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信息 > “十四五” > 专项规划
索引号: LH331082-019/2021-11892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临发改规划〔2021〕8号 成文日期: 2021-12-17
发布单位: 市发展改革局
临海市发展和改革局 临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关于印发《临海市食药品安全“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 日期:2022-01-20 11:59
  • 来源: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
  • 浏览次数: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临海市食药品安全“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临海市发展和改革局                 临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年12月17日



临海市食药品安全“十四五”规划


食品药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和公共安全问题。为切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安全战略,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依据《浙江省市场监管“十四五”规划》、《浙江省药品安全“十四五”规划》、《临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25年。

一、现状和形势

“十三五”期间,我市各监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浙江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和食品药品安全重大民生工程,按照“四个最严”要求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至2020年末,食用农产品抽检合格率为99.45%,食品抽检合格率为96.81%,药品监督抽检合格率100%;年食品抽检数超过4件/千人;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为1324份/百万人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数为256份/百万人口;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数为71份/百万人口。食品、药品公众满意度分别达到85.9%和87.8%,2018年通过浙江省食品安全县(市、区)评价验收,2016-2020获台州市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连续5年优秀,获评2016—2017年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未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重大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总体状况稳定向好,胜利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

(一) 现实基础

1. 完成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

将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划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承担的职责划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承担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或委托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日常监管工作。食药监管部门由垂直管理转为属地管理。强化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责;强化食品安全制度建设和综合协调;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教育,强化社会共治,推动建立健全市场诚信体系制度。职能设置更趋合理,监管效能显著提升。

2.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持续提升

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强化党政同责。市委市政府印发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意见、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工作方案、《市级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工作职责清单》《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等文件,将“食品安全状况”纳入对下级政府绩效考核及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市食安委调整为市食药安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市食药安委主任,镇(街道)加挂食安办牌子;根据机构改革后成员单位职责,明确专人负责统筹协调辖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在信息通报、形势会商、联合执法、行刑衔接、事故处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环节监管。实行生产企业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日常监督检查全覆盖。推行名特优小作坊和小微食品生产企业5S标准化管理;推进农批市场、放心肉菜示范超市食品安全规范化建设,建设城乡放心农贸市场17家。加强出口食品原料基地监管,进口食品后续监管。以药品生产企业“三图”监管档案为基础,以药品品种“质量码”为抓手,创设“三从三查”审计式检查法,深化药品智治,有效实现药品生产品种化、精准化、动态化、智能化监管。严格贯彻落实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通过监督检查、有因核查、飞行检查、专项整治等举措,全面提升药品经营企业及使用单位药品质量管理水平。在全国首创“531”工作法,开展化妆品“百千万”美丽消费示范工程。

开展智慧监管,居民获得感增强。提升监管现代化水平,实现监管数字化转型。应用省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数字化平台、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和“浙政钉·掌上执法”APP开展执法检查;推进“掌上基层”APP食品安全模块,“食安通”、“浙食安”等智慧监管系统应用,实施“双安双创”、学校食堂“阳光厨房”和智慧餐饮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最多跑一次”、“放管服”等工作。应用药品生产质量一图一码智控监管平台、药品智抽样系统、药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防控系统、药品追溯系统、企业监管码系统、药师考勤打卡系统、掌上执法系统等数字化系统,智慧监管水平明显提升。与优质药企通力合作,设置乙类非处方药专柜,力促“送药上山进岛便民服务点”规范化运作,形成药品信息采集、保障、配送全链条服务。市民获得感持续提升。

3. 建立食品药品风险治理体系

启动食品生产企业寻找CCP专项行动,指导企业管控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加强食品科学抽检和核查处置,明确抽检事权分工,落实“四个统一”要求。加大对合格率持续较低和社会关注度较高食品的抽检频次,提高抽样针对性和问题发现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样本量达到每年1件/千人。全面推进农贸农批市场食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推动有条件的食品相关产品企业、重点进口食品企业、其他有条件的食品企业积极开展追溯体系建设。严格防范化解药品安全风险,贯彻落实药品生产风险排查-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处置“四环”工作法和“隐患联查、信息联用、等级联评、处置联动、能力联建”的“五联”项目化风险管理机制。推进“线上净网线下清源”,构建风险监测数字化、风险管控常态化、风险治理精准化的风险防范化解体系。完善化妆品流通领域质量安全风险防控531工作法。加强舆情监测,应用“中青华云”舆情监测系统,建立重大舆情收集、分析研判和处置机制,加强部门信息通报与风险会商,主动发布权威信息。

4. 健全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

“十三五”期间,突出“标准引领”,共完成制修订食品药品领域地方标准10项,团体标准3项,“浙江制造”标准3项。开展“品字标”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培育发展“品字标”品牌,台州翼龙绿色农产品有限公司“西兰花”获“品字标”浙江农产认证,培育和运用地理标志,推进农产品产业集群品牌建设,积极培育“中国好粮油”、“浙江好粮油”品牌产品。加强对食品药品法律法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地方标准在本地落实的解释、指导与检查,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鼓励探索建立食品安全相关的操作规范。推进“标准化+乡村振兴”提升行动。

5. 加强疫情防控,助推复工复产

加强农贸市场、商超、餐饮店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督促抓好问题整改。支持餐饮单位开展网络餐饮服务,推行外卖食安封签和全程无接触式配送。有序推动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单位复工复产,督促企业按要求落实消杀和返岗人员的检疫查验和健康防护。助力企业理性转型、规范生产、合法经营,有效解决传统企业转产医疗器械“转型难、生产难、监管难”等问题,保障了浙江省医用隔离眼罩的防疫需求,创造了临海速度。

(二) 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一些制约我市食品药品安全的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一是食品行业“低、小、散”仍然是主流;非法添加违禁物、保健品虚假宣传等行为仍时有发生;防鼠、防蝇、防尘等“三防”设施不够完善。医药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偏低,整体创新能力偏弱,行业信用体系仍不完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二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现代化治理体系还没有完全构建成形,智慧监管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机构改革后,药品安全党政同责落实机制尚不健全,“三医联动”格局尚未完全形成。三是专职人员配备不足,基层监管人员集多条业务线于一身,镇(街道)食安委联动还不够紧密。药品监管力量与监管任务不匹配,职业化专业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专业能力不强,药品监管专业人才匮乏。四是社会共治力量尚没有深度激活。社会各方有效参与食品药品监管还有待加强,科普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仍需提升。五是疫情导致食品药品安全的不确定性增加。全球疫情扩散蔓延造成物流运输不畅、劳动力短缺、海关入境查验时间延长等影响,对食品药品供应链带来一定冲击。冷链物流和仓储缺乏统一标准,冷链企业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增加了冷冻食品安全隐患。

二、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省委十四届第七次、八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以构建农田到餐桌、实验室到医院的食品药品全过程智控体系和风险闭环管控机制为牵引,加快食品药品安全治理的系统性重塑,实施食品安全放心行动、药品质量安全行动,推进“全受控、全链条、全时空”监管执法,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事件,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高水平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政同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机制,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监管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把践行“两个维护”落实在监管具体工作中。坚持党政同责、权责一致、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尽职免责;坚持谋发展必须谋安全,管行业必须管安全,保民生必须保安全;督促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履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职责。

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监管为民。坚持人民至上,把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作为食品药品监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3. 坚持改革创新,依法治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监管资源配置,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推动监管创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履行食品药品监管职能,推进监管的制度化、规范化。提升监管人员法律意识和执法能力,增强生产经营者守法意识,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形成“科学立法、严格执法、行业守法”的治理格局。

4. 坚持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紧盯食品药品安全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数字赋能,发挥“互联网+”发展优势,把握“大、云、物、移、智”最新趋势,构建事权清晰、权责一致、统一规范、互联互动的监管机制,建立上下游信息可查询、过程可控制、责任可追究的追溯体系。应用国内领先的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平台、公共检测平台、产品研发创新平台,提升智慧监管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食品药品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整体跃升,高水平食药监管体系、高质量服务体系、高素质队伍体系基本建成。食药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技术支撑进一步夯实,食品药品监管水平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基本实现食品药品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形成“企业自觉、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食品药品安全共治格局;企业主体责任和公众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市民对食品药品安全的获得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表1  “十四五”期末临海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主要指标

序号

主要指标

预期

目标

指标属性

1

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数(批次/千人)

4.5

约束性

2

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

98.5

约束性

3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

98

约束性

4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量(件/千人)

1

约束性

5

公众食品安全满意度

90

预期性

6

食品监管人员中专业人员占比(%

>70

预期性

7

药品安全责任清单化管理率(%

100

约束性

8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份/百万人)

1000

预期性

9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份/百万人)

500

预期性

10

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份/百万人)

100

预期性

11

基本药物、采集品种抽检合格率(%

99.5

约束性

12

公众药品安全满意度

>90

预期性

13

食品药品监督抽检问题处置率(%

100

约束性

14

食品药品执法装备标准配置率(%

100

约束性

15

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公开率(%

100

约束性

16

药品监管人员中专业人员占比(%

>80

预期性

17

基层食品药品科普宣传活动覆盖率(%

95

预期性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制

1. 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党政同责。进一步落实《市级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工作职责清单》、《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工作领导落实药品安全责任的意见》、《台州市食品安全领域改革发展重点任务清单》和《关于改革和完善市域药品安全治理与高质量发展体系的实施意见》等要求,将食品药品安全纳入对各级政府目标责任考核,推动落实党政同责,加强镇(街道)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分级分类管理。制定食品安全监管事权清单,理顺镇(街道)监管事权。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与发展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食品药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全链条事务。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完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考评评估体系,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约谈制度。

2. 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充分发挥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职能作用,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完善协同监管、信息共享等机制;推进药品安全责任“清单式”改革。明晰镇(街道)、部门间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监管职责,进一步厘清纵向横向事权划分,完善市、镇(街道)、部门间协同的药品安全风险管控机制。探索基层药品监管“条抓块统”新机制。

3.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督促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药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督促生产经营者负起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第一责任,定期自查评价;鼓励实施先进管理体系,强化守法合规和风险防控意识。助推食品生产企业导入HACCP防控措施,加强食品企业的出厂检测能力建设,实施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履责报告制度。督促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责任体系,从源头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供应链。推进企业关键岗位人员从业资质管理,实施企业关键岗位全员培训。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自查报告制度。

(二)构建严密高效风险防控体系

1. 提升安全风险全过程防控水平。按照“系统协同、科学规范、源头预防、风险治理、闭环管理、数字赋能”原则,建立基于风险分析和供应链管理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深入实施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食品风险分级管理,对高风险企业实施重点检查,对一般风险企业实施“双随机”抽查,对问题线索企业实施飞行检查,适当降低低风险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检查比例和频次,为市场主体发展提供更宽松的环境。建立药品全过程可追溯制度。

2. 完善抽检制度。突出问题导向,科学制定和实施抽检计划,加强评价性抽检,提高抽检批次数和抽检项目覆盖率,重点开展高风险品种抽检,加大对非主渠道供应食品的抽检力度。强化抽检结果大数据分析应用,为加强重点区域、重点品种监管提供支撑。进一步提升食品快速检测的风险初步筛查效能,使监督抽检重点更加突出、力量更加集中、效果更加明显。强化不合格产品核查处置并及时追溯来源。

3. 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建立完善食品安全风险闭环监管链条,完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监测体系,落实监督抽检信息定期发布机制,创新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方式方法。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加强对新业态、新技术、新原料的监测,建立基于大数据的风险分析模型,强化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建立药物警戒制度,建设药械安全性监测评价体系,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和药物滥用监测。加快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建设,建立重大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和联合处置机制,提升不良反应聚集性信号评价预警和群体不良反应处置能力。

4. 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建立专业应急处置队伍,完善市、镇(街道)、部门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应急演练,提高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技术储备能力,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管理水平,增强舆情处置能力。建立应急检验检测“绿色通道”。建立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生活必需食品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密切关注食品药品舆情热点,加强舆情信息分析研判,及时精准做好舆情应对。

5. 提升食品药品领域标准化水平。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引导食品药品企业推进标准化应用,鼓励企业按照国内外先进标准改造提升质量,支持企业主导制定一批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加快细分领域团体标准制定,推动食品药品创新成果向标准转化。建立多层次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与质量标准体系,持续深化“阳光厨房”建设,加快推进“阳光工厂”建设,推进农村家宴规范化、市场化、产业化。

6. 实施高效能智慧监管工程。构建贯通重点产品质量分级分类监管、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处置、生产许可便捷审批、监督抽查全流程管理的产品质量智慧监管系统。主动融入数字浙江建设,以智慧监管为抓手,推动我市食品药品安全在风险管控、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感知能力、高效协同智能的信息处理能力和便捷安全的社会服务能力。“智慧监管”云平台、互联互通等工作;完善食品药品企业信用体系,建立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全面融入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完善投诉举报机制,加强社会舆论监督。构建食品药品安全“精密智控”体系。应用食品药品安全“一库一图一码一指数”精密智控系统、“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数字化协同应用”。开展化妆品领域的数字化改革,全面应用“黑匣子”、药品抽验管理系统、药品追溯系统、“企业监管码”系统、药师考勤系统等数字化应用平台,打造全领域、全过程、全场景、全业务、非现场的药品安全智控体系,推进药品数字化监管。

(三)构建全链条全过程监管体系

1. 宣贯食品药品法律法规。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法律法规,深化食品药品宣传“五进”活动,确保食品药品法律法规宣贯入脑入心,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知法遵法守法意识。

2. 优化市场准入机制。深化许可管理“放管服”改革,实施“不见面”审批和全程信息公开。落实新修订《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全面推行食品经营许可电子证书,探索食品经营许可视频远程审查。进一步规范农业投入品经营许可管理。在药品、医疗器械零售业率先实施“一业一证”改革。

3. 加强食用农产品生产源头监管。全程科学管控和使用农业投入品,运用现代生态农业技术,实现资源利用生态高效、产地环境绿色清洁。强化产地环境问题治理,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探索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推动合格证与追溯信息“二码合一”。

4. 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监管。按照“厂厂(场场)阳光、批批检测、样样赋码、件件扫码、时时追溯、事事倒查”要求推动食品生产企业开展“阳光工厂”建设。推进食品生产企业应用浙江省食品安全追溯闭环管理系统(浙食链),探索食品全链条监管。深入实施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加强对食品安全管理员的培训考核,强化生产经营过程风险控制。开展产地重点食品质量提升行动,建立风险隐患清单,明确治理措施,实施靶向治理。促进小作坊整规提升的进一步提高,探索小作坊“园区化”建设,推进小作坊“标准化”管理,实施小作坊“智慧化”监管;推行“阳光化”小作坊创建,深化小作坊食品“品牌化”建设。

5. 加强食品销售监管。开展农贸市场综合治理行动,持续提升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后的管理水平,迭代升级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规范化建设,不断探索完善临海市农贸市场的现代治理体系和长效监管模式。深入推进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培育工作。加大对大米、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油、面制品、豆制品、酒类、食用盐等大宗食品的抽检力度和追溯管理力度,开展散装酒、食用盐、保健食品经营专项治理,加强冻品冻库监管。督促经营者严格落实索票索证制度,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效率, 加强对退(换)货、回收食品和临近保质期食品的管理。

6. 加强餐饮服务监管。深入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督促经营者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实施餐饮违法记分制度,健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人约谈制度,严厉查处使用病死畜禽、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等行为。强化学校、养老机构、建筑工地等集中用餐单位主管部门责任,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提升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效率。加强网络订餐监管,落实网络食品交易平台管理责任。严格实施食品摊贩登记管理,加强对食品摊贩的巡查和抽检,严厉查处学校周边流动食品摊贩。督促餐饮服务机构规范落实防鼠、防蝇、防尘等“三防”设施,消除鼠类、蝇类、蟑螂等病媒生物威胁,保障食品卫生安全。

7. 加强疫苗安全监管。落实疫苗监管职责,加强疫苗储存、配送企业和接种单位监督管理。加强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职责衔接,建立部门疫苗协调机制,提升疫苗全生命周期管理效能。

8. 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加强药品生产监管,分析研讨相关风险并提出防控措施、探索建立风险监测模型、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防控机制,确保企业持续合规。加强药品流通监管,严格监督落实药品线上线下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强化特殊药品、高风险药品储存配送监管,有效防控流通、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风险。探索建立药品流通环节基层标准化监管体系,构建“三医联动”下的药械使用监管新格局。

9. 加强医疗器械安全监管。全面推行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唯一标识(UDI)制度,规范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管理。加强医疗器械的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管,加大互联网、“体验式”、“会议式”销售医疗器械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完善医疗器械“六查五要”统筹工作法,初步构建起较完善的基层药械化监管体系。

10. 加强化妆品监管。继续推进美丽消费示范工程建设,提升化妆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行业规范高质量发展。推进“线上净网线下清源”精准治理,应用数字监管平台和网络化妆品监测中心。通过完善“化妆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531’工作法”、化妆品流通监管工作规范及专项整治等举措推动化妆品新条例及配套法规的落地实施。开展“数字辨妆 探索化妆品经营社会共治新模式”项目,搭建化妆品经营云监管平台、化妆品经营云管理平台(ERP)、美丽消费云共享平台,实现化妆品产业资源的高效配置及监管共治的高效协同。实施“信用+”监管,全力守护公众用妆安全。

11. 强化医药创新和审评柔性服务。加快推进全市医药产业发展,抓住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机遇,依托临海园区原料药生产基地优势,发挥头门港“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药创新和审评柔性服务站(浙江省化学原料药基地临海园区)”功能,创新服务载体,开展项目进站、服务进站等活动,帮扶原料药生产企业向制剂生产企业转型升级并同步国际化发展战略,推进临海国际医药小镇建设及华海药业外的永太、奥翔等企业制剂出口美国、日本等规范市场,推进华海、奥翔等有实力的药企加快创新药的自主研发,尽早实现创新药和生物药的上市销售。

12. 构建食品药品稽查办案体系。优化调整稽查执法体系,加强食品药品稽查队伍建设,加强食品药品稽查执法力量配备。完善食品药品安全行管衔接、行刑衔接机制,加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与公安等部门间的联动执法,及时通报重大案件信息、移送涉嫌药品犯罪案件。加大重点问题整治力度,落实“处罚到人”措施,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探索建立信息共享、证据互认的跨部门联合办案机制 。

(四)构建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

1.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政府促进食品医药产业发展的服务保障能力。加快推进行政审批综合改革,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加强工作协调,健全网格化监管责任制。完善产业发展服务政策,争取引进一批食品药品龙头企业、骨干企业,挖掘培育一批有潜力、有实力的初创型企业。鼓励企业获得认证认可,延伸产业链条,建立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和配套设施。促进农业、食品工业、餐饮业、零售业与旅游、文化、会展、电商等现代产业要素跨界配置,加大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高端生物医学工程、精准医疗、数字生命、高端化妆品等领域的产业扶持力度,大力发展数字化食品药品冷链物流。

2. 发展绿色高效品质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定不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打造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现代化乡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生猪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工程,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优化粮食生产。鼓励发展规模种粮,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推广实用技术,进一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和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提标改造,保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态势。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围绕柑桔、杨梅、茶叶、西兰花四大主导产业和草莓、葡萄、桃、油茶、对虾五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持续引进先进培植技术,引导推动“临海对虾”、“临海猕猴桃”等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大力提升畜牧业和渔业。发挥省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带动作用,优化畜牧产业体系。创建以红脚岩渔港为龙头国家级中心渔港。加大智慧农业、智能农机推广应用。加强农村三产融合,丰富乡村经济新业态。

(五)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

1.“一品一链”食品药品追溯工程。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全过程可追溯制度。推进食品安全溯源闭环管理系统应用,全面提高从田头(车间)到餐桌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推广应用“浙药链”、“浙苗链”、“台药链”等系统,形成覆盖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的完整追溯闭环,实现药品源头可溯、去向可追、风险可控、责任可究、公众可查。

2. 校园食品安全守护与营养改善工程。压实学校、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主体责任,落实学校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和学校负责人陪餐制度。实现98%以上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量化等级达B级以上和100%学校“互联网+明厨亮灶”的目标。对学校食堂、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单位和校外托管机构实行全覆盖检查。督促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通过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鼓励为供餐学校学生购买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开展青少年校园“食育”工程,将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知识纳入学校教育。鼓励家长参与监督。

3. 餐饮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开展大中型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标准化建设,推行视频智能监控和巡查,让“阳光厨房”深入人心。鼓励餐饮企业规模化发展、连锁化经营、现代化中央厨房加工,规范快餐、团餐等大众餐饮服务,降低群体性食源性疾病事件发生风险。开展“阳光餐饮”街区(综合体)建设,带动餐饮单位食品安全意识和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建立街区管理主体自治、餐饮企业自律、政府部门监管的“三位一体”全方位综合管理模式。从放心厨房建设、厨师管理、操作流程与服务要求等方面规范提升农村集体聚餐质量安全防控水平;继续改造提升农村家宴放心厨房;推动建立菜单制定、食材配送、厨师管理、宴庆管理等全链条一体化服务,加强农村家宴产业化、市场化进程。推动网络餐饮一件事集成改革,推动“浙江外卖在线”应用,实现网络餐饮“后厨阳光化”,配送的食品做到“一单一封签”。全面推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在学校及公办幼儿园食堂、养老机构食堂、农批农贸市场、农村家宴放心厨房等食品安全重点领域统一投保食品安全责任保险。

(六)提升干部队伍专业素质

1. 加强专业化人才引进。优化专业人才队伍,通过公开招录、选调等方式积极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增加食品药品监管等专业化人员储备。推进干部人才全生命周期管理“一件事”改革工作,突出实践标准和实绩依据,健全干部成长评价、激励、容错等“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实现形成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2. 业务骨干专业技能提升行动。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队伍的意见》精神,实施职业检查“双百尖兵”工程,构建教、学、练、检一体化培训教育机制,形成勤奋学习、修炼内功、刻苦钻研、提炼技能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药品检查员专业素质和检查能力,建立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廉洁高效的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队伍。开展食品药品法律法规宣贯和执法监管业务培训,提升系统监管干部依法监管、依法治药意识和专业监管、防范风险能力。加强与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高校及省级培训中心的合作,开展联合分类培训,以培训提能力、树典型。

3. 基层监管人才提升行动。合理扩大基层监管人才队伍规模,强化镇(街道)监管力量配置。从基层实际操作需求出发,全面实施岗位专业化培训,针对食品药品监管等急需紧缺专业开展定向培训,开展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基层监管业务知识和技能实训,提升专业监管能力。加强依法行政、科学监管、应急处置能力培训,鼓励基层监管人才参加继续教育,提升基层监管人员学历层次,建立一支从全市层面到镇(街道)层面的专业监管及协管人员队伍,做好食品药品的基层监管工作。持续落实省局职业检查员“双百工程”及台州市局“951检查能手”培养工程,调整优化检查员队伍结构,有效满足药品监管工作需求。

(七)全面提升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质效

围绕构建协同高效治理体系,推进数字赋能,加强区域联动,深化多元共治,夯实基层基础,推动食品药品监管从“事”向“制”“治”“智”转变,全面增强食品药品监管科学性、精准性、协同性、有效性。

1. 健全多元化食品药品监管治理机制,健全纵横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市食药安全委员会等协调机构职责作用,加强部门联动,构建条块结合的食品药品监管新格局。深化专班运作机制。围绕市场领域重点难点、专项和应急工作任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组建工作专班,加强专题会商、专题研究,重点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形成攻坚破难的示范带动效应。强化专项行动机制。完善社会共治机制,加强政府部门、行业企业、新闻媒体、人民群众协同,强化社会监督。发挥市场监管体制综合优势,按照风险管控原则,优化完善市、镇(街道)、部门间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机制,构建分类监管机制和协同监管体系,确保监管责任与属地责任的有机统一、有序衔接,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协同,形成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全市一盘棋格局。

2. 深入实施“基层基础”提质工程。积极营造大抓基层建设的氛围,将基层建设纳入综合绩效考评体系,坚持人、财、物向基层一线倾斜,持续推进基层食品药品监管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建设,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和执法监管效能。

3. 健全数字化食品药品监管体系。推进现有平台和系统集成,提升“数字化+政务服务”,辅助推进线上线下整体集成,实现群众办事零障碍。强化“数字化+综合监管”,推进以信用监管和智能监管为核心的监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物联感知、人工智能与统一行政执法监管平台(互联网+监管)和掌上执法系统的联动。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通过线下监管向线上监管的迁移,以视频监控、智能传感、AI技术、区块链等技术提升监管精度与工作效率。通过在线互动进一步优化政企关系,重点解决惠企政策落地变现周期长、政府企业资讯信息不对称、主体责任相关数据不共享等问题,实现惠企政策快速落地、资讯信息精准推送、政企交流在线互动、主体责任在线贯通。以数字化手段推进市域药品安全治理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变革,按照细化量化、闭环管理、精密智控、普惠服务的原则,开展化妆品领域的数字化改革,全面应用“黑匣子”、药品生产质量一图一码智控监管平台、药品抽验管理系统、药品追溯系统、“企业监管码”系统、药师考勤系统等数字化应用平台,打造全领域、全过程、全场景、全业务、非现场的药品安全精密智控体系,推进药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监管。

四、发展路径和保障措施

(一)发展路径

1. 改革赋能,再创民营经济体制机制新优势。以改革释放社会生产力,以改革增强社会活力。发挥食品药品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强化企业自主创新、源头创新能力,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推进创新型领军型企业发展。推动自主研发,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科技研发平台,进行装备更新、工艺革新和产品创新,引导中小企业联合设立研发联盟和研发中心。再创临海体制机制新优势。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2. 开放赋能,在参与“两个循环”中化危为机。发挥临海港口、铁路、公路等综合交通优势,全力推动头门港“三区一开放”创建,构建“北接沪杭、南融温台、西连内地”,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食品药品企业在参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化危为机。

3. 数字赋能,打造浙江数字湾区重要节点。应用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平台和监管平台,积极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树立“向数字要效率、向智慧要效能”的理念,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推进区域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精准化,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为港产城湾一体化发展增添数字化引擎,打造浙江数字湾区重要节点。

4. 文化赋能,擦亮千年台州府城文化“金名片”。深挖千年府城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一批文化特色浓、品牌信誉高、有市场竞争力的传统食品和农产品品牌,将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构建活力、品质、幸福的临海城,打响临海与世界对话的文化知名度。

(二)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衔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在规划推进过程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建立市级部门协调、上下机构联动的安全保障规划实施工作机制,协调推进本规划确定的重大改革和重大工程。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明确职责分工,强化协调配合,加强部门间横向和镇(街道)间纵向的协调联动,广泛凝聚共识,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畅通与省市有关部门沟通衔接渠道,积极争取上级指导与政策支持。

2. 强化经费保障,加大投入力度。依据党政同责、属地管理、分级保障原则,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食品药品安全财政保障机制,进一步提高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财政投入在重大民生领域财政投入中的占比,加大财政、税收、要素等方面政策支持,保障规划重大工程建设资金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和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制度,严格监督经费使用,提高财政资金绩效水平。

3. 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协调。根据食品药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加强政策之间的协调。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建立健全食品药品监管重大决策听证、论证制度,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制定落实优惠政策,鼓励相关街道、行业和企业积极参与本规划重点项目的建设。

4.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考核评估。建立健全监督和评估机制,将本规划任务落实情况作为对各单位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督查和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做好纳入规划的指标和重大工程项目推进情况的跟踪监测,定期评估规划实施情况,加强督促检查、中期考核和效果评估,确保规划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附件1

临海市食品药品安全“十四五”重大改革一览表

类别

序号

名称

主要说明

重大改革

1

食品安全从田头(车间)到餐桌全链条监管一件事改革

加快食品安全从”“”“转变,逐步推广应用浙江省食品安全追溯闭环管理系统,突出应用重点,提高应用覆盖面,推进努力让群众吃的更放心民生实事工程建设。

2

药品监管一件事改革

开展药品、医疗器械经营环节一件事改革,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实现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研发、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智控,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企业、医疗机构场景智控,监督检查、监督抽检、不良反应监测等业务智控。协同推进药品监管综合查一次改革。

3

食品抽检分离改革

实现镇、街道抽检任务食品抽检分离模式全覆盖,构建起抽检全程背靠背工作机制,不断提升食品抽检质量和效益,形成具有鲜明标识度的食品监管工作创新。



附件2

临海市食品药品安全“十四五”重点工程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目标任务

建设内容

1

检测能力建设项目

提升食品中心核心竞争力和检测能力

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加大食品检测实验室设施设备投入;重点扩展食品添加剂、农兽药检测项目,提高对食品有毒有害物质的评估和预警能力。

2

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项目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食品样本量达到1200/年,食品抽检覆盖率达到4.5/千人。

拓宽风险监测覆盖面,科学划分食品安全风险等级,建立覆盖全市的风险监测体系,覆盖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服务各环节。绘制重点食品污染谱系图,加强对污染量大、危害严重的毒性物质的监测。

3

智慧监管建设项目

建成集应急指挥、移动执法、大数据分析预警、不良反应监测、抽验检测、质量公告和网络监管等系列平台。

建设一个中心、六大系统,即应急指挥中心,移动执法系统、风险监测防控系统、风险预警分析系统、绩效评价管理系统、公共服务系统、产业发展系统。

4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管控项目

根据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实施,确定监督稽查频次、监督检查内容、方式以及其他管理措施。

建立以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析为基础,结合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类别、经营业态及生产经营规模、食品安全管理能力等情况,按照风险评价指标,划分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实施不同程度的监督管理。

5

全程食品安全溯源体系项目

建立初级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规范,依托智慧监管系统,建立覆盖大部分农产品、食品的电子溯源体系。

建立健全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信息库,规模生产主体追溯率达到90%以上。推进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鼓励农批市场和大型农贸市场建立电子追溯体系建设,鼓励开展产销对接全程溯源体系建设。

6

食品加工区建设项目

在食品产业集中区域设立食品加工区,提供污水集中处理等设施和检测平台等公共服务,促进食品产业发展。

对地方特色传统食品设立集中加工区,进行相对集中管理,促进食品产业从安全向健康、营养方向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

7

药品生产智慧监管黑匣子工程

探索建设药品生产质量黑匣子(即药品生产质量关键数据采集),实现对药品生产质量全过程、全链条监管,提高药品生产质量风险研判处置水平和药品安全问题溯源能力

建立一套药品生产展示系统,依托企业数字化智能数据记录存储系统,在线采集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参数,同步存储在企业端的数据仓——“黑匣子,严格按照一盒管数据、双向管安全、风险可预警、过程可追溯的建设要求,实现药品源头可溯、流向可查、风险可追、质量可控。

8

渔业健康养殖示范项目

创建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

加强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和工厂化循环水生态养殖, 推进养殖尾水综合治理, 实现规模化 养殖场养殖尾水零直排率达100%,创成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

9

阳光工厂建设项目

推进食品生产企业开展阳光工厂建设

企业安装接入4个视频、3个温湿度物联感知监控点位,在浙食链” PC端实时展示监控点位画面、温湿度物联感知监控情况。在渐食链企业PC端录入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岗位从业人员健康证明信息、录入当年度在产产品每批次出厂检验记录并同步生成电子版出厂检验报告。

10

阳光小作坊建设项目

开展食品生产小作坊阳光化项目建设

食品小作坊安装视频监控设备,接入全市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指挥系统,实现对小作坊日常生产加工行为的信息化监管。

11

阳光餐饮街区项目

创建阳光餐饮示范街。

街区管理主体明确、制度完整、规范经营,统一在街区显著位置公布街区餐饮单位信息及量化等级,阳光厨房或从事网络订餐的餐饮单位网上阳光厨房建成率不得低于80%,实施一店一码

12

网络餐饮一件事集成改革

推进后厨阳光化建设,入网餐饮单位配送的食品做到一单一封签,推广使用浙食安(餐饮)微信小程序或APP企业端,严格落实限塑要求,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企业端激活并使用达到90%以上,阳光厨房在线率达80%以上;承诺并使用外卖封签商户达90%以上;线上巡查外卖平台阳光厨房不少于500家次,线下检查全覆盖;餐饮打包外卖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和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13

流动摊贩疏导点建设项目

建成区范围内保持动态流动摊贩疏导点1个以上

注重创新管理模式,用科学理论指导流动摊贩管理。加快推进设置流动摊贩疏导点,要按照城市管理要求加强流动摊贩治理工作,引导流动摊贩进入疏导点,规范市容市貌秩序。

14

教育培训基地建设项目

建成市级教育培训中心和市级监管实践基地,每年培训食品药品监管人才不少于300人次。

依托职业学校,建设市镇联动的教育培训体系,配备教学、演练设施,完善学科课程和教材体系,培育专兼结合的培训师资队伍,为监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15

食品药品科普教育基地建设项目

建成3个食品药品安全科普示范基地和50个科普宣传站(点)。

发挥科协、检验检测机构、医疗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学术团体、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优势,把科普教育基地建成科普宣传教育、公众咨询服务、现场体验、沟通交流的重要窗口

16

公益宣传项目

开展食品药品科普公益宣传

每年在电台、电视台、网站播放食品药品科普音视频、公益广告,并在电视台、报纸打造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知名度的电视栏目和报刊专栏,定期发布食品药品科普知识和消费预警,提升公众理性消费意识。

临发改规划〔2021〕8号  关于印发临海市食药品安全“十四五”规划》的通知.docx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