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临海红杉林省级湿地公园获批 | ||||||||
| ||||||||
12月31日,省林业局于发文同意我市建立红杉林省级湿地公园。
浙江临海红杉林省级湿地公园位于我市中部,地处牛头山水库上游。依托牛头山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小芝溪、杨岙溪、毛山羊溪等流域建设,湿地公园总面积258.29公顷,其中各类湿地面积211.85公顷,湿地率82.02%。 公园建设规划分为2期实施,预计2025年正式建成。
公园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共有维管束植物70科184属232种,脊椎动物32目91科281种,公园内湿地资源丰富,水质优良,驳岸生态自然,溪流蜿蜒灵动,形成了结构完善、多样性丰富、功能完备的“库塘—森林沼泽—河流”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全省面积最大的落羽杉、池杉群系组成的森林沼泽湿地与丘陵山区库塘河流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特征,在浙江省及华东地区均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同时,牛头山水库及小芝溪流域内人文资源丰富,牛头山水库移民文化及小芝镇民情风俗等非遗文化分布在公园周边,湿地文化底蕴深厚。
我市在分析红杉林湿地公园生态环境、湿地资源、发展优势和机遇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战略及性质目标,确定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三个功能分区,并分别编制保护恢复、科普宣教、科研监测、基础工程建设、防灾及应急管理、土地利用、以及分期建设等规划,同时根据湿地公园的生态区位重要性,公园以封闭式保育为主适当进行科普宣教体验。
湿地公园是重要的自然保护地,湿地公园建设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低碳环保、维护区域生态稳定、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通过“一区两园”建设,不断加大全区湿地保护力度,结合“五水共治”、畜禽转型升级等工作,积极有效的开展辖区内湿地修复工程,控制湿地污染源,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提升湿地生态功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