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六稳”、“六保” 政策清单 > “六稳、六保”清单 > 保粮食能源安全


临海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实施技术方案

发布日期:2022-09-15 11:0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字号:[ ]

为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浙政发〔2016〕47号)、省土壤和固废办关于印发《浙江省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污染防治2021年工作计划》(浙土壤办〔2021〕2号)和台州市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下达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任务的通知》(台土防治办〔2020〕7 号)等文件精神,切实做好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确保按期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和目标,结合我市实际和上一阶段工作成果,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总体目标

根据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项目实施成果,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为出发点,加强分类管控,精准施策,确保实现2021年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以上,有效降低农产品污染风险,实现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

根据全省耕地 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结果,全面落实农用地土壤优先保护、 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要求。202111月底前,配合自然资源部门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依法实行严格保护。

(二)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动态调整

应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数据,强化已采取安全利用措施的耕地和水稻、小麦等协同监测,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变更及耕地土壤环境 质量变化等情况,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动态调整。

(三)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

加强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督查指导,形成一批易推广、成本低、效果好的农田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模式,完成省级下达的安全利用和分类管控任务。

三、主要技术措施

(一) 种植结构优化及调整

试行“正负面”作物清单制度,引导农户科学布局,鼓励高粱、油菜、大豆、玉米等相对低风险粮油作物替代芋艿、生姜、水稻等相对高风险作物种植。受污染地块早稻品种选用中早39,晚稻品种选用甬优1540。

(二)水稻种植安全利用措施

在水稻播种前、收获后撒施土壤调理剂120 kg/亩,降低土壤PH。对水稻喷施叶面阻控剂,用量为0.5L/亩,共使用3次,相关安全利用物资通过政府采购免费发放到安全利用区域水稻种植户。病虫草害防治:病虫防治要根据病虫发生情况进行,主要病虫为螟虫、稻飞虱、纵卷叶螟、纹枯病、稻曲病为主。防治螟虫用锐劲特、阿维三唑磷防治;纵卷叶螟用阿维毒死蜱、康宽、垄歌、稻腾等农药;稻飞虱用烯啶。吡蚜酮、吡虫啉、蚜虱净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用井冈蜡芽菌、翠苗、拿敌稳防治。除虫防病用药量,要根据叶面积指数大小、药成分含量,决定用量多少。兑水量保证在40~55 kg以上,以提高防治效果。

安全利用物资实施表

水稻面积(亩)

叶面阻控剂(瓶)

土壤调理剂(包)

大田街道

下街头村

4

12

48

朝阳村

6

18

72

括苍镇

旺人墩村

76

228

912

井东村

19

57

228

钱徐村

5

15

60

东塍镇

广福村

15

45

180

小芝镇

桥头村

6

18

72

合计

131

393

1572

 

(三)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深入实施种植业“肥药双控”工作,全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和绿色防控技术,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应用土壤环境改良技术、肥水综合调控措施改善土壤环境,重金属镉、铅总量较实施前有效下降,推进农业清洁化种植,提升土壤环境容量和抗风险能力。

(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监测

加强食用农产品协同调查,在安全利用区域内建立常态化的土壤环境和食用农产品特征污染物的监测和评价体系,健全监测网络建设,及时掌握受污染耕地种植利用现状和水稻种植区域稻谷达标率,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稻收获前取植株样品分析籽粒中重金属含量,并按照相关超标粮食处置管理办法处置。根据《台州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严格管控任务实施评估验收方法(试行)》(台土防治办〔2020〕4号)要求,开展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评估和核算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临海市土壤污染防治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各镇(街道)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具体负责本辖区内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

(二)加大资金保障

我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用于保障土壤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调查评估、检测分析、治理示范等工作的资金需求。市级要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对接省土壤污染治理资金扶持政策,结合实际配套地方财政资金扶持。

(三)强化科技支撑

构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农田土壤污染综合治理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在我市开展研究的各科研院校的技术优势,积极引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安全利用技术,整建推进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

 




分享到:
0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