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临海市博物馆!临海政府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海市博物馆 > 走进临博 > 馆务公开


临海市博物馆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18-01-15 11:0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字号:[ ]

    2017年是临海市博物馆革旧鼎新、继往开来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临海市博物馆按照上级部门工作部署和要求,认真落实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和计划,稳步实施推进各项工作,较好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本年度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聚焦新馆工程建设,布展工程完美收官。

    今年是博物馆布展工程建设的收官之年,在临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之下,全年完成新馆项目各项进度目标,于2017年12月29日正式开馆,并取得极佳的运营效果和公众口碑。

    1.调整完善展厅布展形式及内容。历史厅主要从充分利用藏品出发,调整、增加部分展项,如增加了秦汉六朝时期有关经济发展、宗教信仰的一批文物,明清时期反映农业手工业发展的一组文物、新增“八牛诅咒”、“项士元电子翻书”等项目。还有一些展项进行调整变更,如为了强调“金书铁券”重要的历史地位,将放置金书铁券平柜改成独立柜,并增加平柜体量放置《金书铁券摹册》等相关资料。翼龙厅完善了序厅展览效果,同时为更好地营造氛围,新增互动桌椅等内容。民俗厅前言、结语文字及版面内容进一步调整完善,市镇模型原根据岭根村制作现改成朱坊塗。11月底历史厅、民俗厅、翼龙厅最终布展到位。

    2.完成临展厅布展工作。8月份确定“丹翰留馨——临海市博物馆馆藏书画展”和“‘手工之路,平凡成诗’临海百工展”两场展览最终策划方案,9月份即开始完善相关版面设计,10月份针对部分展览书画保存情况不佳,专门制作了一批展览书画框以提高展示效果,11月底最终上墙并布展到位,开馆当日展览实现同步开放。

    3.布展工程各特殊展示项目制作安装到位并完成终审。根据《临海市博物馆装饰布展工程特殊展示项目评审办法》的要求,临海市博物馆在新馆建设中严格予以遵照执行,把关好每个环节,在制作过程中邀请专家全程参与审定,不仅召开评审会,更去各制作单位现场参观讨论,并根据专家意见及时变更调整并以纪要形式留档记录,确保博物馆布展质量效果达到应有水准。全年,累计完成布展工程总投资2400万,组织专家单项评审50多轮次;实施布展方案细化整改100多处。督促装饰布展工程施工方完成特殊展示项目终审资料的整理,9月,先后举行两次终审会议对各展项的预算实际使用情况及最终工程质量与艺术效果进行评审,会议认为各展厅投资造价(不包含后期增加项目造价)与最终呈现的展示效果基本匹配,达到了预期要求,开馆前组织完成了整个临海市博物馆装饰布展工程验收,与会专家一致给予工程较高评价。

    4.完成系列政府采购项目招标。根据临海市博物馆实际需求,密切联系政府采购部门,依据相关政策法规精细制定采购计划,并做好前期调研,与厂家、相关单位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沟通,及时完成了安防物业、VI、X光机、办公家具等单项的招标工作,并签订了正式合同。

    5.做好工程项目日常管理,组织召开工程周例会及相关协调会议。坚持工程例会常态化,完成各项资料整理归档,保证相关资料档案齐备。制定科学现场管理制度,编定完善突发事件预案,确保了工程项目最终安全顺利完工。

    6.完成博物馆安防系统验收。确保安全是博物馆的第一要务,多次邀请组织省文物安全技术防范专家陈旭东、沈坤荣等现场实地踏勘后组织召开会议,就安防点位调整及报警器安装规范等方面进行探讨并给出了专业意见形成了《临海市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评估意见》,并于11月底顺利完成验收。


 

 

二、围绕新馆开馆主线,场馆正式开启运行。

    新旧馆址的变迁,对临海市博物馆的改变是全方位,由于空间的扩展,设施的提升、人员的增加、全新工作内容的不断涌现给博物馆管理带来全新的考验。2017年度为了实现顺利开馆目标,临海市博物馆统一部署,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完成老馆库房文物整体搬迁及进柜。临海市博物馆珍藏文物近3万件,另古籍近2万册。大量的文物随着新馆落成,必须同步搬迁至新址,工程非常艰巨,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下,馆方经过科学细致调研,制定了周密细致的实施方案。8月份完成文物搬运工程整体招标,确定了具有长期专业文物搬运经验的上海国际汇展珍品有限公司作为项目实施单位,9月份配合汇展公司做好老馆库房的文物清点整理及材料设备准备完善工作,10月份完成对纸质文物及部分大件家具进行打包,借助专业文物搬迁车辆护送第一批次155箱纸质文物至浙江省博物馆完成了除虫消毒工作,11月份搬迁工作全面铺开,对剩余库房文物系统打包、专业装卸,严密押送。与此同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们无法在藏品入库后再一一安排展览所需文物进柜。在文物打包之初,就决定文物搬迁和文物进柜交叉进行,优先考虑把这批文物统一打包,搬运至新馆后分成两组人员,一组完成这批次文物进柜工作,另一组继续进行剩余文物搬运工作。经过全体工作人员一个多月的不眠不休,至12月15日终于将老馆库房文物全部安全搬运至新馆库房并及时完成了进柜工作。

    2.新馆正式开放前的筹备。全馆工作人员根据开馆时间倒排工作计划,全力在时间节点前完成各自分工。为此,我们分成了三大组,分别是展览陈列组,多次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对四大展厅及库房环境、文物安全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跟进整改落实到位;综合协调组,对接土建、公装等多家单位,确保水、电、网络等相关配套设施全部到位,负责开馆活动方案的策划、实施,领导及嘉宾的邀请等;宣传服务组,负责开馆期间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及开馆期间新闻媒体的对接,以及讲解方面的调配等。新馆于2017年12月29日正式开放,并取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开馆三天,人流量突破两万余人次,这在一个县级市博物馆馆中是难能可贵的。人数众多,但展陈内容并没有受到破坏,这不仅反映了临海市民对博物馆的热切期待以及超高的文化修养,更反映出市委市政府领导们在文教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3.出台系列规章管理制度。制定《临海市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以指导藏品管理工作,讨论和修订了《临海市博物馆工作管理制度》、《临海市博物馆工作考核计分暂行办法》及《博物馆个人岗位职责汇总》并形成相关会议纪要公布。

    4.做好开馆经费的申请到位及人员保障落实。与市财政预算部门多次会商,做好解释沟通,科学合理地编制了临海市博物馆年度运行经费及开馆专项经费;与市人事编制单位联系,落实了临海市博物馆编外人员数额,对讲解员等高素质急需岗位实行公开招聘培训,经过公开公正的招聘流程,8月底5名讲解员到位,9月份组织讲解员到省博物馆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更好地适应开馆需求。

    5.开发新馆配套主题文创产品。完成了《金书铁券摹册》及《冰清玉润》两本册页的印制出版,设计印制了场馆折页、新馆明信片等宣传品,定制加工融合了馆藏藏品元素的帆布手袋等文创周边。

    6.展览辅助及办公设施设备完善。对展览辅助设施查漏补缺,增加配置安防检测、休闲休憩、突发应急、便民服务等必要设施设备,使场馆配置更趋人性化,同时完成办公设施设备包括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采购与安装。

    7.实现博物馆安防物业服务进场。3月实现物业前期方案制定并落实资金,7月底完成临海市博物馆安防物业项目招标,9月份实现物业前期进场,通过前期交接培训,开馆前实现物业全员进驻。





    三、坚持日常业务开展,提升学术科研能力

    在全年工程建设及开馆工作任务繁重的背景下,临海市博物馆坚持日常业务开展不松懈,确保文物日常维护整理工作不受影响,并继续做好相关学术研究工作。

    1.进一步推进古籍普查工作。在2016年古籍普查的基础上,为了加快古籍普查进度,抽调多位骨干充实普查力量,全年累计完成了录入普查数据987条,总计5092册,截至目前临海市博物馆共录入全国古籍普查平台数据库古籍12540册。

    2.古籍、书画进行技术处理。2017年2月27日,浙江省博物馆技术保护部郑幼明主任一行4人受我馆之邀,就临海市博物馆整体搬迁消毒、除尘处理来我馆实地考察,并对我馆文物保护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此后,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将展览所需的古籍、纸质文档、书画、服饰等文物送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省图书馆进行修复及除虫、消毒处理。全年累计完成2批次289箱有机质文物除虫消毒,120多件纸质文物修复工作。

    3.文物捐献征集。全年度共接受11人12批次捐献,总计文物51件套,非文物资料2件套。这些文物包含了书画、家具。青瓷等各门类,部分捐赠具有极高的艺术及学术价值。如2017年3月23日,陈引奭馆长携陈文斌、朱波等赴上海就项玉青女士捐赠册页《冰清玉润》当面接洽并赴杭州省鉴定委员会完成鉴定,完成了相关捐赠手续。 对上述所有捐献,馆方都准备了齐全的移交资料,制定了规范的移交手续,确保所有捐赠程序合规合法。

    4.专业培训提升综合素质。为应对新馆开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本馆邀请名师组织开展金石书画等方面的培训,同时积极参与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10余批次专业培训班,不断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5.学术研究成果。发表了《盛世写真:临海市博物馆馆藏汉唐铜镜鉴赏》(刊登于《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年第十期)等对馆藏代表性文物进行科学研究的系列文章;以及《历史的“潮汐”:台州府城及其交通的演化》等综合地方文献与野外普查成果的系列文章;参与编辑了《台州府城:“活态”博物馆》等内容。点校整理了《台州外书》、《风雅遗闻》、《三台诗话》三种,合辑为《清戚学标台州史事杂著三种》,2017年6月已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

 

2018年工作计划

2018年,临海市博物馆面临新的挑战,将对照二级博物馆标准,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提升博物馆在引领文化和服务市民生活的社会功能。在新的一年里,馆内工作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场馆的磨合运行。展厅内基础陈列调整完善,提升硬件服务,计划推出语音导览服务,进一步满足观众参观游览需求,确保馆内平稳安全运营。

二.文物的上架及修复。做好馆藏文物整理、上架工作,完善文物资料信息,建立完整详实的文物台账;实施馆藏濒危书画修复工作,编制文物修复方案,加强馆藏文物的保护。

三.临展的推出及宣教活动的推广。积极推出各类展览,提升展陈影响力,计划推出自主研发、引进的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临展共8个场次。继续开展免费讲解及“小小讲解员”、“戊戌元宵、亲子花灯”等活动,不断完善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同时,面向全社会招募志愿者队伍,计划编制志愿者服务手册等专业内容,完善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强对外交流及宣传推广,不断提升博物馆形象,打造临海市博物馆特色品牌。

四.制度的健全完善。为加强临海市博物制度建设,确保各项工作正常有序进行。根据我馆实际需要,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基础上,根据《博物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专业法律法规,制定博物馆各部门职责、考核制度、学习制度等。

五.团队的培养锻炼。开展馆人才梯队建设,推进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尽可能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狠抓讲解服务水平,建立稳定而专业的讲解员队伍。

 

分享到:
0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