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聚焦(已归档)
【农民日报】浙江临海:农村居家养老迈入“智能化”
  • 日期: 2019- 05- 15 08: 22
  • 来源: 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办、市文明办、市新闻出版局、市委网信办)
  • 浏览次数:
  • 字体:[ ]

本报记者朱海洋

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由子女照顾父母的生活。然而当今,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尤其在农村,年轻人进城务工,谁来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显然成了一个社会课题。最近,记者在浙江省临海市采访发现,当地由政府购买服务,引进两家养老服务企业,依托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养老服务供需的高效对接和监管,为近3000名生活自理困难的居家老人,提供家政、送餐、助浴、助医、主动关爱等16项服务,走出了一条农村“智能化养老”的新路子。

全国老龄办原副主任朱勇告诉记者,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农村老年人口多,老龄化速度快,高峰比城镇提前20年;老龄化程度高,最高时比城市高11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农村山高路远、地广人稀,加上医疗健康养老服务的人财物资源短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尤为困难。

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浙江,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由于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少偏远乡村面临严峻的养老问题。早在2013年,浙江省各级政府出台政策、安排财政资金,支持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

然而,许多照料中心建是建好了,但运营成了难题。为改变这一被动局面,2018年,临海市将建设示范型照料中心列入全市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引进上海长庚家庭服务有限公司和厦门的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对全市300家照料中心进行托管。

值得一提的是,临海还专门建立了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对全市所有的养老机构位置、每个照料中心的布局以及所有服务对象的动态数据进行“一网打尽”,无需再以人工查验台账和上门抽查的原始办法,对服务数量和质量进行监管,等于安上了一个“智能大脑”。

“长庚”负责托管10个镇街的照料中心,总经理金将法告诉记者,他们提供居家服务的主要对象是享受政府养老服务补贴的老人,绝大部分老人可享受每月125元补贴,根据各自需求,在上门送餐、理发、家政等16项服务中自主挑选即可。目前在每个镇街,“长庚”都聘有一名专职站长,负责区域内老人的精准服务。

叶雪明是“长庚”近百名专职服务员之一。记者采访时,她刚好来到汛桥镇光明村,为98岁老人谢小岳提供家政服务。过去,打扫卫生、清洗被套等都得由谢小岳90岁的妻子完成,大多时候力不从心。如今,有了叶雪明“代劳”,她半个月来一次,大大解决了二老的心头大事。

93岁的王小昌,家住尤溪镇王扇村,与同为鲐背之年的妻子奚美娥,就住在山脚边。一个月前,奚美娥不慎摔倒,老两口吃饭成了难题。现在,王小昌最期待的就是每个月由尤溪站站长林良青送餐上门。因为补贴有限,一个月仅能送5次,而每次从镇到村,林良青都得自驾近1个小时。

记者发现,不管是上门提供家政,还是送餐等服务,叶雪明和林良青都得先扫一下贴在老人家中的二维码。而此时,服务数据都尽数上传至智慧养老服务大数据平台,通过这一数据平台,同样也能清晰地看到,目前有多少人员正在哪里、为谁提供服务。

记者采访中也了解到,过去,许多地方的照料中心交由老年协会打理,由于缺乏资金和机制,久而久之,大部分照料中心就只能关门大吉,临海市依托专业化队伍来运营,再加上信息化手段,恰好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不过,临海实践才刚起步,同样面临诸多不足。王扇村党支部书记王阿贵坦言,全村有1000多人口,但常年留在村里的仅有200多,而且基本属于老人,就在一周前,有位独居老人不慎摔倒,因无人发现而不幸去世。

“一方面,能够享受养老服务补贴的老人很少,另一方面,每个月125元的补贴,并不能有效解决老人们最棘手的吃饭问题。”王阿贵说。但金将法也很无奈:本身由于老人们居住分散,往往送一餐饭成本很高,再加上政府专项资金太少,分摊到每个老人身上,能提供的服务确实十分有限。

临海市民政局副局长叶吕剑表示,接下来,市里将利用开办老年食堂、建设中心食堂、依托养老机构配送餐、委托餐饮企业配送餐、发展邻里助餐以及“互联网+助餐”等6种模式为老人服务,真正解决老人,尤其是困难家庭的独居老人“吃饭难”问题。

此外,记者了解到,临海也将继续深耕“智慧养老”模式,使得公众可快速获取养老服务资讯,丰富“一键通”智慧养老终端产品应用,为高龄独居老人引进家庭视频监控设备,实现服务便捷化的同时,推动政府养老服务监管向大数据精细化管理提升。

在朱勇看来,如何找到适合农村实际的养老之路?产业化、智能化、专业化是必然选择。目前,国家已制定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规划,并且在全国开展试点示范工作。临海市创造的“政府统筹、财政投入、科技支撑、专业运营”的发展模式,是农村“智慧养老”的必由之路,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


打印 关闭