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信息
索引号: LH331082-011/2021-11308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1-07-02
发布单位: 市气象局
临海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总结
  • 日期:2021-07-02 15:11
  • 来源:市气象局
  • 浏览次数:

“十三五”时期,在临海市委市政府和台州市气象局的领导下,临海气象事业快速发展,在气象防灾减灾、公共气象服务、生态气候安全保障、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提高气象信息化水平等发展领域均取得长足进步,气象保障临海经济社会和人民安全福祉取得显著效益。

1、气象监测预报能力稳步提升。气象观测站网布局更加合理,全市共建成区域自动气象站55个,气象监测站网密度6.3公里,对全市局地性、突发性气象灾害形成有效监测。气象灾害监测设施种类较为齐全,建有X波段地波雷达1部、天气感知系统13套、能见度监测设施7套、雪深自动观测设备6套、大气电场仪3套、称重降水仪、雨滴谱仪、灰霾观测系统、辐射观测系统、负氧离子监测各1套。应用省级智能网格预报产品,实现灾害性天气的分灾种、分区域、分级别预报预警,预报预警的精准度和提前量逐年提升。24小时天气预报准确率提升到88%,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误差缩小到61千米,暴雨预警平均时效提前87分钟,突发强对流天气预警平均时效提前31分钟,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精准化水平稳步提升。

2、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日益完善。建立完善应急、水利、海洋、农林、环保、旅游、民防等部门应急联动响应机制,落实乡镇(街道)气象灾害防御管理职能,建立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社会应急响应机制,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推进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共建成省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188个,农村文化礼堂气象科普点6个。推进气象防灾减灾融入城乡网格化管理体系,落实气象灾害防御职能纳入全科网格员工作职责。建成“火箭机动、烟炉定点”互补的人工影响天气综合作业模式,建成Ⅰ级流动标准化人工增雨作业点3个。建立气象科普宣传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气象科普“六进”活动,增强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3、气象服务社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深入挖掘临海气候生态旅游资源,括苍山国家森林公园、羊岩山茶文化园入选首批“浙江省避暑气候胜地”,括苍山被评为“浙江十佳网红避暑胜地” 。依托临海气象微信打造“旅游气象”特色栏目,提供全市12家A级以上景区实时监测、预报和特色气象景观概率预报,搭建乡村休闲旅游气象服务平台,将景观推介与天气预报、灾害预警结合,开展括苍山、羊岩山观星胜地、观云胜地评估,开发南黄古道枫叶最佳观赏期预报,利用“气象大数据”带动旅游经济发展。发展“互联网+”气象服务,临海气象信息纳入融媒体传播矩阵,气象信息公众覆盖率提高到93%,气象服务社会满意度达94%。继续深化气象为农服务,“直通式”服务覆盖临海所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2019年“利奇马”台风影响及灾后自救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强金融保险气象服务,开展杨梅降雨气象指数保险试点工作,2019年我市首批承保农户获赔123.96万元。实施气象证明服务“零次跑”改革,实现气象证明由“群众跑”到“数据跑”。

4、气象科技创新水平再上台阶。贯彻落实省市气象局人才科技新政落地,通过组建团队、岗位交流、预报竞赛等方式积极培养气象科技人才和业务骨干,激发科技创新能力。“气象科技与减灾”列入临海市“山海计划”农业科技项目申报指南。“十三五”期间,实施并完成县处级科研项目6项,开展自研项目1项,科研成果应用转化率达100%。撰写发表和交流各类科技论文19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获浙江省优秀气象预报技术论文三等奖1篇,台州市优秀气象科技论文二等奖1篇,“闽浙赣皖毗邻地区军队、地方气象联防协会第四十五届年会”优秀论文1篇。

5、气象社会管理转型优化。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决定》,顺利完成气象、建设部门的防雷许可调整交接,完善防雷安全归口管理和分工负责机制,落实防雷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监管、谁委托,谁委托、谁付费”的管理模式,将图审费用和防雷装置检测费用纳入政府购买服务,依托“互联网+图审”、“互联网+审批”、“互联网+监管”手段,完成数字化转型,形成成熟的“服务+监管”闭环体系,气象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新成果。

6、气象保障体制机制不断健全。2017年11月,临海市编委同意在市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中心增挂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牌子,增核编制2名。增核后,市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中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共4名。2020年3月,临海市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中心(临海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临海市防雷设施监测站整合组建临海市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中心,挂临海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牌子,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明确股级职数1名。气象公共财政保障实现标准化,职工工资和养老、医疗、住房等津补贴及气象灾害监测经费全部列入综合预算体系,完成了公车使用制度改革。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