陈先东

    副组长:茅海波(市府办)

    马亦良(市教育局)

    成  员:李建兵(市委宣传部)

    林卫斌(市教育局)

    蒋向阳(市财政局)

    周  平(市卫计局)

    雷宵君(市市场监管局)

    冯海燕(市体育局)

    各镇(街道)分管教育工作负责人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由林卫斌兼任。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