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索引号: | LH331082-029/2022-12539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2-09-06 | |
发布单位: | 市财政局(市国资办) |
关于临海市2021年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 |
|
关于临海市2021年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 临海市财政局局长 徐 军 (2022年8月31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2021年财政决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21年财政收支决算情况 2021年,面对严峻形势和繁重任务,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高水平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奋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样板”的奋斗目标,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展现新作为,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初预算为633600万元,执行数为66020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4.2%,比上年同期增长11%(以下简称“增长”),财政总收入完成1116279万元,增长9.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主要项目的完成情况是:1、税收收入568174万元,增长14.1%,其中:增值税221764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3%(以下简称“下降”);企业所得税108679万元,增长62.3%;个人所得税31788万元,下降5.7%;城市维护建设税25355万元,下降18.8%;土地增值税45150万元,增长45.5%;契税71149万元,增长40.4%;其他地方各税64289万元,增长50.6%。2、非税收入92026万元,下降4.9%。 2021年全市支出预算为943300万元,经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十次会议批准,从政府性基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21000万元,新增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中央财政补助等省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94351万元,调整后支出预算为1058651万元,支出执行数为1059684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1%,增长0.6%。 按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计算,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0200万元,加上税收返还19707万元,上级转移支付收入407438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再融资债券)10000万元,调入资金161941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5000万元,上年结转结余77858万元,收入总计1372144万元。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决算支出1059684万元,加上体制结算上解省财政支出175632万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7041万元,援助其他地区支出1235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还本支出10000万元,支出总计1303592万元。收支相抵,年末一般公共预算结转结余68552万元,全部结转下年使用。 重点支出情况。2021年,市财政坚持“有保有压”原则,落实好政府铁心过“紧日子”思想,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疫情防控,确保民生事业发展,有效保障各项重点支出。其中: 教育支出250141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2.5%,增长11.5%。支持教育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完成永丰镇中学、涌泉镇中心校、上盘镇城山小学等项目建设26个,推进幼儿园改薄扩容提升项目20个,完成新改扩建二级以上标准幼儿园8所;支持学前教育补短提质,第三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全面完成;支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公民同招”新政平稳落地;支持高中教育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支持特殊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公参民”学校转制规范工作;推进教育现代化创建,通过省人民政府对临海市人民政府2020年度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考核评估。 科学技术支出34363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99.9%,增长16.1%。安排的资金主要是用于科技发展、创新驱动、高新技术企业等专项资金;支持孵化园创业创新种子基金项目,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临海科技创新园、中国计量大学临海技术转移中心日常运行;支持科技研发投入,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国家级、省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孵化器)等建设;支持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团队、创新型管理人才培养,科技型小微企业孵化与培育(雏鹰计划)等。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6945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95.6% ,下降35.9%,剔除全国文明城市和台州府城5A景区创建一次性支出因素则增长2.8%。加快实施“千年古城”复兴,抓好台州府城墙修缮(二期)建设、文化综合体建设、海岛公园建设等17个文旅项目。升级文旅产业结构,重塑多元文旅业态,打造紫阳街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诗画浙江·百县千碗”美食街区和组织开展各类文旅活动,促融合,扩影响力。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优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高标准建成88家文化礼堂、七个台州府城系列展馆,高质量完成“三下乡”文化服务。增强非遗传承活力,打造临海非遗品牌,首创非遗研学线上活动,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卫生健康支出98176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1%,下降13.8%,剔除同期特殊转移支付补助、省级疫情防控经费补助等一次性支出因素则增长0.9%。全力保障支持疫情防控,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平战结合”,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升重大疫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能力。进一步落实基层医疗机构预检分诊、闭环管理工作。优化基层补偿机制改革制度,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优质共享,依托医防融合,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面提质。稳妥推进医共体建设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动市一医院和浙二医院的深度合作,加大医疗卫生机构政府投入。支持现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提升社会养老服务能力。 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01854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下降0.6%,剔除年度间功能科目变动因素则增长0.8%。维护人民健康,推进社会保障提标扩面,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支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开展高质量就业服务工作,落实新一轮企业用工保障政策,支持就业创业促进工作,支持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支持人才培养、引进、奖励和管理;落实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价格补贴机制,确保困难群众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落实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残疾人服务能力提升。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农林水支出123544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95.5%,增长1% 。维护城市防洪排涝安全,支持水库山塘除险加固、水毁修复工程等预防和善后工作。支持助推农村一二三产业多元融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以稳粮增畜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重点稳定农业基础产业,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业增产,以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促农业增效,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农业增值。紧扣群众增收难题,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等增加群众收入等重要举措重点发力。支持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着力构建现代生态林业,发展现代林业经济。支持乡村村容村貌提升,重点支持“污水零直排”、“美丽河湖”建设。支持海洋与渔业发展,重点支持捕捞渔船更新改造,及时跟进现代渔业装备设施。支持美丽乡村建设,重点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人居环境整治、公厕改革等方面作支出安排。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2021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627359万元,经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十次会议批准,调增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政府性基金收入482000万元,加上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07500万元,调入资金3822万元,调整后收入为1220681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预算1016000万元,执行数1017166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1%,增长40.6%。 2021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627359万元,经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十次会议批准,调增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593322万元,调整后支出为1220681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本级支出预算971560万元,执行数为976567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5%,增长33.9%。 2021年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1017166万元,加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187500万元(其中:新增债券107500万元,再融资债券800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5181万元,调入资金3824万元,上年基金结余9559万元,收入合计1223230万元;全市政府性基金本级支出决算数为976567万元,从政府性基金调出至一般公共预算161890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还本支出80000万元,上解上级支出2万元,支出合计1218459万元,年末账面滚存结余4771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2021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410932万元,经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十次会议批准,调增27656万元,调整后基金收入预算为438588万元,执行数为446156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1.7%,增长13.4%。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367106万元,经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十次会议批准,调增39010万元,调整后基金支出预算为406116万元,执行数为405419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99.8%,增长15.3%。当年基金收支结余40737万元。 与向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相比,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增加606万元,主要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021年委托投资收益606万元在2022年一季度明确并进行账务核算调整。收支相抵后,当年基金收支结余增加606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1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71.16万元,加上转移性收入30.05万元,收入合计201.21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41.52万元,按照国发﹝2015﹞35号等文件规定,调入一般公共预算51.35万元,支出合计192.87万元。收支相抵,结余结转下年支出8.34万元。 (五)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21 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均依法用于公益性项目资本性支出;偿债资金来源落实,按时足额还本付息,没有出现偿付风险。按财政部口径计算,2021年底我市法定债务的债务率为83%。根据财政部《地方政府法定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办法》,我市法定债务的债务隶属于红、橙、黄、绿四个风险等级档次最低的绿档,风险控制较好。 1、举债规模 2021年,省政府核定我市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171.84亿元(2020年债务限额161.09亿元,加上2021年新增债务限额10.75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91.03亿元,专项债务限额80.81亿元。在批准的限额内,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9.75亿元,其中:新增债券10.75亿元,再融资债券9亿元。再融资债券均用于偿还到期地方政府债务本金。 2、结构 截止2021年末,我市政府债务规模为171.7327亿元,较上年增加10.75亿元,其中:一般债务 90.9747亿元,占 53%;专项债务80.758 亿元,占47%,较上年增加 10.75 亿元。 3、使用 2021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全部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0.75亿元,包括3亿元用于临海站停车场及配套工程,2.8亿元用于“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程,1亿元用于市方溪水库工程,0.9亿元用于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建设工程(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迁建工程),0.5亿元用于市第一人民医院扩建工程,0.5亿元用于头门港产业园配套工程(一期),0.5亿元用于市大田平原排涝二期(外排工程),0.35亿元用于市公办幼儿园改薄扩容项目(第一期),0.3亿元用于方溪水库引水及配套水厂工程(一期),0.3亿元用于市第二人民医院扩建工程,0.2亿元用于临港新城智慧停车场项目,0.1亿元用于基层医疗机构迁(扩)建及改造提升工程,0.1亿元用于市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工程,0.1亿元用于市东部平原排涝工程(一期),0.1亿元用于市殡仪馆改扩建工程。 4、偿还 2021年共安排到期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9亿元,其中:一般债券本金1亿元,专项债券本金8亿元。 (六)预算稳定调节基金、预算周转金规模及使用情况 预算法规定设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预算资金不足。2021年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年初余额为37545万元,新增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7041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超收收入补充2660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结余补充29551万元,政府性基金结转资金规模超当年收入30%部分补充875万元,结转超两年以上省补政府性基金结余盘活补充15万元。当年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5000万元,年末累计余额59586万元。经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审查批准,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5000万元,编入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弥补收支缺口。目前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实际可用规模为14586万元,占2022年度支出预算的1.2%,低于国务院规定的5%保有比例。 2021年预算周转金年初余额、年未余额均为1942万元。 (七)预备费使用情况 根据《预算法》规定,并经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审查通过,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设置预算预备费10000万元。根据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用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补助8200万元,医疗保险补助1525万元,生猪疫病扑杀补助工作经费275万元。 (八)“三公”经费决算情况 2021年全市“三公”经费执行数为2857.3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4537.5万元的63%,同比减少203.32万元,下降6.6%。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执行数为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135万元的0%,同比减少10.95万元,下降100%;公务接待费执行数为480.6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1374.3万元的35%,同比增长13.04万元,增长2.8%;公务用车购置费执行数为870.1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1100万元的79.1%,同比减少192.31万元,下降18.1%;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执行数为1506.5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1928.2万元的78.1%,同比减少13.1万元,下降0.9%。主要是全市党政机关进一步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压减“三公”经费开支,全力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和“六保”“六稳”工作大局。 (九)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情况 2021年,在全市财政支出实现项目绩效自评全覆盖的基础上随机抽取自评项目的10.4%即 198个项目开展绩效抽评,评价结果为“优”的146个,“良”的40个,“中”的6个,“差”的6个;选取了临海市就业补助资金等10个社会关注度高、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涉及财政资金6.42亿元,其中:开展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评价4个,涉及财政资金1.53亿元;选取1个乡镇开展一级政府财政运行综合评价,涉及财政资金1.15亿元;开展财政政策预算绩效评价2个,涉及财政资金2.44亿元;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评价3个,涉及财政资金1.3亿元。上述10个重点评价项目结果为“优”的1个,“良”的8个,“中”的1个。市财政局将上述评价结果在部门间进行了通报,要求相关责任单位对绩效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落实,同时将评价结果与被评价单位2022年预算安排和资金分配相挂钩。 (十)上级转移支付执行情况 二、2021年预算执行效果 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切实找准建设“重要窗口”的财政定位,坚持“以当家的思维当好管家的责任”,聚焦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研判财政运行新形势新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做好“六保”“六稳”,全市预算执行效果总体较好。 一是强政策优服务,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认真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落实减税降费政策,2021年减免各类税费48.7亿元。兑现各类惠企资金14.84亿元,重点支持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助力培育细分领域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化“三服务”2.0版。联合税务、稽查等部门召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制定行动方案,专人派驻伟星、华海等上市企业,精准帮扶,助力企业解决涉税难题。继续落实疫情防控期间房租减免政策,开展国有企业租金减免落实情况自查和专项检查工作,对符合条件的承租户做到应减尽减。建立监管企业公开招租房产审批制度,全面规范企业资产出租、出借行为,全年完成事项审批198宗。争取到债券资金10.75亿元,支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修订《临海市产业基金管理办法》,总规模100亿元,首期30亿元,促进国内外优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向我市集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布局完善。 二是调结构惠民生,夯实共同富裕之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夯实共同富裕之基。强化民生保障力度,继续将财政支出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全年民生支出83.2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78.6%。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居民基础养老标准人均每月提高45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障财政补助标准人均每年提高45元;积极应对疫情导致物价上涨问题,保障困难人员基本生活和医疗需要,拨付最低生活保障金7831万元,拨付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经费557万元。安排专项资金1.13亿元,全力保障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构筑群众健康防护线。精准高效落实常态化直达机制。出台直达资金实施细则和工作规范,向上争取到直达资金10亿元,为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提供有力支撑。深化“一事一议”,助推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全年安排财政资金4163万元,立项建设61个项目。 三是重创新促改革,激发体制机制新活力。全面推进财政电子票据改革。所有用票单位全部执收项目启用财政电子票据,104家用票单位完成电子票据改革,开具各类电子票据115.93万份。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市水务集团获评AA信用等级,全市AA以上信用等级企业增至6家。开启国有资产“唤醒”行动,全面理顺理清我市国有资产现状,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和投融资能力。创新投融资改革。积极对接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市国投集团发行第二期社会领域产业专项债15亿元,市城投集团发行第二期私募公司债9亿元。市国投集团、市交投集团分别定向融资工具(PPN)3亿元和5亿元。开展乡镇内控指引试点,组织全市237家行政事业单位开展2020年度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相关工作在全省乡镇内控现场会上做经验介绍。坚持“小切口、大绩效”,探索部门整体绩效、专项资金、事前绩效评价等方面改革,在台州市预算绩效管理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中,成绩名列前茅。 四是提绩效抓管控,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进一步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13.3%,调整资产配置标准,严格经费开支。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逐步形成预算全过程闭环管理的财政整体智治。健全事前绩效评估机制,对新增政府投资项目5000万元以上、其他新增项目或政策在1000万元以上的均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开好“前门”、严堵“后门”,对照财政部最新化债口径要求,依法依规化解隐性债务。深入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迭代升级社会保障风险准备金管理制度,提高土地出让收入提取比例。全方位做好财政收支运行的分析研判,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出台《进一步强化和规范镇(街道)财政管理实施办法》,严肃财经纪律,加强源头管控,推动我市镇(街道)财政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对照《预算法》、市人大常委会有关预算决议和审计报告的要求,我市预算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如预算精细化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进度需进一步加快,预算绩效管理水平要进一步提升等。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突出“稳进提质、除险保安、塑造变革”,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坚持精准可持续、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坚持兜牢民生底线,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财政改革发展,为我市建设“历史名城、制造强市、共富高地”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一是做好“开源节流”文章。进一步加大闲置存量资金、资产、资源盘活力度,加快结余资金及往来款项的清理回收。深入研究上级资金扶持政策,积极主动向上争取各类补助。坚持以收定支,推动支出标准化体系建设,深入推进零基预算管理,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突出轻重缓急、优化财力分配,建立完善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预算分配机制。 二是树牢铁心过紧日子思想。不折不扣将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贯彻落实到位,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引导全市树立铁心过紧日子思想,做到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严格执行“应减尽减、应压必压、可延尽延、该禁必禁”的原则,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公务开支,健全事前绩效评估机制,确保新增项目资金原则上不得用于非刚性、非重点支出。 三是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加强专项债券资金使用,督促项目建设进度,强化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科学测算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疫情防控等对当年收支的影响,加强财政运行分析,多渠道筹集资金弥补减收,完善库款运行监测机制,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履行好镇(街道)财政管理职能,切实强化和规范镇(街道)财政管理行为。
附件: 1、临海市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决算情况表 2、临海市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情况表 3、临海市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功能分类明细情况表 4、临海市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决算情况表 5、临海市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决算经济分类情况表 6、临海市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7、临海市2021年政府一般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表 8、临海市202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决算情况表 9、临海市202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决算情况表 10、临海市202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转移支付决算情况表 11、临海市202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12、临海市2021年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表 13、临海市2021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决算情况表 14、临海市2021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决算情况表 15、临海市2021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结余情况表 16、临海市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决算情况表 17、临海市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决算情况表 18、临海市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总表表 19、临海市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科目增减情况
|
打印 关闭 |
分享到: |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